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广东省各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汇总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评
九年级化学
本试卷共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和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A1-27 S-32 C1-35.5 K-3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
B. 合成抗病毒药物
C. 对消毒液加水稀释
D.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B. 很多物质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因为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
C. 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D.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有色光,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
3.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 铁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4. 如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硒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 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
C. 硒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D. 硒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5.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硅 B. 氧 C. 铁 D. 铝
6. “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金属 D. 维生素
7. 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难溶于水 B. 无色气体 C. 能燃烧 D. 熔点低
8.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要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滴加液体
C. 过滤 D. 倾倒液体
9.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分子大,原子小
C.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0.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 B. 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C. 检验氧气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11.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气体易被压缩
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
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水结成冰
因为分子发生了变化
A. A B. B C. C D. D
12. 水是生命之源,以下生活中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干净的河水 C. 硬水 D. 蒸馏水
13. 下列符号和数字与描述相符是( )
A. 一个镁离子:Mg+2 B. 两个铁离子:2Fe2+
C. 三个氨分子:3NH3 D. 结构示意图为,其质子数为10
14. 一氯胺(NH2C1)是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新增的一种消毒剂,下列关于一氯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氯胺是氧化物
B. 一氯胺是由一个氮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C. 一氯胺由三种元素组成
D. 一氯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5.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 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 反应物是纯净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 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X元素的名称是______。
(3)图2中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与图1中X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
(4)图2中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由该原子构成的物质常用作______。
17. 化学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
①2022年6月5日,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陈冬、刘洋、蔡旭哲也是2022年载人航天飞船工程项目迈进太空站修建环节后,我国第一批宣布进驻“龙宫”的宇航员。该运载火箭的推进剂中有液氢和液氧。试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②空间站的桁架的两端安装了数对大型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们是国际空间站动力和能源的主要提供装置。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均为______。
(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①在如图所示的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______;能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能表示3个原子的是______。
②由构成的物质中,与 代表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18. 水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如图为电解水微观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3)电加热式加湿器是通过电加热使水变为水蒸气。从微粒角度分析此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4)光照下分解水与通过电加热使水变为水蒸气,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5)区别硬水和软水常用的试剂是______,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6)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写出一种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方法:______。
(7)天然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步骤I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B. 步骤Ⅱ中使用的物质可能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一定是纯水
19.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
(2)若用A装置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装置还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4)写出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5)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开始收集的信号是______,实验室还可以选用D装置收集O2,选用D装置而不选用E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
(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_。
(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化学式为H3P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结论】(3)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猜想_______正确。
(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方法_______(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_。
【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5)在图2中_______(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
【反思与评价】(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联想到课本上的一个实验:_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
21.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每人每日的摄入量控制在0.004g以下、已知1kg某种面食中加入了2g明矾【化学式为KA1(SO4)2·1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
(2)明矾中K、A1、S、O、H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如果某同学一天吃了100g上述面食,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同学摄入铝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入量。(写出计算过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87g 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广东省中山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