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教案【春季课程】
-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1讲:分数应用题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2讲:抽屉原理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3讲:最大公因数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5讲:巧用质因数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4讲:最小公倍数 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奥数五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五年级 ) 备课教员:*** 第十六讲 生活中的数学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数学跟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 力;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 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 2. 培养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二、教学重点: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整合信息。三、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从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偷偷穿过爸爸妈妈的衣服?生:……师:爸爸妈妈的衣服,你们穿着正合适吗?生:……师:那爸爸妈妈能穿下你们的衣服吗?生:……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生:……师:你们看,爸爸妈妈身体的体积比你们大还是小?生:……师:所以爸爸妈妈的衣服的容积就能容下你们。而你的衣服的容积与你们爸爸 妈妈的比大还是小?生:……师:所以你们能穿爸爸妈妈的衣服,而爸爸妈妈却穿不了你们的衣服。这里我们涉及到的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隐含着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探究新知,引入新课:
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只是学生们并不太了解什么是生活中的数学。这节课将让学生了解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板书课题:生活中的数学】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一辆公共汽车,到留雅站有若干人下车,3人上车,这时车上有乘客22人,是下车人数的4倍多2人。车上原来有乘客多少人?讲解重点:了解还原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请学生读题)师:你知道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一类知识吗?这是让我们从结果往前推出答案。生:还原问题。师:是的。那么我们该怎么求出车上原来的人数呢?生:先求下车后车上还剩多少人。师:好。怎么求呢?生:22-3=19(人)师:然后求什么呢?生:求下车多少人。师:好的。根据哪个条件可以求出来呢?生:这时车上有乘客22人,是下车人数的4倍多2人。师:怎么求呢?生:(22-2)÷4=5(人)师:好,再做哪一步?生:19+5=24(人),求出车上原来有乘客24人。板书: 22-3+(22-2)÷4=24(人)答:车上原来有乘客24人。师:是的。这是还原问题在我们生活中运用在搭乘公交车的情况下,相信大家也见过这种情况,只是没有将它与数学联系起来。但是相信只要同学们努力观察了,也会有所发现的。 练习1:(5分)一辆公交车到站下车8人,上车若干人,这时车上还有乘客28人,是上车人数的5倍少2人。公交车上原有多少人?分析: 利用还原问题的解题过程,从后往前推,但是要先求出上车的人数。板书:(28+2)÷5=6(人)28-6+8=30(人)答:公交车上原有30人。 (二)例题2:(10分) 一种长方体不带盖的箱,长10分米,宽8分米,高6分米,制作这样的箱20只,至少需要多少面积的铁皮?讲解重点: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在生活实际中制作长方体箱子的运用。(请学生读题)师:读完题目后,你知道我们第一步要先求出什么吗?生:制作一只箱子需要多少铁皮。师:是的,那么就是要求什么呢?生:一个长方体箱子的表面积。师:那么就将长宽高直接带入公式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吗?生:不是的。箱子是不带盖的,只要求出5个面的面积。师:是的,我们在审题的时候,要仔细阅分析读题中的条件。这个箱子的表面 积是多少呢?生:10×8+(10×6+8×6)×2=296(平方分米)师:现在要制作20只这样的箱子,需要多少铁皮呢?生:296×20=5920(平方分米)板书:10×8+(10×6+8×6)×2=296(平方分米)296×20=5920(平方分米)答:至少需要5920平方分米铁皮。师:制作箱子的工人在制作之前也需要掌握箱子的长、宽、高,确定需要多少面积的材料去制作,我们在家里给墙壁贴壁纸的时候,需要量一量墙壁的表面积有多大,这些都是表面积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练习2:(5分) 五年级某班为了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要粉刷教室的顶面和四周的墙壁。已知教室的长是8米,宽是7米,高是3.5米,门窗加黑板的面积是28平方米。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 了解粉刷教室的时候,地面是不需要粉刷的,而门窗和黑板的位置也是不需要粉刷的。板书:8×7+(8×3.5+7×3.5)×2-28=133(平方米)答:需要粉刷的面积是133平方米。 三、小结:(5分)还原问题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如:计算公交车在经过下车上车几次后,推导出原来的人数;或者根据妈妈现在的年龄,推出妈妈几年前的年龄。表面积在生活中也运用得很广泛,如:贴墙纸之前要确定家里的墙的面积;粉刷墙壁也需要先知道墙的面积才能确定大概需要多少油漆。第二课时(50分)一、复习导入(3分)【设计意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可以帮助活跃课堂气氛。】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好不好?师:有一个人爱占小便宜,一次他去买葱,得知一千克2元钱。买葱人就说: “我都买了,不过得分开称,用刀从中间切断,葱白每千克给你1元6角,葱叶每千克给你4角,合起来还是1千克2元钱,你卖不卖?”卖葱人一想觉得还可以。可是卖完后,他一算账,正好赔了一千克葱的钱。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生:……师:大家想一想,1千克葱白加1千克葱叶,合起来是多少?生:2千克葱。师:是的。2千克葱原本需要多少钱呢?生:4元钱师:是的,可是他却只收了2元钱。因此他刚好赔了1千克葱的钱。如果大家不好好学习数学,以后买东西被别人忽悠了都不知道。这也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二、探索发现授课(42分)(一)例题3:(10分) 欧拉问叔叔几岁了,叔叔说,我孩子的年龄和我年龄的积是287岁。你能猜出叔叔的年龄吗?讲解重点:通过分解质因数求出叔叔和它孩子的年龄。(请学生读题)师:你从题中找到的信息是什么?生:叔叔和他孩子的年龄的积是287岁。师:那么从这个条件你能怎么求出叔叔的年龄呢?生:将287分解质因数。师:是的,这就是让我们运用分解质因数这个知识点来求叔叔的年龄。现在大 家自己动手做做看,将287分解质因数,找出叔叔的年龄。板书:287=41×7答:叔叔今年41岁。 师:是的,叔叔只能是41岁。大家将练习三做一做。 练习3:(5分) 欧拉的妹妹不小心撕掉了欧拉一本书上的一张纸,这张纸上两个页码的积是240,你知道这两个页码分别是多少吗?分析: 将240分解质因数。因为撕掉的一张纸上的两个页码肯定是连续的两个自然数,因此只需将240的因数进行重组,得出两个连续的自然数即可。板书:240=2×2×2×2×3×5 =15×16答:这两个页码分别是15页、16页。(二)例题4:(12分) 芭啦啦综合教育学校准备举行一个寻宝的活动,安排了长96米的藏宝路线。原来这条路线上每隔4米埋设一个宝藏,现为了增加寻宝难度改为每隔6米埋设一个宝藏。问:有多少个宝藏可以放在原来的位置不动?讲解重点:运用最小公倍数解决植树问题。(请学生读题)师:大家仔细审题,在什么样的长度的时候,每隔4米埋的宝藏在改成6米的 时候不需要移动?生:在4与6的公倍数的长度时。师:是的,那么4与6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呢?生:12师:4与6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12有什么关系呢?生:都是12的倍数。师:是的。那么我们只要求出96内有多少个12,是不是就可以知道有多少个4 和6的公倍数呢?生:是的。师:大家算一算是多少?生:96÷12=8(个)师:有8个12的倍数,就说明这8个宝藏不需要移动,那么还有哪一个不需要 移动吗?生:起点的宝藏。师:是的。我们求出8个是植树问题中的间隔,埋宝藏就像是两端栽树,要把 间隔数加1才是棵数。那么一共有多少个宝藏不需要移动?生:9个。板书:[4,6]=1296÷12+1=9(个)答:有9个宝藏可以放在原来的位置不动。练习4:(5分) 一条公路全长1800米,现要在一边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后来觉得不够美观,改为每隔9米种一棵,那么有多少棵树可以不动?分析: 在6米和9米的公倍数的位置的树是不需要移动的,根据最小公倍数与公倍数的关系,只需求出全长有多少个最小公倍数的长度,再加上起点的一棵树,就是总的不需要移动的棵数。板书:[6,9]=181800÷18+1=101(棵)答:有101棵树可以不动。例题5:(选讲) 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86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讲解重点:运用假设法解鸡兔同笼问题。师:鸡有几只脚?生:2只。师:兔有几只脚?生:4只。师:如果把一只兔子变成一只鸡,减少了几只脚?生:2只。师:那么我们来看题目,将兔子变成鸡,鸡换成兔子,脚的只数由100只变成 了86只,那么原来是兔子多还是鸡多?生:兔子多。师:是的。那么就是兔子比鸡多几只呢?大家看看题中一共少了几只脚?生:100-86=14(只)师:那么一只兔子换成鸡会少2只脚,我们可以求出兔子比鸡多多少只呢?生:14÷2=7(只)师:是的。那么现在题目就变成了我们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脚100 只,兔比鸡多7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大家会求吗?生:用100减去7只兔子的脚,100-7×4=72(只),此时鸡和兔子的数量是一样的,一只兔子一只鸡的脚一共有2+4=6(支),可以求出鸡的只数,为:72÷6=12(只),兔子比鸡多7只,兔子就有19只。师:是的。只要仔细审题,分清题意,其实题目只是我们常见的题目而已。板书:(100-86)÷(4-2)=7(只)(100-7×4)÷(4+2)=12(只)12+7=19(只)答:鸡有12只,兔有19只。练习5:(选做) 鸡、兔共有脚116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124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 兔比鸡多2只脚,鸡兔互换,若脚的总数增加,则鸡比兔多,若脚的总数减少,则兔比较多。多出的脚的只数除以兔比鸡多的2只脚,即为多出的鸡或兔的只数。板书:(124-116)÷(4-2)=4(只)(116-4×2)÷(4+2)=18(只)18+4=22(只)答:鸡有22只,兔有18只。三、总结:(5分) 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运用到数学知识,小到买菜做饭,大到各行各业的高科技研究,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要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四、随堂练习: 阿派捉了只虫子,放在瓶高只有13厘米的没盖的瓶子里。如果小虫每次能 向上爬2厘米,那么它几次会爬出来?板书: 13÷2=6(次)……1(厘米) 6+1=7(次)答:它7次会爬出来。 一只钟表从镜子中看,时间是7时15分,那么现在的实际时间是?板书: 根据12-0的连线做对称轴,得出时间是4点45分。答:实际时间是4点45分。 芭啦啦星球上有30个村庄,每3个村子都不在一条直线上,每2个村子之 间要架一条电线,一共要架多少条电线?板书: 29+28+27+……+1=(29+1)×29÷2=435(条)答:一共要架435条电线。 一位商人花70元购进一件衣服,加价12元售出。后来发现购买者支付的那 张一百元是假钞,问:商人在这件衣服上共损失多少?板书: 钱的总量是不变的,要算商人损失多少,只要看购买者赚了多少。 70+100-(70+12)=88(元)答:商人在这件衣服上共损失88元。 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 钱又买回来了,11块钱卖给了另一个人。问他赚了还是亏了?如果是赚了 赚了多少?如果是亏了,亏了多少?板书: 赚了,9-8+11-10=2(元)家庭作业 主管评价 主管评分 课后反思(不少于60字)整体效果 设计不足之处 设计优秀之处 答:赚了2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奥数六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三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奥数二年级下册 第16讲:生活中的数学 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