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1正确使用实词虚词(附解析) 试卷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1正确使用实词虚词(附解析)第1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1正确使用实词虚词(附解析)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1正确使用实词虚词(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1正确使用实词虚词(附解析),共4页。
    三十一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建议用时:30分钟)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到了唐代,陶渊明________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人们________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尤其是苏东坡。苏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______。细细一读,________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A.依然 逐渐 置疑 竟然B.却  转而 信服 固然C.还是 才  信任 果然D.竟然 突然 偏信 的确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阐释学的观点是,不再追求一个阐释的终点。阐释不是披沙拣金,千方百计地搜索某一种定音的标准答案,从而结束漫长的理论________。即使某个时代的读者达成了评价一部作品的________,另一个时代的读者又可能________不同的观点。A.跋涉 共识 催生B.旅行 共识 衍生C.旅行 见解 衍生D.跋涉 见解 催生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用软软的毛笔蘸着浓浓的墨,在树皮和竹麻做成的纸上写中国字,呈现出的是一种具象的视觉:比如排布的美,错落的美,顾盼的美,跌宕的美,纵横的美,锋铦的美,牵丝的美,连带的美,缠绕的美,飞白的美,图章的美,序跋的美,残缺的美,模糊的美,漫漶的美,沧桑的美,力量的美,厚重的美,________由岁月流逝而沉淀出的古色的美。这种色彩的绝美,________是让人难以抗拒,________使当代一些书法家沉溺其中,整天在装裱上下功夫。然而这些绝不是书法美的全部,它只是一种表象。书法之美重在内涵,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这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张怀瓘说: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文字论》)这就是说,对书法有深邃认识的人,________只注重字形,更重要的是如何审视书内之精神,即由书之点线、间架、布白和章法,感悟它的神采、风韵、意境。A.以及 的确 以至 不是B.乃至 的确 以致 不仅C.以及 实在 以致 不是D.乃至 实在 以至 不仅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消暑的“凉屋”。它________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凉屋”既绿色又环保,________普通百姓是很难享受到的。________,古代老百姓营造阴凉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譬如屋檐前面挂帘子,院子里面搭凉棚,屋子里面放竹床、竹凳,床头上安放石枕或玉枕,等等。北宋时期曾流行一种瓷枕,其中以定窑产的瓷枕最为有名。瓷枕的枕面上了釉,头枕着睡觉自然凉快。瓷枕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瓷枕两侧还刻有诗句,如“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风”“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等。这些诗句明白地告诉后人,当时瓷枕也是人们夏季纳凉的主要寝具。夏夜里枕着瓷枕入睡,身心自然凉爽、畅快。明清以来,老百姓伏天最盛行吃莲子汤。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具有养心益肾的________。夏日常饮莲子汤,能补中强志,养神益脾。A.一般 只是 不过 功效B.一般 但是 当然 效力C.一律 但是 不过 效力D.一律 只是 当然 功效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通过考古来理解中华文明,我们能够看到她“最远”和“最真”的历史面貌。所谓“最远”,在于考古能够直捣中华文明的“最早源头”。没有文字记载时,“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们的祖先________进行有效的社会组织?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崇拜与信仰?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先民用怎样的方式建造起令人震惊的大型建筑?通过考古发现,这些问题不断得到解答,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中华文明最早的“基因图谱”。所谓“最真”,在于考古的实物证据,________引领我们进入古人真切的生活情境。想要________文献史料走进历史生活,离不开读者的构拟想象,但考古发掘所呈现的古代生活,却都是“实打实”的。良渚古城的粮仓里,还存着5 000年前的稻米;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发现的窖藏青铜器中,还留有西周贵族们酿的酒;南海号的陶缸里,还剩有南宋人吃的咸鸭蛋……一壶一罐、一刻一划,都真实可触,种种细节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身在现场,亲临其境。这,________考古的意义与魅力。A.为何 也能 通过 就是B.如何 更能 通过 就是C.如何 更能 根据 将是D.为何 也能 根据 将是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戏曲发展的辉煌,与其悠久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在当代必然面临着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一条历史经验,也是一条________之路。市场化的规则决定了中国戏曲在当代的发展,更多地需要摆脱传统的诸多束缚,成为这个时代中的当代艺术;而中国戏曲________的传统文化精粹,则更多地需要对其多元而悠久的传承机制加以保护。但是毫无疑问,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这一传统文化能够发展的________。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革新,戏曲也越来越显示出多样而各异的发展趋势。中国戏曲,继承并发展了清中叶戏曲的传统,________地张扬着大众娱乐精神,成为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迥异于世界其他民族戏剧形态。与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印度梵剧不同,中国戏曲具有一种稳定的结构和超强的代谢、革新机制,所以能穿越历史时空,千百年不衰。A.必经 集聚 必需 肆意B.必由 积聚 必需 恣意C.必由 集聚 必须 肆意D.必经 积聚 必须 恣意   三十一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1.C 解析:第一空,“依然”,依旧,仍然。“却”,表示转折。“还是”,仍旧,依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由“到了唐代”“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可知,该处所填词语应表示情况持续不变或现象继续存在,故选择还是。第二空,逐渐,渐渐。转而,表示转折,反过来。,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突然,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地。由直到宋代,人们发现陶渊明的光彩可知,此处强调人们读了陶渊明的文章后,才发现真的很好,故选择。第三空,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信服,相信并佩服。信任,相信。偏信,相信一方。语境强调作为热闹中人的苏东坡赞美陶渊明,更容易让人相信。故选择信任。第四空,竟然,表示出乎意料。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下文又给转折或否定到另一方面去。果然,表示事实与所预料的相符。的确,完全确实,实在。语境强调陶渊明的诗歌很好是事实。故选择果然2.A 解析:“跋涉”,形容旅途艰苦,十分艰难。“旅行”,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从语境中分析可知,“阐释学”的概念曾经经历过漫长的理论探讨的过程,因而此处应选“跋涉”。“共识”,共同的认识。“见解”,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共识”与“达成”搭配,而“见解”与“达成”不搭配。“催生”,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形成当前状态。衍生,实际上或理论上从母体物质得到的物质(如经过取代或水解);演变而产生。通过语境分析可知,对一部作品的阅读,不同的时代,读者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观点。因而这里应选“催生”。3.C 解析:第一空,“以及”,并列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乃至”,递进关系的连词,表示事情所达到的范围,相当于“甚至”。此处是列举各种各样的美,属于并列关系,应用“以及”。第二空,“的确”,副词,确实,实在,果然,果真。“实在”,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的确是确认情况的真实性,实在是强调情况的真实性,此处是强调色彩的绝美,应用实在。第三空,以至,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此处表示因果关系,应用以致。第四空,不是,用于并列关系或选择关系复句中,常构成不是……而是……”“不是……就是……”的格式。不仅,指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同”“而且配合用,与而且配合时表示意思进一层,与配合时表示结论不唯一。根据后句更重要的是看,应用不是衔接,构成递进关系。4.A 解析:第一空,“一般”,通常,处在正常情况下。“一律”,适用于全体,无例外。“一律”过于绝对,不符合生活逻辑,应用“一般”。第二空,“只是”,但是(口气较轻)。“但是”,用在后半句话里表示转折,语气较“只是”重。此处转折语气较轻,应用“只是”。第三空,“不过”,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当然”,表示合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语境中含有转折意味,应用“不过”。第四空,“功效”,行动所获得的预期结果或者成效。效力,指出力、服务;功能、效验。语境强调的是莲子的效果、成效。应用功效5.B 解析:“如何”,表示用什么方法或手段。“为何”,表示询问目的或原因。文中一组问句都是在追寻古代文化的某种现象、形态或手段,故用“如何”。“更”,表示层进。“也”,表示并列。根据文中与“文献史料”进行比较,突出考古实物具有真实存在感,故用“更能”。“通过”,介词,引出相关名词(或动词),表示手段、途径、办法等。“根据”,介词,把某种事物作为语言行动或得出结论的前提。文中文献史料是凭借,走进是目的,故用通过就是,在文中表示已经发生的。将是,表示未来时态。而文中考古的意义与魅力已经显现,用将是与文意相左,故用就是6B 解析:第一空,“必经”,必须通过。“必由”,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必须经历(的过程)。语境说的是从传统走入现代的中国戏曲经历文化与审美的转型与变异,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故选用“必由”。第二空,“集聚”,指会合;聚合在一起,聚会。“积聚”,逐渐聚集。语境说的是中国戏曲中的传统文化精粹是逐渐聚集的,不是一下子聚合在一起,故选用积聚。第三空,必需,一般是指一种物品或东西。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必须,一般是指一件事情。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根据语境分析,此处应选择名词,说的是市场化之于中国戏曲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故选用必需。第四空,肆意,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多含贬意,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恣意,不加限制,任意,任性。中性词,不含贬义。此处语境不能用贬义词,故选用中性词恣意

    相关试卷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2正确使用熟语(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2正确使用熟语(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3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附解析),共3页。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18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时评价18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附解析),共7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