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北师大版
展开1. 知识与技能
应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题。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比较、归纳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图激趣、导入新课。(课件第2张)
1.引入: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橘子成熟了。今天,农民伯伯给幼儿园的小朋友送来一筐橘子。(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这些橘子要分给一班的30人,二班的20人。怎么分合理些呢?
生1:按一班和二班来分,每班一半。
生2:还是按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来分比较合理。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30:20,也就是就是3:2。(课件第3张)
师:现在这筐橘子的具体个数不知道,我们都认为按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来分比较合理,如果按照人数比3:2来分,应该怎样分呢?同桌交流,看谁说得正确。
师: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汇报讨论结果。(课件第5张)
生:按照3:2来分,一班先分得3个,二班分得2个;然后一班再分得3个,一共6个,二班再分得2个,一共4个;再分下去,一班分得9个,二班分得6个;一直分,一班会分得30个,二班会分得20个;一直分到不能分为止。
师:在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怎么分,都是按照3:2的比例来分的,一班的多了,二班的也跟着多了。
生:不管怎么分,一班的数量都是占总数的,二班的数量都是占总数的。
师:这种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刚才我们不知道有几个橘子,所以只好试着来分,如果我们知道这筐橘子有140个,该怎么分呢?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
学生汇报方法。
生1:我是用列表法分的,一班先分得30个,二班分得20个,然后一班再分得30个,二班再分得20个,一班再分得24个,二班再分得16个,正好分完。
生2:我用画图的方法分的。因为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3:2,也就是一班占3份,二班占2份。一共是5份。因为一共有140个橘子,也就是把140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28个,一班占3份,就是分得28×3=84个,二班占2份,就是分得28×2=56个。(课件第7张)
生3: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比是3:2,所以一共有5份。一班占总数的,二班占总数的。一班分得的数量就是140的,二班分得的数量就是140的。(课件第8张)
生4:我是用方程解的,等量关系是3份(1班)+2份(2班)=140个。先设每份橘子是x个,一班就是3x个,二班是2x个。列方程为3x+2x=140解得x=28。3x=28×3=84个,2x=28×2=56个。(课件第9张)
师:大家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帮幼儿园的老师园长了这个问题,还学会了这类方法的计算方法,现在就请大家一起来用这种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吧。
2.调制巧克力奶。(课件第10张)
(1)调制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比是2:9。淘气有巧克力440g,都用来调巧克力奶,他要准备多少克奶呢?
(2)师:你怎么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组讨论,比赛说一说,说得又对又好就是小组冠军。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计算方法,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要给予适当评价。
画图试一试:淘气有440克巧克力,占巧克力奶的两份,牛奶占巧克力奶的9份。可以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再求9份是多少。440÷2=220克,220×9=1980克。淘气需要准备1980克牛奶。
(课件第12张)
(5)笑笑有巧克力280克,也都用来调制巧克力奶,她能调制出多少克巧克力奶?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汇报:
(6)小组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评价总结。
生1:2份巧克力是280克,可以调制出(2+9)份巧克力奶,还是先求出一份是多少。280÷2=140克,140×(2+9)=140×11=1540克。笑笑可以调制出1540克巧克力奶。(课件第13、14张)
小结:怎样解决这类问题?(课件第15张)
按一定的比来分配的应用题可以灵活选择多种方法来计算。
解法一:先求平均分的总份数,再求每部分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用分数乘法求出每部分是多少。
解法二:求平均分的总份数,用除法求出每份的数量是多少,最后按照每部分占几份,用乘法求出每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谈话:同学们,你们学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吧!有没有信心呢?
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课件第16张)
方法一:
2+3=5
25000× =15000(尾)
25000× =10000(尾)
方法二:
2+3=5
25000÷5=5000(尾)
5000×3=15000(尾)
5000×2=10000(尾)
答:鲢鱼应放养15000尾,鲤鱼应放养10000尾。
2、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科学画报》的人数比是3:4,六一班有21人订,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订?(课件第17张)
21÷3=7(人)
7×(3+4)
=7×7
=49(人)
答:两个班一共有49人订。
(四)拓展提高。
1、合理搭配早餐。(课件第18张)
下表是淘气今天的早餐表,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1)淘气今天的早餐是按怎样的比搭配的?
(2)如果淘气的妈妈按同样的比准备420克早餐,算算各种食物分别需要多少克。
(1)面包、鸡蛋和牛奶的比是
100:50:200
=2:1:4
(2)2+1+4=7
420÷7=60(克)
60×2=120(克)
60×1=60(克)
60×4=240(克)
答:需要面包120克,鸡蛋60克,牛奶240克。
2、一批货物分给甲乙丙三个人运送,已知甲分得42吨,占这批货物的,乙与丙分得的质量比是4:3,乙、丙各分得多少吨?(课件第20张)
先求总质量,甲的质量÷甲占总质量的分率=总质量,再求乙丙的质量和,用总质量-甲分的质量=乙与丙分的质量。因为乙、丙分得的质量比为4:3,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乙、丙分得的质量。
42÷=105(吨)105-42=63(吨)
4+3=7
63× =36(吨)
63× =27(吨)
答:乙分得36吨,丙分得27吨。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1.按比例分配。把问题转换成求总量的几分之几,再求出结果。
2.列方程解答。
3.算术法:先求一份的量是多少,再求若干份的量。
(六)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把140个橘子分给两个班,1班30人,2班20人,怎样分合理?
140×=84(个) 解:设每份橘子是x个。
140×=56(个)
答:1班分84个,2班分56个。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切入课题: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创设了分橘子的情景。教师提出问题,那该怎么分比较合理?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根据人数比来分。为后面的计算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从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交流、真正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教师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自交流合作,然后再观察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三、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实践体验,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包
鸡蛋
牛奶
100g
50g
200g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尝试探究,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人教版4 比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4 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讲授新课,巩固新知,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上册6 百分数(一)教案,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