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对海带(甲)、银杏(乙)、桫椤(丙)和葫芦藓(丁)四种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的种子外无果皮B. 丙是蕨类植物,属一级保护植物
    C. 丁的生殖离不开水D. 它们进化顺序为甲、丙、乙、丁
    2.如表表示小明对几种动物进行的简单分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 水生还是陆生B. 卵生还是胎生C. 是否有脊柱D. 体温是否恒定
    3.如图是四种微生物,有关它们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为单细胞生物,④为多细胞生物B. ①②为原核生物,③④为真核生物
    C. ①②代表的微生物类群全部营寄生生活D. ③④细胞内均没有叶绿体
    4.2021年5月,云南15头亚洲象从西双版纳保护区“离家出走”,成了“国际明星”。亚洲象,属于哺乳纲、长鼻目、象科、亚洲象属。下列几种动物中,与大象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A. 蝙蝠B. 蜻蜓C. 青蛙D. 鲫鱼
    5.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不幸离世。他研究的杂交水稻后代往往表现出比双亲优良的性状,形成杂交优势,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 物种多样性B. 遗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环境多样性
    6.近年来,我国遭受多种外来物种的入侵,下面对外来入侵物种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本地生物优胜劣汰;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
    A. ①②B. ①②③C. ③④D. ②③
    7.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别属于( )
    A.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B. 迁地保护、自然保护、法制管理
    C. 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D.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制管理
    8.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 )
    A. 氧气B. 氢气C. 氮气D. 二氧化碳
    9.关于脊椎动物进化历程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鸟类
    B.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C.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 鱼类→两栖类→
    10.现存各类哺乳动物是由古代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对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B. 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原始哺乳动物发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 哺乳动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1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发现,不同小岛上生活的地雀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喙(如图)。达尔文认为,鸟喙形状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
    A. 定向变异的结果B. 自然选择的结果C. 地雀繁殖方式不同D. 人工选择的结果
    12.在森林古猿的进化成人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的是( )
    A. 直立行走B. 使用劳动工具C. 群居生活D. 脑容量增加
    13.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主要有( )
    ①皮肤
    ②骨骼肌
    ③骨
    ④骨连结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
    14.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表结果。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较为合理的推测是( )
    A. 四种动物中丁动物最高等B. 四种动物中乙动物最高等
    C. 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 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15.如图五种鸟类的行为,请根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
    A. 图④大山雀偷饮牛奶属于觅食行为
    B. 图②孔雀开屏属于生殖行为
    C. 图⑤所示的燕子南飞属于迁徙行为
    D. 图①所示的是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喂金鱼的行为和图③所示的行为都属于觅食行为
    16.下列能正确表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是( )
    A. 阳光→草→兔B. 草→兔→狼C. 草→兔→细菌D. 狼→兔→草
    17.在一个由草、兔、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假如把狐全部杀灭,图中可以正确表示兔数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 B.
    C. D.
    18.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食虫鸟、菜青虫、油菜、细菌和真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序号代表生物),图中代表油菜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如图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示意图,数字①代表的生理作用是( )
    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分解作用D. 蒸腾作用
    20.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属于保护生物圈的措施是( )
    A. 常使用一次性产品B. 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C. 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D.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如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 ______条食物链。
    (2)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______和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中,老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______。
    (4)在草原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由于人类过度放牧、毁草开荒种地,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5)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四个密闭的模拟生态系统装置,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如图(二),则小鱼生存时间最长的是 ______。
    22.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动物种类约占世界总数的10%左右,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均表现出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如图所示为青蛙、鹦鹉和海豚三种动物的特征比较示意图,交叉部分为共同特征。请据图回答:
    (1)从分类的角度看,A表示以上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体内都有______,属于脊椎动物。
    (2)属于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体温不恒定的动物是______。
    (3)鹦鹉属于鸟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鸟类是由______进化而来的。
    (4)雄性鹦鹉遇到心仪的雌性鹦鹉便会发出响亮的叫声,寻求关注,叫声越响亮越易获得青睐,这种行为是由______决定的。
    (5)鹦鹉学舌、海豚表演等行为从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______行为。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图中甲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乙是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能产生种子,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丙是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它并没有真正适应陆生环境,原因是生殖离不开水。
    丁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生殖离不开水。它们进化顺序为甲、丁、丙、乙。故只有选项D错误。
    故选:D。
    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及生殖方式的不同,植物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蜜蜂、蚯蚓、蜘蛛、虾、蝗虫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为一类;兔子、青蛙、燕子、鱼、野马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为另一类。
    故选:C。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如是否有翅、身体是否分节等,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如有无脊椎和生理功能如体温是否恒定、呼吸等。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3.【答案】D
    【解析】解:A、①③为单细胞生物,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④为多细胞生物,A错误;
    B、①细菌是单细胞的,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酵母菌和④青霉属于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B错误;
    C、①细菌有寄生,也有腐生的,②病毒全部营寄生生活,C错误;
    D、③酵母菌和④青霉属于真菌,细胞内均没有叶绿体,D正确。
    故选:D。
    ①细菌是单细胞的,没有真正的细胞核;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③酵母菌和④青霉属于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
    明确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征。
    4.【答案】B
    【解析】解:亚洲象和蝙蝠是哺乳动物,青蛙是两栖动物,鲫鱼属于鱼类,它们都属于脊椎动物,而蜻蜓是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与大象亲缘关系最远的是蜻蜓。
    故选:B。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5.【答案】B
    【解析】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如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6.【答案】A
    【解析】解:据分析可见:①影响本地部分物种的生存,破坏本地生态平衡,正确;
    ②造成本地部分物种的灭绝,危及本地生物的多样性,正确;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有利本地生物优胜劣汰,错误;
    ④外来物种的入侵,丰富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错误;可见A正确.
    故选:A.
    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是指外来的或者非本地的物种对农林牧渔业的生产、自然环境、人畜健康造成的危害.危害有以下几点:
    ①对经济的影响.一些外来物种入侵农田、森林、牧场,导致农作物、林木、牧草减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葫芦能破坏生态系统.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一些外来入侵物种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如红火蚁叮咬人体、豚草产生的花粉引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等疾病、褐家鼠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
    了解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建立的东北虎繁育中心以保护东北虎,属于迁地保护;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属于就地保护;将捕杀藏羚羊的偷猎者绳之以法,属于法制管理。
    故选:A。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罚等,如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等等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掌握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采取的一定的措施,结合题意,仔细分析,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8.【答案】A
    【解析】解: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而现在的空气有约21%的氧气,因此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A。
    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9.【答案】D
    【解析】解:如图生物进化树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故D的表示是正确的。
    故选: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结合生物的进化树来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记住生物进化的历程。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
    10.【答案】A
    【解析】解:A、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始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适应各自环境的不同特点,进化为原始的各类哺乳动物,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主动进化,A错误;
    B、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正确;
    C、生物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这些都是不定向的 但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有自然选择决定,所以生物进化是定向的,而生物变异不定向,C正确;
    D、哺乳动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正确。
    故选:A。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物种形成。现存的各类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1.【答案】B
    【解析】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选: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熟记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要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12.【答案】D
    【解析】解: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直立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
    故选:D。
    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人比类人猿高等的特点。
    13.【答案】C
    【解析】解: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骨骼,有的骨连结是不能活动的,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在运动中起骨骼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故选:C。
    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运动系统由骨骼(骨和骨连结)和肌肉组成,据此答题。
    明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
    【解析】解:A、丁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丁最高等,A正确。
    B、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B错误。
    C、动物的后天性学习行为,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
    D、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是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D错误。
    故选:A。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明确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D
    【解析】解:A、图④大山雀偷饮牛奶属于觅食行为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A正确。
    B、图②孔雀开屏,是雄孔雀为了吸引雌性孔雀的注意,属于繁殖行为,B正确。
    C、图⑤所示的燕子南飞属于迁徙行为,C正确。
    D、图①美国红雀失去雏鸟后喂食金鱼,这种与繁殖有关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图③蜂鸟采食花蜜是觅食行为,D错误。
    故选:D。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根据动物行为的概念做出正确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是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阳光是非生物部分,额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
    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C、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
    D、狼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所以,食物链正确的是草→兔→狼。
    故选:B。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17.【答案】D
    【解析】解: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狐”突然灭绝,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后来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数量的变化,最后趋于达到生态平衡。
    在分析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数量变化时,既要考虑种间斗争,又要考虑到种内斗争,做好全面分析。
    18.【答案】D
    【解析】解:动植物之间就是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动植物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可表示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等。根据图中的箭头走向可以判断,甲为细菌、真菌;丁能利用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应是生产者-油菜,丙就是菜青虫,乙是食虫鸟。
    故选:D。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多条食物链就构成了食物网,据此解答。
    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关键是根据食物链的概念判断出油菜为生产者,并会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9.【答案】A
    【解析】解: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产生氧气。故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
    故选:A。
    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分解作用、④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0.【答案】D
    【解析】解:A、常使用一次性产品,会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A错误;
    B、大力开发森林资源,造成资源流失,破坏生态环境,B错误;
    C、进一步加大城市建设力度,会造成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错误;
    D、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
    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1.【答案】5 非生物部分 太阳能 自我调节 C
    【解析】解:(1)图中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①草→鼠→蛇→鹰;②草→鼠→鹰;③草→鼠→狐;④草→兔→鹰;⑤草→兔→狐。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随着物质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其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
    (4)若此生态系统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由于人类过度放牧、毁草种地,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5)由图可知:A瓶与B瓶对照,变量是水藻,说明水藻的作用。C比B多了非生物因素河泥,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D瓶在黑暗环境中水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小鱼和水藻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产生二氧化碳,密闭的D瓶里面的氧气是有限的。所以该瓶内的氧气是被耗尽最早的,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短。由于小鱼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水藻光合作用的原料。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除了满足水藻自己呼吸的需要外,还供给小鱼呼吸。因此C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故选C。
    故答案为:(1)5
    (2)非生物部分
    (3)太阳能
    (4)自我调节
    (5)C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本题考查学生对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的作用、数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食物链(网)能量的流动、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知识点掌握情况,包含的知识点较多,考生答题要细心。
    22.【答案】脊柱 青蛙 古代的爬行类 遗传物质 学习
    【解析】解:(1)从分类的角度看,[A]表示以上三种动物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两栖动物的背部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兼用皮肤辅助呼吸,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向陆生的过渡类型,成体可适应陆地生活,但繁殖和幼体发育还离不开水,而爬行动物才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鹦鹉属于鸟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因此属于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是青蛙。
    (3)鹦鹉属于鸟类,在生物进化历程中,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4)雄性鹦鹉遇到心仪的雌性鹦鹉便会发出响亮的叫声,寻求关注,叫声越响亮越易获得青睐,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5)鹦鹉学舌、海豚表演等行为从获得途径看,这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学习行为。
    故答案为:(1)脊柱;
    (2)青蛙;
    (3)古代的爬行类;
    (4)遗传物质;
    (5)学习。
    (1)两栖动物的特征有:两栖动物的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和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的不同特点。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差异。
    (2)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3)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关键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结合实际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入手。类别一
    类别二
    蜜蜂、蚯蚓、蜘蛛、虾、蝗虫
    兔子、青蛙、燕子、鱼、野马
    动物种类




    完成取食前尝试的次数
    75
    158
    32
    6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红桥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