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5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5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含解析)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5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含解析)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5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含解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5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5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辨析两组概念,古诗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55 赏析语言之特点(风格)——品词析情,整体感悟复习任务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语言风格及其赏析方法。考情微观 知识图要 均见课时54前备知识——语言风格及语言特征和诗人风格一、辨析两组概念1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语言特点(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而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且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语言特点既包括语言风格,又包括用词、造句、叙述口吻等表达技巧要素。2语言风格与诗人风格不同的诗人因其个性、经历与思想不同,而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诗人风格中包括语言风格,但不全是指语言风格,它还包括思想感情等诸多要素。诗人风格是变化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李清照早年诗词清新明丽,而晚年则婉约凄凉。诗人的风格是多样的。如苏轼风格是旷达豪放的,但其某些诗篇又是委婉细腻的。同样,李清照词是婉约的,但她的词作也有豪放的一面。我们在赏析某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判定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风格时,不要等同于作者的创作风格。总之,我们要就诗论诗,从诗歌的实际出发。二、古诗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风格类型类型解说代表人物豪迈雄奇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苏轼、王昌龄沉郁顿挫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杜甫悲壮慷慨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辛弃疾、陆游朴素自然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陶渊明、白居易婉约细腻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李清照、柳永含蓄委婉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将情感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李商隐清新明丽意境上,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语言上,生动活泼;构思上,新颖轻巧。王维、杨万里浪漫飘逸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李白幽默讽刺多指诙谐、风趣或讽刺的笔调。 活动一 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诗句语言风格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A.沉郁顿挫  B.悲壮慷慨  C.清新自然D.委婉含蓄    E.平淡质朴    F.华美绚丽G.婉约缠绵    H.雄奇豪放    I.明快简洁答案 C E F D G I B H A ()整体判断语言风格(2019·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鉴赏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刘禹锡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是有所了解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长期沉于下僚,远居边荒,使他有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使他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对农民的疾苦是比较关心的。在任地方官期间,每遇灾害他便上书请求救济和蠲免。他写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诗篇,《插田歌》就是其中之一。诗序说: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此诗有感而发,且借用俚歌形式,其目的在于明确表示诗人作诗是为了讽谕朝政、匡正时阙,等待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像《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这里节选了前八句。诗中前六句可以作为一小节来看,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且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前六句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两句则主要刻画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但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      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说明:该诗也可看作田园诗。)答案 田塍白水 心情愉快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答案 B解析 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根据第三句田塍望如线可知,田埂一眼望去如线般笔直,第四句中的参差一词在这里形容水光闪烁。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运用典故,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而本诗截然不同,诗歌采用民间俚曲的表现手法,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流畅,勾勒出田野风光和农民的劳动场面。(1)整体品味。既要关注个别词句的赏析,更要体悟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2)调动积累。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鉴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套话——术语,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4)多角度体会。既要体会其遣词造句,又要考虑手法、境界、情味等因素,以期准确判断语言风格。活动二 掌握赏析语言特点(风格)的角度和规范(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鉴赏 本词作于作者被罢官闲居之时,全词皆为告诫溪边白鹭之语。词的标题赠鹭鸶即点明题赠对象。上阕开篇直接言说题赠对象。词人告诉鹭鸶,溪中鱼儿已经很少了,劝告它学会怜爱鱼儿,学会和宇宙万物和谐相处。其中溪边既指出鹭鸶的栖息之所,又暗指词人隐于山林。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是全词的主旨句,表达了词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下阕前三句,词人建议鹭鸶去远浦”“别渚觅食,指出那里虾鳅较多。最后两句写词人听凭鹭鸶去远处觅食,表现出对鹭鸶的喜爱。鹭鸶饱食归来,它头上的一缕羽毛被风吹着,从视觉上书写了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全词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显得通俗易懂,亲切自然。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说明:该词也可看作山水田园诗。)答案 去远浦别渚吃虾鳅 物我欣然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答案 D解析 听觉错。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是听任、听凭的意思,作者并未从听觉上书写鹭鸶饱食后的状态。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解析 全词最为明显的语言特点是口语化。所以答这道题的关键就是,除去口语化外,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感受另外的语言特点。全词主要写了主人和白鹭的对话,题目为赠鹭鸶,用了一个字,颇为敬重、正式,正文中称其为,说的具体内容却很平常细小,你不要吃这里的鱼了,到别处去吃虾和鳅吧来吾告汝,感觉好像对很熟的朋友说话一样。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有诱哄的狡黠。这些都是诙谐风趣,活泼生动的体现。这一特点是较难理解的。(1)赏析五角度观题材:如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等。找意象:分析诗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品用词:分析诗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析情感: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联作者:如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商隐缠绵哀婉,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雄浑壮阔,陆游慷慨悲壮等。(2)答题规范概括。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这种特色最好用术语表达,如语言质朴、口语化,或者含蓄隽永,或者语浅意深,等等。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对点练案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钱起的咏瑟名句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体现了这一意境。(2)钟嵘在《诗品序》中连用两个反问句说明诗歌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扁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象,古代诗文中也常出现扁舟这一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2)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二、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均阳舟中夜赋[]陈与义游子不能寐,船头语轻波。开窗望两津,烟树何其多。晴江涵万象,夜半光荡摩。客愁弥世路,秋气入天河。汝洛尘未销,几人不负戈。长吟宇宙内,激烈悲蹉跎。 这首诗作于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八月。时金兵南下,中原大乱,形势危急。陈与义饱经兵乱流离之苦,离开均阳时作此诗抒怀。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游子因战乱漂泊他乡,夜不能寐,独坐船头向诗人诉说内心忧愁。B开窗以下四句写诗人打开窗户望见的树木、江河、月光等景象,为下文的抒情进行张本和蓄势。C.第七句写漂泊在外游子怀乡的愁思充满了人世间的道路,第八句写秋色好像进入银河,写出了秋色之重。D客愁以下六句以抒情为主,诗人受景物的触发而浩然长吟,伤时的感慨、失意的怅叹融二为一。答案 A解析 写游子因战乱漂泊他乡,夜不能寐,独坐船头向诗人诉说内心忧愁错。这里的游子就是诗人自己,此句写诗人夜不能寐,独坐船头,只能向轻波诉说内心的忧愁。3学者左继红说:陈与义的诗篇不论写景还是抒情,往往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结合本诗,试分析此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写景雄伟壮观。两河交汇,一望无际的树木笼罩在烟尘之中,江河好像包含着自然万物。虽然是描写秋天的景象,但是在诗人笔下气势磅礴,宏伟辽阔,雄浑大气。抒情慷慨悲壮。诗人由游子漂泊之情起笔,最终落到对国家的担忧,对百姓的同情之上,由个人转向群体,浩然长吟,荡气回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杨万里药裹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绕树仰看浑不见,隔溪回望不胜繁。村村桃李家家柳,脚力酸时坐看山。 进退格:亦作进退韵,律诗用韵的一种格式。一首诗采用两个相近的韵部来押韵,隔句递换用韵,一进一退,相间押韵,故名。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吃完药后体内正烦闷难安,为排遣孤寂愁闷,于雨后来到东园。B.作者穿行在东园的小径之上,在或红色或白色的桃花、李花之间往来欣赏。C.东园中绕着树木仰望,似无所获;可隔溪回头观望,确是一片繁盛景象。D.尾联写到村村有桃李,家家有柳树,可见作者走到脚酸时正好坐山观景。答案 D解析 可见作者走到脚酸时正好坐山观景错。脚力酸时坐看山是说等到脚走酸了正好可以坐着看山观景。5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诚斋体风格纯朴,自然活泼。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叙事、描写富有生活气息,纯朴自然。吃药后心腹烦闷,为遣闷到东园赏景;条条小径、红白的花、桃李、柳树,这些平常事、平常景,为诗作增添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以口语入诗,活泼风趣。正腹烦”“到东园”“一一三三”“红红白白”“浑不见”“脚力酸时等等,这些白话口语,通俗易懂,直白活泼。诗作构思精巧。首联写因药后心烦,为遣怀到东园赏景。中间两联写穿行东园桃李间,身在林中树旁浑不见景,可隔着溪岸,却见一派繁盛,于此很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理趣;尾联写一路春光美好,观景累了恰好坐着观山,再由景到人,首尾圆合,构思精巧活泼。解析 从诗中所写之事与所绘之景来看,药裹关心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作者吃药后心情烦闷,于是来到东园,想要派遣内心的郁结之气,这是平常富有生活气息的事情的描写。来到东园,触目所及的是行穿一一三三径,来往红红白白间,小径、红白的花、桃李、柳树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景,非常朴实自然。从诗中使用的语言来看,正腹烦”“强排孤闷”“到东园”“一一三三”“红红白白”“浑不见”“脚力酸时等等,诗中使用诸多白话口语,通俗易懂,直白活泼。从诗作的构思来看,首联介绍作者吃完药后体内正烦闷难安,为排遣孤寂愁闷,于雨后来到东园赏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穿行在东园的小径之上,在或红色或白色的桃花、李花之间往来欣赏,东园中绕着树木仰望却浑不见,隔溪回头观望,确是一片繁盛景象,颇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理趣;尾联写村村有桃李,家家有柳树,春光美好,观景累了恰好坐着观山,再由景到人,构思精巧活泼,首尾圆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孟浩然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晋代张华《博物志》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鹿门山:在襄阳城南三十里,王迥家住于此。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和《屈原列传》都借渔父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B.第七至十句回忆了与友人泛舟汉江的情景,兴致无穷,不一而足。C.最后两句中,写出了自己悠然神往又怅然若失的心绪。D.全诗脉络清晰,诗人以游汉江开始,以归家作结,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答案 A解析 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错。本诗写江上的渔父唱着歌,怡然自得。 7沈德潜评价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请结合这首诗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诗歌的语言自然简淡、平白如话,体现语淡诗歌写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多角度表现了汉江的美丽神奇,体现味不薄诗人回忆了与友人泛舟的无限快乐,凸显了对友人浓烈的思念之情,体现味不薄解析 首先,诗歌的语言自然简淡、平白如话,如归来恨如失等句,直抒胸臆,体现语淡;其次,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体现味不薄;最后,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诗人回想起与朋友分别时,泛舟的情景就像在昨日。诗人回忆了与友人泛舟的无限快乐,凸显了对友人浓烈的思念之情,体现味不薄()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山坡羊·闺思张可久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却是你!8.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的身份,又点明诗歌的题材和主题。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春之情实因闺思而起。C小琼姬指美丽的小丫头,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上文的柳花飞D意为硬生生,突出小丫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以及女主人的懊恼。答案 D解析 无情错,是强加之词,小丫头的惊呼是无意中吵醒了女主人的团圆梦。9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用语粗俗,应删去。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不赞同。理由:语言表达上,字是口语,虽然粗俗,却与前面的文雅语言相对应,产生文白并用、亦庄亦谐的奇妙效果;曲词结构上,字是果,巧妙而简捷地呼应上文团圆梦儿生唤起这个因;人物形象上,一个字,既使思妇当时的心理与神态跃然纸上,又表现了主仆关系的密切;情感表达上,用字更能传达出思妇对小丫头的不满、嗔怪与恼怒之情。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等,删去则与曲牌要求不符。(示例二)赞同。理由:语体风格上,字是口语,粗俗而突兀,与前面的文雅语言不和谐;表达效果上,字给人以恼怒讨厌之感,用语较重,冲淡了温馨而忧伤的闺思主题;人物形象上,字破坏了思妇云松螺髻”“香温鸳被的形象美,也与其女主人的身份不相符。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8 比较赏析(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8 比较赏析(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咏物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7 赏析表达技巧(二)(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描写、抒情和结构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6 赏析表达技巧(一)(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练习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6 赏析表达技巧(一)(含解析),共6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