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二节 电解池优秀达标测试
展开1.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 )
A. B. C. D.
2.某同学为了使反应能进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
A. B. C.D.
3.现用铂电极电解1 L浓度均为0.1 的HCl、的混合溶液,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开始时阴极有放出
B.电解开始时阳极上发生:
C.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超过0.1 ml时,此时阴极放电的离子发生变化
D.整个电解过程中,不参与电极反应
4.工业上可利用如图所示电解装置吸收和转化(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B.B极区吸收5 ml,则A极区生成25 ml
C.B极区电解液为稀硫酸,电解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增大
D.A极的电极反应为
5.假设图中原电池产生的电压、电流强度均能满足电解、电镀要求,即为理想化。①~⑧为各装置中的电极编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K闭合时,甲装置发生吸氧腐蚀,在电路中作电源
B.当K断开时,乙装置锌片溶解,有氢气产生
C.当K闭合后,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③→②,①→⑧,⑦→⑥,⑤→④
D.当K闭合后,甲、乙装置中溶液pH变大,丙装置中溶液pH不变
6.电化学降解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铅酸蓄电池的A极为正极,电极材料为
B.铅酸蓄电池在工作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
C.该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ml电子,则质子交换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为10.4g
7.电解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装置如图①所示,电解的实验数据如图②所示,横轴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轴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时b电极上有红色物质析出,而后有气泡产生
B.a电极上的电子经溶液流向b电极再流入直流电源
C.在PQ段,产生的和的体积之比为1:2
D.从开始到Q点,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中有0.1ml氧气
8.某小组采用电渗析法从含和的废水中回收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
B.a处进入稀氨水,d处流出浓溶液
C.阴极区反应为
D.每放出11.2 L (标准状况)时一定能回收98 g
9.Mg —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如图用该水激活电池为电源电解NaCl溶液的实验中,X电极上有无色气体逸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II为正极,其反应式为
B.水激活电池内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C.每转移1 ml ,U型管中消耗0. 5 ml
D.开始时U型管中Y极附近pH逐渐增大
10.清华大学王晓琳教授首创三室电解法制备LiOH,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电极连接电源正极
B.M为阴离子交换膜
C.Y电极反应为
D.制备2.4gLiOH产生的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
11. 用惰性电极电解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比为3:1的溶液和NaCl溶液的混合溶液,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A.B.
C.D.
12..下列关于如图所示①、②两个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原电池,②是电解池
B.电解质溶液pH的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C.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①中H向阴极移动,②中向负极移动
13.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硫酸铜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当线路中有1.2ml电子通过时,甲电极增重并有4.48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同)气体生成,乙电极上生成气体7.84L,则原溶液中硫酸铜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2:1B.4:1C.2:3D.4:3
14.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已授予约翰·班宁斯特·古迪纳夫、斯坦利·惠廷汉姆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为锂电池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下图是我国一项电解制备金属锂的新方法发明专利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极B的电势比电极C高
B.理论上该装置不需要补充电解质LiCl
C.电极B中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放电
D.A区避免熔融碳酸锂对设备的腐蚀且减少了环境污染
15.为增强铝的耐腐蚀性,现以铅酸蓄电池为外电源(左池),以Al作阳极、Pb作阴极,电解稀硫酸(右池),使铝表面的氧化膜增厚。反应原理如下:
原电池:;
电解池:。
关闭K,电解过程中,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池中均移向Pb电极
B.左池每消耗3 ml Pb,右池生成2 ml
C.左池Pb电极质量增加,右池Pb电极质量不变
D.左池正极反应:
二、非选择题
16. 由于极易被氧化,所以实验室很难直接用亚铁盐溶液与烧碱反应制得白色纯净的沉淀。若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则可制得纯净的沉淀,两极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a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_______,该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白色沉淀在电极周围生成,则电解液d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若白色沉淀在两极之间的溶液中生成,则电解液d是_________________。
A.纯水B.NaCl溶液C.NaOH溶液D.溶液
(3)液体c为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尽早在两极之间的溶液中看到白色沉淀,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改用稀硫酸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电压 C.适当降低电解液温度
17.金属铜不溶于稀硫酸,可溶于铁盐溶液生成铜盐与亚铁盐。现将一定量的铜片加入到稀硫酸和硫酸铁溶液组成的100mL混合溶液中,铜片完全溶解。
(1)写出铜溶于上述混合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发生了(1)中的反应,则X电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铜片完全溶解时,所得溶液中、、的浓度均为(假设溶液体积不变),现用电解方法回收铜,装置如图2所示。
①电解开始阶段,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溶液中的已完全析出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恰好完全析出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Ⅰ.用甲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
(1)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材料不能代替左侧Cu电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石墨B.镁C.银D.铂
(2)实验过程中,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
Ⅱ.该小组同学用乙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且Y极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后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离子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请根据实验现象及所查信息,填写下列空白:
(3)电解过程中,X极溶液的pH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和___________。
(5)已知和Zn可以构成碱性电池,其中在电池中作正极材料,电池总反应为,则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判断某装置是否为电解池,要以构成电解池的三个基本条件为标准:①有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②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电解质;③能形成闭合回路。
2.答案:C
解析:Ag与盐酸不反应,所以要使反应能进行,应该设计成电解池,Ag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作阳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放电,则符合条件的是C。
3.答案:D
解析:依据放电顺序阴极先放电的是,故阴极开始析出的是Cu,A错误;阳极先放电的是,故阳极开始产生的是,B错误;开始时阴极反应为,,当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达到0.2 ml时,放电完毕,阴极放电离子变为,C错误;阴离子先放电,然后是放电,在水溶液中不参与电极反应,D正确。
4.答案:C
解析:A极处加入,产生,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则A极为电解池阴极,B极为电解池阳极,A错误;B极区吸收5 ml,生成,硫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转移电子5 ml×2=10 m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阴极也转移10 ml电子,,则A极区生成5 ml,B错误;B极区电解液为稀硫酸,电解过程中转化为,则电解一段时间后硫酸浓度增大,C正确;A极处加入,产生,电解过程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则A极的电极反应为,D错误。
5.答案:A
解析:当K闭合时,形成闭合电路,乙中Zn–Cu形成的原电池比甲中Fe–C形成的原电池产生的电压大,甲为电解池,乙为原电池,A错误;当K断开时,乙不能构成原电池,锌片和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有氢气产生,B正确;当K闭合后,乙为原电池,甲、丙、丁为电解池,③为负极,④为正极,故整个电路中电子的流动方向为③→②,①→⑧,⑦→⑥,⑤→④,C正确;当K闭合后,甲中有NaOH生成,溶液pH增大,乙中消耗,溶液pH增大,丙装置相当于在银上镀铜,溶液pH不变,D正确。
6.答案:D
解析:由原理示意图可知,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发生还原反应,右侧电极为电解池的阴极,则B极为电池的负极、A极为电池的正极,铅酸蓄电池的负极材料为Pb,正极材料为,A项正确。铅酸蓄电池在工作时负极上铅失去电子转化为硫酸铅附着在电极上,电极质量增加,B项正确。电解池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若电解过程中转移2ml电子,则左侧池中产生氧气0.5ml,同时有2ml氢离子经过质子交换膜到达右侧溶液中,右侧池中产生氮气0.2ml,因此左侧电解液的质量减少18g,右侧电解液的质量减少3.6g,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为14.4g,故C项正确,D项不正确。
7.答案:D
解析:根据电子的流向可知,a为电解池的阴极、b为电解池的阳极。b电极上无红色物质析出,但一直有氧气产生,A项错误。电子仅在外电路中移动,溶液中为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B项错误。由图象和反应过程可知,刚开始为电解溶液的过程,仅有氧气生成,PQ段为电解的过程,则a电极上生成氢气,b电极上生成氧气,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1,C项错误。在电解过程中,每转移4ml电子,有1ml生成,由图象可知,从开始到Q点转移的电子为0.4ml,故有0.1ml生成,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左室对应的电极为阴极,阴极反应式为,右室对应的电极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废水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有、、。在电解过程中,向左室迁移结合生成、、,向右室迁移,结合生成,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膜2为阴离子交换膜,A项正确;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在a处充入稀氨水,在C处充入稀磷酸,b处流出浓氨水,d处流出浓磷酸溶液,B项正确;阴极区发生的反应有: (阴极反应式),,总反应式为: ,C 项正确;根据阴极区反应式知,,转移电子,阳极区反应式为 ,,根据电子守恒,回收的质量不为98 g,D项 错误。
9.答案:B
解析:X电极上有无色气体逸出,该气体为氢气, 故I为电源负极,II为正极,其反应式为,A错误;水激活电池内由正极向负极迁移,B正确;根据,每转移1 ,U型管中消耗 1 ml,C:错误;开始时U型管中Y极附近产生氯气,pH不变,D错误。
10.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右室获得LiOH,应是水放电生成氢气与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则Y为阴极、X为阳极,X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A正确:X为阳极,电极反应为,硫酸根离子通过M移向左室,M为阴离子交换膜,B正确;Y为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与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C错误;制备2.4gLiOH,,阴极电极反应为,则,标准状况下氢气体积为,D正确。
11. 答案:C
解析:由得,由于阴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为、、,阳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为、、,故该电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电解溶液:。第二个阶段,电解溶液:。第三个阶段,电解和溶液:。
12.答案:B
解析:①中有外加电源,为电解池,②为原电池,故A项错误;①中电解的是水,硫酸浓度增大,pH减小,②中电池总反应为,硫酸浓度减小,pH增大,故B项正确;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C项错误;②中向正极移动,故D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该电解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①、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③、④,甲电极增重,并有4.48L气体生成,则甲电极为阴极,乙电极为阳极,甲电极上生成的氢气为0.2ml,乙电极上生成气体7.84L(氯气和氧气,共0.35ml),反应共转移电子1.2ml,阴极上反应②共得到0.4ml电子,则反应①共得到电子1.2ml-0.4ml=0.8ml,可计算出原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0.4ml;设阳极产生氯气的物质的量为,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则,共转移电子1.2ml,则,联立两个方程,解得,,所以溶液中为0.2ml,则原溶液中硫酸铜与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0.2=2:1,A项正确。
14. 答案:C
解析:A. 电极B产生氯气,为阳极,C极产生锂,为阴极,电极B的电势比电极C高,故A正确;
B. 根据装置图知,电极B产生氯气,C极产生锂,总反应为:,而阳极生成的氯气与碳酸锂反应又生成氯化锂,根据氯原子守恒理论上该装置不需要补充电解质LiCl,故B正确;
C. 根据装置图知,电极B产生氯气,为阳极,反应式为,生成的氯气与碳酸锂反应生成氯化锂、二氧化碳和氧气,只有氯离子放电,故C错误;
D. 根据图示分析,A区生成的氯气与碳酸锂反应生成氯化锂、二氧化碳和氧气,该方法设计的A区能避免熔融碳酸锂对设备的腐蚀和因氯气逸出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15.答案:C
解析:左池是原电池,其中Pb是负极失去电子,是正极,溶液中的向正极移动,即向极移动;右池是电解池,其中Al是阳极,Pb是阴极,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溶液中的向阴极移动,即向Pb极移动,A错误。每消耗3 ml Pb,即转移6 ml电子,2Al~ ~6 m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生成1 ml,B错误。原电池中铅作负极,负极上铅失电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硫酸铅,所以质量增加,在电解池中,Pb是阴极,阴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铅电极质量不变,C正确。原电池正极上二氧化铅得电子生成硫酸铅,电极反应式为,D错误。
16. 答案:(1)Fe
(2)C B
(3)隔绝空气,防止白色沉淀被氧化
(4)B
解析:(1)铁的化合价升高,铁作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电极反应为。
(2)若要在电极周围生成白色沉淀,则电解质溶液应该选择氢氧化钠溶液。若在两极之间的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阴极的电极反应应该为,氢氧根离子向阳极移动,亚铁离子向阴极移动,二者在两极之间的溶液中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因此应选择氯化钠溶液。
(3)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因此苯起到了隔绝空气的作用。
(4)适当增大电压,反应速率加快,同时离子的迁移速率也加快,能尽早看到白色沉淀。
17.答案:(1)
(2)负极
(3)①
②阴极(或铜片)表面开始有气泡生成 0. 06 ml
解析:图1装置为原电池装置,X电极应为铜电极,作负极,Y电极作正极,铜失去电子转化为铜离子,铁离子在Y电极上得到电子转化为亚铁离子。图2装置为电解池装置,若回收铜,铜离子应该在铜电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铜片作阴极,石墨作阳极,故在阳极上水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在阴极上铁离子先放电,得到电子被还原成亚铁离子,而后铜离子放电,得到电子转化为铜单质附着在铜片上。若铜离子反应完全,则在铜片上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当恰好完全析出时,铁离子完全转化为亚铁离子,该过程转移的电子为0.02ml,铜离子完全转化为铜单质,该过程转移的电子为0.04ml,共转移电子0.06ml。
18. 答案:Ⅰ.(1)B
(2)从右向左 滤纸上有蓝色沉淀产生(答出“蓝色沉淀”或“蓝色斑点”即可)
Ⅱ.(3)增大
(4)
(5)
解析: Ⅰ.(1)甲装置中左侧为原电池装置,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由于需保证电极反应不变,故正极材料的活泼性不能大于Zn,因此不能用镁代替铜。
(2)硫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M极作阳极,失去电子有铜离子生成,铜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Ⅱ.(3)X极作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氨气和氢氧根离子,故X极溶液的pH逐渐增大。
(4)由题意可知,铁作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
(5)碱性电池中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在正极得到电子转化为氧化铁。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电解池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电解池精品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 原电池优秀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电解池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二节 电解池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421电解原理练习解析版docx、421电解原理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