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3*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3*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检测,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峨日朵雪峰之侧》同步练习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深渊(yuān) 石砾(shuò) 锈蚀(xiùshí)B.嚣鸣(xuān) 薄壁(báo) 滑坡(huá)C.棕色(zōng) 铆钉(mǎo) 揳入(xiē)D.罅隙(juéxì) 赐予(yǔ) 渗出(shèn)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诗歌都以连接不断的新颖意象表达蕴藉含蓄的意念,通过气氛的渲染,构成一幅想象的图景。B.昌耀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C.除了表现主题的独特外,诗人的抒情手段也是其诗歌独树一帜的原因所在。D.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3.下列试题对《峨日朵雪峰之侧》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这句话暗含诗人因疲惫而打算放弃登顶之意。B. 薄壁一侧展现了日落的美景,“彷徨”一词生动地概括出夕阳欲落未落之貌。C. 指关节揳入巨石罅隙、血滴渗出鞋底的细节描写,使登山者的勇敢形象更加鲜明。D. “雄鹰”和“雪豹”都是征服自然的“勇者”,诗人愿与它们为伍,表达了攀登的成就感。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2)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________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3)文学是情学,是人学。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________着作者的主观情感。(4)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A. 品位 流传 灌注 揣摩 B. 品位 留传 贯注 揣摩C. 品味 流传 贯注 揣测 D. 品味 留传 灌注 揣测5.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中“此刻”和“仅”意蕴丰富,虽历经艰难,可“我”并没有到达最高峰,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终点。B. 诗人描写的是他在雪峰之侧目睹的一次高原落日美景,用比喻的手法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写得精彩绝伦、如在眼前。在视觉之上,诗人又叠加了听觉描写,滑坡的石砾制造的声响如军旅的喊杀声渐渐远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诗中所写落日更显壮观。C. 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意象,峨日朵之雪、太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D. 诗歌的最后,诗人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一同默享快慰!诗人为一只渺小的蜘蛛而不是雄鹰或者雪豹和自己一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而遗憾,深感无奈。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试题。走向北方 邹荻帆穿过了滴绿的树林与淡墨水的远山,赭石色的大路上,我们以沉重的脚步走向北方。 北方是广阔的,那些线条模糊的地我们走近了,更想望着那更远的萦在白云下爬上青苔的古城,以及插上瓦松的黑色的屋脊。…… 每天,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沙子与汗水填在耳根,贴在背上的是湿答答的汗衣,沙子钻破了草履呵,一天天我们底脚掌磨得更粗粝了,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 晚间,我们投落在墙壁霉湿的屋子里,围着跳跃的烛光,用生水吞着那走了味的麦饼,草席上我们脱下沾着泥土的鞋,“记忆”数着大路上的脚印:哦,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那悬在木门上的锈绿的铜锁,它们底主人走了,只留着黄犬叫着寂寞。…… 烛火跳跃着,灼热的心也随着烛光跳跃着呀!祖国呵,我们为着争求您底自由与光明,灼热的心无时不是在追逐着遥远的风沙,而不辞万里的行程啦。 烛火以微弱的光剪破了黑暗,我们微弱的力量将也能如一星燎原的火而递燃着四万万五千万支灯芯焰吗?烛火跳跃着,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1938年7月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开篇是对行军状况的描写,从前两节诗可以看出,在诗人眼里北方大地的景色是萧条荒凉的。B. “我们跋涉在/灼热与尘封的大路上”写前进时“我们”遇到的艰难险阻,表现了“我们”对走向北方的态度坚决。C. 诗歌三、四两节概括地叙述行军的过程,写白天时侧重描写细节,写夜晚时则侧重描写村中景象。D. “我们以红色的笔/勾写着明天的计划与行程”,用笔的颜色与勾写的内容暗示“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停住了呼吸的农场上底风车”,运用拟人手法,营造了寂寥落寞、毫无生气的氛围。B. 诗歌抒情多用象征,如烛火象征跳跃的心,烛光代表光明;黑暗象征沦陷,星火燎原代表全民抗战。C. “在明天啊/我们更将坚决勇敢地走向北方的北方”,直抒胸臆,余韵悠长,表达了走向抗战最前线的决心。D. 整首诗的格调是先抑后扬,上半段是冷色调,下半段转向了暖色调,正暗合了抗战必胜的光明前景。8.“我们将以粗粝的脚趾/快乐而自由地行走在中国底每一条路上,/吻合着祖先们底足迹”中的“吻合”如何理解? 9.诗歌用“走向北方”作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C2.D3.A4.A5.D6.A7.C8.我们要走遍祖先开辟的每一寸土地,这每一寸土地我们都不会放弃;表达了诗人保卫祖国河山的信心和决心。9.①统领全诗。全诗紧紧围绕“走向北方”行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展开。②“北方”指代抗战前线,“走向北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保卫祖国疆土的坚定信念与顽强斗志。③用四字短语作标题,短促有力,有利于抒发情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3* 峨日朵雪峰之侧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2.3* 峨日朵雪峰之侧课后测评,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现代诗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红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2.4* 致云雀精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