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课件(39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3激素调节及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4免疫调节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课堂互动探究案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九单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堂互动探究案植物的激素调节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课堂互动探究案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课堂互动探究案1细胞膜与细胞核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课堂互动探究案1细胞膜与细胞核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化学物质,脂质和蛋白质,连续的两层,流动性,流动镶嵌,信息传递,磷脂双分子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研析教材基础梳理——系统化知识点一 细胞膜的三大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知识点二 生物膜的结构1.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结构模型
知识点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细胞核的结构
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探究细胞核功能的实验
基能过关——问题化一、判一判(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人体的边界是皮肤和黏膜,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必修1 P40正文)( )2.在生命起源过程中,膜的出现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必修1 P40正文)( )3.没有信息交流,多细胞生物体也能完成生命活动。(必修1 P41正文)( )4.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在空气—水界面上自发排成双分子层。(必修1 P42思考·讨论)( )
5.罗伯特森将电镜下看到的“暗—亮—暗”结构描述为“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必修1 P43正文)( )6.糖类与蛋白质、脂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糖脂统称为糖被。(必修1 P45正文)( )7.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必修1 P45图3-5)( )8.真核细胞都有一个细胞核。(必修1 P54正文)( )9.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必修1 P55正文)( )10.核膜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必修1 P56图3-10)( )
11.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成分都主要是DNA和蛋白质。(必修1 P56正文)( )12.细胞依据遗传信息进行物质合成、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完成生长、发育、衰老和凋亡。(必修1 P56正文)( )13.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必修1 P57科学方法)( )
二、连一连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三、议一议【教材易漏拾遗】1.[必修1 P40问题探讨]“台盼蓝染色法”是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活细胞的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故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液可进入死细胞内,将其染色。
2.[必修1 P41图3-2拓展]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据图分析:
(1)写出图中物质或结构的名称:①与膜结合的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过程、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分别属于上图的________方式。 (3)受体和信号分子的结合____(“有”或“没有”)特异性。 (4)是否所有信号分子的受体都在细胞膜上?举例说明。
不是,有些小分子物质(如脂溶性的信号分子——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
3.[必修1 P42思考·讨论拓展]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的排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头部”与水接触,“尾部”与苯接触,磷脂分子排布成单层
4.[必修1 P45旁栏思考]膜内部是疏水的,但水分子能跨膜运输通过细胞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水分子极小,可以通过由于磷脂分子运动而产生的间隙;细胞膜上存在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通过通道蛋白通过膜。
5.[必修1 P56图3-10拓展](1)细胞代谢与核孔数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核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抗体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代谢越旺盛,核孔数量越多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仁被破坏,不能形成核糖体,抗体的合成将不能正常进行
高效课堂考点一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任务驱动任务1 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及功能(1)根据细胞膜的物质组成,推测细胞膜的组成元素有哪些?
提示:有C、H、O、N、P等。
(2)用“ ”表示磷脂分子,“ ”表示蛋白质分子,“ ”表示糖蛋白,请构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3)不同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与细胞功能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中,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任务2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根据生物现象、生理过程及相关图示,回答问题:①质壁分离与复原 ②变形虫的运动 ③胞吞和胞吐 ④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⑤精卵细胞的相互识别 ⑥神经递质的释放 ⑦水分子进出细胞 ⑧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1)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__________。(2)⑨中图A、B、C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A、B、C所代表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3 完善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相关实验探究(1)细胞膜成分的鉴定
(2)细胞膜结构特点流动性的验证①方法:________法。②现象:采用荧光标记法标记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做如下图实验。③结论:人、鼠细胞膜蛋白最终均匀分布,说明_______________。
(3)细胞膜功能的探究实验①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
(4)细胞膜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的验证
任务4 研析深化教材,析因推理归纳,提升学科素养(1)【科学思维】(必修1 P42“思考·讨论”材料延伸思考)用丙酮从人的胰岛B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和水的界面铺展成单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远大于胰岛B细胞表面积的2倍。请分析原因。
提示:胰岛B细胞中除了含有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它们的组成成分中都含有磷脂分子。
(2)(必修1 P46“拓展应用”2题拓展)下图是由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运载体,将其运送到特定的细胞发挥作用。在脂质体中,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被包在双分子层中,脂溶性的药物被包在两层磷脂分子之间。
①脂质体表面抗体的作用是什么?可用激素替代吗?②为什么两类药物的包裹位置各不相同?③请推测:脂质体到达细胞后,药物将如何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
提示:作为引导物,能特异性与靶器官结合,由于激素也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因此也可以用激素替代。
提示: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脂质体,两层磷脂分子之间的部分是疏水的,脂溶性药物能被稳定地包裹在其中;脂质体的内部是水溶液的环境,能在水中结晶的药物可稳定地包裹其中。
提示:由于脂质体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到达细胞后可能会与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也可能会被细胞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从而使药物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3)【生命观念】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比外膜高,请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其原因。(4)【科学探究】在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中,若降低温度,细胞完全融合所需要的时间明显延长,请分析原因。
答案:线粒体内膜功能较外膜复杂,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答案:温度会影响分子的运动,进而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
师说突破1.细胞膜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的关系
2.细胞膜组成成分的三个关键点(1)不同细胞膜的成分种类一般相同,但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功能越复杂的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2)细胞膜的成分是可变的,如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变化,糖蛋白含量下降,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3)糖类分别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和糖脂,都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糖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外侧,据此可判断细胞的内外侧。
3.关注五种常考的“膜蛋白”(1)受体蛋白:信号分子(如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的受体蛋白。(2)载体蛋白:用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3)“酶”蛋白:如好氧型细菌其细胞膜上可附着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此外,细胞膜上还可存在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用于主动运输等)。(4)识别蛋白: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糖蛋白(如精卵间的识别、免疫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等)。(5)通道蛋白:通过打开或关闭通道(改变蛋白质构象)控制物质通过,如水通道蛋白、神经传导时,Na+、K+通道蛋白等。
4.生命系统信息传递的三类主体
过程评价考向一 细胞膜组成、结构及功能的考查1.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膜两侧的分布是不对称的B.不同种类的磷脂在膜上的分布情况有差异,这可能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密切关系C.A侧的脂质,有的可能连接着多糖分子D.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只与脂质分子有关,与蛋白质无关
解析:由题图可知,不同脂质在细胞膜外侧和内侧的含量不同,A正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不同种类的磷脂在膜上的分布情况有差异,这可能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密切关系,B正确;A侧是细胞膜外侧,有的脂质与多糖相连形成糖脂,C正确;水分子通过细胞膜,如果通过水通道完成,则与蛋白质有关,D错误。
2.驱动的分子转子可与特定的细胞膜识别,经紫外光激活后,以每秒200万~300万转的转速进行旋转,改变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而完成钻孔,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转子与特定细胞膜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B.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被改变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与磷脂分子的亲水性有关D.题图可以在亚显微结构水平上解释分子转子完成钻孔的过程
解析: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分子转子与特定细胞膜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从而钻开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细胞膜中磷脂分子的排列被改变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错误;细胞膜中磷脂分子亲水性的头部朝外,疏水性的尾部朝内,C正确;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亚显微结构,故能从亚显微结构水平上解释分子转子完成钻孔的过程,D正确。
3.如图是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糖脂,具有保护和润滑的作用B.②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和构成膜基本支架的作用C.③可以是细胞器膜、核膜的主要成分D.④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解析:图示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①是糖蛋白,具有识别、保护和润滑的作用;②是膜蛋白,具有运输、信息传递、免疫等作用,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③是磷脂分子,是构成细胞器膜、核膜等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④是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聚合而成的纤维状网架结构,能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考向二 细胞膜制备、结构及功能相关实验探究4.[2023·北京朝阳区一模]脂质体是以磷脂等物质制备的膜泡状结构。将磷脂、胆固醇或其他脂质的乙醚溶液加入DNA溶液中,经特殊处理而得到带DNA的脂质体小泡,其可被受体细胞内吞而实现基因转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的原理是膜的流动性,可适用于多种动物受体细胞B.动物细胞膜具有特异性糖蛋白,对导入的脂质体小泡会产生免疫反应C.在包裹有正常基因的脂质体表面插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体内基因靶向治疗D.若以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转移前对植物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
解析:脂质体介导基因转移依赖于内吞作用,原理是膜的流动性,动物细胞对介导的脂质体小泡不会产生免疫反应,可适用于多种动物受体细胞,A正确、B错误;在包裹有正常基因的脂质体表面插入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体内基因靶向治疗,C正确;若以植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转移前对植物细胞去壁可提高转移效率,D正确。
5.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这个实验方案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设置了相互对照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D.实验目的是测量温度对植物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影响
解析:本实验设置了不同温度进行相互对照;没有对实验材料、溶液量进行等量控制的描述,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溶液的吸光度与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成正比;实验目的是测量温度对植物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影响。
6.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图所示,其基本过程: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②用激光束照射该细胞表面的某一区域,该区域荧光淬灭(消失)。③停止激光束照射一段时间后,该区域的荧光逐渐恢复,即又出现了荧光斑点。该实验不能说明(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C.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D.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
解析:刚开始消失,过一段时间后荧光又出现,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也能说明荧光染料能与细胞膜组成成分结合,A、B正确;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只能推算出膜中蛋白质或脂质的流动速率,不能推算出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如自由扩散就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D正确。
考点二 细胞核的结构、功能及实验探究任务1 细胞核的结构及相应功能归纳比较
任务2 概括核孔的数量和核仁大小与细胞代谢的关系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______,核仁________。
任务3 理解细胞的“整体性”
任务4 研析深化教材,析因推理归纳,提升学科素养(1)【科学思维】(必修1 P54“思考·讨论”拓展)同一生物体所有的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都一定相同吗?举例说明。
提示:一般会相同,但在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或细胞癌变的情况下会有所不同。
(2)【科学探究】大量实验证明,凡是无核的细胞,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分裂,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掉细胞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太久,如变形虫去掉细胞核后,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核后,又能够恢复生命活动。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
提示:细胞核内携带遗传信息的DNA是决定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细胞的整个生命活动主要是由DNA调控和决定的,从而使细胞形成一个整体的调控系统,这些实验说明了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师说突破1.走出对细胞核认识的四个误区(1)误认为物质进出细胞核都要通过核孔指正:①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②小分子物质和无机盐离子等一般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2)误认为所有物质都能通过核孔指正:核孔是由多种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如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3)误认为核仁是遗传物质的储存场所指正:核仁参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分布于染色体(染色质)上。
(4)误认为核孔的数量和核仁大小是固定的指正:核孔的数量、核仁的大小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如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量大的细胞,核孔数量多,核仁较大。2.关于细胞核结构的3个易错点(1)核膜、核仁在细胞周期中表现为周期性地消失和重建。(2)核孔并非只运输大分子,也可运输小分子物质。(3)染色体和染色质只是形态不同,而成分完全相同。
过程评价考向一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考查1.[2023·淄博二模]核被膜主要由外核膜、内核膜、核孔复合体和核纤层构成。核纤层紧贴内核膜,是一层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状结构。如图表示细胞周期中核被膜和核纤层的动态变化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核内合成的tRNA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体有关B.核纤层的解体和重新组装可能通过核纤层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实现C.分裂末期,结合有核纤层蛋白的核膜小泡在染色质周围聚集并融合成新的核膜D.核纤层蛋白形成骨架结构支撑于内、外核膜之间,维持细胞核的正常形态
解析: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所以tRNA运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体有关,A正确;核纤层的解体和重新组装可能通过核纤层蛋白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实现,B正确;分裂末期,结合有核纤层蛋白的核膜小泡在染色体周围聚集并融合成新的核膜,同时染色体解螺旋恢复成染色质状态,C正确;由图示可知,核纤层蛋白位于核膜的内膜一侧,D错误。
2.[2023·海南海口模拟预测]下图为RagC蛋白复合物的跨核孔穿梭运输示意图。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与核膜上的mTORC1结合,激活了mTORC1,进而抑制物质SKN1,从而抑制SKN1对物质ACAD10的激活作用,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无活型RagC转化为激活型RagC需要ATP提供能量B.据图分析,激活型RagC对细胞的生长起抑制作用C.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激活型RagC和无活型RagC出入核孔D.RagC蛋白复合物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解析:图中显示,细胞核中无活型RagC转化为激活型RagC并不需要ATP提供能量,A错误;图中显示,激活型RagC与核膜上的mTORC1结合,抑制物质SKN1,从而抑制SKN1对物质ACAD10的激活作用,而ACAD10对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所以激活型RagC对细胞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错误;结合图示可知,无活型RagC进入细胞核,激活型RagC运出细胞核都需要ATP供能,抑制细胞呼吸会抑制ATP产生,进而影响激活型RagC和无活型RagC出入核孔,C错误;RagC蛋白复合物调控靶基因的表达与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细胞质中激活型RagC进一步激活核膜上的mTORC1信号分子后,转移到细胞核内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的运输障碍。下列相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A.房颤的成因可能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蛋白质结构异常D.RNA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需依赖核孔复合物
解析:核孔能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复合物运输障碍引起房颤,则可能与信息交流异常有关;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通过核孔进行信息交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较多;核孔复合物可看成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核孔运输障碍的直接原因可能是核孔复合物中蛋白质结构异常,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RNA在细胞核内转录产生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而通过核孔时需要依赖核孔复合物。
考向二 细胞核的功能实验探究4.[经典高考]核孔是具有选择性的核质交换通道,亲核蛋白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发挥功能。下图为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亲核蛋白注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由头部决定B.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不需要载体C.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D.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解析:由图可知,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是由尾部决定的;由题意可知,细胞核吸收物质仍具有选择性,决定物质运输选择性的是不同物质运输的载体不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而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需消耗能量。
5.[2023·青岛期中]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部分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B.实验①中,a部分属于对照组,b部分细胞属于实验组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a部分的操作形成对照D.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寿命有关系
解析: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也不能长大与b部分有核对照,因此b部分是对照组,B错误;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后开始分裂、分化,与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形成自身前后对照,C正确;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不能证明细胞核与细胞寿命的关系,D正确。
课堂总结[网络建构提升]
[长句应答必备]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细胞器膜结构。2.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3.细胞膜不仅把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等作用。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5.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历届真题[等级选考研考向]1.[2022·浙江1月]膜蛋白的种类和功能复杂多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呈对称分布B.温度变化会影响膜蛋白的运动速度C.叶绿体内膜上存在与水裂解有关的酶D.神经元质膜上存在与K+、Na+主动转运有关的通道蛋白
解析:质膜内、外侧的蛋白质呈不对称分布,A错误;水裂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C错误;主动转运需要的是载体蛋白,通过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是易化扩散,D错误。
2.[2022·浙江6月]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被膜为单层膜,有利于核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可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C.核仁是核内的圆形结构,主要与mRNA的合成有关D.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解析:核被膜为双层膜,A错误;核被膜上有核孔复合体,可调控核内外的物质交换,B正确;核仁是细胞核中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主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错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错误。
3.[2021·浙江6月]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完全对称的B.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流动性C. 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的被动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无关D.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
解析: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可镶嵌、贯穿或附着于脂双层,因此磷脂和糖脂分子形成的脂双层是不对称的,A错误;胆固醇镶嵌或贯穿在膜中利于增强膜的“刚性”,使得质膜比较坚实,B错误;被动转运中的易化扩散需要细胞膜中转运蛋白的协助,其转运过程与膜蛋白有关,C错误;有些膜蛋白能识别并接受来自细胞内外的化学信号,如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D正确。
4.[2021·北京卷]下图是马铃薯细胞局部的电镜照片,1~4均为细胞核的结构,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A.1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B.2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C.3是核与质的界膜D.4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场所
解析:1是染色质,细胞核是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2是核孔,核孔是核与质之间物质运输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3是核膜,是核与质的界膜,为细胞核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C正确;4是核仁,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D正确。
5.[2021·河北卷]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B.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核仁代谢活动旺盛C.许多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合成,经核孔进入细胞核D.细胞质中的RNA均在细胞核合成,经核孔输出
解析: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后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故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和核仁周期性地消失和重现,A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活跃的细胞,需要大量的核糖体,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所以核仁代谢活动旺盛,B正确;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基因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对基因表达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经核孔进入细胞核,C正确;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这些DNA也能作为模板转录合成RNA,所以细胞质中的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经核孔输出,D错误。
[国考真题研规律]6.[2021·全国卷]选择合适的试剂有助于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所用试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B.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C.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D.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解析: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是活细胞,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细胞内,故不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A错误;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故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龙胆紫溶液使其着色,B正确;观察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盐酸处理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C正确;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时,可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使其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D正确。
7.[全国卷Ⅲ]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解析: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是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则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B错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种群和群落课堂互动探究案1种群及其动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体积,标记重捕,各年龄期,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六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课堂互动探究案1遗传物质的经典探究实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S型活细菌,不死亡,转化因子,T2噬菌体,同位素标记,蛋白质和DNA,实验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课堂互动探究案3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自主预习案,课堂互动探究案,素能目标★考向导航,半透膜,浓度差,吸水膨胀,失水皱缩,动态平衡,选择透过性,种类和数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