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5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6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7页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3单元 9《桃花源记》第2课时课件第8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教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情回顾,于是就,从哪里来,同“邀”邀请,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听到听说,妻子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询问打听消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CONTENTS 教学目录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课文的一部分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部分。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文:(桃花源中人)看见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了(桃花源中人的)问题。(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赶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一一地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自己听到的事,(他们)都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渔人)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得到,获得。这里是“找到”的意思
    译文:(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1)故事的开端,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绮丽景色。
    (2—3)写桃花源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民风。作者借此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
    (4—5)故事的尾声,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未果。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2.渔人在桃花林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里的自然环境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也为下文描绘桃花源中的美好生活图景做了铺垫。
    3.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人生活自足,安居乐业。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此地?作者交代这个原因有何作用?
    原因:为了避秦时乱。交代这个原因的作用:①表现了桃花源人对战乱的厌恶、痛恨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暗写作者对秦汉以来,特别是东晋黑暗社会的否定。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
    “具言”的内容:桃花源外社会的状况。朝代不断更替,战争连年不断,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灾难深重。
    “叹惋”的原因:渔人所说世上的情形与桃源内的生活相比,差异巨大,所以桃花源中的人们感慨外面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对外面的遭受战争祸害的百姓深表同情。
    6.第3段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
    ①见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②从秦时就开始隐居于此,不知外界的朝代更替。③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而“叹惋”。
    7.渔人“诣太守,说如此”,“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此”包含渔夫人“缘溪行”直到“处处志之”,入、出桃花源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8.渔人“处处志之”却依旧“不复得路”,这一情节有何深意?
    “处处志之”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定的生活的渴望。但“不复得路”意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虚无缥缈的所在,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也表明作者感觉这一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示范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9课桃花源记,知识导航,课内精读,课外赏读,新题专列,词语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结构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前预习ppt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黄发垂髫,诣太守,刘子骥,文意疏通,沿着顺着,以为职业,新鲜美好,繁多的样子,对感到惊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