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1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2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3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4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5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6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7页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PPT第8页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本课重点,1儒学的演变,2反佛与灭佛,文学艺术,1文学,2艺术,思考拓展,科学技术,中国佛光寺大殿,日本唐招提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在统治者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用儒家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 ——傅乐成《中国通史》
    (1)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衰微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道趋向融合
    佛教盛行,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
    南朝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1.3 隋唐时期儒佛道的发展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期,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佛道的发展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天命观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韩愈《原道》
    (2)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代表:李白、杜甫
    ②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社会弊端日益暴露代表:白居易
    ③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转衰代表:杜牧、李商隐
    (3)雕塑艺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的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很多,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东魏·敬使君碑 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颜真卿·多宝塔碑 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顾恺之·洛神赋图 东晋开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以形写神”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吴道子“吴带当风”
    莫高窟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佛教石窟众多
    莫高窟·《观无量寿经变》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佛教石窟众多
    莫高窟·《五台山全图》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的佛教石窟众多
    教材P44: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画圣”“书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物质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
    ②政治: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人才基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群体。
    ③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社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带来了全国的社会安定。
    ④文化:民族交融即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文化基因。
    南朝帝陵石雕中的多棱立柱和带翅石狮均非中国原生纹饰
    唐朝时景教(早期基督教)及祆教(拜火教)已传入中原地区
    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搜集大批梵文经典。玄奘在贞观初年前往天竺取经,在佛教中心那烂陀寺钻研多年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堂教学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道教的兴起与传播,知识链接,佛教的兴起与传播,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体现特点,p43历史纵横,一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北朝民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佛教道教发展的影响,①广修寺庙耗费钱财,反佛灭佛运动,2统治者灭佛,1民间反佛,3影响,多元共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