所属成套资源:一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优秀教案,共5页。
学习任务一
联系实际,兴趣导入。
(设计意图:“姓名”于孩子来说是熟悉的,请他们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从而开启本课的学习,由学生熟悉的话题入手,点燃课堂活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了美好的气氛。)
1.说出名字:学生拿出自己的姓名卡片,大声说出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2.认识“姓”“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分为两个部分——姓和名,一般情况下,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是姓。
3.板书课题,注意正音,识记方法:
①“姓”是后鼻音;“氏”是整体认读音节。
②加一加:女+生=姓; 减一减:纸-纟=氏
4.学写“姓”字。
①观察结构,描红临写:左窄右宽,“女”作偏旁时,第三笔“横”改为“提”,且不能超过撇。右边三横距离均等,竖画写端正。
②组词:姓名、姓氏、百姓
4.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
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设计意图:这首儿歌的内容比较简单,姓氏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有的孩子还背过百家姓,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圈画姓氏,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大声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比一比,看谁能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全班齐读。
3.再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在文中你都知道哪些姓氏呢?
预设:李、张、胡、吴、徐、许、赵、钱、孙、周、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学习任务三
趣味游戏,自主识字。
(设计意图:依托本文的文本特点,设计问答游戏,在有节奏的一问一答中,帮助学生识记字形,朗读课文,既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扫除了朗读的障碍,同时认识了生字,一举三得。)
1.加一加,拆分部件识字。
(1)问答游戏1
①提问班里姓李和姓张的同学(若没有,可将这两个字卡交给两位同学开展问答游戏)。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李。 师:什么李? 生:木子李。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张。 师:什么张? 生:弓长张。
②课件出示“张、李”,观察发现介绍方法——拆分部件,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张、李”两个姓氏。
“加一加”的方法:“弓+长=张”,“木+子=李”。
③认识部首“弓”
教师介绍:弓是古代兵器之一,由富有弹性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这就是弓。
(2)问答游戏2
①提问班里姓“胡、吴、徐、许”的同学(若没有,可将这四个字卡交给四位同学开展问答游戏)。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胡。 师:什么胡? 生:古月胡。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吴。 师:什么吴? 生:口天吴。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徐。 师:什么徐? 生:双人徐。
师:你姓什么? 生:我姓许。 师:什么许? 生:言午许。
小结:“胡”还是“吴”,“徐”还是“许”,有些姓氏读音非常接近,有时别人回听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运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绍。
②观察,思考:“徐”姓的介绍方法和其他三个姓氏有什么不同?
预设:“徐”是通过“说偏旁”的方法来介绍的。
③说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古、吴”两个字,给“古”扩词。
预设:十+古=古 口+天+吴 古诗、古人、古代、远古……
(3)问答游戏3
①课件出示课后第二题,指名问答图例2,思考:这位同学又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姓氏的?
预设:组词。
②请你运用“拆分部件”“说偏旁”或“组词语”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姓氏,也可以采用自己的方法介绍。
预设:程(禾木程),陈(耳东陈),何(单人何),刘(文刀刘),黄(草头黄),贾(西贝贾)……
2.认一认,了解复姓。
①课件出示第二小节,多种形式朗读,教师指导:强调:“赵、周”是翘舌音,“王、方”是后鼻音。“郑”既是翘舌音,又是后鼻音。
②提取出课后要求会认的字,交流识字方法: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呢?
预设:
加一加:子+小=孙; 换一换:起-己+乂=赵; 线-纟+钅=钱
联系人物名字:孙——孙悟空;
③相机指导认识“走之旁”“金字旁”,拓展带有“金字旁”的字。
教师补充:含有“走”的字多与行走有关,含有“钅”的字多与“金属”有关。
④观察:在这些姓氏中,有一些很特别的姓氏,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不是一个字,是两个字。
小结:我国的姓氏,大多数是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东方、欧阳、上官等,这样的姓叫复姓。
⑤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人物,他们都是复姓,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人物呢?
预设:诸葛亮、司马光、欧阳修……
3.开展多种形式诵读比赛,如小组赛、男女生赛、小组长挑战赛……,并尝试背诵课文。
学习任务四
指导写字,培养习惯。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占格位置,然后重点指导书写笔顺,接着学生自己书写,加上教师适时的鼓励,让书写变得有趣,在快乐识写中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1.课件出示“国、方”字笔顺视频,学生观察并书空。
国: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再封口,方框要方正,上下宽度要相等。“玉”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中间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方:第三画为横折钩,横要略微向右下斜,折画往竖中线的方向收,最后一笔为撇,写的时候要舒展。
2.出示生字“什、双、么、王”,观察、描红、临写。
教师指导:
“双”,左右结构,左边略小,第二笔是点,第四笔是捺。
“王”,三横距离相等,第三横宜长。
3.同桌互评修改。
课堂小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诸葛、东方、上官、欧阳……小小的姓氏,隐藏着无穷的奥秘,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姓氏,还学会了运用“分解部件”“说偏旁”“组词语”等方法介绍我们的姓氏。让我们在动听的姓氏歌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播放视频《姓氏歌》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搜集班里同学的姓氏,挑选感兴趣的姓氏了解姓氏的起源,与同学进行交流。
2.搜集历史名人、现当代名人的姓氏。
姓氏歌
板书设计:
方法
拆分部件说偏旁 组词
钅
课 题
识字2 姓氏歌
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认识“姓、氏、李”等12个生字和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个偏旁;会写“姓”等7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学习重难点
1.识记12个生字,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会写7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学情分析
人人都有姓氏,因此,孩子们对“姓氏”很熟悉,但姓氏怎么来的?为什么每个人的姓氏不同?还有哪些姓氏……“姓氏”于孩子们又是陌生的事物。如何借助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事物达到识字的效果?对孩子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因此,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向他人介绍自己知道的姓氏,对中国的姓氏文化产生兴趣。
教学辅助
PPT、相关图片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2 姓氏歌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 姓氏歌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谈话,导入活动,诵读汇报,交流姓氏故事,游戏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一)2 姓氏歌教案,共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