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地理试卷(含答案)第1页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地理试卷(含答案)第2页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地理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1月)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资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左图的太阳能发电设备因其形如花瓣,昼开夜合并自动调节智能追光,被命名为“夸父太阳花”。右图为某小区(约45°N)的阳台壁挂式太阳能原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某机构在夏至日对位于不同城市的“夸父太阳花”发电设备进行测试,与三亚相比,乌鲁木齐的“夸父太阳花”( )
    A.水平转动角度更小B.正午影子更短
    C.仰角变化幅度更小D.展开时间更短
    2、如果阳台壁挂式太阳能要在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取得最好的集热效果,该小区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度数约为( )
    A.11°B.21°C.31°D.41°
    “炸弹气旋”,又称爆发性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强的温带气旋,其形成过程是冷空气快速南下,迫使暖湿空气抬升,空气进一步升温,进而加剧抬升。2022年12月下旬,美国多地迎来近40年最冷的圣诞节,下图为2022年12月23日美国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炸弹气旋”造成华盛顿( )
    A.供电压力陡增B.洪涝灾害严重
    C.河流结冰期延长D.春小麦遭受冻害
    4、在本次“炸弹气旋”发生期间,下列城市降温幅度最小的是( )
    A.旧金山B.华盛顿C.奥斯汀D.奥兰多
    5、由于①锋运动速度快,当①锋面追上②锋面后,锋面结构应为( )
    A.B.C.D.
    当过冷水雾(温度低于零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时,低温、静风等环境便会使水汽凝华成雾凇。在西北地区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游客也拍到了美丽的雾凇景观。另一幅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水汽来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相对较多,有较多的草类植物分布,得益于( )
    A.东亚、南亚季风夏季带来丰沛降水B.赤道低压和西风交替控制,温暖湿润
    C.所处盆地西侧有缺口,西风得以深入D.副极地低压控制,雨水丰沛且蒸发弱
    7、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形成的雾凇,其水汽应来自( )
    A.河流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D.冬季地表积雪
    8、图中甲、乙、丙、丁都是有名的“雾都”,其中常现雾凇景观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世界磷虾集中分布于南极洲沿岸环流聚合带。这个聚合带生物资源数量巨大且营养丰富,被称为“海上粮仓”。多年来,世界渔业大国一直在进行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活动。下图为南极周边磷虾分布图,红旗代表我国辽渔集团捕捞海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南极洲沿岸聚合带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盛行风推动海水漩涡搅动,营养盐上泛
    B.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盐
    C.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和水温适宜
    D.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盐上泛
    10、与南极沿岸环流形成关联最小的因素是( )
    A.极地东风B.盛行西风C.全球变暖D.大陆形状
    11、辽渔集团从事捕捞作业时最不可能面临的风险是( )
    A.暴风B.冰山C.大型海洋生物D.海盗打劫
    《徐霞客游记》中记录:“路侧有窞深坑一圆,名龙井。下坠五六丈,四围大径三丈,俱纯石环壁。坠空缀磴而下,下底甚平,东北裂一门,透门以入,其内水声潺潺,……久之,光渐启,回见所入处,一石柱细若碧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 )
    A.营造地貌的外力主要是冰川作用B.常形成“风蚀蘑菇”等景观
    C.地势起伏破碎,陆路交通不便D.岩石主要是岩浆冷凝而成
    13、下列地貌中,与石笋成因相似的是( )
    A.冲积扇B.海蚀柱C.风蚀柱D.雅丹地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更孕育了无数壮丽的自然景观。下图黄河沿线的部分著名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上图中( )
    A.甲地受流水侵蚀形成槽形峡谷B.乙地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深厚土层
    C.丙地河流侧蚀使瀑布向下游移动D.丁地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河口三角洲
    15、黄河( )
    A.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B.中游在每年的冬春季节易发生凌汛现象
    C.下游水量稳定航运发达
    D.源头的水量补给以季节性积雪融水为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被称为“意大利的美丽传说”。西西里岛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但岛上不同地区气温、降水、风力状况明显不同;夏季岛屿南部更为干热,西部地区的冬季风力最为强盛。意大利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的供给比例占能源总需求的25%。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地形分布状况。
    (1)分析该岛夏季南部比北部更为干热的原因。
    (2)推测西西里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试从大气环流与地形角度分析其成因。
    (3)分析西部地区的冬季风力最为强盛的原因。
    (4)写出两种意大利可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并从自然环境角度分析其优势条件。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4~8月为鄱阳湖流域丰水期),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湖滨地区湖陆风明显,7、8月尤其显著。2003年以来,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收支状况和水量的吞吐平衡。下图为鄱阳湖出湖泥沙的时间变化示意图。
    (1)与1955—1970年同期相比,指出鄱阳湖2001—2010年7—9月出湖沙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分析鄱阳湖“夏季一大片”的自然原因。
    (3)分析7、8月鄱阳湖湖陆风显著的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哈得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内陆浅海湾,平均水深只有100米左右。北美洲大陆中部的五大湖南部高度不大的冰碛山地,成为北美洲大陆的分水岭,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多注入哈得孙湾。哈得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下图为哈得孙湾在北美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和哈得孙湾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哈得孙湾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大多数时候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当海冰消融时偶尔到陆地采食一些植物的果实充饥。与其他地区的北极熊相比,这里的北极熊体型更健壮。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哈得孙湾拍摄到的照片——“红花碧草间,两只北极熊在玩耍打闹”。
    (1)概括哈得孙湾地区的水系分布特点。
    (2)分析哈得孙湾结冰期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长的原因。
    (3)指出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并分析原因。
    (4)判断材料二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大致月份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三亚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乌鲁木齐为43.8°N,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乌鲁木齐纬度高于三亚,夏至日时,乌鲁木齐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三亚,故乌鲁木齐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幅度小,“智能太阳花”仰角变化幅度较小,故C正确;在夏至日,乌鲁木齐白昼长于三亚,乌鲁木齐的太阳运动轨迹长于三亚,故乌鲁木齐的“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更大,且展开时间更长,AD错误;三亚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在夏至日更接近太阳直射点,乌鲁木齐的纬度高于三亚,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三亚低,其正午影子更长,B错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该小区纬度约45°N,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23.5°+45°)=21.5°,为取得最好的集热效果,集热器应该与正午太阳光线垂直放置,与地表的角度为90°-21.5°=68.5°,阳台外墙与地表垂直,故集热器与阳台外墙的夹角为90°-68.5°=21.5°,约等于21°,B对,ACD错。故选B。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本次炸弹气旋发生在冬季,降水形式以降雪为主,且气温低,积雪短时间内难以融化,不会引发洪涝灾害,B错误。本次“炸弹气旋”使美国多地迎来近40年最冷的圣诞节,人们取暖需求增加,电力供应压力陡增,A正确。“炸弹气旋”,是指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强的温带气旋,持续时间短,不会使河流结冰期延长,C错误。春小麦春种秋收,本次炸弹气旋爆发时还未播种,不受影响,D错误。故选A。
    4、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炸弹气旋”发生在美国中东部区域,则中东部区域的华盛顿、奥斯汀和奥兰多均在冷锋前后,受“炸弹气旋”的影响大,BCD错误。旧金山位于美国西海岸,与炸弹气旋爆发地之间有高大的山系阻挡,基本上不受“炸弹气旋”的影响,A正确。故选A。
    5、答案:B
    解析:由图示可知,①锋面为冷锋,②锋面为暖锋,当①锋面追上②锋面后,应该出现两个锋面而不是一个,AC错误;冷锋追上暖锋后,后面的冷空气主动前移,锋前的冷空气被迫后退,暖空气被抬升到高空,形成锢囚锋,B对,D错。故选B。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远离太平洋,东亚季风不易到达,南部青藏高原、昆仑山阻挡了南亚季风的深入,A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44°15N~46°50N,该区域不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B错误:该区域主要受大陆高压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D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所在的准噶尔盆地,四周高山围绕,但西侧有缺口,西风得以深入,从大西洋带来的部分水汽受山地抬升形成降水,C正确。故选C。
    7、答案:D
    解析:冬季河流水有着较长的冰封期,封冻的河面能够带来的水汽极为有限,河流水应当不是当地形成雾凇的主要原因,A错误:冬季气温低,地下水蒸发弱,B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深居亚欧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低,不利于高山冰雪融水补给,C错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盛行西风从盆地西侧缺口深入,在迎风坡经常发生降雪,可推测沙漠中冬季的水汽主要来自积雪,太阳辐射较强的时候就会让积雪出现融化或升华的作用,在近地面形成较为潮湿的环境,如果此时降温,就会出现雾凇,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水汽多、低温、静风等环境是雾凇形成的条件。读图可知,甲位于盛行西风带,冬季风力大,不利于雾凇的形成,A错误;乙深入地中海内部,风力小,水汽多,低温条件下常现雾凇景观,B正确;丙低纬度低,冬季气温高,不利于雾凇的形成,C错误:丁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水汽少,不利于雾凇的形成,D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材料中说“南极洲沿岸受到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漩涡影响”,漩涡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A正确。南极洲沿岸与西风漂流都属于寒流,D错误:阳光和水温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南极附近太阳高度小,水温偏冷,不是生物资源丰富主因,C错误:该地几乎无入海河流,B错误。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南极和各大陆之间,纬度较高地区受极地东风影响,纬度较低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两种盛行风共同影响了南极沿岸环流形成,关联较大,AB错;南极大陆形状制约的洋流的流动,使南极沿岸环流绕大陆流动,大陆形状对环流影响大,D错:全球变暖使各纬度间温差减小,盛行风减弱,环流动力减小,与环流形成关联最小,C对,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捕捞作业海域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狂风巨浪,A可能。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B可能;磷虾数量众多吸引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胁,C可能;南极沿岸地理环境恶劣,除科考和商业捕捞,无流民居住,不会遇到海盗,D不可能,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的选项,故选D。
    12、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龙井”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天坑。可溶性的岩石(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的影响而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地势起伏破碎,陆路交通不便,C正确、A错误;“风蚀蘑菇”景观由风力作用形成,B错误;该地可溶性的岩石(石灰岩)广布,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石笋是喀斯特地下地貌的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由流水堆积形成,两者都是流水作用形成的,A正确:海蚀柱由海浪侵蚀形成,B错误:风蚀柱、雅丹地貌由风力侵蚀形成,C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甲地位于黄河上游,山高水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受流水侵蚀形成“V”形峡谷,A错误;乙地位于河套平原,由黄河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B错误;丙地为黄河中游的湖口瀑布,受溯源侵蚀影响瀑布向上游移动,C错误;丁地位于黄河河口,属于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D正确。故选D。
    15、答案:A
    解析:黄河属于外流河,上游参与海陆间水循环,A正确;黄河发生凌汛的河段是上游和下游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中游由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出现凌汛现象,B错误;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不利于发展航运,C错误;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源头的水量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川融水,D错误。故选A。
    16、答案:(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较北部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南部集聚;南部为阳坡,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南部海拔较北部低,气温高。
    (2)分布特点: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原因:北部受西风控制时间较长,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时间较长;受地形影响,西部地处西风迎风地带,多地形雨,东部地处西风背风地带。
    (3)冬季地处中纬西风的迎风坡;(直布罗陀)海峡加剧了西风的强度;滨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风力较大。
    (4)水能:河流众多,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风能:半岛临海国家,(冬季)受西风影响大,风能丰富。地热能: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丰富。太阳能:夏季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解析:(1)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该岛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较北部长;北部地形的阻挡造成热量在南部集聚,气温高,蒸发量大;南部地处山脉阳坡,光照充足,时间长;南部海拔较北部低,气温高。
    (2)降水的分布为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原因:北部受西风带控制的时间比南部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时间长于北部;故南部降水少于北部;西部地处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部处于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3)岛上冬季风力最为强劲的原因可以从风带、狭管效应等方面分析。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该岛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强劲;直布罗陀海峡海面狭窄,加剧了西风的强度;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海风,加大风力。
    (4)从图中可以看出,意大利河流众多,北部地区河流流量大,位于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能丰富;位于亚平宁半岛,为半岛临海国家,冬季受西风影响大,风能丰富;夏季降水少,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17、答案:(1)变大。原因:由于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每年7—9月三峡蓄洪导致长江中下游水位下降,湖面与江面落差增大,流速快,搬运能力增强,出湖泥沙增加。
    (2)夏季降水补给多;汇入湖泊支流众多,入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
    (3)鄱阳湖7、8月水量大,湖面宽广,湖泊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显著;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风对湖陆风影响小。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1955-1970年的7-9月出湖沙量小于0,而2001一2010年的7-9月出湖沙量是大于0的。说明出湖沙量增大;根据材料“2003年以来,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收支状况和水量的吞吐平衡”可知,每年7-9月三峡水库蓄洪导致长江中下游水位下降,湖面与江面落差增大,流速加快,流水搬运能力增强,导致出湖泥沙增加。
    (2)夏季为长江流域雨季,夏季降水补给多;周边地区降水增加使汇入湖泊支流众多,入湖水量大;夏季长江涨水快,水位高于鄱阳湖,长江水补给鄱阳湖,湖水上涨形成“夏季一大片”景观。
    (3)鄱阳湖“夏季一大片”,7、8月水量大,形成更加宽广的湖面,湖泊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湖陆风显著;7、8月鄱阳湖地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东南季风不明显,对湖陆风影响小。
    18、答案:(1)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大多流程较短;流域内多沼泽、湖泊、河流落差较小,河流下游河床宽阔。
    (2)哈得孙湾深入陆地,水浅,且受陆地影响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注入哈得孙湾河流多,海水盐度低,结冰期较长;冬季风力强劲,水温偏低。
    (3)雨水与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理由:哈得孙湾地区主要位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夏季降雨多,雨水大量补给河流;冬季漫长严寒,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补给河流。
    (4)8、9月。图片显示哈得孙湾沿岸地区无冰雪覆盖,地表植物生长较好,说明此时气温较高;北极熊出现在陆地,推测此时气温较高,海冰可能已完全消融,北极熊到陆地觅食。
    解析:(1)水系分布特点一般源头、注入地、流向、流程、支流形态、河道特征、流域特征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哈得孙湾地区的河流由南、东、西注入哈得孙湾,形成向心状水系;河流流程有长有短,但大多流程较短;流域内多平原,河流落差较小,河流侧蚀为主,河道弯曲;下游河道常与沼泽、湖泊相连,河床宽阔。
    (2)哈得孙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海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且结冰期长,蒸发弱,使海水盐度较低,不易结冰;冬季风力强劲,水温较低,容易结冰。
    (3)图中显示,注入哈得孙湾的河流流域大多在50°~60°N之间,冬季漫长严寒,冬季温带气旋和锋面活动活跃,导致降雪量较大,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大量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因此积雪融水是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夏季,因北美中部地形平坦,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容易导致该地,形成较丰富的降水,大量雨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因此雨水是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
    (4)由图片和材料可知,此时没有冰雪覆盖,且植物生长茂盛,说明此时气温较高,由材料“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可知,植物生长要经过一段时间,推测时间最可能是8、9月;再由材料“当海冰消融时偶尔到陆地采食一些植物的果实充饥”可知,此时,北极熊到陆地觅食,可能因为海冰全部消融,海上难以觅食,推测时间大致为8、9月份。

    相关试卷

    祁县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祁县第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藏拉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西藏拉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