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案(32份)
-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案 0 次下载
-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案 0 次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教案及反思,共8页。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二单元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讲述了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概况。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和《中外历史纲要(上)》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世界古代历史这部分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基于已有知识基础,高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逐渐成熟,更希望能够探究和教材内容相关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把握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的实质,用历史的眼光认识西欧城市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中古时期的欧洲》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古时期的欧洲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概述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方式,理解城市兴起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与对外战争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梳理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查士丁尼法典》形成的过程,培养对中古时期的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的兴起、《查士丁尼法典》
难点: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及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一 中世纪,为什么是中?那是说,上面接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下面接着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进入近代了。所以中间这段就叫做中世纪。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二 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结合材料,联系预习复习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进行导入
新课讲授
西欧封建社会
形成背景:
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
2、基本特征: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文化:基督教会
(1)政治:封君封臣制
1.背景: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图片情境
对比封君封臣制和分封制的不同:
联系纽带不同:
西周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统治;
而西欧则以契约、土地为纽带维系统治;
社会性质:
西周:奴隶社会
西欧:封建社会
史料阅读:探究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评价
材料一: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 “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特点:1、等级森严,层层分封;2、以契约为纽带;3、地方领主相对独立;
材料二: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
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评价:一方面国王通过这一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统治阶级;
另一方面,地方较大的独立性使得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割据分裂局面,王权受限。
(2)经济:庄园和农奴制度
史料阅读: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
材料一: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获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同: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都受到压迫
异:农奴的地位相对较高;受到的束缚更宽松。
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的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文化:基督教会
结合教材和图片指出,教皇政权如何实现他的梦想?
材料:13世纪晚期的教皇政权的财政模式和政治面貌,正是早先一个梦想的直接产物,就是把教会建设成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精神动力源泉。
——《欧洲中世纪史》
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文化:教会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
1、中古西欧的王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西欧的王权是如何加强的?
自主学习
1.背景条件: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法理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的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2.过程表现:从11世纪开始,法国国王逐步扩大王室领地,到15世纪,击败了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英国自诺曼征服后,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逐步形成比较强大的王权。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2、中古西欧的城市兴起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的城市是如何兴起的?城市又是如何获得自治的?有何影响?
自主学习
(1)背景条件: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2)城市自治: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合作探究
据材料1、2和【历史纵横】分析城市自治的历史影响?
材料1:欧洲君主们的新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与新兴商人阶层的非正式联盟。市民们向君主们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他们还充当国王的内侍、监工、账目保管人和皇家造币厂经理等等来提供管理才能。作为回报,新君主向市民提供保护,反对封建领主和主教的频繁战争和不合情理的要求。
——《全球通史》
材料2: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世界上古史》
①促进王权的强化与国王的统一事业。
②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冲击农奴制,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市民阶层的崛起,推动议会和民主进程的发展。
④推动大学的兴起,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据地图和两则材料,说明
拜占庭帝国的独特之处及其历史影响?
斯拉夫人
材料1:在它的(君士坦丁堡)的主要街道的市场内,可以看到整个世界的产品堆积如山…它的码头停泊有密集如林的船舶。
——[法]布瓦松纳《中世纪欧洲生活和劳动》
材料2: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欧洲中世纪史》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是东西方文明发展的纽带。
据材料和图示,分析《罗马民法大全》的原则、地位和作用?
材料:在他的努力之下,罗马法的丰富遗产才被整理成一个和谐的法学体系。…后来从《民法大全》也发展出欧洲各国更成系统的法学体系。……在中世纪晚期、现代早期的西方,《民法大全》支持王权专制的兴起,起到了与限制君权的观念相抗衡的作用。——《欧洲中世纪史》
原则:君权至上,君权神授
地位:罗马法体系的完备阶段
作用:为近代西方法律奠基
2、俄罗斯帝国
开端:9世纪,基辅罗斯兴起
中断:13世纪中期,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复兴:莫斯科公国兴起,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对外扩张。17 世纪末,俄罗斯成为跨欧亚的帝国。
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回答问题形成历史解释的能力。
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图示,提取有效信息。
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带问题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出答案。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结论
问题情境并结合材料得出结论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结论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结论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结论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结论
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并得出结论
课堂练习
选择题
课堂小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情境创设,问题引领与师生合作,认识形成与概念建构,情境创设与史料研读,此任务的设计意图,概念阐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印度,日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