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西湖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一册全部教案
西湖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亲爱的汉修先生》推进课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西湖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亲爱的汉修先生》推进课教案,共4页。
《亲爱的汉修先生》推进课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书的内容,并且在阅读中真正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从中受到熏陶感染。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引领,引导孩子有效地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阅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的阅读,亲密接触好书。教学准备:教学时间:一课时课时第一课时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主备人:教学过程:一、作家面对面:1.同学们,这些天,我们共读了一本书,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它的书名是?记得它的作者吗?关于贝芙莉,你知道些什么?作者简介:贝芙莉·克莱瑞,美国作家,曾经做过小学教师,在书籍的陪伴下长大,是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生读)(在书的第107页有她的详细介绍,同学们关注了吗?读一本书不应该忘记作者,因为有了她才有了我们的快乐阅读之旅。)贝芙莉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作家,而《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是她最有影响力的一本,获得了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2.你们知道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吗?(世界上有两大儿童文学奖项,一个是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一个是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是颁给儿童文学作家的,有时作家的作品不见得是本本精彩;而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则是颁给作品的,而且每年只有一本书可以获得这个奖。)这本书获得了这个奖项,说明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本书吧。二、人物大盘点:1.这本书和我们以前读的书有什么不一样?(这本书的情节都是用书信和日记的方式呈现的。)2.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这本书写了什么?3.你还记得书中有哪些人物吗?【出示课件】(鲍雷伊、比尔、邦妮、汉修先生、贝乔女士、法兰德林先生、凯蒂阿姨、土匪)小游戏:【出示图中人物图片】猜猜他们是谁?4.这本书的情节都是用书信和日记的方式呈现的,是鲍雷伊向作家汉修先生倾诉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老师算了一下,这些日记和信件共有62篇,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有他的烦恼,他的快乐,他的种种生活。读了这本书后,有没有哪一篇或哪部分内容让你感触很深,让你觉得感动,好笑,或者遗憾、伤心、气愤等?(学生自由说。)【追问:有没有让你伤心的地方?感动的?】三、走进主人公:1.自评:我只是个很普通的男生。学校老师并不认为我是超常生或有特殊才艺,我也不像学校里其他人那么喜欢踢足球。我不算笨就是了。2.你认为鲍雷伊是一个()的孩子。3.汇报交流。优点一:很主动优点二:说真话优点三:养成了写作、读书的习惯优点四:会观察、抓特点优点五:勤奋四、说恩师:语言大师季羡林说:成功=“恩师+勤奋”。在雷伊的成长过程中,谁对他产生了影响?(妈妈、汉修先生、爸爸、法兰德林先生、图书管理员、作家贝乔女士、凯蒂阿姨……)汉修先生对他有什么影响?(引导他阅读和写作。在不断阅读和写作中,他汲取了知识,不断倾诉中,他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汉修先生和贝乔女士教了雷伊好多写作秘诀呢,你还记得吗?【多看书、多观察、多听、多想和多写(P10)、诚实地写出自己熟悉的事情,表现出很质朴的感情。(P93)】还有谁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关爱和言传身教使雷伊能够健康地成长,让雷伊懂得了(忍耐、自制、理解、自立、宽容、乐观、感恩……)总结:【出示:读书的繁体字讀書】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你们认为什么是读、书?请同学说一说自己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对于学生所说给予表扬鼓励。想听一听我是怎么解释的吗?这个“言”字就是说“读”需要“说”,要动口。这个“贝”不就是我们所说的“钱”吗?有“钱”可以买更多的书来读!这个“四”字表示人的“眼睛”,读书不用眼睛怎么读?有人说盲人没有眼睛怎么读书的?其实他们在用手做自己的眼睛。整个“读”字,古人造字时就说“读一定要见字知意”,也就是说我们读到的东西,一定要知道是什么意思。动口说,多买书,多读书,理解了,你就成为一个“士”了,一个有本领、有能力的人了!“书”上的上面是个“聿”,读yù,就是“笔”的繁体字下半部分,表示“笔”的意思,大家知道“笔”是用来写字的。下面的“日”,就是用笔写自己的每一天。回头看看《亲爱的汉修先生》,鲍雷伊真正践行了这两个字。请同学相信自己一定也能使用好这两个字,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五、好书我推荐:好书就是这样,接近我们,理解我们,走进我们的心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作品,今天我们欣赏的只是其中一本。【出示画面,配乐】她的“雷梦拉”系列不仅分别赢得了1978年以及1982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而且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出版,被拍成电影,走向银幕。而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还有许多书,【出示】最后送大家几句诗:【出示】让我们读着经典一步步走向美好与幸福,心里开满鲜花,哪怕将来遭遇再严酷的寒冬,那鲜花也不会凋零,心也不会变成荒野。让我们和雷伊一样,也在阅读与写作中成长! 个性化修改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