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PPT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文配套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对蒙古西征的认识,亚历山大城的繁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蒙古西征
二、对“希腊化时代”的认识
材料一 底比斯城破之后,马其顿部队怀着愤激情绪到处屠杀停止抵抗的底比斯人。被杀的人里,有的正在家里,有的稍事抵抗,有的则正在庙里祈祷,但都不能幸免,连妇女和孩子也不放过,被杀死的底比斯人在 6 000 名以上。亚历山大把底比斯问题的最后解决交给参加攻城的盟军决定。大家决议把全城夷为平地,底比斯的领土由各盟邦瓜分,所有妇孺和幸存的男子一律贬为奴隶,为数共3 万人。这次希腊大劫,由于遭劫的城邦之大和屠杀之残酷性,引起希腊其他城邦极大的恐怖。——[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
材料二 (由于成吉思汗的爱孙在巴米扬阵亡)蒙古人破城后,用屠城的方式进行报复。成吉思汗下令:"一物不取,一人不赦,让整座城市为我的爱孙陪葬。即使至于子孙之子孙,也不得使该地有生灵存在。"蒙古人将这里的一切生灵全部毁灭,从人类到牲口,甚至植物都斩尽杀绝。成吉思汗不许留下俘虏,哪怕孕妇腹中的胎儿也不得饶过,今后再不许活的生物居住在这个地方。巴米扬由此化为一片残垣断壁,被称为"废墟之城"。浩劫过后,成吉思汗给巴米扬取名为"卵危八里",波斯语即"歹城"。这里毫无生气,据说连动物也不敢接近,荒废了整整一个世纪。——刘啸虎《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
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为什么要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来对待底比斯和巴米扬?两者所反映的共同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亚历山大摧毁底比斯和成吉思汗摧毁巴米扬,其目的无外乎报复和恐吓,而这种行为则把战争本身所具有的暴力色彩无限放大,其本质上都是一种野蛮行径,对当地的文明会产生毁灭性的作用。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是……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列宁
“希腊化时代”:指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时间角度)“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帝国在他去世后分裂成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统称“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
“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二、“希腊化时代”的定义
说说你对"希腊化时代"的认识?
材料三 "希腊化时代"主要科学家及其成就。
1."希腊化时代"的时间范围、学术中心。2."希腊化时代"的空间范围。3."希腊化时代"文化成就
材料四 为了维护他们对非希腊居民的控制,希腊统治者把希腊官员尤其是希腊士兵派驻到那里。这一政策往往导致一些城市移民点凭空出现。亚历山大本人就建立了大约 70 座充当希腊统治前哨阵地的城市;在其后的两个世纪中,他的继承人又建立了大约 200 多个城市。不过,在另一方面,城市的增多也与工商业的发展以及政府监管经济的机构的激增密切相关。……希腊化时代各个城市中最大和最有名的城市当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它拥有大约50万居民。在帝国时代罗马城崛起之前的整个古代,亚历山大可谓最庞大、最富丽堂皇。——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阅读教科书第61 页插图《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及第62页正文及插图思考:除了兴建城市,亚历山大还通过哪些方式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沿用东方制度;采用东方统治方式;通婚。由此可见,所谓"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其突出特点是希腊文明与非洲、亚洲文明的融合。
亚历山大城的兴建,既与亚历山大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有关,也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必然产物。
亚历山大城的建立和哪些因素有关?
对"希腊化时代"的认识?
1.本质上是一种野蛮行径,对当地的文明会产生毁灭性的作用。2."希腊化时代"的时间范围、学术中心。3."希腊化时代"的空间范围。4."希腊化时代"文化成就5.兴建城市6.突出特点是希腊文明与非洲、亚洲文明的融合。
材料五 作为一个倚赖于与定居农业社会进行贸易的游牧民族,蒙古人致力于保障商路和过往商旅的安全。蒙古大汗们经常彼此争斗,但是在其国家内部却保持着井然的秩序,经过这些国家的商旅不受任何骚扰。所以,远距离旅行和贸易的风险要比早期大大降低了。商人们增加了贸易投资,穿越中亚的长途贸易交易量令此前的贸易额相形见绌。在人们穿越整个欧亚大陆的能力面前,中国和西欧这样遥远的土地第一次被直接联系在一起。——[美]杰里·本特利、[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蒙古西征带来欧亚亚大陆交通的畅通无阻,促进贸易的繁荣2.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阅读教科书12页:中国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
阅读教科书64-65页:传教士的东行与西往
材料七 忽必烈统治期间(公元1260-1294年),蒙古统治阶层的文化选择不断扩大。忽必烈开始遵循儒家传统礼仪。并接纳了上层的汉人知识分子:他虽然不喜欢道教,但为了赢得大众对其统治的认可,也资助兴建道观,但相比之下,忽必烈更为崇佛。……同时,忽必烈不仅保护穆斯林,将很多穆斯林招募到政府中,而且也关注基督教徒的利益,在与马可,波罗等人的交谈中还提到将会有很多臣民改宗基督教。忽必烈设法让文化政策服务于政治意图,作为一个辽阔、具有多元文化和语言的蒙古帝国的皇帝,他设法赢得各个民族的尊敬,为了避免产生冲突,尽量照顾和保护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旧世界的相遇近代之前的跨文化联系与交流》
蒙古西征带来了所到之地新的社会秩序的确立,创造了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民族交融
蒙古统治时期的宗教状况
1.本质上是一种野蛮行径,对当地的文明会产生毁灭性的作用。2.蒙古西征带来欧亚大陆交通的畅通无阻,促进贸易的繁荣3.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4.创造了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民族交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评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学习,关键能力·课堂探究,随堂检测·强化落实,读史思辨·视野拓展,希腊文化,马其顿,帕加马,《荷马史诗》,蒙古汗国,花剌子模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素养,知识概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背景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印度河,底比斯,波斯波利斯,亚历山大,马其顿,塞琉古王国,希腊化,安条克,荷马史诗,几何原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