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末复习教学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复习一机械运动教学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章末复习一机械运动教学课件,共43页。
第一章 机 械 运 动章末复习一 机 械 运 动01思维导图02易错点剖析03重点突破【例1】测量跳远成绩时,下列测量工具合适的是( )A. 分度值是1 cm的15 m的卷尺B. 分度值是1 mm的米尺C. 分度值是1 cm的1.5 m的卷尺D. 分度值是0.1 mm的游标卡尺A易错点拨:(1)会“认”,能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 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 mm 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1 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3) 会“放”,如图M1-1所示,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物体。零刻度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起点”的数字。(4) 会“看”,如图M1-2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5)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读,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 cm中,25.3 cm是准确值,0.08 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25.3~25.4 cm之间且更接近于25.4 cm。(6)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1.某同学想测量l元硬币的直径,下列操作正确是( )C【例2】如图M1-3所示,描述同一种运动形式的图像是( )A.①与② B.①与③ C.③与④ D.②与③D易错点拨:对于图像问题,先区分运动图像是s-t图像还是v-t图像,即先看其纵坐标是路程s还是速度v。当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时,在s-t图像中表示物体保持静止,在v-t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时,在s-t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v-t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图像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M1-4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AB段和EF段B.AB段和DE段C.BC段和EF段D.BC段和DE段A【例3】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D易错点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它指的是物体沿着直线且运动快慢不变(即速度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用公式s=vt计算。3. 已知甲、乙两物体有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M1-5所示,它们在相隔相同时间内运动到不同的位置,则__________(填“甲”或“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的时间为0.03 s,则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___m/s。甲0.5重点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被测物体的长度=末端所对刻度-起始端所对刻度。(2)停表读数时应先观察表盘,弄清楚分针和秒针各转一圈表示的时间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分钟数和秒数。1.我国殷墟出土的一支骨尺,其长度约为成年人拇指至中指之间一拃的长度(约18 cm),下列物体的尺寸约为1支该骨尺长度的是( )A.粉笔的长度 B.课桌的高度C.课本的宽度 D.灯管的长度C2.下列测量中,采用了比较合理的方法的是( )A.测量地图上路线长度时,用一根有弹性的橡皮筋和曲线重合来测量B.测量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200页同样纸的厚度,然后除以200C.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时,直接测量就可以了D.测量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D3. 如图M1-6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1.953354.2020年12月8日,我国与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 848.86________,本次测量结果与珠峰的实际高度相差不超过6________。(均填写长度单位)mcm5.单位换算:(1)1.8×10-6 m=__________cm=__________μm。(2)0.4 h=__________min=__________s,10 min=__________s=__________h。1.8×10-41.8241 440600166.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__________。(2)一位身体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0__________。(3)高铁行驶速度约为250__________。(4)一根粉笔的长度约为10__________。(5)空气中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____的可吸入肺颗粒物。m/sskm/hcmμm重点分析: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一般是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其次是选定参照物,最后根据研究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7.嫦娥五号探测器总重8.2 t,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2020年12月1日22时57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从距离月面约15 km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逐步将探测器相对月球速度从约1.7 km/s降为0。其间,嫦娥五号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逐渐接近月球表面。此后进行障碍自动检测,选定着陆点后,开始避障下降和缓速垂直下降,如图M1-7所示。关于嫦娥五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运动的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五号是静止的C.若以着陆器为参照物,上升器是运动的D.若以上升器为参照物,着陆器是运动的A8. 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并收集火星表面的各种信息(如图M1-8)。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是__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____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运动静止9.通常我们说的“地球绕着太阳转”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每天看到太阳自东方升起,这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太阳地面10. 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1)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_______运动,丙________。(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_______运动,丙车向_______运动。(4)以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地面北静止南南比乙快的向北运动重点分析:(1)对运动图像(s-t,v-t)含义的理解。(2)分析图像信息解决物理问题。11.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M1-9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 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C. 第4~19 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 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C12. 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其s-t图像如图M1-10所示。由图像可知:0~5 s内,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速度为__________m/s,比甲车的速度__________(填“大”或“小”),甲车在追上乙车时离出发地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m。4大2013.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图像如图M1-11所示。 由图可知,乙的速度v乙=_________m/s,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____(填“东”或“西”)运动。 2西1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某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M1-12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过程在做__________(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7.20 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变速0.18(2)下列4个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中,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填字母)。A重点分析:(1)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定了。(2)计算平均速度,总时间包括中途停留的时间。(3)平均速度不同于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而速度的平均值是对几个已知的速度值取平均值,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15.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路程之比是3∶2,则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5∶2B.9∶10C.10∶9D.3∶5B16.图M1-13为一个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cm。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4位置的速度为__________m/s。匀速1.800.917. 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 s内,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M1-14所示。已知前10 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 m。求:(1)前10 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18. 全面推广区间测速(测算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已成为趋势。在某高速公路区,如果汽车从如图M1-15所示的测速起点先以80 km/h的速度行驶24 min,再以120 km/h的速度通过剩余区间内的道路。请你通过计算分析汽车通过该测速区间时是否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