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一册教案(全部)
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浏览课文,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概括段意,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6将相和教材位置人教版五语上册册第二单元课时2——1授课日期 总时数 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教学重点会认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教学难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教学过程个人备课栏旁注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生自由讨论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板书:将相和)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无价之宝 失信 抵御 理直气壮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负荆请罪) 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说说“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 个人备课栏旁注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就没有动兵的理由。”(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五、总结、预习。 1.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3.扩展: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了解喝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整体感知,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回顾全文,归纳中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