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全一册课时作业+综合测试打包24套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2章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综合测试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第1节认识晶体课时作业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2课时离子晶体课时作业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3课时共价晶体课时作业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023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3章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第2节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4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课时作业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第2节 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1课时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第2节 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1课时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3163nm 0,9g·ml-1/,即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中只有金属原子
B.金属晶体中存在单个分子
C.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
D.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没有阴离子
2.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晶体中一定存在金属键
B.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C.不同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都一样
D.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为整块金属所共有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属晶体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它们都占据晶胞的一定位置
B.金属的导热性与“自由电子”的存在有关
C.金属晶体能导电
D.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金属的导电性减弱
4.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时有能量传递,可以用此来解释金属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还原性
5.金属晶体熔、沸点高低和硬度大小一般取决于金属键的强弱,而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离子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半径大小有关。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度:Mg>Al
B.熔、沸点:LiNa,A项错误、C项正确;碱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均带1个单位电荷,但离子半径从Li到Cs逐渐增大,则从Li到Cs金属键逐渐减弱,熔、沸点逐渐降低,B项错误;离子半径:Mg2+Ca,D项错误。
6.答案:D
解析:在晶胞中位于顶点的原子为8个晶胞所共用,位于面心的原子为2个晶胞所共用,因此,铜的晶胞中所含铜原子的个数为8×eq \f(1,8)+6×eq \f(1,2)=4。由图可知,每个铜原子周围紧邻且等距的铜原子共有12个。
7.答案:C
解析:Ca晶体的晶胞为立方体,顶点各处和每个面的面心均有一个微粒,而Mg晶体的晶胞并非立方体或长方体,底面中棱的夹角不是直角,C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图(a)晶胞中每个顶角有一个原子,每个原子为6个晶胞共用,上下底面各有一个原子,每个原子为2个晶胞共用,晶胞内部还有3个原子,所以该晶胞中所含原子数为12×eq \f(1,6)+2×eq \f(1,2)+3=6;图(b)晶胞中所含原子数为8×eq \f(1,8)+6×eq \f(1,2)=4;图(c)晶胞中所含原子数为8×eq \f(1,8)+1=2,所以(a)、(b)、(c)中金属原子的个数比为6∶4∶2=3∶2∶1,B项正确。
9.答案:eq \f(\r(2)M,8d3NA) 74%
解析:由图甲可知每个晶胞中含有的铝原子个数为8×eq \f(1,8)+6×eq \f(1,2)=4。由图乙知晶胞的棱长为eq \f(4d,\r(2))=2eq \r(2)d。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则ρ×(2eq \r(2)d)3=eq \f(4,NA)×M,ρ=eq \f(\r(2)M,8d3NA)。
关键能力综合练
1.答案:B
解析:由题给信息可知,当玻璃被击碎时,金属线与警报系统形成了闭合回路,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电性,故B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不能形成合金,故B、C项错误;钠的沸点远低于硅的熔点,当硅熔化时,钠已经变为气态,故它们不能形成合金,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温度高,金属阳离子的热运动加快,对自由电子的移动造成阻碍,导电性减弱,故A错误;常温下,Hg为液态,不属于晶体形态,故B错误;正是因为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所以金属晶体中的金属原子可以采用最密堆积,尽量充分利用空间,故C正确;在外力作用下,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仍有强烈相互作用,不会断裂,所以金属有延展性,故D错误。
4.答案:B
解析: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能说明金属有还原性,A错误;金属键存在于整个金属中,且一般较强,难以断裂,金属通常采取最密集的堆积方式,锤打时,金属原子之间容易滑动,但不影响紧密的堆积方式,金属键不会断裂,故有延展性,B正确;金属延展性是原子的相对滑动,而不是电子的运动,C错误;自由电子受外力作用与金属阳离子快速传递能量,可以影响金属的导热性,与延展性无关,D错误。
5.答案:D
解析:H、He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但它们不是金属,A错误;有金属光泽的晶体不一定是金属晶体,如晶体碘、晶体硅,B错误;金属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失去电子越容易,其还原性越强,与失去的电子数目无关,C错误;金属晶体中存在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能够导电、传热,D正确。
6.答案:A
解析:金属的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均与“自由电子”有关。
7.答案:C
解析:Au原子处于立方体的顶点与面心上,故晶胞中含有的Au原子数目为8×eq \f(1,8)+6×eq \f(1,2)=4,A正确;金属晶体中,金属键无方向性,B正确;在立方体的各个面的对角线上有3个金原子,金原子的直径为d,故面对角线的长度为2d,晶胞棱长为eq \f(\r(2),2)×2d=eq \r(2)d,故晶胞的体积为(eq \r(2)d)3=2eq \r(2)d3,C错误;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故晶胞的质量为eq \f(4M,NA),晶胞的体积为2eq \r(2)d3,故金晶体的密度为eq \f(\f(4M,NA),2\r(2)d3)=eq \f(\r(2)M,d3NA),D正确。
8.答案:C
解析:金属钠的晶胞中含有的钠原子数为1+8×eq \f(1,8)=2,设晶胞边长为x(cm),根据ρ=eq \f(m,V)得,ρ=eq \f(\f(2×a,NA),x3),x=eq \r(3,\f(2a,NAρ)),则晶胞的体对角线长为eq \r(3)eq \r(3,\f(2a,NAρ)),所以钠原子的半径=eq \f(\r(3),4)eq \r(3,\f(2a,NAρ)),故选C。
9.答案:(1)①[Ar]3d64s2 金属 ②2∶3 ③eq \f(\r(6),3) ④eq \f(3\r(6),8) (2)4 2eq \r(2)d3 eq \f(\r(2)M,d3NA)
解析:(1)②在1183K以下的纯铁晶体中,与体心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是8个顶点的铁原子;在1183K以上的纯铁晶体中,与面心铁原子等距离且最近的铁原子有12个,即配位数之比为2∶3。③设铁原子半径为a,在1183K以下的纯铁晶体中,基本结构单元的棱长为eq \f(4\r(3)a,3);在1183K以上的纯铁晶体中,基本结构单元的棱长为2eq \r(2)a。④根据1183K以下的纯铁晶体和1183K以上的纯铁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的棱长之比为eq \f(\r(6),3),可知两者基本结构单元的体积之比为eq \f(2\r(6),9),又因为两者一个基本结构单元分别包含2个和4个铁原子,可知两者的密度之比为eq \f(1,2)÷eq \f(2\r(6),9)=eq \f(3\r(6),8)。(2)如图是取金晶胞中某一面的平面部分,AC为金原子的直径的2倍,AB为立方体的棱长,由图可得,立方体的棱长为eq \r(2)dcm,所以晶胞的体积为(eq \r(2)dcm)3=2eq \r(2)d3cm3。密度=质量/体积,质量为晶胞中4个金原子的质量,体积为晶胞的体积,即密度为ρ=eq \f(\f(4M,NA),2\r(2)d3)g·cm-3=eq \f(\r(2)M,d3NA)g·cm-3。
10.答案:(1)2 (2)0.3163nm (3)0.137nm
解析:(1)晶胞中每个顶点的钨原子为8个晶胞所共有,体心的钨原子完全为该晶胞所有,故晶胞中钨原子个数为1+8×eq \f(1,8)=2。(2)每个晶胞中含2个钨原子,则NA·a3=2×183.9g·ml-1/(19.30g·cm-3),即6.02×1023ml-1·a3=2×183.9g·ml-1/(19.30g·cm-3),解得a=3.163×10-8cm=0.3163nm。(3)晶胞体对角线的长度为钨原子半径的4倍,则4r=eq \r(3)a,计算得出钨原子的半径为0.137nm。
11.答案:(1)3∶1 金属键 (2)H8AuCu3 (3)①2、4
②b3∶(4a3)
解析:(1)Cu原子处于面心,Au原子处于顶点,则该晶胞中所含Cu原子数为6×eq \f(1,2)=3,所含Au原子数为8×eq \f(1,8)=1,故该合金中Cu原子与Au原子的个数比为3∶1。合金中金属原子之间的作用力为金属键。(2)氢原子可进入到由Cu原子与Au原子构成的四面体空隙中,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氢原子位于晶胞内,故该晶胞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8,因此该晶体储氢后的化学式为H8AuCu3。(3)①δFe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数=8×eq \f(1,8)+1=2,γFe晶胞中含有的铁原子数=8×eq \f(1,8)+6×eq \f(1,2)=4。②ρα-Fe=eq \f(56g·ml-1,(acm)3·NA),ργ-Fe=eq \f(4×56g·ml-1,(bcm)3·NA),则ρα-Fe∶ργ-Fe=b3∶(4a3)。
12.答案:(1)3∶2∶1 (2)无 (3)金属键的强弱
解析:(1)晶胞(a)中含原子数为12×eq \f(1,6)+2×eq \f(1,2)+3=6,晶胞(b)中含原子数为8×eq \f(1,8)+6×eq \f(1,2)=4,晶胞(c)中含原子数为8×eq \f(1,8)+1=2。其原子个数比为6∶4∶2=3∶2∶1。(2)由于金属晶体中的“自由电子”不属于每个固定的原子,而是在整个晶体中自由移动,故“自由电子”无确切的堆积方式。(3)金属晶体是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结合而成,金属键的强弱直接影响金属晶体的熔点。金属键越强,晶体的熔点越高。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1
金属晶体的通性
知识点2
金属晶体的结构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金属或非金属
钠
铝
铁
硅
硫
溶点/℃
97.8
660.4
1 535
1 410
112.8
沸点/℃
883
2 467
2 750
2 353
444.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4课时课后复习题,共15页。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2第2节 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3课时综合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5NA个二氧化硅分子,4635×10-8)3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2节 几种简单的晶体结构模型第2课时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离子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02×1023个NaCl分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