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案,共4页。
6.3.1《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和物种的形成》教学设计第1课时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一、 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六章第三节的第1课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课标要求:“阐明具有优势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将会增加”“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概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为地球上的生命进化史提供了科学的解释”,本节课既承接了上一节中“达尔文理论的局限性”,同时也为下一节学习“隔离及物种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前后顺序逻辑严密,着重于“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从个体水平上升到种群水平”方面阐述,使原有进化理论得以修正和扩展,在教学过程中可恰当地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逐步深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来完成相关的小组活动和探究,来突破教学重难点。二、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知道自然选择学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对生物进化有一定的了解。 不足之处:关于遗传定律的一些计算,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练习过,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因此在进行“遗传平衡定律”的教学时,应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规范性不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适当的练习,学生能够对达尔文的局限性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进行对应,了解了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进而能够理解自然选择能够促进生物更好的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生物的适应性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时用数学方法讨论自然选择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一步加深了对进化的理解。三、 教学目标生命观念:通过实例说明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概念的内涵,认同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通过数学模型分析,阐明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科学思维:运用数学方法,合作讨论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科学探究:通过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阐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社会责任:通过比较模拟实验数据与数学演绎数据,验证模型,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教学难点: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阐明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情境教学法、问答法六、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提问]根据你的理解,地球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引导点拨]个体的表型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而个体只有在群体中通过生殖其体内的基因才能世代延续,所以研究生物的进化仅仅研究个体和表型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变化,而这个群体就是种群。认真思考,回答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发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领悟对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修正是必然的。同时引出种群的概念。种群和基因库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构建概念】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构建概念,再给例题,要求学生判断是否为种群。【辨析概念】给出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相关概念,并列出公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过渡】一个菜市场所有的白菜是不是一个种群?【总结】种群的特点:1. 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2. 种群是物种繁衍、进化的基本单位,雌雄个体可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遗传给后代。3. 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引导总结】给出实例,引导学生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总结出基因频率计算的两种方法。【构建概念】结合实例,构建概念。【练习】做练习,巩固概念。【总结】思考讨论总结种群的特点。【计算】结合实例,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通过概念构建,使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并认同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提高学生构建概念的科学思维和意识。通过实例的应用,学生掌握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指导探究】指导学生完成“思考·讨论”活动。如果让该种群自由交配,依据孟德尔遗传定律,该种群产生配子的比值,子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各是多少?【引导总结】如果种群满足刚才所说的5个假设条件,那么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保持平衡。【合作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思考,做练习计算帮助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讨论自然界中5 个假设条件是否成立【提问】刚才的计算结果是建立在 5 个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对自然界的种群来说,这 5 个条件都成立吗?【引导总结】由于自然界中,5 个条件不可能同时满足,因此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会发生变化,生物的进化是必然的。因为自然选择导致的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变化,总是使生物更适应当前环境,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标志着生物发生进化。【合作讨论】讨论自然界中5 个假设条件是否成立使学生领悟自然界中的种群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使学生理解种群前后代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必然的,初步理解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变异。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 【分析实例】给出实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分析实例】分析实例,根据实例归纳总结出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启发式问题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归纳总结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结合思考·探究,创设情景示例,讨论问题。【合作探究】计算、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讨论1. 树干变黑会影响桦尺蠖种群中浅色个体的出生率吗?为什么?讨论2.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型?为什么? 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科学思维和能力,体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实验过程。课堂练习展示课堂练习做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重要概念、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跟着老师的思路,复述主要知识点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七、 板书设计八、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表格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必修2《遗传与进化》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第1课时教案,共8页。
这是一份生物一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