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49,陕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满分6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如图是手机微信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是我国气象卫星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图中可以推断出地球的形状是( )
A. 多边形B. 正圆形C. 球体D. 正方形
2. 这颗“蓝色弹珠”最大周长是( )
A. 5.1亿平方千米B. 4万千米C. 6371千米D. 8万千米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如图为地球的卫星照片,表现了人类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认识地球的形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蓝色弹珠”是拍到的地球的照片,地球的最大周长即赤道约4万千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如果北斗-G1卫星定点位置是(0°,140°E),其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4. 图中四个定点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A. 甲位于高纬度地区B. 丙所在纬线比乙所在纬线长
C. 乙位于北半球、西半球D. 丙、丁两地经度相同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甲地为北京,经纬度为(40°N,116°E),排除A;乙地纬度为30°N,排除B;丙地的经度为120°E,排除C;丁地的经纬度最可能为北斗-G1卫星定点位置(0°,140°E),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读图分析,甲地位于30°N~60°N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A错误;丙所在的纬线为赤道,乙所在的是30°N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故丙所在纬线比乙所在纬线长,B正确;乙的纬度为30°N,位于北半球,经度约为140°E,属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东半球范围,C错误;丙、丁两地在同一纬线上,纬度相同,D错误。故选B。
【点睛】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
小明计划端午节去滨河公园观看赛龙舟。下方分别为小明家周边地图及某路口附近交通指示牌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家到滨河公园的路是唯一的B. 清水河自西南流向东北
C. 滨河公园位于小明家的西北方向D. 该地图是行政区划图
6. 该交通指示牌最有可能位于地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7. 适合赛龙舟的天气是( )
A. B. C. D.
【答案】5. C 6. B 7. A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小明家到滨河公园可以走滨河东路,也可以过居安路、常青路到达,A错误;由指向标可知,清水河大致由东南流向西北,滨河公园位于小明家的西北方向,B错误,C正确;该地图为交通图,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读交通指示牌可知,该路牌位于居安路与常青路的交汇处,读左图②位于居安路与常青路的交汇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读图可知,A表示多云转晴、B表示雨夹雪转小雨、C雷阵雨转中雨、D表示小雪转中雪。多云转晴有利于比赛正常进行,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掌握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正东和正北之间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正东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东南方向,正西和正北之间的方向是西北方向,正西和正南之间的方向是西南方向。
新疆独库公路,即217国道独山子至库车段。由于该公路过半以上地段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峡谷,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因此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下方分别为独库公路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路段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该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 平原B. 高原C. 山地D. 丘陵
9. 独库公路呈右图所示的“S”形,这样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
A. 使公路更加美观有创意B. 利于保护地表植被
C. 减小坡度,行车更安全D. 欣赏更多沿途风景
10. 独库公路沿线最可能看到景象是( )
A. B. C. D.
【答案】8. C 9. C 10. A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因此可判读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9题详解】
由1题可知,图示地形为山地,地形坡度大,为了行车更省力安全,公路呈图示所示“S形”分布。跟公路更加美观、保护地表植被、欣赏更多的风景无关,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题详解】
独库公路经过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维吾尔族,A手鼓舞是维吾尔族的艺术形式,故A正确;摔跤是蒙古族的体育运动,孔雀舞是傣族的舞蹈,芦笙节是苗族的节日。本题选择A。
【点睛】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除盆地外,地形类型判别的主要依据是海拔高度和地表的起伏状况。
“时间银行”是指人们有时间和能力帮助他人时,把付出的时间用数字化的形式“存储”起来,并在自己需要他人帮助的时候,把这种“时间储蓄”支取出来,获得服务。目前在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互助养老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图为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发布的人口数据(数据未包含港澳台地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时间银行”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是( )
A. 劳动力短缺B. 人口分布不均C. 性别比失衡D. 人口老龄化
12. 图中数据可以得出我国( )
①人口素质越来越高②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大③男性人口少于女性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时间银行”就是存“时间”兑“养老钱”,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口比重大,需要的服务时间较多,有时间有能力时为老人提供服务,年老时就可以用其来兑换别人给自己服务,所以“时间银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B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我国65岁以上人口达14.9%,老年人口比重大(65岁以上人口达7%进入老龄化),②对;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死亡人口1041万,人口出现负增长,④对,D正确;表中未有人口素质的信息,①错;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4.69男性,说明我国男性人口多于女性,③错;ABC错误。故选D。
【点睛】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欧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邮电部曾发行了一套《民族大团结》的邮票,每个民族都有相对应的一枚。如图为其中四枚邮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四枚邮票所示民族居住环境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4.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套《民族大团结》邮票一共有55枚
B. 我国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特点
C. 古尔邦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D.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地区
15. 图中序号与其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匹配正确的是( )
A. 甲-内B. 乙-宁C. 丙-黑D. 丁-贵
【答案】13. C 14. B 15. B
【解析】
【13题详解】
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地势特征,居住的主要少数民族是丙藏族,C正确;甲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乙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丁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排除ABD,故选C。
【14题详解】
我国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A错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B正确;古尔邦节应为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蒙古族传统节日为那达慕大会,C错误;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D错误。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甲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聚居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简称内蒙古;乙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丙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简称藏;丁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读我国沿北纬32°纬线地形剖面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是( )
A.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B. 极高山都分布于第二级阶梯
C.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河流D. 第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最高
17. 我国地势特点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 大部分河流自东向西流,沟通东西交通B. 阻碍了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C. 地势阶梯交界地带,水能资源丰富D. 冬季冷空气无法影响东部沿海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有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A正确;极高山都分布于第一级阶梯,B错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山脉,C错误;第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为4000-5000米,是三级阶梯中最高的,第三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最低,D错误; 故选A。
【17题详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的河流顺地势大多自西向东流,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A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B错误;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形成巨大的水能资源,C正确;冬季冷空气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地势的影响:(1)气候方面: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2)交通方面:一方面,地势西高东低,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巨大障碍。(3)水能方面: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水电的开发。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到来。此时,我国冬天的势力范围已经达到鼎盛,版图扩张的余地已经十分有限。读冬至节气期间全国冰冻地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该图反映出我国气温分布特点( )
A. 从北向南降低B. 东西温差大C. 从西向东降低D. 南北温差大
19. 图中冷冻区和冷藏区分界线最接近我国的( )
A. 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 1月0℃等温线
C. 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D.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冬至节气期间从北向南有极寒区、冰封区、冷冻区、冷藏区、不冻区。反应我国南北温差大,D正确,不能反映东西变化,BC错误。我国冬季气温从北向南升高,A错误。本题选D。
【19题详解】
我国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分布在东南沿海,A错误;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符合题意,B正确;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不符合题意,C错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D错误,本题选择B。
【点睛】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界线也是我国1月最0℃等温线的分界线,和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如图示意我国四个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从四个城市降水季节分布看,我国降水的主要特点有( )
①降水量冬春多,夏秋少②降水空间、时间分布都不均匀
③南方雨季长于北方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21. 四个城市降水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夏季风B. 海陆位置C. 地势地形D. 河流、湖泊
【答案】20. B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我国季风区内降水的是冬春少,夏秋多,①错;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越往北越短,降水空间、时间分布都不均匀,②③对;图中未体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④错。故选B。
【21题详解】
夏季风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使我国的降水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A正确;海陆位置、地势地形、河流湖泊都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选A。
【点睛】从气候类型上看,我国东部有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 )
①重庆②宜昌③湖口④南京
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23. 长江江豚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的( )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D. 入海口
24. 在长江江豚保护区应该( )
A. 防止污染B. 围湖造田C. 发展航运D. 开发水能
【答案】22. B 23. B 24. A
【解析】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内容,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位于湖北省的宜昌和位于江西省的湖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宜昌和湖口,读图可知,长江江豚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宜昌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游较多,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发展航运、围湖造田和建设水电站开发水能都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对江豚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BCD错误;治理水污染将有利于江豚的生长,A正确,故选A。
【点睛】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湖口;长江主要的支流有汉江、湘江、赣江等。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6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36分)
25. 辽宁省某校地理小组开展制作山体模型、绘制与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活动。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染色水、标注刻度的透明塑料盒、黏土、喷壶等
第一步:制作山体模型(图1)
第二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图2是某同学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过程的照片,正确排序是②________(填序号)。
(2)注水时观察到水流汇集的山体部分是________。
第三步: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对比图1、图3)
(3)图3是标注了地图“语言”的等高线地形图,其中缺少________(比例尺/方向/图例)。
(4)河流A的大致流向是________。
(5)连接两村的拟建公路中,线路②比线路①等高线稀疏,坡度较________。
(6)B坡植树种草具有________等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②①④③
(2)山谷
(3)比例尺 (4)西北流向东南
(5)缓
(6)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体模型图、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过程图、等高线地形图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首先将制作的山体模型放入塑料盒内,再将染色水注入盒内至水深1厘米处,然后再在透明盖板上画出水深1厘米时等高线的形状,最后重复上述操作,高出其他等高线,所以制等高线地形图过程的正确排序是②①④③。
【小问2详解】
当把水注入装有山体模型的塑料盒时,水流会汇集到两边高,中间低的山谷地带。
【小问3详解】
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比例尺。
【小问4详解】
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根据其海拔的高低得出,河流A大致自西北流向东南。
【小问5详解】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坡度较缓。
【小问6详解】
B地所在位置等高线较密集,说明坡度较陡,所以在这里植树种草,具有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26. 能源安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图14是我国油气资源运输线路及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我国____(填省级行政单位全称),向东最终输送到____(填省级行政单位简称),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不足问题。
(2)近些年为拓宽能源进口渠道,我国加强了和多国的能源合作。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工程通过霍尔果斯边境口岸从____(填邻国)等国进口油气资源输送到广州和福州。我国还加强与____(填邻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合作,进口油气资源输送到重庆和大庆。
(3)此外,我国还有多条海上货轮油气进口通道。我国能采取多渠道进口油气资源得益于我国____的地理位置。
(4)战略石油储备是应对短期石油供应冲击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大多数位于____(沿海/内陆)。其中,大连基地濒临的海洋是____海和黄海。
【答案】26. 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②. 沪
27. ①. 哈萨克斯坦 ②. 缅甸
28. 海陆兼备 29. ①. 沿海 ②. 渤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油气资源运输线路及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我国的行政区划、海陆位置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途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输送到上海,上海市的简称为沪。
【小问2详解】
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工程通过霍尔果斯边境口岸从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油气资源输送到广州和福州。我国还加强与缅甸和俄罗斯等国的合作,进口油气资源输送到重庆和大庆,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紧张的现象。
【小问3详解】
前面分析可知,我国能采取多渠道进口油气资源得益于我国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小问4详解】
从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石油储备基地大多数位于大连、天津、黄岛、舟山等沿海地区,其中大连大连基地濒临的海洋是渤海和黄海。
27. 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图1是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图,图2是吕梁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填图画图】
(1)在图1正确的位置填写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识图分析】
(2)图1显示我国地形特点是____。从地形类型来看,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地形类型以____和____为主。这些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可能是____(选择填空)。
A.地势崎岖,交通不便 B.劳动力不足 C.气候干旱 D.气候寒冷
(3)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界线,此线以东以南人口____(稠密/稀疏)。扶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分布在此线____。
【区域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和图2,为吕梁山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任答一点即可)
【答案】27. 要求位置准确。
28. ①. 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②. 山地 ③. 高原 ④. A
29. ①. 稠密 ②. 以东(或东南)
30. 加强道路建设,发展采矿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旅游业,等等。(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攻坚扶贫主战场分布图”、“吕梁山区地理位置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我国的地形、山脉、阶梯分界线、人口分布状况、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不足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最大的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如图: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我国地形由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我国地形特点是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从地形类型来看,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的地形类型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这些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可能是地势崎岖,交通不便且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耕作业,A正确;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所在的山地和高原,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温暖、劳动力充足,BCD错误。故选A。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界线,此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扶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分布在此线以东地区。
【小问4详解】
吕梁山区属于山区,一般来说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但在发展旅游业、采矿业、林业、牧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所以吕梁山区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加强道路建设,通过积极发展采矿业、旅游业、林业(如特色果树种植等)助力脱贫攻坚。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开往海南三亚。不同于乘坐飞机,“越冬专列”主推长达八天的慢旅行,采用“大窗车体”,让乘客一边体验季节变换,一边欣赏大美风光。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将“越冬专列”沿途可能观赏到的景观图片与气候资料图进行匹配,填入下表。
(2)“越冬专列”穿越了淮河,此河与秦岭构成了我国____和____的界线。(填温度带)
(3)“候鸟式养老”,是指像鸟儿一样随着季节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养老。冬季,海南成为黑龙江等省区老年人候鸟养老的最佳目的地,请解释这一现象:____。
【答案】28. ①. ① ②. ③ ③. D ④. B
29. ①. 亚热带 ②. 暖温带
30. 黑龙江等省区纬度高,冬季寒冷;海南纬度低,位于热带,冬季气候温暖,适宜过冬(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以“越冬专列”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我国的南北差异、候鸟式养老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越冬专列从北向南看到的景观分别是①大雪纷飞、④万里长城、③江南水乡和②椰林树影,从北向南纬度越来越低,对应的气候冬季气温越来越高,分别是A-D-B-C。
【小问2详解】
由已学知识可知,越冬专列”穿越了淮河,此河与秦岭构成了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界线。
【小问3详解】
海南成为黑龙江等省区老年人候鸟式养老的最佳目的地,这是由于海南省纬度低,冬季气候温暖,适宜过冬,而黑龙江则纬度高、冬季寒冷。
29. 某学校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地理老师分别提供了有关黄河的学习资料。图1是“黄河诗文”的时间轴,图2是黄河部分水文站的多年平均输沙量统计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自汉到宋,关于对黄河的描述反映出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____,“万里沙”主要来源于黄河____游。
(2)图2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河流输沙量变____(大/小),列举产生这种变化与人类活动相关原因:____。
(3)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____。(选择填空)
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②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
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4)同学们共同探讨黄河流域发展问题出现以下不同观点,请选择一方观点,并说明你支持的理由。
观点一:黄河保护和发展应该注重各省精准发力。
观点二:黄河保护和发展应该注重跨省协同推进。
我支持观点____,我的理由是____。
【答案】29 ①. 含沙量大 ②. 中
30. ①. 小 ②. 植树造林 31. C
32. ①. 一,理由:各河段的问题不同,各省精准发力更有针对性; ②. 各省文化各具特色,应该因地制宜;各省投入的力度不同,容易出现资金问题或者责任不清问题(或二理由:黄河是一个整体,各河段息息相关,跨省协同推进利于共同发展进步;人多力量大,多省协同配合;便于交流好的保护和发展经验,最终形成共赢)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黄河诗文”的时间轴,黄河部分水文站的多年平均输沙量统计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黄河的水文特征、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示信息“西有浊河之限、九曲黄河万里沙、一支黄浊贯中州”可知,黄河最典型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万里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小问2详解】
图2显示,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河流输沙量变小,说明水土流失减少,植被恢复好,可能的原因是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等。
【小问3详解】
同学们查阅的资料中,属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是①在上游提升“中华水塔”的水源涵养能力;③在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④在下游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保护修复。故C正确;黄金水道是长江的美称,在中下游推进“黄金水道”的生态治理与黄河流域没有关系,②错误,故AB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一,理由:各河段的问题不同,各省精准发力更有针对性;各省文化各具特色,应该因地制宜;各省投入的力度不同,容易出现资金问题或者责任不清问题(或二理由:黄河是一个整体,各河段息息相关,跨省协同推进利于共同发展进步;人多力量大,多省协同配合;便于交流好的保护和发展经验,最终形成共赢)从北向南的景观(填序号)
____
④
____
②
对应的气候资料图(填字母)
A
____
____
C
四地不同的差异体现的气候特征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41,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第三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