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14.《蜀相》-过关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14.《蜀相》-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诗句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诗句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B.隔叶黄鹂空好(hǎ)音
C.丞相祠(cí)堂何处寻 D.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g)
【答案】D
【详解】襟(jīn)
2.下列各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映:映照)
B.隔叶黄鹂空好音(好:爱好)
C.出师未捷身先死(捷:统一大业,成功)
D.长使英雄泪满襟(长:永远)
【答案】B
【详解】好:美妙、好听
3.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 )
A.写景诗 B.怀古诗 C.哲理诗 D.闲适诗
【答案】B
【详解】B.《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所以为怀古诗。
4.用四句诗的停顿错误的是( )
A.丞相/祠堂/何处/寻 B.锦官城/外/柏/森森
C.映阶/碧草/自/春色 D.出师/未捷/身/先死
答案:B(锦官/城外/柏/森森)
5.下列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答案】D
【详解】D.“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误,应是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6.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B.“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
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多次登门拜访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
D.“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答案】B
【详解】B项,“好音”指优美动听的鸟鸣,而不是“爱好音乐”。这里的“好”是形容词,美妙的、悦耳的意思,不是动词。
7.下列各项中,对所给诗句中“空”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厚的情感,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却无人欣赏。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字写尽了古之繁荣与今之萧条的对比,在写景的同时写出了“城”之变迁,也就写出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一切成空的悲凉,又衬托出下句衰鬓已斑的无奈之情。一个“空”字,沉痛至极。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答案】D
【详解】D项,“寂寞”“冷清”“悲怆凄凉”错,这两句渲染的是恬淡、清新的意境。
8.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此诗自祠写起,因武侯祠而思蜀相,也是理之必然。
B.首联以问引起,开门见山,一问一答,自开自合;颔联直承上文,写祠堂内的春日景色;颈联推开一层,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尾联收束全诗,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全诗“起承转合”章法自然、完美。
C.这首诗成功地写出了丞相祠堂的特定情境,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以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今不如昔的特定心境。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答案】C
【详解】 C项,“今不如昔”错,应为“凭吊古人”。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9.选出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其中“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B.颔联两句“景语含情,情语寓景”,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内景。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
C.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D.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两句诗是叙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铺垫,使读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余味。
【答案】D
【详解】D项,“这里的‘英雄’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分析错误,“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
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注释:【1】晦迹:隐居不求知名。【2】《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丞相”和《咏史》首联“先生”的称呼都蕴含了诗人的敬重之情。
B.《蜀相》颈联的“三顾”与《咏史》首联的“三顾”是指刘备曾经三顾茅庐一事。
C.《蜀相》颈联的“老臣心”即《咏史》颈联“托孤”一句中蕴含的忠于汉室之心。
D.《蜀相》尾联的“出师”与《咏史》尾联的“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
【答案】D
【详解】D.“‘出师’都指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史实”错。《咏史》尾联“前后出师遗表在”指的是诸葛亮写的前后《出师表》,不是指出师北伐的史实。
1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蜀相》首联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探寻丞相祠堂之意。
B.《咏史》首联化用典故表达了对贤臣得遇圣主的称赏。
C.《蜀相》颔联的“自”蕴含了对丞相已逝的追悼之情。
D.《蜀相》和《咏史》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
【答案】D
【详解】D.“都通过描绘实景来表达追怀之情”错。《咏史》中没有实景,颔联“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并非写景,而是比喻明君贤相相遇合。
1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内容和情感的异同。
【答案】(1)内容相同点:都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辅佐蜀汉两代人的功业。不同点:《蜀相》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叙写诸葛亮的功业;《咏史》则主要概括诸葛亮的一生,叙写其辅佐蜀汉的功业。
(2)感情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不同点:《蜀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与对国家能够出现这样的人才的期盼,饱含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而《咏史》则主要歌颂了诸葛亮的忠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3.《师说》-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1.《雨霖铃》-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默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点篇目】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之重点篇目过关检测卷 20.《苏幕遮》-过关检测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范仲淹描述错误的是,下列典故解释错误的是,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