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2.用水计量时间教案及反思
展开1.知道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古人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认识到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2.经历记录50、100、150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初步了解和认识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及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
合作、规范地完成滴漏实验,收集到比较准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烧杯两个、适量的水、电子表
【教学流程】
一、 导入
1. 在生活中有很多计时工具,比如手表、闹钟、手机等。
2. 出示古代的水钟图片,学生尝试推测工作原理。揭示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 滴漏实验
探究(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
1. 出示简易水钟,引出问题:流完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2. 学生交流实验方法,教师示范,明确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小组内讨论分工,交流分工情况。
4. 第一次实测,交流数据。
5. 推测:如果再测一次,时间会怎样?说出推测的理由。
6. 第二次实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流100毫升水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探究(二):测量积聚50、100、15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1. 出示古代泄水型水钟图片,假设流100毫升水正好是100秒,推测50、15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说说推测的理由。
2. 讨论实验方法。
3. 分组实验测量,交流实验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水流速度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并尝试解释水流速度不均匀是由于水位高低变化引起的。
三、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和发展
1.再次出示古代泄水型水钟,讨论50秒、100秒、150秒的时间刻度线如何标记?认识泄水型水钟存在的问题。
2.思考并交流:如何改进水钟,使流水速度均匀。
3.再次出示古代水钟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工作原理。
4.认识第二种受水型水钟,理解计时原理。
四、拓展活动
1.出示带输液器的水钟,师生共同解释其水滴匀速的原理。
2.鼓励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
科学1.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a href="/kx/tb_c16174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6.水的作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摆的快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5.摆的快慢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