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同步练习】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家用放大镜成放大的像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3分)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筒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 眼睛应对着B筒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 应把B简朝向明亮的室外,A筒朝向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 应把A筒朝向明亮的室外,B筒朝向较暗的室 半透明纸内,否则看不清楚
D. 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2.(3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 B. 望远镜的物镜成放大的实像
C. 照相时被拍者距离相机在一倍焦距以外 D. 投影仪成放大的虚像3.(3分)在下列所示的四幅图中,成实像的是A. B.
C. D. 4.(3分) 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 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B. 人离平面镜越远,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就越小
C. “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
D. 凹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具有发散作用5.(3分)小光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象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出来的照片( )A. 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象,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 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 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 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6.(3分)家用放大镜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
A. 一定是实像 B. 一定是虚像
C. 像距一定大于物距 D. 像距一定小于焦距7.(3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成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属于实像的是 B. 属于虚像的是
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 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8.(3分)如图是同一物体的两张清晰的照片,拍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拍 时所用的相机的镜头直径比较大
B. 拍时所用的光圈比较小
C. 拍 时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比拍 时大
D. 拍 时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比拍 时大9.(3分)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补光,拍出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两倍焦距外
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C. 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 在拍摄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一倍焦距内10.(3分)年月日,“嫦娥”号与“玉兔”号成功进行互成像实验。“玉兔”在位于“嫦娥”正北方向处,与“嫦娥”进行互拍,有关这次互拍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大于
B. 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大于
C. 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凹透镜,焦距均小于
D. 它们使用相机的镜头均为凸透镜,焦距均小于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11.(4分)如图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和物距关系的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当物距为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12.(4分)如图所示是一种投影仪示意图。图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______ ,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若要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应将凸透镜适当向 ______ 选填“上”或“下”调。
13.(4分)如图是幻灯机的原理图,请针对右图提出一个问题并作答,不能与示例重复。
示例问题:幻灯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有什么关系?
答案:物距小于像距
问题: ______ ;
答案: ______ 。
14.(4分)小明班照毕业照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______同学选填“靠近”或“远离”,同时还应______照相机的暗箱长度选填“增长”、“缩短”或“不改变” 在胶卷上形成的是______、______立的______像。15.(4分)生活中人们经常提到的像:①电影银幕上的像,②放大镜中的像,③投影仪上的像,④平面镜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属于正立像的是______均填序号16.(4分)如图所示,是周末的早晨小红在小区拍下的露珠照片,露珠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时,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透过露珠能观察到更加清晰的叶脉形状,此时露珠相当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作用。
17.(4分)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18.(4分)如图所示,沈阳“智慧停车平台”信息采集车正利用车顶摄像头识别路边停车位中的汽车,采集车快速通过即可记录车辆进出车位信息。
以快速通过的信息采集车为参照物,停车泊位中的汽车是________的。
当信息采集车逐渐靠近被识别车辆时,车顶摄像头拍摄到车辆的像会逐渐变________。
冬天,行驶的信息采集车排气管口有“白气”冒出,这属于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9.(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①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兮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②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③小兮同学把蜡烛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实验时,选用初温和__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甲吸收的热量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由图像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的比热容。20.(6分)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物距,______人像的大小。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手机摄像头成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在如图中大致成像光路,标出像透镜内光路可以不画出。
小明用手机的“微距照相”功能,拍摄小蚂蚁,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此时手机离蚂蚁,则手 机镜头焦距应为______选填小于、大于且小于、大于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略
2.【答案】A;【解析】
A.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B.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
C.根据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该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A.被观察物体要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虚像,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
D.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D;【解析】解: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不属于像,故错误;
、该图是放大镜,用的是凸透镜,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错误;
、平面镜成像时,成的是虚像,故错误;
、该图是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故正确。
故选:。
成实像的情况有: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大于倍焦距时成的像;
成虚像的情况有: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小于倍焦距时成的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情况,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4.【答案】C;【解析】解:
A、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所以,人离平面镜越远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导致看到的“物体”变高,所以“潭清疑水浅”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平行或不平行的光都具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一道综合题。
5.【答案】A;【解析】解:闪光灯的光照射到物体上,可以使物体表面的亮度增大,但闪光灯照射到银幕上以后,只能增加银幕的亮度,而不能增加图象的亮度,相反,图象的亮度和清晰度明显减弱,所以反而看不清银幕上的图象,而银幕上的污渍更加清晰了,银幕上的黑色的字和纸条实际上就是投影片上不透明物体的影子,即黑暗区域.因此不用闪光灯拍摄的效果好.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6.【答案】C;【解析】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记熟成像规律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错误;
B.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错误;
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由此可得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像距一定大于物距,故正确、错误。
故选。
7.【答案】D;【解析】解: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
故选:。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8.【答案】C;【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
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由图知,的像比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所以拍摄时,物距小于拍摄时的物距,同时像距大于拍摄时的像距。故正确,错误。
故选。
9.【答案】A;【解析】解:、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D错误;
B、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B错误;
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
故选:。
这道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红外线,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家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10.【答案】D;【解析】解:“玉兔”在位于“嫦娥”正北方向处,与“嫦娥”进行互拍,实际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其镜头是凸透镜,照相机的物距大于倍焦距,所以他们的焦距小于。
故选:。
照相机前面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并且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倍焦距,像距介于倍焦距与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当物体离凸透镜无限远时,像在焦点附近,像和凸透镜的距离略大于一倍焦距。
11.【答案】10 ; 投影仪 ;【解析】解:①由图知,当物距为时,像距也为,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则。
②当物距为时,即,则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投影仪。
凸透镜成像时,,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点,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然后问题可解。
12.【答案】改变光路; 下;【解析】解:平面镜将通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反射到银幕上,所以起到改变光路的作用;
在使用投影仪时,要使像变大,可减小物距,即降低凸透镜,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故应将凸透镜适当向下调。
故答案为:改变光路;下。
平面镜的作用:①能够反射光线,改变光路;②成像;
凸透镜成实像特点:物近像远像变大。
此题主要考查了投影仪的制作原理及成像特点,知道投影仪、幻灯机都是利用物体处于倍、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同时考查了平面镜的反射作用。
13.【答案】;【解析】解:问题:幻灯机成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答案: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故答案为:幻灯机成像时,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或幻灯机。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4.【答案】远离 ; 缩短 ; 缩小 ; 倒 ; 实 ;【解析】解: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说明所照的像大了,应该让像变小一些,则摄影师要使照相机远离同学,增大物距,同时应减小像距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所以应该缩短照相机暗箱长度。在胶卷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远离;缩短;缩小;倒;实。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
15.【答案】①③ ; ②④ ;【解析】解:①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②放大镜成像,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③投影仪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④平面镜成像,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综上分析,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③,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 ②④。
故答案为:①③;②④。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16.【答案】降低 ; 液化 ; 放大镜 ;【解析】解:
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降低温度液化形成的;
透过露珠,看到露珠下的叶脉放大了,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凸透镜,当叶脉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形成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露珠相当于放大镜的作用。
故答案为:降低;液化;放大镜。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露珠的特点。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该题考查液化现象和光的凸透镜成像,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将自然界中的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两者联系在一起,是解决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
17.【答案】①④;【解析】解:
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故答案为:①④。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
18.【答案】运动;
大;
液化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凸透镜成像规律,物态变化,是基础题,比较简单。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凸透镜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如下: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头;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放热;分析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
以快速通过的信息采集车为参照物,停车泊位中的汽车与信息采集车的位置在改变,所以停车泊位中的汽车是运动的;
摄像头拍摄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当信息采集车逐渐靠近被识别车辆时,车顶摄像头拍摄到车辆的像会逐渐变大;
冬天,行驶的信息采集车排气管口有“白气”冒出,水蒸气遇到周围冷的空气就会发生液化,液化成小液滴,这属于液化现象。
故答案为:运动;大;液化 。
19.【答案】①照相机 ②③左质量 等于 小于;【解析】 物距大于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经过凸透镜的光线减少,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据此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常考题型,需要熟练掌握。 ①如图所示,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距大于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②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档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故选;③小兮同学把蜡烛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像靠近凸透镜,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左适当移动。故答案为:①照相机;②;③左。 要探究不同液体的吸热本领,需要取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甲乙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图象读出甲乙加热温度的变化量,根据分析甲、乙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物质吸热本领大小的探究实验,正确应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要研究两种液体的吸热本领,应控制两个烧杯中所装的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等,因此甲吸收的热量等于乙吸收的热量;根据图象可知,甲乙加热温度的变化量,,,由可知,。故答案为:质量;等于;小于。
20.【答案】增大 减小 大于1.5cm且小于3cm;【解析】解: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手机自拍杆”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两条光线交点就是成像点,光路图如图所示:
小蚂蚁的照片比蚂蚁还大,说明小蚂蚁的物距满足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又知手机离蚂蚁,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且小于。
故答案为:增大;减少;如图所示;大于且小于。
“手机自拍杆”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设凸透镜的焦距为,物距为,则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
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
当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作业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生活中的透镜》同步练习, 以下描述符合实际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精品习题,文件包含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52生活中的透镜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时52生活中的透镜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