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背景图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强化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东汉的兴衰,光武中兴,黄巾起义,两汉的文化,本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1)重要名词郡国并行、文景之治、推恩令、中外朝、察举制、丝绸之路、光武中兴、党锢之祸(2)课程标准①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②通过了解汉代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兴,接秦之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面对如此困境,汉初统治者如何应对?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面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手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 ----《汉书.食货志上》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减轻赋税和徭役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汉初政治:汉承秦制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不久,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诸王在自已国内拥有较重权力。 文帝在位时,诸候难制的问题日益突出,还发生了数次王国叛乱事件。景帝即位后,用大臣晁错削藩之议,削减一些诸侯国的辖地。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济南、淄川七国于景帝三年(前154)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①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找出汉武帝面临的统治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诸侯势大豪强膨胀丞相权重思想不一匈奴犯境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内)
1、政治上(1)颁布推恩令作用:削弱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割剩余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二.西汉的强盛(武帝的文治武功)
(2)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作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为了削弱相权,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形成一个称为“中朝”的小团体,而以丞相为首的原有政务机关则称为“外朝”。
(3)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选拔制度①方式:自下而上推选②标准:“孝、廉”(品行)③作用:积极:有利于选拔人才消极: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
选官过程是先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最后经中央考核合格后再任命
(4)设十三州刺史作用:促进地方监察,加强中央集权(5)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2、经济上(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强国家财政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五铢钱:汉武帝取消郡国铸币权利,由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
(2)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①目的:增加政府收入;打击豪强势力,巩固统治②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富商大贾和大手工业者;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国家的统一。
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在产盐和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
(3)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均输: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调剂运输。平准: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作用:稳定物价,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4)抑制工商: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又称“算缗告缗”)
算缗(mín):向大商人、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告缗:是鼓励知情者揭发瞒报不报或自报不实者。凡揭发属实,即没收被告者全部财产并罚戍边一年,奖励告发者一半财产。
作用:①充盈国库,沉重打击富商兼并之徒,缓和了土地兼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②同时也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沉重打击了民间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汉武帝的经济政策评价: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加了财政收入,保证了军费之需; ②抑制了豪强富商;形成政府垄断,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3、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含义: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合阴阳家、 道家、法家思想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2)内容: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中央集权 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加强君权③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3)措施: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4)影响:①儒学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加强专制集权,利于巩固统一。②思想文化专制(实质),扼制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外)
1、平定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2、设立河西四郡: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郡。3、派张骞两次(前138年、前119年)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4、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5、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更加有效。
影响:(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一带一路。
(一)西汉的衰亡与王莽篡汉
材料阅读:古者,设庐井八家,则国给民富而颂声作。此唐虞之道,三代所遵行也。秦为无道,一夫一妇田百亩,什一而税,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以极欲,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贪鄙生,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制于民臣,颛断其命。奸虐之人因缘为利,至略卖人妻子,逆天心,悖人伦,缪于‘天地之性人为贵’之义。书曰‘予则奴戮女’,唯不用命者,然后被此辜矣。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芸,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马馀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糟糠,穷而为奸。俱陷于辜,刑用不错。予前在大麓,始令天下公田口井,时则有嘉禾之祥,遭反虏逆贼且止。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馀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汉书·王莽传》
王莽改制 核心:托古改制 “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 五首·其三
(二)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三)宦官专权与外戚干政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结合教材,分析导致东汉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四)黄巾起义与东汉灭亡
184年,张角率“黄巾军”爆发黄巾起义,历时9个月,以失败告终。
回顾【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扩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与早期国家相比,大一统国家国力更加强盛,对社会的控制更加紧密,但统治缺乏弹性,平均寿命更短,秦朝和两汉展现了中国大一统国家覆亡的主要模式(亡于内部社会矛盾),但具体又有不同,秦朝是危机急剧爆发,两汉是危机逐渐积累。
这个要点的关键之处在于理解“大一统国家”概念,相当于早期国家的“升级版”,升级的表现不仅在于版图覆盖范围更大,更在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政权组织结构更加紧密,管理力度更为强化。
四.两汉的文化(归纳)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反映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
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在中国及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促进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单元知识结构及其历史阶段特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文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时空坐标,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光武中兴,外戚干政宦官专权,党锢之祸太学清议,两汉的文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优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科素养,知识点三东汉的兴衰,知识点四两汉的文化,完成课时作业四,Homework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集体备课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与民休息,汉景帝,推恩令,察举制,发展社会经济,铸币权,盐铁官营,均输平准,董仲舒,五经博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