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同步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同步练习,共10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70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A.自觉守法 B.遇事找法 C.公正司法 D.解决问题靠法2.小丽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抢劫。小丽立即报案,并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歹徒的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丽提供的线索,很快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小丽的行为表明( )①小丽是个多管闲事的人②青少年必须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小丽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④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维护正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3.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①电脑黑客通过网络盗取用户个人信息②看到有人在风景区乱扔垃圾,王浩立即上前制止③看见爸爸醉酒驾车,孟杰及时拨打“110”④某律师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20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施行。如图漫画说明( )A.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是不讲诚信的行为,但并不违法B.获得劳动报酬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C.国家用正义的制度保障公平D.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5.中学生小张为了制止一起抢劫行为,与歹徒殊死搏斗,最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启示我们在捍卫社会正义时应该( )①不顾一切、敢打敢拼 ②寻求他人的帮助③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见义智为 ④事不关己,遇事要躲避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6.要想实现自由,人们只有共同建立公正、平等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自由才能真正实现。这说明( )①法治是自由的保障②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③超越法律就实现了自由④人们的真正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公平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做法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的有( )①嫦娥五号成功发射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③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我国颁布并实施下图法律,体现了( )①国家用正义的制度保障公平②我国法律保护人民群众利益③农民工处于整个社会最底层④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小宇要写“守护正义”的演讲稿,下列热点新闻能作为素材的是( )①某村举办迎新春活动,推动文旅产业振兴②缉毒警察行走于阴翳之地,守护一片安宁③一女孩被压车底,众人纷纷赶来合力抬车④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一气之下把店砸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小明所在学习小组将以“正义之光·照亮你我”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以下是他搜集的相关资料,你认为其中适合入选的是( )①小华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②考试中,小光给小杨偷递答案③放学路上,小李将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并送往医院④小峰为给受欺负的好友“报仇”,找人将对方暴打一顿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这一名言揭示的道理是( )A.公平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B.公平能让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利和机会C.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D.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12.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我们维护公平正义的意义在于( )①公平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 ②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③公平正义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 ④公平正义要求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因此我们( )①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②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③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④可以不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下列行为属于正义的是( )A.发现网上有发布虚假搞笑的信息也积极转发B.同桌不小心踩坏了你的铅笔,你把他的也踩坏了C.发现某同学故意损坏教室的窗户玻璃,及时报告给老师D.为了不让父母管束自己,离家出走住到同学家去15.下列对公平和正义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社会发展需要正义②正义制度能够保障人们公平地享有权利③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需要依靠正义制度来解决④有了正义制度的支持,社会就不会存在不公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简答题16.【正义的守护】材料一:①凌某拒不配合防疫工作,辱骂、殴打社区防疫志愿者,致一人轻伤二级;②临沂市召开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会议指出,截至目前,全市共破获“黑恶霸痞”案件100余起,打掉涉恶犯罪团伙48个,抓获各类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255人;③王某因跟同班同学发生口角,放学后召集一些“好友”对同学拳打脚踢;④陈某通过12369举报电话举报某工厂偷排污水。材料二:某校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过程中,向全校同学发出了“中学生见义智为倡议书”,指出青少年见义勇为的前提是自救自护,见义智为,即勇敢又机智,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小明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一天放学,同学小超被两个社会青年拦住,一个用刀抵住小超,另一人对小超搜身并抢劫,小明巧妙地与他们周旋,最后在清洁工的帮助下,抓住了两个歹徒。(1)材料一中哪些是正义行为?哪些是非正义行为?(填序号即可)(2)回想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哪些正义的事情?请举一例。(3)“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义一直以来被社会所倡导。阅读材料二,请你结合所学,谈谈公民个人应该怎样守护正义?17.某班开展关于“公平”的讨论,同学们积极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观点1:在银行、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这是公平。观点2:当许多人都想获得某一个职位时,用竞争上岗的办法来确定人选,这是公平。观点3:中考时为视力有障碍的同学设立单独考场,为其启用大字卷,这是公平。(1)结合材料中三位同学的观点,运用公平的作用的知识回答,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2)什么是公平?公平包括哪些内容?三、分析说明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厂工人小孙在途经一停车场时,发现一男青年正在行窃,他一边喊“抓小偷”,一边扑向小偷。小偷挥刀反抗,小孙与其展开搏斗,并请求围观者协助抓小偷,拨打电话报警,但围观者无动于衷。小孙与小偷搏斗了20多分钟,围观者袖手旁观了20多分钟……(1)请对小孙与围观者的行为进行评析。(2)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自由的相关知识。A: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说明珍视自由需要自觉守法,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A说法正确;B:题文中说的是怎样遵守法律,而非遇事如何解决问题,故B说法不合题意;C:公正司法属于司法机关而非公民个人,故C与题意不符;D:题目中说的是遵守法律而非解决问题,D说法不符题意;故本题选A。2.D【详解】本题考查做正义感的人。③④:题文中,小丽的做法表明小丽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此举启示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小丽不是多管闲事,是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②:错误,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做到见义智为;故本题选D。3.B【详解】本题考查对正义行为的理解。①②③④: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故①属于非正义行为,②③④属于正义行为;故本题选B。4.C【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C: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此举体现了国家用正义的制度保障公平,所以C说法符合题意;A: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既不诚信,也是违法行为, A错误;B:劳动报酬权不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而是经济权利,B错误;D:在题干中未涉及,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5.D【详解】本题考查正义的相关知识。①:不顾一切、敢打敢拼不利于保护自己,①错误; ②:中学生小张为了制止一起抢劫行为,与歹徒殊死搏斗,最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启示我们在捍卫社会正义时应该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仅凭自己的力量,②正确;③:中学生小张为了制止一起抢劫行为,与歹徒殊死搏斗,最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启示我们在捍卫社会正义时应该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不仅要见义勇为,还要见义智为,③正确; ④:事不关己,遇事要躲避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错误;故本题选D。6.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①②:据所学,题干的观点说明了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故①②说法正确;③:公民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享有自由,故③说法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故本题选A。7.C【详解】本题考查国家维护公平。②③④: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其做法有利于维护公平,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属于科技成就,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A【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守护;①②:我国颁布和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一法律,说明国家用正义的制度来维护农民工的权利,让他们劳有所得,受到公平的待遇;也体现了我国法律体现了人民意志和利益,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①②说法正确;③④:颁布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并不代表农民工处于社会最底层,只能体现国家用制度保障公平;这一法律的颁布也不能说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能体现他们的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C【详解】本题考查守护正义。②③: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缉毒警察的做法是依法履职的、正义的行为;众人纷纷赶来合力抬车救助女孩是正义行为,②③符合题意;①:属于文化活动,与公平正义无关,应排除;④:维权方式不合法,是非正义的行为,应排除;故本题选C。10.A【详解】本题考查正义行为。①③:正义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小华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小李将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并送往医院是对他人的关爱,是正义行为,①③说法正确;②:小光给小杨偷递答案是违背诚信的原则,违反考试纪律,是非正义行为;④:小峰维权方式不合法,是非正义行为;故本题选A。11.D【详解】本题考查公平的意义。D:分析可知,题文名言体现了公平对社会的重要性,其告诉我们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国家和谐稳定,D符合题意;A:说法是公平的含义,不符合题意;BC:说法是从个人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D【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价值。②③: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所以②③说法正确;①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是意义,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A【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和程序、维护正义。①: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故①正确;②: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故②正确;③: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故③正确;④: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是正义制度对公民的要求而不是公民的做法。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14.C【详解】本题考查对正义行为的认识和把握。ABD: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政治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以此分析选项可知,ABD都是非正义行为,不合题意;C:发现同学损坏玻璃,及时报告老师,维护班级利益,属于正义行为,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B【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自古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维护公平伸张正义,有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必须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要求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公平又是相对的,所以不要追求绝对的公平。根据教材可知,正义制度能够支持和保障人们的公平合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需要依靠正义制度来解决。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虽然正确,但是并没有说明公平和正义关系,排除。故选B。16.(1)正义行为:②、④;非正义行为:①、③。(2)符合题意即可。(3)守护正义需要智慧和勇气,面对非正义行为:①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一定战胜邪恶;②要讲究策略,寻求有效方法,做到见义“智”为。【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正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依据教材知识,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材料一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某工厂偷排污水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辱骂、殴打社区防疫志愿者、对同学拳打脚踢都是非正义行为。据此分析即可。(2)题干要求列举自己做过的正义事情,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3)分析题干可知,解答时要从“公民”角度分析守护正义的具体做法,依据教材知识,可从守护正义需要智慧和勇气、敢于斗争、要讲究策略等方面概括。17.(1)①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②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③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不仅能够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而且能够让人感受到尊严,进而激发自身的潜能。(2)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详解】本题考查公平的作用、含义、内容等知识。(1)分析题干可知,解答时要从公平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的重要意义。根据 所学,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可从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等方面概括;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可从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概括;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可从能够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能够让人感受到尊严等方面概括。(2)题干要求概括公平的含义和内容,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根据所学,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内容可从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方面概括。【点睛】解答此题要看清题干求是“运用公平的作用的知识回答”,这是重要的答题角度,暗示了答题方向。18.(1)小孙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有正义感的表现,他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围观者“见死不救”“见危不动”,是懦弱自私的表现,是没有正义感的表现。这样将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2)可以及时去报警,并协助小孙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详解】(1)本题要求对小孙与围观者的行为进行评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小孙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有正义感的表现;围观者是没有正义感的表现;围观者的行为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等方面来回答。(2)本题考查个人守护正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及时报警、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角度来回答,凡是符合正义要求的即可。
部编版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八课维护公平正义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孔子形容自己,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70岁的时候,他已经修炼到了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做事,然而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不会逾越禁区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说明珍视自由需要( )A.自觉守法 B.遇事找法 C.公正司法 D.解决问题靠法2.小丽放学回家时,看见一歹徒骑摩托车抢劫。小丽立即报案,并向公安机关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车牌号和歹徒的去向。公安部门根据小丽提供的线索,很快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小丽的行为表明( )①小丽是个多管闲事的人②青少年必须奋不顾身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小丽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④我们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维护正义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3.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下列属于正义行为的有( )①电脑黑客通过网络盗取用户个人信息②看到有人在风景区乱扔垃圾,王浩立即上前制止③看见爸爸醉酒驾车,孟杰及时拨打“110”④某律师免费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20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施行。如图漫画说明( )A.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是不讲诚信的行为,但并不违法B.获得劳动报酬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C.国家用正义的制度保障公平D.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5.中学生小张为了制止一起抢劫行为,与歹徒殊死搏斗,最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启示我们在捍卫社会正义时应该( )①不顾一切、敢打敢拼 ②寻求他人的帮助③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见义智为 ④事不关己,遇事要躲避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6.要想实现自由,人们只有共同建立公正、平等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自由才能真正实现。这说明( )①法治是自由的保障②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③超越法律就实现了自由④人们的真正自由是不可能实现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公平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下列做法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的有( )①嫦娥五号成功发射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③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我国颁布并实施下图法律,体现了( )①国家用正义的制度保障公平②我国法律保护人民群众利益③农民工处于整个社会最底层④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小宇要写“守护正义”的演讲稿,下列热点新闻能作为素材的是( )①某村举办迎新春活动,推动文旅产业振兴②缉毒警察行走于阴翳之地,守护一片安宁③一女孩被压车底,众人纷纷赶来合力抬车④买到假冒伪劣的产品,一气之下把店砸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小明所在学习小组将以“正义之光·照亮你我”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以下是他搜集的相关资料,你认为其中适合入选的是( )①小华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②考试中,小光给小杨偷递答案③放学路上,小李将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并送往医院④小峰为给受欺负的好友“报仇”,找人将对方暴打一顿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这一名言揭示的道理是( )A.公平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B.公平能让每个人都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利和机会C.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D.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12.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我们维护公平正义的意义在于( )①公平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 ②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③公平正义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 ④公平正义要求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3.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因此我们( )①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②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③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④可以不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4.下列行为属于正义的是( )A.发现网上有发布虚假搞笑的信息也积极转发B.同桌不小心踩坏了你的铅笔,你把他的也踩坏了C.发现某同学故意损坏教室的窗户玻璃,及时报告给老师D.为了不让父母管束自己,离家出走住到同学家去15.下列对公平和正义的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社会发展需要正义②正义制度能够保障人们公平地享有权利③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需要依靠正义制度来解决④有了正义制度的支持,社会就不会存在不公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二、简答题16.【正义的守护】材料一:①凌某拒不配合防疫工作,辱骂、殴打社区防疫志愿者,致一人轻伤二级;②临沂市召开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会议指出,截至目前,全市共破获“黑恶霸痞”案件100余起,打掉涉恶犯罪团伙48个,抓获各类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255人;③王某因跟同班同学发生口角,放学后召集一些“好友”对同学拳打脚踢;④陈某通过12369举报电话举报某工厂偷排污水。材料二:某校在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过程中,向全校同学发出了“中学生见义智为倡议书”,指出青少年见义勇为的前提是自救自护,见义智为,即勇敢又机智,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小明是某中学七年级学生,一天放学,同学小超被两个社会青年拦住,一个用刀抵住小超,另一人对小超搜身并抢劫,小明巧妙地与他们周旋,最后在清洁工的帮助下,抓住了两个歹徒。(1)材料一中哪些是正义行为?哪些是非正义行为?(填序号即可)(2)回想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哪些正义的事情?请举一例。(3)“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正义一直以来被社会所倡导。阅读材料二,请你结合所学,谈谈公民个人应该怎样守护正义?17.某班开展关于“公平”的讨论,同学们积极表达了各自的观点。观点1:在银行、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这是公平。观点2:当许多人都想获得某一个职位时,用竞争上岗的办法来确定人选,这是公平。观点3:中考时为视力有障碍的同学设立单独考场,为其启用大字卷,这是公平。(1)结合材料中三位同学的观点,运用公平的作用的知识回答,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分别有什么重要意义?(2)什么是公平?公平包括哪些内容?三、分析说明题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厂工人小孙在途经一停车场时,发现一男青年正在行窃,他一边喊“抓小偷”,一边扑向小偷。小偷挥刀反抗,小孙与其展开搏斗,并请求围观者协助抓小偷,拨打电话报警,但围观者无动于衷。小孙与小偷搏斗了20多分钟,围观者袖手旁观了20多分钟……(1)请对小孙与围观者的行为进行评析。(2)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考查自由的相关知识。A:再怎样任性而为也都在合理规矩之内说明珍视自由需要自觉守法,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A说法正确;B:题文中说的是怎样遵守法律,而非遇事如何解决问题,故B说法不合题意;C:公正司法属于司法机关而非公民个人,故C与题意不符;D:题目中说的是遵守法律而非解决问题,D说法不符题意;故本题选A。2.D【详解】本题考查做正义感的人。③④:题文中,小丽的做法表明小丽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此举启示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小丽不是多管闲事,是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②:错误,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要做到见义智为;故本题选D。3.B【详解】本题考查对正义行为的理解。①②③④: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行为。故①属于非正义行为,②③④属于正义行为;故本题选B。4.C【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C:根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此举体现了国家用正义的制度保障公平,所以C说法符合题意;A: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既不诚信,也是违法行为, A错误;B:劳动报酬权不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而是经济权利,B错误;D:在题干中未涉及,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5.D【详解】本题考查正义的相关知识。①:不顾一切、敢打敢拼不利于保护自己,①错误; ②:中学生小张为了制止一起抢劫行为,与歹徒殊死搏斗,最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启示我们在捍卫社会正义时应该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仅凭自己的力量,②正确;③:中学生小张为了制止一起抢劫行为,与歹徒殊死搏斗,最后因伤重不治身亡。这启示我们在捍卫社会正义时应该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不仅要见义勇为,还要见义智为,③正确; ④:事不关己,遇事要躲避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④错误;故本题选D。6.A【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知法治与自由的关系。①②:据所学,题干的观点说明了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故①②说法正确;③:公民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享有自由,故③说法错误;④: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故本题选A。7.C【详解】本题考查国家维护公平。②③④: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国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通过考试公开招考公务员体现党和国家对公平问题重视,其做法有利于维护公平,②③④符合题意;①:属于科技成就,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A【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守护;①②:我国颁布和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这一法律,说明国家用正义的制度来维护农民工的权利,让他们劳有所得,受到公平的待遇;也体现了我国法律体现了人民意志和利益,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①②说法正确;③④:颁布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法律,并不代表农民工处于社会最底层,只能体现国家用制度保障公平;这一法律的颁布也不能说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能体现他们的权益得到了法律保障,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9.C【详解】本题考查守护正义。②③: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缉毒警察的做法是依法履职的、正义的行为;众人纷纷赶来合力抬车救助女孩是正义行为,②③符合题意;①:属于文化活动,与公平正义无关,应排除;④:维权方式不合法,是非正义的行为,应排除;故本题选C。10.A【详解】本题考查正义行为。①③:正义行为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小华将自己的零花钱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和小李将摔倒的老人扶起来,并送往医院是对他人的关爱,是正义行为,①③说法正确;②:小光给小杨偷递答案是违背诚信的原则,违反考试纪律,是非正义行为;④:小峰维权方式不合法,是非正义行为;故本题选A。11.D【详解】本题考查公平的意义。D:分析可知,题文名言体现了公平对社会的重要性,其告诉我们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国家和谐稳定,D符合题意;A:说法是公平的含义,不符合题意;BC:说法是从个人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D【详解】本题考查公平正义的价值。②③: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公平正义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所以②③说法正确;①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不是意义,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A【详解】本题考查社会规则和程序、维护正义。①: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故①正确;②: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要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故②正确;③:作为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要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故③正确;④: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是正义制度对公民的要求而不是公民的做法。故④错误;故本题选A。14.C【详解】本题考查对正义行为的认识和把握。ABD: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政治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以此分析选项可知,ABD都是非正义行为,不合题意;C:发现同学损坏玻璃,及时报告老师,维护班级利益,属于正义行为,C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5.B【详解】本题考查维护公平正义。公平正义,自古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追求,维护公平伸张正义,有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必须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公平、正义要求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公平又是相对的,所以不要追求绝对的公平。根据教材可知,正义制度能够支持和保障人们的公平合作,当我们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需要依靠正义制度来解决。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说法虽然正确,但是并没有说明公平和正义关系,排除。故选B。16.(1)正义行为:②、④;非正义行为:①、③。(2)符合题意即可。(3)守护正义需要智慧和勇气,面对非正义行为:①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一定战胜邪恶;②要讲究策略,寻求有效方法,做到见义“智”为。【详解】本题考查维护正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1)依据教材知识,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材料一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某工厂偷排污水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辱骂、殴打社区防疫志愿者、对同学拳打脚踢都是非正义行为。据此分析即可。(2)题干要求列举自己做过的正义事情,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3)分析题干可知,解答时要从“公民”角度分析守护正义的具体做法,依据教材知识,可从守护正义需要智慧和勇气、敢于斗争、要讲究策略等方面概括。17.(1)①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②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③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不仅能够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而且能够让人感受到尊严,进而激发自身的潜能。(2)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详解】本题考查公平的作用、含义、内容等知识。(1)分析题干可知,解答时要从公平的作用的角度,分析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的重要意义。根据 所学,公共场所按顺序排队,可从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等方面概括;竞争上岗确定入职人选,可从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等方面概括;中考为特殊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可从能够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能够让人感受到尊严等方面概括。(2)题干要求概括公平的含义和内容,属于教材的基础知识,根据所学,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内容可从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方面概括。【点睛】解答此题要看清题干求是“运用公平的作用的知识回答”,这是重要的答题角度,暗示了答题方向。18.(1)小孙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有正义感的表现,他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围观者“见死不救”“见危不动”,是懦弱自私的表现,是没有正义感的表现。这样将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最终损害的将不是某一个人的利益。(2)可以及时去报警,并协助小孙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详解】(1)本题要求对小孙与围观者的行为进行评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小孙的行为是见义勇为、有正义感的表现;围观者是没有正义感的表现;围观者的行为会助长非正义行为的扩散等方面来回答。(2)本题考查个人守护正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及时报警、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角度来回答,凡是符合正义要求的即可。
相关资料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