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地理(山西卷)(全解全析)
展开(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我国现代诗人左河水有诗:“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请完成1、2题。
1.诗句“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反映此时太阳光直射( )
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本初子午线
【答案】C
【解析】根据诗句可知,此时太阳光直射赤道。
2.诗人左河水在本诗中所描述的节气是(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答案】A
【解析】太阳光直射赤道时,可能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再根据题意“送暖入中春”可知,本诗描述的是春分节气。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下图为河西走廊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3、4题。
3.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山”,主要原因是( )
A.大江大河发源地B.冰雪融水造就绿洲C.海拔最高的山脉D.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答案】B
【解析】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山”,是因为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汇集成河流,造就了沙漠中的绿洲,为当地提供了灌溉水源等生产、生活用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4.河西走廊作为我国制种产业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热量丰富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地势低平,灌溉便利D.位于北温带,气候温暖湿润
【答案】B
【解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有机物的积累。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2024年1月9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离开长城站。再次起航后,“雪龙”号将二度穿越西风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智利蓬塔。请完成5~7题。
5.“雪龙2”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B.狂风C.干燥D.降雪多
【答案】A
【解析】南极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气候酷寒。
6.“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 )
A.一片汪洋B.出现极夜C.正值暖季D.昼短夜长
【答案】C
【解析】“雪龙2”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气温较高,正值暖季;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地区昼长夜短,且会出现极昼;南极地区主体是大陆,不可能出现一片汪洋。
7.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泰山站主楼
A.防御北极熊侵袭B.防止积雪掩埋C.防积雪融水进入D.防止紫外线照射
【答案】B
【解析】南极地区酷寒、烈风。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防止大风天气建筑被积雪掩埋。
日本被誉为“赏樱之国”,每年的春天都有大批游客前往日本观赏樱花。樱花的单朵花期非常短,一般只会开放4~10天。下图示意日本某年不同地区樱花开花时间。据此完成8、9题。
8.我国游客五一假期前往日本赏樱,适合选择去( )
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纬度越高,樱花开花时间越晚。我国游客五一假期前往日本赏樱,适合选择去北海道。
9.游客在日本赏樱期间可能体验到的项目是( )
①享受温泉休憩②探险热带雨林③观赏极光美景④品尝美味寿司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温泉众多,游客在日本可以享受温泉休憩,品尝当地寿司的美味;日本主要位于北温带中纬度地区,不能体验到热带雨林景观与极光美景。
我国青海塔拉滩光伏园区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园区。当地充分利用大面积荒漠化土地和太阳能资源优势,使光伏产业与牧羊业形成良性循环,共同发展。下图示意青海塔拉滩光伏园区位置。据
此完成10~12题。
10.光伏发电( )
①属于高新技术产业②污染大气环境③可提高资源利用率④可取代其他发电方式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A
【解析】光伏发电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当地充分利用大面积荒漠化土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提高资源利用率,且园区光伏发电与牧羊并存,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污染大气环境;发电方式有很多,光伏发电只是其中一种,并不能取代其他发电方式。
11.塔拉滩成为目前全球最大光伏园区的有利条件是( )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B.科学技术先进C.地广人稀,光照充足D.交通方便快捷
【答案】C
【解析】建设光伏园区需要良好的光照条件以及面积广大的土地。塔拉滩光伏园区位于青藏地区,该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充足,且地广人稀,适合建设光伏园区;该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科技和交通都不发达。
12.可以大力推广该产业模式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C
【解析】青海塔拉滩光伏园区的产业模式为“光伏产业+牧羊业”。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光照充足,且农业以畜牧业为主,适合推广该产业模式。
2022年11月5日,“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19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列世界首位。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据
此完成13~15题。
13.下列农业文化遗产与其所在省级行政区简称相关的宣传语对应正确的是( )
A.百年冬枣林——“冀艺精湛”B.白茶生态园——“豫众不同”
C.紫鹊界梯田——“晋展风采”D.彩色古盐井——“皖美消费”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百年冬枣林位于河北省(冀),白茶生态园位于浙江省(浙),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湘),彩色古盐井位于西藏自治区(藏)。
14.下列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沧州盛产甘蔗B.安吉气候干旱C.新化主产小麦D.芒康高寒缺氧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沧州位于北方地区,盛产小麦;安吉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新化位于南方地区,主产水稻;芒康位于青藏地区,高寒缺氧。
15.为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封闭保护,禁止人们踏足B.加强保护,发展生态旅游
C.全部开发为现代化的农田D.全部拆毁,打造商业模式
【答案】B
【解析】对于农业文化遗产,我们要有选择、有节制地适度开发,要减少人类活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破坏,“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个小题,共35分。)
16.(13分)【“信天游”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歌腔高度集中展示了黄坡黄水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歌谣现问题
(1)完成下列框架图。(2分)
探究二 实验找原因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同学们分为四组进行如下实验,每组烧杯中液面高低表示泥沙的多少。
(2)简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4分)
探究三 积极寻治理
(3)举例说明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3分)
探究四 黄土披绿装
(4)为促进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请你献计献策。(4分)
【答案】(13分)
(1)①水土流失 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每空1分,共2分)
(2)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多暴雨;黄土土质结构疏松,裂隙较多;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每点1分,共4分)
(3)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修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水利工程;沟谷地区打坝淤地;等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评分说明:从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工程措施、因地制宜等方面回答。
(4)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集采摘与休闲为一体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重视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等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7.(11分)【筑“丝路” 通欧亚】京新高速公路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是共建“一带一
路”标志性工程,它是世界上穿越沙漠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路之连
京新高速公路沿线示意图
(1)说出京新高速公路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区。(2分)
探究二 路之景
(2)说出京新高速公路沿途穿越的植被景观,并说出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5分)
探究三 路之意
(3)举例说明京新高速公路通车对新疆发展的重要意义。(4分)
【答案】(11分)
(1)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每个1分,共2分)
(2)森林;草原;荒漠。(每个1分,共3分)降水(或夏季风)。(2分)
(3)完善交通运输网,改善当地交通状况;缩短与东部的运输距离,提高了运输效率;促进东西部地区文化交流,利于民族团结;加强了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新疆产品(瓜果或矿产)的输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等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18.(11分)【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 认识可可
项目背景 可可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之一,但同学们对可可的生长环境知之甚少。为此,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认识可可”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下面是同学们项目式学习的内容。
任务一 收集信息
(1)请你再列举一种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2分)
任务二 交流分享
可可主要生产国分布图
(2)归纳可可主要生产国的分布规律。(2分)
(3)简述科特迪瓦种植可可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任务三 成果展示
同学们从网上查阅资料,对科特迪瓦的现状和相关政策进行整理、分析,并以座谈会的形式
呈现。
(4)请你谈谈科特迪瓦政府立法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答案】(11分)
(1)茶;咖啡。(任答一个得2分)
(2)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赤道附近地区;低纬度地区。(任答一点得2分)
(3)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热量和水分充足;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等。(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
(4)有利于保护当地独有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保护世界自然遗产;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等等。(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针对“信天游”歌词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
京新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困难重重,沿途需穿越沙漠戈壁,部分段落穿越流动沙丘。当地干旱少雨,多大风、沙尘暴、扬沙天气。数百公里的无人区,没水没电,物资极度匮乏。
京新高速公路是西北连接华北、东北以及东部地区最为便捷的公路通道,也是一条新的出疆陆路大通道。这条沙漠高速公路的贯通,打造了一条天津港至荷兰鹿特丹港最为快捷的亚欧陆上大通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可原产于美洲中部及南部,广泛栽培于热带地区。在我国海南省和云南省南部都有栽培。
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是种植可可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产和出口国,可可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5%左右。
可可树生长最佳温度是24~28℃,降水量需求是1500~2000毫米,全年无霜冻。
在科特迪瓦西南部地区,有西非最后一块大面积的原始雨林区,已于1982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生存着数量庞大的当地独有动植物。多年来,当地人们毁林开荒种植可可,大片的热带雨林被破坏。为了大地绿色常在,政府拟立法严禁大肆砍伐森林。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地理(上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地理(上海)(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四组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地理(内蒙古通辽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地理(内蒙古通辽卷)(全解全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图示区域的河流,图中四个村落,多多马位于,多多马的气候类型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地理(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三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地理(四川成都卷)(全解全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针对沙尘天气应采取的防御措施是,图中的聚落景观,该聚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