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展开1.(2分)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被子植物的种子( )
A.种子外面有种皮B.种子是裸露的
C.根、茎、叶发达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2.(2分)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植物为苔藓植物
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靠种子繁殖后代
C.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3.(2分)比较学习法是学习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植物类群知识,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都是单细胞水生植物
B.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
C.彬椤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属孢子植物
4.(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考查中观察到如图几种动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是环节动物,没有脊椎
B.②是线形动物,身体扁平
C.③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D.④是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点
5.(2分)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具有环带B.具有外骨骼
C.身体分节D.体表有刚毛
6.(2分)同学们在调查池塘中的生物,其中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池塘是选择调查的范围
B.同学们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鱼、虾分为一类,而将浮萍、水绵、水草分为一类
C.按照生活环境分,以上生物均为水生生物
D.池塘中除了以上植物和动物,再没有其他生物
7.(2分)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4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体外受精B.体温恒定
C.无性生殖D.背部有脊柱
8.(2分)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B.病毒主要是对人和一些动物有害,对农作物等基本上没有害处
C.利用昆虫病毒研制出生物杀虫剂
D.某些病毒可被用来制取疫苗,预防疾病
9.(2分)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单细胞B.都具有细胞核
C.都不含叶绿体D.都是分裂生殖
10.(2分)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②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B.③可以用来制作酸奶
C.②、③、④和⑤都是真核生物
D.①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11.(2分)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只以形态结构为依据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目、纲、属、科、种
D.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12.(2分)“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赞美鄢陵蜡梅的诗句。鄢陵蜡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造型各异,下列哪个分类等级的植物与蜡梅的共同特征最多( )
A.蜡梅科B.蜡梅属
C.双子叶植物纲D.被子植物
13.(2分)农业专家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小麦,这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植物的多样性
14.(2分)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物种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
15.(2分)黔金丝猴因生存范围狭窄、数量稀少,被科学家称为“世界独生子”,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保护黔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制定法律,禁止人们狩猎和买卖
B.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C.迁出原地,在动物园中保护
D.应用基因工程,进行人工繁殖
16.(2分)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17.(2分)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
A.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
D.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18.(2分)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它有规律的出现在不同的地层中,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下列有关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B.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C.孔子鸟的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D.马的化石证明生物是在不断进化发展的
19.(2分)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原始地球D.现在海洋
20.(2分)具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 )
A.巴西B.美国C.中国D.日本
21.(2分)在下表的四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桃、甘蔗B.香蕉、苹果C.香蕉、甘蔗D.桃、苹果
22.(2分)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3.(2分)人类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森林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D.森林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24.(2分)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C.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25.(2分)下面对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B.经过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观察如图中的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 (填写字母)
(2)图中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填写字母)
(3)图中C肾蕨、D海带、E葫芦藓三类植物都可以通过 生殖。
(4)在日常生活中,A、B、D等生物可以食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5)A向日葵和B玉米属于 植物,与F油松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
27.(10分)如图是五种动物的形态示意图,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蝗虫,它的体表有坚硬的 ,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生物B在水中游泳,靠 感知水流方向。
(3)C是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中水中,用 呼吸。
(4)D是鸟类,其身体呈 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5)E是哺乳动物,其独特的生殖方式是 ,可以提高幼仔的成活率。
28.(10分)如图是“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分析回答:
(1)C指的是 多样性。
(2)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指 多样性。
(3)可爱的猫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 多样性造成的。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填“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
(5)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长期 的结果。
29.(10分)地球上从生命起源到当今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图一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二所示的进化树;图三表示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A中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
(2)图一装置 B中的液体相当于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这里。
(3)图二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c、d三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填字母)
(4)图二中,较b和d而言,a和b的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
(5)图三中的①为 ,古人类大约起源于①。
30.(10分)夏季多雨,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分析实验,回答:
(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2)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和 。
(4)下列有关霉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霉菌是单细胞真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B.霉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霉菌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霉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
2023-2024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各题正确答案选出来并在答题卡上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分)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被子植物的种子( )
A.种子外面有种皮B.种子是裸露的
C.根、茎、叶发达D.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答案】D
【分析】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
【解答】解: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露,可见二者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相比。
故选:D。
2.(2分)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植物为苔藓植物
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靠种子繁殖后代
C.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答案】B
【分析】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解答】解:A、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A正确。
B、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即生殖离不开水,不能生活在干旱的地方。
C、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茎、叶的分化。
D、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并且有专门的输导组织,D正确。
故选:B。
3.(2分)比较学习法是学习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部分植物类群知识,正确的是( )
A.藻类植物都是单细胞水生植物
B.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
C.彬椤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裸子植物
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属孢子植物
【答案】D
【分析】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解答】解:A、藻类植物既有单细胞的如衣藻,大多是水生植物。
B、蕨类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即孢子生殖,B错误。
C、桫椤是国家一级保护的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
故选:D。
4.(2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考查中观察到如图几种动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是环节动物,没有脊椎
B.②是线形动物,身体扁平
C.③是鸟类,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D.④是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体温恒定等特点
【答案】B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动物分类的依据是除了要比较外部的形态结构,往往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解答】解:A、①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B、②是涡虫,背腹扁平,因此属于扁形动物;
C、③是家鸽,身体被覆羽毛,用肺呼吸,属于鸟类;
D、④是家兔,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正确。
故选:B。
5.(2分)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具有环带B.具有外骨骼
C.身体分节D.体表有刚毛
【答案】C
【分析】(1)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2)环节动物的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解答】解: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而节肢动物没有环带;
B、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B错误;
C、体节的出现在动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使各种外部器官和内部器官有序排布。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D、环节动物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有的还有翅。
故选:C。
6.(2分)同学们在调查池塘中的生物,其中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池塘是选择调查的范围
B.同学们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鱼、虾分为一类,而将浮萍、水绵、水草分为一类
C.按照生活环境分,以上生物均为水生生物
D.池塘中除了以上植物和动物,再没有其他生物
【答案】D
【分析】(1)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重要方法,为了研究自然界中的生物,我们把生物进行了分类,生物分类的方法很多,我们要灵活对其进行分类。
(2)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首先把生物分成植物和动物以及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可以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解答】解:A、调查的基本步骤: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此实验要调查池塘中的生物,A正确。
B、按照形态结构特点、虾分为一类(动物)、水绵,B正确。
C、按照生活环境、水生生物,鱼、虾、水绵,C正确。
D、池塘中除了以上植物和动物,如细菌,D错误。
故选:D。
7.(2分)观察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图中4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
A.体外受精B.体温恒定
C.无性生殖D.背部有脊柱
【答案】D
【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对动物进行分类,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鲫鱼)、爬行类(蜥蜴),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有脊柱、腔肠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没有脊柱。
故选:D。
8.(2分)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B.病毒主要是对人和一些动物有害,对农作物等基本上没有害处
C.利用昆虫病毒研制出生物杀虫剂
D.某些病毒可被用来制取疫苗,预防疾病
【答案】B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
【解答】解:A、有的病毒对人有害如艾滋病毒,A正确。
B、有的病毒是有害的。B错误。
C、利用动物病毒可以防治农业害虫。
D、利用减毒或灭毒的病毒研制疫苗来预防疾病。
故选:B。
9.(2分)细菌和真菌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单细胞B.都具有细胞核
C.都不含叶绿体D.都是分裂生殖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共同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营养、生殖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在环境适宜的时候,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胞膜、细胞核。真菌有单细胞的;孢子生殖,形成新个体。因此细菌,异养。
A、细菌都是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
B、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细菌,营养方式是异养,也有腐生。
D、细菌是分裂生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分)如图为各种微生物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②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B.③可以用来制作酸奶
C.②、③、④和⑤都是真核生物
D.①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
【答案】D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2)图中:①病毒、②细菌、③酵母菌、④青霉、⑤蘑菇。
【解答】解:A、②大多数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也有少数细菌营自养生活、硝化细菌等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B、③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乳酸菌属于②细菌,B错误。
C、③酵母菌、⑤蘑菇属于真菌;②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C错误。
D、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D正确。
故选:D。
11.(2分)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和植物的分类都只以形态结构为依据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C.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目、纲、属、科、种
D.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界是最大的单位,其包含的生物最多共同特征最少,种是最小的单位,其包含的生物最少,共同特征最多。
【解答】解:A、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身体是否分节等,如体温是否恒定,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远,B错误。
C、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故选:D。
12.(2分)“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祯赞美鄢陵蜡梅的诗句。鄢陵蜡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造型各异,下列哪个分类等级的植物与蜡梅的共同特征最多( )
A.蜡梅科B.蜡梅属
C.双子叶植物纲D.被子植物
【答案】B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所以共同特征越多,B正确。
故选:B。
13.(2分)农业专家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小麦,这是利用了( )
A.基因的多样性B.物种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植物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大约有170多万个,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黑的,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
农业专家将高产易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选择培育出了高产抗倒伏小麦。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14.(2分)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物种多样性B.生态系统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
【答案】C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据此作答.
【解答】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大约有170多万个,被子植物有3000种。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黑的,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环境的多样性。
故选:C。
15.(2分)黔金丝猴因生存范围狭窄、数量稀少,被科学家称为“世界独生子”,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保护黔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制定法律,禁止人们狩猎和买卖
B.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C.迁出原地,在动物园中保护
D.应用基因工程,进行人工繁殖
【答案】B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解答】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因此保护黔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故选:B。
16.(2分)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地球上的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
【解答】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如图所示:
可见,动物进化的历程是由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
A、甲是原始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B、丙是爬行动物.
C、原始的鸟类和丁原始的哺乳类都是古代丙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而且它的特征、牙齿分化、心脏四腔、胎生哺乳等,最适应环境.所以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故选:C。
17.(2分)化石记录显示,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
A.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的越多
B.越复杂、越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简单、越低等,陆生的越多
D.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的越多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的概念和化石的形成特点。
【解答】解: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最常见的是骸骨和贝壳等。保存在地壳的岩石中的古动物或古植物的遗体或表明有遗体存在的证据都谓之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 ),水生生物越多,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 ),陆生生物越多、C、D选项不正确。
故选:A。
18.(2分)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它有规律的出现在不同的地层中,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下列有关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B.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
C.孔子鸟的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
D.马的化石证明生物是在不断进化发展的
【答案】B
【分析】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
【解答】解:A、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最可靠的证据,A正确。
B、一般而言,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陆生生物较多。
C、孔子鸟化石证明了鸟类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D、通过对马化石的发现和研究,D正确。
故选:B。
19.(2分)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分别是( )
A.原始大气B.原始海洋C.原始地球D.现在海洋
【答案】B
【分析】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假说比较多,大部分学者认同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解答】解: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
故选:B。
20.(2分)具有“裸子植物的故乡”的国家是( )
A.巴西B.美国C.中国D.日本
【答案】C
【分析】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近800种.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解答】解:我国裸子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现代裸子植物分属于5纲,12科,近800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八目,41属。其中引种栽培1科,51种,或称“活化石”植物,居全世界的首位,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
故选:C。
21.(2分)在下表的四种植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桃、甘蔗B.香蕉、苹果C.香蕉、甘蔗D.桃、苹果
【答案】D
【分析】生物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解答】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远。由题意可知,香蕉与苹果同门,桃与苹果同科,所以桃与苹果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D。
22.(2分)米勒首创了化学进化的模拟实验,关于米勒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大气
B.米勒的实验证明了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C.米勒在实验过程中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D.米勒的实验支持了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答案】B
【分析】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经过冷却后。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丙氨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23.(2分)人类进化阶段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B.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
C.森林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D.森林古猿、直立人、智人、能人
【答案】A
【分析】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据此解答.
【解答】解: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南方古猿、能人、智人四个阶段,但不能制造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
故选:A。
24.(2分)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要为争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斗争
C.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适者生存,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反之,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产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故选:C。
25.(2分)下面对生物进化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煤烟熏黑的结果
B.经过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生物生存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解答】解:A、英国曼彻斯特深色桦尺蛾变成常见类型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B、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
C、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有的抗药性强。使用农药时,这叫不适者被淘汰,这叫适者生存,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在使用农药时,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所以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雷鸟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26.(10分)观察如图中的植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 D 。 (填写字母)
(2)图中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E 。(填写字母)
(3)图中C肾蕨、D海带、E葫芦藓三类植物都可以通过 孢子 生殖。
(4)在日常生活中,A、B、D等生物可以食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直接 价值。
(5)A向日葵和B玉米属于 被子 植物,与F油松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
【答案】(1)D
(2)E
(3)孢子
(4)直接
(5)被子
【分析】图中:A向日葵是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B玉米是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C肾蕨是蕨类植物;D海带是藻类植物;E葫芦藓是苔藓植物;F油松是裸子植物。
【解答】解:(1)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体内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只有根、茎、叶,无花,不能形成果实、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茎、叶分化的是D海带。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但体内无输导组织,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
(3)图中C肾蕨、D海带,可以通过孢子生殖。
(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观赏价值。可见,A、B、D等生物可以食用。
(5)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我们把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是裸露的,能形成果实,A向日葵和B玉米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
(1)D
(2)E
(3)孢子
(4)直接
(5)被子
27.(10分)如图是五种动物的形态示意图,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蝗虫,它的体表有坚硬的 外骨骼 ,可以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生物B在水中游泳,靠 侧线 感知水流方向。
(3)C是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中水中,用 鳃 呼吸。
(4)D是鸟类,其身体呈 流线 型,能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5)E是哺乳动物,其独特的生殖方式是 胎生 ,可以提高幼仔的成活率。
【答案】(1)外骨骼。
(2)侧线。
(3)鳃。
(4)流线型。
(5)胎生。
【分析】观图可知: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属于鱼类、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属于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解:(1)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它的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并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2)B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
(3)C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肺呼吸,属于两栖动物。
(4)D是鸟类,其身体呈流线型。
(5)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独特的生殖方式是胎生。
故答案为:
(1)外骨骼。
(2)侧线。
(3)鳃。
(4)流线型。
(5)胎生。
28.(10分)如图是“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图,A、B、C三项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请分析回答:
(1)C指的是 生态系统 多样性。
(2)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指 生物种类(物种) 多样性。
(3)可爱的猫长相各异,属于不同的品种,这是由 基因(遗传) 多样性造成的。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就地保护 (填“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
(5)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长期 进化 的结果。
【答案】(1)生态系统。
(2)生物种类(物种)。
(3)基因(遗传)。
(4)就地保护。
(5)进化。
【分析】1、图中:A指的是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B指的是基因(遗传)多样性;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3、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
【解答】解:(1)据图分析可见:C指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2)我们对生物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就是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3)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爱的猫长相各异,这是由基因(遗传)多样性造成的。
(4)就地保护是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5)原始生命先进化成原核生物,如细菌,再进化成真核生物,原始生命向着两个方向进化,另一部分进化成不含叶绿素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历程,所以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故答案为:
(1)生态系统。
(2)生物种类(物种)。
(3)基因(遗传)。
(4)就地保护。
(5)进化。
29.(10分)地球上从生命起源到当今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图一是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二所示的进化树;图三表示人类的起源与进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装置A中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 氧气 。
(2)图一装置 B中的液体相当于 原始海洋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可能起源于这里。
(3)图二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c、d三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f 。(填字母)
(4)图二中,较b和d而言,a和b的亲缘关系更 近 (填“近”或“远”)。
(5)图三中的①为 森林古猿 ,古人类大约起源于①。
【答案】(1)氧气
(2)原始海洋
(3)f
(4)近
(5)森林古猿
【分析】米勒设计的模拟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原始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时发现,产物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解答】解:(1)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甲烷等。
(2)图二B装置中为沸水,模拟了原始海洋。
(3)从图中可以得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4)a和b在同一分支上,b和d不在同一分支上,a和b的亲缘关系更近。
(5)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①森林古猿。
故答案为:
(1)氧气
(2)原始海洋
(3)f
(4)近
(5)森林古猿
30.(10分)夏季多雨,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这是空气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导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分析实验,回答:
(1)A与B的对照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水分 。
(2)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小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水分影响霉菌的生活 。
(3)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小明设计的C组实验与B组实验形成对照,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 湿润 和 寒冷 。
(4)下列有关霉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霉菌是单细胞真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
B.霉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霉菌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霉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
【答案】(1)水分;
(2)水分影响霉菌的生活;
(3)湿润;寒冷;
(4)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解答】解:(1)根据题中表格中内容可知:A与B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环境条件是干燥和潮湿。
(2)通过A与B的对照实验,一周后观察A组不发霉,因此小明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水分影响霉菌的生活。
(3)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那么C组中的①。
(4)A.霉菌是单细胞真菌,霉菌的主要繁殖方式孢子生殖;
B.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C.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D.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细胞内也无叶绿体,能分解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水分;
(2)水分影响霉菌的生活;
(3)湿润;寒冷;
(4)C。 植物名称
分类等级
桃
甘蔗
香蕉
苹果
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禾本目
芭蕉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禾本科
芭蕉科
蔷薇科
属
桃属
甘蔗属
芭蕉属
苹果属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植物名称
分类等级
桃
甘蔗
香蕉
苹果
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种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蔷薇目
禾本目
芭蕉目
蔷薇目
科
蔷薇科
禾本科
芭蕉科
蔷薇科
属
桃属
甘蔗属
芭蕉属
苹果属
组别
A
B
C
处理
干燥环境
潮湿环境
潮湿环境
方法
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湿润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①的馒头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实验结果
(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不发霉
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道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