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6的相反数是( )
A.6B.﹣6C.D.﹣
2.(3分)下列各数中,比﹣2小的数是( )
A.0B.﹣3C.﹣1D.|﹣0.6|
3.(3分)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5×109千克B.50×109千克
C.5×1010千克D.0.5×1011千克
4.(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a=0B.2a2+3a2=5a4
C.5a﹣3a=2D.3x2y﹣4x2y=﹣x2y
5.(3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似数41.20万精确到百分位
B.单项式2πr2的次数是3
C.x3﹣2x+3是四次三项式
D.﹣5的倒数是
6.(3分)洛阳牡丹广场供游客休息的石板凳如图所示,它的主视图是( )
A.B.
C.D.
7.(3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O在线段AB上
B.点B是直线AB的一个端点
C.射线OB和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图中共有3条线段
8.(3分)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其中∠α与∠β一定互余的是( )
A.
B.
C.
D.
9.(3分)在修建高铁线路时,一些路段经常会遇到大山相隔,为了避免绕道太远,往往要修建隧道将铁路线取直,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D.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0.(3分)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有下列结论:①∠EMF=90°;②GE⊥ME;③FM∥GE;④∠EGF与∠BEM互余.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B.2C.3D.4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①,可推算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 .
12.(3分)“整体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在数学运算、推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已知m+m=﹣2,mn=﹣3,则m+n﹣2mn=(﹣2)﹣2×(﹣3)=4.利用上述思想方法计算:已知3m﹣4n=﹣3,mn=﹣1.则6(m﹣n)﹣2(n﹣mn)= .
13.(3分)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与“我”字相对的字是 .
14.(3分)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4°的方向上,C岛在B岛的北偏西38°的方向上,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C的度数是 .
15.(3分)有一种塑料杯子的高度是10cm,两个以及三个这种杯子叠放时高度如图所示,则n个这种杯子叠放在一起高度是 cm(用含n的式子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5分)
16.(10分)(1)(+12)﹣(+15)﹣(﹣18)+(﹣7).
(2).
17.(8分)先化简,再求值.
2(xy﹣x2)﹣[(2y2+x2)﹣3(x2﹣2xy+y2)],其中x=﹣1,.
18.(9分)如图,点A在直线l外,点B在直线l上,连接AB.选择适当的工具作图.
(1)在直线l上作点C,使∠ACB=90°,连接AC;
(2)在BC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D,连接AD;
(3)在AB,AC,AD中,最短的线段是 ,依据是 .
19.(9分)阅读并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在括号内填写理由.
如图:已知∠A=112°,∠ABC=68°,BD⊥DC于点D,EF⊥DC于点F,求证:∠1=∠2.
证明:∵∠A=112°,∠ABC=68°,(已知)
∴∠A+∠ABC= °.
∴AD∥BC.( )
∴∠1= .( )
∵BD⊥DC,EF⊥DC,(已知)
∴∠BDF=90°,∠EFC=90°.( )
∴∠BDF=∠EFC=90°.
∴BD∥EF.( )
∴∠2= .( )
∴∠1=∠2.( )
20.(9分)如图,MN∥BC,AC⊥AB,AC交直线BC于点C,∠1=126°35',求∠2的度数.
21.(9分)某班有48名学生,其中有25名男生和23名女生,在某次体育活动时该班分成甲、乙两组,甲组29人,乙组19人.
(1)若设甲组有男生x人(x>6且x为整数),请你用x的代数式表示:
①甲组女生的人数是 ;
②乙组男生的人数是 ;
③乙组女生的人数是 .
(2)小强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他说按上面分组,无论男女如何分,甲组中的男生总比乙组中的女生多6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22.(10分)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x,y,且x,y满足|x+3|+(y﹣5)2=0.
(1)请在数轴上分别标出A、B两点.
(2)若点P从A点出发沿着数轴以2单位每秒向右做匀速运动,当运动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当运动 秒时,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3)若P在线段AB上运动(点P不与A,B两点重合),点M是AP的中点,点N是BP的中点,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MN的长度;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23.(11分)如图,以直线AB上一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BOC=70°,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注:∠DOE=90°)
(1)如图①,若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D放在射线OB上,则∠COE= °;
(2)如图②,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C恰好平分∠BOE,求∠COD的度数;
(3)如图③,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转动,如果OD始终在∠BOC的内部,试猜想∠BOD和∠CO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转动一周,如果OD在∠BOC的外部,且∠BOD=80°,请直接写出∠COE的度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6的相反数是( )
A.6B.﹣6C.D.﹣
【分析】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相反数的含义,可得
6的相反数是:﹣6.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含义以及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数的前边添加“﹣”.
2.(3分)下列各数中,比﹣2小的数是( )
A.0B.﹣3C.﹣1D.|﹣0.6|
【分析】先计算|﹣0.6|,再比较大小.
【解答】解:∵|﹣0.6|=0.6,
∴﹣3<﹣2<﹣1<0<|﹣0.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化简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正数大于0,0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3分)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舌尖上的一饮一酌,实属来之不易,舌尖上的浪费让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5×109千克B.50×109千克
C.5×1010千克D.0.5×1011千克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解答】解:将500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5×1010.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4.(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a﹣a=0B.2a2+3a2=5a4
C.5a﹣3a=2D.3x2y﹣4x2y=﹣x2y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逐项判断即得答案.
【解答】解:A、﹣a﹣a=﹣2a,故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2a2+3a2=5a2,故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5a﹣3a=2a,故本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3x2y﹣4x2y=﹣x2y,故本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熟知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解题关键.
5.(3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近似数41.20万精确到百分位
B.单项式2πr2的次数是3
C.x3﹣2x+3是四次三项式
D.﹣5的倒数是
【分析】根据近似数,单项式的次数,多项式的项与次数,倒数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解答】解:近似数41.20万精确到百位,则A不符合题意;
单项式2πr2的次数是2,则B不符合题意;
x3﹣2x+3是三次三项式,则C不符合题意;
﹣5的倒数是﹣,则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似数,单项式,多项式与倒数,熟练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6.(3分)洛阳牡丹广场供游客休息的石板凳如图所示,它的主视图是( )
A.B.
C.D.
【分析】根据主视图的定义和画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从正面看,可得如图形,
.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主视图,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物体所得到的图形.
7.(3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O在线段AB上
B.点B是直线AB的一个端点
C.射线OB和射线AB是同一条射线
D.图中共有3条线段
【分析】根据直线、线段、射线的有关知识判断即可.
【解答】解:A、点O在线段AB外,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点B是直线AB的一个点,直线没有端点,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射线OB和射线AB不是同一条射线,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图中共有3条线段,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直线、线段、射线,关键是根据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解答.
8.(3分)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位置摆放,其中∠α与∠β一定互余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图形,结合互余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答】解:A、∠α与∠β不互余,故本选项错误;
B、∠α与∠β不互余,故本选项错误;
C、∠α与∠β互余,故本选项正确;
D、∠α与∠β不互余,∠α和∠β互补,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余角和补角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9.(3分)在修建高铁线路时,一些路段经常会遇到大山相隔,为了避免绕道太远,往往要修建隧道将铁路线取直,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D.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题中描述的实际问题,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即可确定答案.
【解答】解:由题中描述可知,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读懂题意,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AB∥CD,EG、EM、FM分别平分∠AEF、∠BEF、∠EFD,有下列结论:①∠EMF=90°;②GE⊥ME;③FM∥GE;④∠EGF与∠BEM互余.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1B.2C.3D.4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EF+∠DFE=18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BEM=∠MEF=∠BEF,∠EFM=∠DFM=∠EFD,从而可得∠MEF+∠EFM=90°,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M=90°;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EG=∠GEF=∠AEF,从而可得∠GEF+∠MEF=90°,进而可得∠GEM=90°,再利用同旁内角∠GEM与∠M互补,从而可得GE∥FM,最后利用平角定义可得∠BEM+∠AEG=90°,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EG=∠EGF,从而可得∠BEM+∠EGF=90°,即可解答.
【解答】解:∵AB∥CD,
∴∠BEF+∠DFE=180°,
∵EM、FM分别平分∠BEF、∠EFD,
∴∠BEM=∠MEF=∠BEF,∠EFM=∠DFM=∠EFD,
∴∠MEF+∠EFM=∠BEF+∠EFD=(∠BEF+∠DFE)=×180°=90°,
∴∠M=180°﹣(∠MEF+∠EFM)=90°;
∵EG平分∠AEF,
∴∠AEG=∠GEF=∠AEF,
∴∠GEF+∠MEF=∠AEF+∠BEF=(∠AEF+∠BEF)=×180°=90°,
∴∠GEM=90°,
∴GE⊥EM;
∵∠GEM=∠M=90°,
∴∠GEM+∠M=180°,
∴GE∥FM;
∵∠GEM=90°,
∴∠BEM+∠AEG=180°﹣∠GEM=90°,
∵AB∥CD,
∴∠AEG=∠EGF,
∴∠BEM+∠EGF=90°;
所以,上列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4个,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和补角,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3分)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观察图①,可推算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 ﹣3 .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可得答案.
【解答】解:图②中表示(+2)+(﹣5)=﹣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运算,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解题关键.
12.(3分)“整体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在数学运算、推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已知m+m=﹣2,mn=﹣3,则m+n﹣2mn=(﹣2)﹣2×(﹣3)=4.利用上述思想方法计算:已知3m﹣4n=﹣3,mn=﹣1.则6(m﹣n)﹣2(n﹣mn)= ﹣8 .
【分析】将原式化为2(3m﹣4n)+2mn,再整体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3m﹣4n=﹣3,mn=﹣1.
∴6(m﹣n)﹣2(n﹣mn)
=6m﹣6n﹣2n+2mn
=6m﹣8n+2mn
=2(3m﹣4n)+2mn
=2×(﹣3)+2×(﹣1)
=﹣6﹣2
=﹣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代数式求值,将原式化为2(3m﹣4n)+2mn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3.(3分)一个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有一个汉字,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与“我”字相对的字是 学 .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找相对面的方法:一线隔一个,“Z”字两端是对面,即可解答.
【解答】解:在该正方体中与“我”字相对的字是“学”.
故答案为:学.
【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熟练掌握根据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找相对面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4.(3分)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4°的方向上,C岛在B岛的北偏西38°的方向上,则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C的度数是 92° .
【分析】根据方向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图,由题意可知,∠CAD=54°,∠CBE=38°,
∵AD∥CF∥BE,
∴∠ACF=∠CAD=54°,∠BCF=∠CBE=38°,
∴∠ACB=∠ACF+∠BCF
=54°+38°
=92°.
故答案为:92°.
【点评】本题考查方向角,掌握方向角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15.(3分)有一种塑料杯子的高度是10cm,两个以及三个这种杯子叠放时高度如图所示,则n个这种杯子叠放在一起高度是 2n+8 cm(用含n的式子表示).
【分析】根据题目中的图形,可知每增加一个杯子,高度增加2cm,从而可以得到n个杯子叠在一起的高度.
【解答】解:由图可得,每增加一个杯子,高度增加2cm,
则n个这样的杯子叠放在一起高度是:10+2(n﹣1)=(2n+8)(cm).
故答案为:2n+8.
【点评】本题考查用代数式表示图形的规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探究出规律,列出相应的代数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75分)
16.(10分)(1)(+12)﹣(+15)﹣(﹣18)+(﹣7).
(2).
【分析】(1)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2)先算乘方,再算乘除,后算加减,即可解答.
【解答】解:(1)(+12)﹣(+15)﹣(﹣18)+(﹣7)
=12﹣15+18﹣7
=(12+18)+(﹣15﹣7)
=30+(﹣22)
=8;
(2)
=×(﹣12)﹣×(﹣8)
=﹣2+2
=0.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7.(8分)先化简,再求值.
2(xy﹣x2)﹣[(2y2+x2)﹣3(x2﹣2xy+y2)],其中x=﹣1,.
【分析】将原式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后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原式=2xy﹣2x2﹣(2y2+x2)+3(x2﹣2xy+y2)
=2xy﹣2x2﹣2y2﹣x2+3x2﹣6xy+3y2
=y2﹣4xy;
当x=﹣1,y=﹣时,
原式=(﹣)2﹣4×(﹣1)×(﹣)=﹣2=﹣.
【点评】本题考查整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8.(9分)如图,点A在直线l外,点B在直线l上,连接AB.选择适当的工具作图.
(1)在直线l上作点C,使∠ACB=90°,连接AC;
(2)在BC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D,连接AD;
(3)在AB,AC,AD中,最短的线段是 AC ,依据是 垂线段最短 .
【分析】(1)作AC⊥直线l即可;
(2)连接AD即可;
(3)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
【解答】解:(1)如图,如图,点C即为所求;
(2)如图,线段AD即为所求;
(3)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线段AC最短,
故答案为:AC,垂线段最短.
【点评】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五种基本作图,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9.(9分)阅读并完成下列推理过程,在括号内填写理由.
如图:已知∠A=112°,∠ABC=68°,BD⊥DC于点D,EF⊥DC于点F,求证:∠1=∠2.
证明:∵∠A=112°,∠ABC=68°,(已知)
∴∠A+∠ABC= 180 °.
∴AD∥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
∴∠1= ∠3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D⊥DC,EF⊥DC,(已知)
∴∠BDF=90°,∠EFC=90°.( 垂直的定义 )
∴∠BDF=∠EFC=90°.
∴BD∥EF.(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3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1=∠2.( 等量代换 )
【分析】根据推理过程,填上依据即平行线的性质或者判定.
【解答】证明:∵∠A=112°,∠ABC=68°(已知),
∴∠A+∠ABC=180°.
∴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BD⊥DC,EF⊥DC(已知),
∴∠BDF=90°,∠EFC=90°(垂直的定义).
∴∠BDF=∠EFC=90°.
∴BD∥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故答案为:180;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垂直的定义;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量代换.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9分)如图,MN∥BC,AC⊥AB,AC交直线BC于点C,∠1=126°35',求∠2的度数.
【分析】先根据AC⊥AB得出∠BAC=90°,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出∠B的度数,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C⊥AB,
∴∠BAC=90°,
∵∠1=126°35',
∴∠B=∠1﹣∠BAC=126°35'﹣90°=36°35',
∵MN∥BC,
∴∠2=∠B=36°35'.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熟知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21.(9分)某班有48名学生,其中有25名男生和23名女生,在某次体育活动时该班分成甲、乙两组,甲组29人,乙组19人.
(1)若设甲组有男生x人(x>6且x为整数),请你用x的代数式表示:
①甲组女生的人数是 29﹣x ;
②乙组男生的人数是 25﹣x ;
③乙组女生的人数是 x﹣6 .
(2)小强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他说按上面分组,无论男女如何分,甲组中的男生总比乙组中的女生多6人,他说的对吗?为什么?
【分析】(1)①用甲组总人数减去甲组有男生人数即可得出答案;②用男生总人数减去甲组男生人数即可得答案;③用乙组总人数减去②中所求男生人数即可得答案;
(2)根据(1)中结果,用甲组中的男生人数减去乙组中的女生人数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1)①∵甲组29人,甲组有男生x人,
∴甲组女生的人数是(29﹣x)人.
②∵共有25名男生,甲组有男生x人,
∴乙组男生的人数是(25﹣x)人.
③∵乙组有19人,由②可知乙组男生的人数是(25﹣x)人,
∴乙组女生的人数是19﹣(25﹣x)=(x﹣6)人.
故答案为:29﹣x;25﹣x;x﹣6;
(2)由(1)可知:乙组女生的人数是(x﹣6)人,
∴x﹣(x﹣6)=6,即无论男女如何分,甲组中的男生总比乙组中的女生多6人,
∴小强说的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仔细审题,根据题意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10分)如图,已知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x,y,且x,y满足|x+3|+(y﹣5)2=0.
(1)请在数轴上分别标出A、B两点.
(2)若点P从A点出发沿着数轴以2单位每秒向右做匀速运动,当运动t秒时,点P表示的数为 2t﹣3 (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当运动 2 秒时,点P为线段AB的中点.
(3)若P在线段AB上运动(点P不与A,B两点重合),点M是AP的中点,点N是BP的中点,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MN的长度;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分析】(1)根据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即可求得A和B对应的坐标值,并在数轴上标出;
(2)根据点A和点P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即可求得点P的坐标,结合中点即可求得时间;
(3)根据中点的求解,可求得MP和NP的长度,再整体代入即可求得MN为固定值.
【解答】解:(1)∵|x+3|+(y﹣5)2=0,
根据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可得,x+3=0,y﹣5=0解的x=﹣3,y=5,
点A和点B在数轴上如下图,
(2)已知点P从A点出发沿着数轴以2单位每秒向右作匀速运动,
当运动t秒时,点P运动的距离为2t,
∴点P表示的数为2t﹣3;
当点P为线段AB的中点时,
,
则.
故答案为:2t﹣3,2.
(3)MN的长度不变.
理由:
∵点P在线段AB上,
∴AB=AP+BP.
∵M是AP的中点,N是BP的中点,
∴.
又∵AB=8,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以及求中点,正确列出代数式是解题关键.
23.(11分)如图,以直线AB上一点O为端点作射线OC,使∠BOC=70°,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注:∠DOE=90°)
(1)如图①,若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D放在射线OB上,则∠COE= 20 °;
(2)如图②,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逆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若OC恰好平分∠BOE,求∠COD的度数;
(3)如图③,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转动,如果OD始终在∠BOC的内部,试猜想∠BOD和∠CO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4)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转动一周,如果OD在∠BOC的外部,且∠BOD=80°,请直接写出∠COE的度数.
【分析】(1)根据图形得出∠COE=∠DOE﹣∠BOC,代入求出∠COE的度数;
(2)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BOE=140°,代入∠BOD=∠BOC﹣∠DOE,再利用∠COD=∠BOC﹣∠BOD即可求解;
(3)根据图形得出∠BOD+∠COD=∠BOC=70°,∠COE+∠COD=∠DOE=90°,相减即可求出答案;
(4)将直角三角板DOE绕点O转动,如果OD在∠BOC的外部,在备用图中画出三角板DOE的四个位置,即可求出∠COE的度数.
【解答】解:(1)若直角三角板DOE的一边OD放在射线OB上,
则∠COE=∠DOE﹣∠BOC=90°﹣70°=20°.
故答案为:20;
(2)∵OC平分∠BOE,∠BOC=70°,
∴∠EOB=2∠BOC=140°,
∵∠DOE=90°,
∴∠BOD=∠BOE﹣∠DOE=50°,
∵∠BOC=70°,
∴∠COD=∠BOC﹣∠BOD=20°;
(3)∠COE﹣∠BOD=20°,理由如下:
∵∠BOD+∠COD=∠BOC=70°,∠COE+∠COD=∠DOE=90°,
∴(∠COE+∠COD)﹣(∠BOD+∠COD)
=∠COE+∠COD﹣∠BOD﹣∠COD
=∠COE﹣∠BOD
=90°﹣70°
=20°,
即∠COE﹣∠BOD=20°;
(4)如图4.1,
∴∠COD=80°﹣70°=10°,
∴∠COE=∠COD+∠DOE=90°+10°=100°;
如图4.2,
∵∠BOD=80°,∠BOC=70°,
∴∠COD=∠BOD+∠BOC=80°+70°=150°,
∵∠DOE=90°,
∴∠COE=∠COD﹣∠DOE=150°﹣90°=60°,
综上,∠COE的度数为100°或60°.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余角和补角、旋转作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画出旋转后的三角板的位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