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作业(28份)
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复习练习题,共6页。
辽宁省锦州市的笔架山风景区内,有一座通往笔架山岛的天桥堪称世界奇观(下图)。天桥由砾石组成,砾石来源于笔架山岛。涨潮时天桥被海水淹没,落潮时天桥又露出水面。每天潮涨潮落两次,天桥就露出水面两次。下表为农历初一、十六笔架山风景区潮汐表及景区游览说明。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天桥景观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
C.海浪侵蚀D.海浪堆积
2.2022年8月16日(农历七月十六)风力较小,小明通过天桥到笔架山游览,其通过的时间最可能是( )
A.6:00B.10:00
C.15:00D.21:00
下图是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3~4题。
3.该沙丘位于( )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4.下列能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023·广东珠海市月考]下图为“我国①②两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分别属于( )
A.风成地貌、河流地貌
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
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D.冰川地貌、风成作用
6.图示①②两地区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B.侵蚀
C.搬运D.堆积
7.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②地貌的是( )
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下图为“世界上两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8~9题。
8.甲、乙地貌的共同之处是( )
A.均为外力侵蚀形成B.均位于沿海地区
C.形成的原因相同D.所在地区气候类似
9.乙地貌海洋一侧未来可能演变为( )
A.海蚀崖B.海蚀平台
C.海蚀柱D.海蚀穴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恐龙探海”地貌景观位于大连海滨金石滩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是景区的核心景观,该地貌及其周边海岸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下图示意某游客拍摄的“恐龙探海”景观照片,从西侧透过岩石孔洞能看到日出的美丽景象。
(1)指出构成“恐龙探海”地貌岩石的特点,并简述研究这些特点的地理意义。
(2)说明“恐龙探海”地貌的形成过程。
B级·选考高分练
宜兰县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该平原沿海分布着南北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兰阳溪是孕育兰阳平原的“生命之河”,河流含沙量大,又称为“宜兰浊水溪”。许多河流受南北向沙丘的阻挡在沙丘西侧蜿蜒向北或向南流,最后在沙丘的缺口处入海。图1为“台湾省局部地区地形及兰阳平原位置示意图”,图2为“宜兰县风频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关于兰阳平原沿海沙丘的成因及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浪沉积 东坡陡西坡缓
B.河流沉积 东坡缓西坡陡
C.风力沉积 东坡陡西坡缓
D.风力沉积 东坡缓西坡陡
12.在该地营造沿海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
A.沙丘拓宽速度加快
B.沙丘增高速度加快
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
D.丘体两翼扩展速度加快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是典型的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峭的小丘”之意。这里的小丘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读图,回答13~14题。
13.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
D.风力堆积作用
14.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 )
A.东西向B.南北向
C.西北—东南向D.东北—西南向
[答题区]
15.[2023·河北衡水中学月考]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5~10cm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用电动吹风机向玻璃箱内吹风。
(1)实验中不同风力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
(2)简单绘制阻挡物前形成的沙丘平面和剖面形态,并说明沙丘坡度与风向的关系。
课时分层作业(十三) 风沙地貌和海岸地貌
A级·学考达标练
1~2.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判断,该处天桥由砾石组成,而砾石来自于笔架山岛。形成机理如下图所示:
海水不断侵蚀笔架山,侵蚀形成碎屑物(砾石)被海水向海岸方向搬运,笔架山朝向海岸一侧,由于岛屿屏障,海流较弱,砾石在此处堆积,形成天桥,故答案选D。第2题,到笔架山游览需要经过天桥,应选择天桥露出水面的时间。根据表格推测有以下两个时间段:8:23至13:35、20:47至次日凌晨01:59左右,但18:00景区关闭,故答案选B。
答案:1.D 2.B
3~4.解析:第3题,一般冲积扇位于山前开阔地段,洪积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三角洲位于河口地区。而题干明确告知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再结合图示可确定,爬升沙丘位于河漫滩。故选D。第4题,爬升沙丘是指沙丘移动受山地阻挡时,沙在风力作用下沿坡面爬升形成的沙丘。沙丘迎风坡坡面较缓,背风坡坡面较陡,再结合景观图可确定选C。
答案:3.D 4.C
5~7.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①位于海边,为海蚀拱桥,属于海岸地貌,②地区有冰斗和角峰,是冰川侵蚀地貌,C正确。第6题,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②为冰山侵蚀地貌,因而主要外力作用都属于侵蚀作用,B正确。第7题,图中②为冰川侵蚀地貌,常见于寒带地区或中低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符合这一条件,D正确。
答案:5.C 6.B 7.D
8~9.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甲地貌受风力侵蚀而形成,位于内陆干旱地区,乙地貌受海水侵蚀而形成,主要位于沿海地区,所以两地貌的共同之处均是受外力侵蚀而形成,A正确。第9题,乙地貌为海蚀拱桥,随着海浪的进一步侵蚀,中部拱形处断裂,海洋一侧形成海蚀柱,C正确。
答案:8.A 9.C
10.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该地貌及周边海岸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可知,该地貌岩石为沉积岩。沉积岩的特点是具有典型的层理构造,且该处的沉积岩含有化石。通过研究该处地貌岩石的特点,可以借此了解古地理环境、古生物状况、地层形成的年代以及环境变迁等,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第(2)题,该海蚀拱桥外貌形似“恐龙探海”,该处岩石主要受海浪侵蚀,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其两侧同时受到不同方向的海浪侵蚀,从而在两侧形成海蚀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该地貌景观。
答案:(1)特点: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或者岩石呈层状);可能含有化石。
意义:了解该地古地理环境(或环境变迁),古生物状况,确定地层形成年代。
(2)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因同时受到不同方向海浪的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状似恐龙探海。
B级·选考高分练
11~12.解析:第11题,根据题意,兰阳溪孕育了兰阳平原,该处沙丘的沙主要来自兰阳溪,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在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下,在海岸边沉积成沙丘,A、B错误;根据风频图可知,该处盛行偏东风,所以该处的沙丘,东坡较缓,西坡较陡,C错误,D正确。第12题,在该地营造沿海防护林,有效地削弱了风力的侵蚀、搬运作用,沙丘拓宽、增高速度变慢,沙丘两翼扩展速度变慢,A、B、D错误;沙丘受东风的影响会降低,沙丘西移速度变缓,C正确。
答案:11.D 12.C
13~14.解析:第13题,雅丹地貌主要是风力侵蚀岩石形成的。第14题,雅丹地貌中,隆起的风蚀土墩即垄脊,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据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风口位于乌尔禾魔鬼城的西北方向,可判断这里的小丘有规律排列的方向是西北—东南向。
答案:13.B 14.C
15.答案:(1)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越多,粒径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顺风方向,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2)如下图:
关系: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日期(农历)
大潮
小潮
大潮
小潮
初一、十六
5:23
11:35
17:47
23:59
说明:风力在四级左右时,大潮时间加上3个小时等于桥面开始露出时间;小潮时间加上2个小时等于桥面开始隐去时间。18:00景区关闭。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题号
8
9
11
12
13
14
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地貌在我国较常见的地区是,该地貌的成因是,图示地貌的名称为,“女王头”未来可能,北海银滩属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测试题,共7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2课时同步测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