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年级期初检测语文试题pdf、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三年级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23.08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3分)C 2 .(3分)B 3 . (3分) D4 . (4分)①硬盘与视窗,分别指人类的信息总量与舆论世界。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阐释了人类信息总量与能够进行传播的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其容量特点,贴切自然,通俗易懂,说理明白晓畅。5 . (6分)①舆论世界是有限的,又有竞争性;②舆论世界是片面的,又是贴合现实的;③舆论世界是表家的又是确定的;④舆论世界是无序的,又是关联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 . (3分) C 7.(3分) B8 . (4分)①种地带来快乐;②收获带来的自豪;③住在城里的寂寥与不安;④对家的挂念;⑤菜地被毁的担忧(评分细则:每答出1点给1分,满4分为止。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9 . (6分)甲组答案:①母亲年轻时是插秧能手。劳动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②母亲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再次彰显了劳动的价值:可以使生活充实快乐,可以带来收获的自豪感,可以抚慰寂寥的内心,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心生欢喜。乙组答案:①土地是贯穿文章始终的抒情意象;②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③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④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3分) B D F 11 .(3分)A 12 .(3分) B13 . (8分) ( 1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 2 )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14 . (3分)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9分)15 . (3分) C16 . (6分)①首联写诗人独自出游,春景盈目,但因愁绪满怀,却感受不到春天的美好,景为情所化。②颔联写鲜花盛开、柳枝新绿,但诗人却无心欣赏,于是笔下的花木“徒发”“漫新”,惆怅的心绪融入自然景物,使之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舞幽壑之潜蛟 老鱼跳波瘦蛟舞 (3)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10分)18 .(4分) A有人会觉得眼睛疲劳、头晕甚至头痛(会出现视疲劳或头晕甚至头痛的现象) B这个平均值不能适用于所有人19 . (6分)①删掉“只有”“才”或改成“如果“就”②删去“以上”③“丰富”与“元素”互换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20 . (4分)两词都有“一排一排”的意思,但“一排又一排”加一“又”字,表现出波浪一排一排之间有时间间隔,要准确地表现了波浪连续不断、层次分明涌上岸的动态;而“一排排”表现的是停泊在码头的轮船静态地排在一起的状态,更多地表现了数量众多、空间上相连相接的特点。21 . (4分)①逗号使“看”独词成句,领起下文四句,引起读者关注;②加强语气,突出强调大海气势雄壮、碧蓝美丽;③读来简洁有力,使上下文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④停顿加长,增强现场感22 . (2分)第一个“对”有“对待”之意,第二个“对”有“向”“跟”“和”之意。四、作文(60分) 23 .参考2023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语文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上学期期初(开学)调研检测 语文 PDF版,文件包含青岛市2022年高三期初调研检测语文试卷pdf、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 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