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七校联考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七校联考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
1. 复数(1−i)2的虚部为( )
A. −2 B. 2 C. −2i D. 2i
2. 已知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若m⊂α,n⊂α,m⋂n=A,m//β,n//β,则α//β
B. 若m⊥α,n//α,则m⊥n
C. 若m//α,n⊂α,则m//n
D. 若α⊥β,α⋂β=m,n⊂α,m⊥n,则n⊥β
3. 如果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比平均数小很多,则下列叙述一定错误的是( )
A. 数据中可能有异常值 B. 这组数据是近似对称的
C. 数据中可能有极端大的值 D. 数据中众数可能和中位数相同
4. 在△ABC中,点E为△ABC的重心,则EC=( )
A. 13AB−23AC B. −13AB+23AC C. −13AB−23AC D. 13AB+23AC
5. 将函数f(x)=sinx图象上每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倍,再将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g(x)的图象,则下列关于函数g(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π B. 对称中心为(−π6+kπ2,0)(k∈Z)
C. 一条对称轴为x=7π12 D. 在(0,π6)上单调递增
6. 已知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1,2,侧面积为6π,则这个圆台的体积为( )
A. 7 3π3 B. 2 3π C. 7 3π6 D. 2 3π3
7.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直线AB,CD所成角为( )
A. 0
B. π4
C. π3
D. π2
8. 如图,已知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 3
B. 点P在线段AB上运动,则四面体P−A1C1D的体积不变
C. 与所有12条棱都相切的球的体积为2 2π3
D. M是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球面上任意一点,则AM长的最小值是 3−12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在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9. 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较上一年有所增长,结合如图统计图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017−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
B.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
C. 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前一年下降
D. 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中食品烟酒和居住占比超过60%
10.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sin15°cos15°=14
B. cos2π8−sin2π8= 22
C. sin40°cos50°−cos140°cos40°=−1
D. sin40°(tan10°− 3)=−1
11. 已知复数z1=2i,z2=1−i,则( )
A. z1z2−=z1−z2− B. 若|z−z1|=1,则|z|的最大值为2
C. |z1z2|=|z1||z2| D. z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
12. 已知函数f(x)=2sin(ωx+φ)(ω>0,|φ|<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该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若f(x)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且在区间(π3,14π33)上单调递减,则ω的值可以是( )
A. 5 B. 7 C. 9 D. 11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13. 某眼科医院为了了解高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某高中三个年级中抽取了45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一年级抽取了12人,高二年级抽取了15人,且高三年级共有学生540人,则该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总数为______ 人.
14. 已知α,β∈(0,π2),cos(α+β)=−12,sin(α−β)=35,则cos2α= ______ .
15. 已知向量a=(m,4−m2),b=(2cosθ,λ+3sinθ),并且a=b,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
16. 已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a、b、c,角A=π3.若AM是∠CAB的平分线,交BC于M,且AM=3,则AB+2AC的最小值为______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本小题10.0分)
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a|=1,|b|=2.
(1)求a在b上的投影向量的模;
(2)求a+2b与a的夹角的余弦值.
18. (本小题12.0分)
从某校高一学生中抽取100名学生,获得了他们一周课外阅读时间(单位:小时)的数据,整理得到数据分组及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组号
分组
频数
1
[0,2)
6
2
[2,4)
8
3
[4,6)
17
4
[6,8)
22
5
[8,10)
25
6
[10,12)
12
7
[12,14)
6
8
[14,16)
2
9
[16,18]
2
合计
100
(1)求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b的值;
(2)假设同一组中的每个数据可用该组区间的中点代替,计算样本中的100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的平均数;
(3)求出样本中的100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的第60百分位数.
19. (本小题12.0分)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B⊥底面ABCD,侧面PAB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底面ABCD是正方形,M是侧棱PB上的点,N是底面对角线AC上的点,且PM=2MB,AN=2NC.
(1)求证:AD⊥PB;
(2)求证:MN//平面PAD;
(3)求点N到平面PAD的距离.
20. (本小题12.0分)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Csin(A−B)=sinBsin(C−A).
(1)证明:2a2=b2+c2;
(2)若a=3,cosA=34,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21. (本小题12.0分)
已知函数f(x)=2 3sinxcosx−2cos2x.
(1)求函数f(x)在[0,2π3]的值域;
(2)若关于x的方程cos(2x+π3)+m[f(x2+π6)+1]2+m+1=0在区间[−7π6,π6]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2. (本小题12.0分)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PA=PB=3,E,F分别是AB,CD的中点.
(1)求证:平面PCD⊥平面PEF;
(2)当直线PA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最大时,求此时二面角P−AB−C的余弦值.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因为复数(1−i)2=1−2i+i2=−2i.
所以复数的虚部为:−2.
故选A.
按照平方差公式展开,求出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即可.
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计算能力.
2.【答案】C
【解析】解:对于A,若m⊂α,n⊂α,m⋂n=A,m//β,n//β,则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α//β,故A正确;
对于B,若m⊥α,n//α,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m⊥n,故B正确;
对于C,若m//α,n⊂α,则m//n或m与n异面,故C错误;
对于D,若α⊥β,α⋂β=m,n⊂α,m⊥n,则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n⊥β,故D正确.
故选:C.
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判断A;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判断B;由题意得m//n或m与n异面,可判断C;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判断D.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位置关系的判断,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3.【答案】B
【解析】解:中位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如果这两者差不多,说明数据分布较均匀,也可以看作近似对称,但现在它们相差很大,说明其中有异常数据,有极端大的值,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教,可能不止一个,当然可以和中位数相同,
因此只有B项错误,
故选:B.
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的数字特征,属于基础题.
4.【答案】B
【解析】解:如图,延长CE,交AB与点D,
因为点E为△ABC的重心,
所以D为AB的中点,
所以EC=−23CD=−23[12(CA+CB)]
=−13CA−13CB
=13AC−13(AB−AC)
=−13AB+23AC.
故选:B.
由重心的性质及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计算即可得解.
本题主要考查重心的性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5.【答案】D
【解析】解:将函数f(x)=sinx图象上每个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12倍,
得到y=sin2x的图象,再将得到的图象向左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后得到函数g(x)的图象,
则g(x)=sin2(x+π6)=sin(2x+π3),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2π2=π,A正确;
f(−π6+kπ2)=sinkπ=0,则B正确;
又f(7π12)=sin3π2=−1,函数取得最小值−1,C正确;
D项,∵x∈(0,π6),∴2x+π3∈(π3,2π3),
由于y=sinx在(π3,π2)上单调递增,在(π2,2π3)上单调递减,则D错误.
故选:D.
首先利用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求出函数g(x)的关系式,对应y=sinx的性质即可.
本题考查平移变换和伸缩变换,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属于基础题.
6.【答案】A
【解析】解:如图,
圆台上底面半径为1,下底面半径为2,设母线长为l,
则圆台的侧面积S=12(2π+4π)l=6π,得l=2.
设圆台的高为h,则h= 22−(2−1)2= 3.
∴圆台的体积为13× 3×(π+4π+ 4π2)=7 33π.
故选:A.
由已知求得圆台的母线长,进一步求得圆台的高,再由圆台的体积公式得答案.
本题考查圆台的侧面积与体积,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7.【答案】C
【解析】解:还原后的正方体及AB,CD的位置如图所示,取正方体的一个顶点E,连接CE,DE,则AB//CE,
所以∠ECD或其补角为直线AB,CD所成角,
因为CD,DE,CE均为面对角线,所以CD=DE=CE,即△CDE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ECD=π3,
所以直线AB,CD所成角为π3.
故选:C.
先还原正方体,再平移AB,找到异面直线所成角,求之即可.
本题考查异面直线夹角的求法,通过平移的思想,找到异面直线夹角是解题的关键,考查空间立体感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答案】D
【解析】解:对于A,由正方体的性质可知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为其体对角线,
由于正方体的棱长为1,故体对角线的长度为 3,所以正方体外接球的半径为 32,故A错误;
对于B,△A1C1D为边长是 2的等边三角形,面积为定值,点P在线段AB上运动,AB//A1B1,而A1B1与平面A1C1D成45°角,故四面体P−A1C1D的高是变化的,故体积是变化的,故B错误;
对于C,与所有12条棱都相切的球的直径2R等于面的对角线B1C= 2,
则2R= 2,R= 22,则球的体积V=43πR3=43×π×( 22)3= 23π,故C错误;
对于D,正方体的内切球为正方体的中心,内切球的半径为r,可知线段AM长度的最小值是A到球心的距离减去内切球的半径,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r=12,
A到球心的距离为 32,所以AM的最小值是 3−12,故D正确.
故选:D.
对于A,利用正方体的性质即得;对于B,判断出四面体P−A1C1D的高是变化的,底面积不变,故可判断体积不是定值,即得;对于C.先求出球的半径R= 22,即可求体积;对于D.判断出线段AM长度的最小值是A到球心的距离减去内切球的半径,直接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几何体与球的内切和外接问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体积计算以及球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9.【答案】AB
【解析】解:由图可知,2017−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5974元,28228元,30733元,32189元,35128元,
则2017−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故选项A正确;
由图2得:569+7178+1419+5641+1423+3156+2599+2115=24100元,
则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故选项B正确;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733元,
而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
所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前一年有所增长,故选项C错误;
由图2得:29.8%+23.4%=53.2%<60%,故选项D错误.
故选:AB.
由题意,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以及饼状图中所给信息进而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了数据分析和运算求解能力.
10.【答案】ABD
【解析】解:选项A,sin15°cos15°=12sin30°=14,即A正确;
选项B,cos2π8−sin2π8=cosπ4= 22,即B正确;
选项C,sin40°cos50°−cos140°cos40°=sin40°cos50°+cos40°sin50°=sin(40°+50°)=sin90°=1,即C错误;
选项D,sin40°(tan10°− 3)=sin40°(sin10°cos10∘−sin60°cos60∘)=sin40°(cos80°sin80∘−sin60°cos60∘)=sin40°⋅cos80°cos60°−sin80°sin60°sin80∘cos60∘
=sin40°⋅cos140°sin80∘cos60∘=−sin40°cos40°sin80∘cos60∘=−12sin80°sin80∘cos60∘=−1,即D正确.
故选:ABD.
选项A,由正弦的二倍角公式,得解;
选项B,由余弦的二倍角公式,得解;
选项C,结合诱导公式与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得解;
选项D,结合同角三角函数的商数关系与诱导公式,知tan10°=cos80°sin80∘,再由两角和的余弦公式与二倍角公式,化简运算得解.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求值,熟练掌握二倍角公式,两角和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1.【答案】AC
【解析】解:z1=2i,z2=1−i,
则z1z2=2i(1−i)=2+2i,
故z1z2−=2−2i,z1−z2−=(−2i)(1+i)=2−2i,故A正确;
设|z−z1|≥|z|−|z1|,
故|z|≤3,故B错误;
由复数模的性质可知,|z1z2|=|z1||z2|,故C正确;
z1z2=2i(1−i)=2+2i,
则z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2,2)在第一象限,故D错误.
故选:AC.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复数模的性质,以及共轭复数的定义,复数的四则运算,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复数模的性质,以及共轭复数的定义,复数的四则运算,属于基础题.
12.【答案】AD
【解析】解:根据函数f(x)=2sin(ωx+φ)(ω>0,|φ|<π)的部分图象,
∵该图象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1),∴2sinφ=1,求得sinφ=12.
结合图象可得φ=5π6.
∵f(x)的图象关于点(−π6,0)对称,∴ω×(−π6)+5π6=kπ,k∈Z,
∴ω=5−6k,k∈Z,∴ω可以为5或11.
当ω=5时,在区间(π3,14π33)上,5x+5π6∈(5π2,195π66),函数单调递减,满足题意.
当ω=11时,在区间(π3,14π33)上,11x+5π6∈(9π2,11π2),函数单调递减,满足题意.
故选:AD.
根据题意,根据特殊点的坐标求出φ,根据图象的对称性求出ω,可得函数的解析式,再根据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得出结论.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函数y=Asin(ωx+φ)的部分图象求函数的解析式,根据特殊点的坐标求出φ,根据图象的对称性求出ω,可得函数的解析式,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属于中档题.
13.【答案】1350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高三年级抽取了45−12−15=18人,
设该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总数为x人,
则540x=1845,解得x=1350.
故答案为:1350.
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分层抽样的定义,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层抽样的定义,属于基础题.
14.【答案】−4+3 310
【解析】解:因为α,β∈(0,π2),
所以α+β∈(0,π),α−β∈(−π2,π2),
又cos(α+β)=−12,sin(α−β)=35,
所以sin(α+β)= 1−cos2(α+β)= 32,cos(α−β)= 1−sin2(α−β)=45,
所以cos2α=cos[(α+β)+(α−β)]=cos(α+β)cos(α−β)−sin(α+β)sin(α−β)=(−12)×45− 32×35=−4+3 310.
故答案为:−4+3 310.
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求得sin(α+β)和cos(α−β)的值,再根据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展开运算,得解.
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求值,熟练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5.【答案】[−916,7].
【解析】解:∵a=b,∴m=2cosθ4−m2=λ+3sinθ,
则λ=−m2−3sinθ+4=−4cos2θ−3sinθ+4=4sin2θ−3sinθ=4(sinθ−38)2−916,
∵sinθ∈[−1,1],
∴sinθ=38时,λ取最小值−916;
sinθ=−1时,λ取最大值7;
即实数λ的取值范围为[−916,7].
故答案为:[−916,7].
根据向量相等的坐标运算列出方程组,将λ表示为复合的二次函数形式,进而可得实数λ的取值范围.
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属于中档题.
16.【答案】3 3+2 6
【解析】解:角A=π3.若AM是∠CAB的平分线,所以∠BAM=∠CAM=π6,
可得S△ABC=12AB⋅AC⋅sinA=12AB×AM⋅sin∠BAM+12AC⋅AM⋅sin∠CAM,即 3AB⋅AC=AB×AM+AC×AM,又因为AM=3,
所以1AB+1AC= 33,
所以AB+2AC= 3(AB+2AC)⋅(1AB+1AC)= 3(3+ABAC+2ACAB)≥ 3(3+2 ABAC⋅2ACAB)= 3(3+2 2)=3 3+2 6,
所以当且仅当ABAC=2ACAB,即AB= 2AC时,取等号,
所以AB+2AC的最小值为3 3+2 6.
故答案为:3 3+2 6.
由角平分线性质及三角形的面积的表示可得1AB+1AC的值,再由“1”的活用和均值不等式,可得AB+2AC的最小值.
本题考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及均值不等式的性质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7.【答案】解:(1)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a|=1,
则a在b上的投影向量的模为:|acos120°|=1×12=12;
(2)向量a与b的夹角为120°,|a|=1,|b|=2,
则a⋅b=1×2×(−12)=−1,
(a+2b)⋅a=a2+2a⋅b=1−2=−1,
|a+2b|= a2+4a⋅b+4b2= 1−4+16= 13,
故cos=(a+2b)⋅a|a+2b||a|=−1 13×1=− 1313.
【解析】(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投影向量的公式,即可求解;
(2)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以及平面向量的夹角公式,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公式,以及平面向量的夹角公式,属于基础题.
18.【答案】解:(1)已知课外阅读事件在[4,6)的有17人,
其频数为0.17,
所以a=0.172=0.085,
课外阅读事件在[8,10)的有25人,
其频数为0.25,
所以b=0.252=0.125;
(2)平均数x−=1×0.06+3×0.08+5×0.17+7×0.22+9×0.25
+11×0.12+13×0.06+15×0.02+17×0.02=7.68;
(3)已知课外阅读时间在8小时以下的学生所占比例为
0.06+0.08+0.17+0.22=0.53,
课外阅读时间在10小时以下的学生所占比例为
0.06+0.08+0.17+0.22+0.25=0.78,
所以第60百分位数一定位于[8,10)内,
设第60百分位数的值为x,
则0.06+0.08+0.17+0.22+(x−8)×0.125=0.6,
解得x=8.56.
故样本中的100名学生该周课外阅读时间的第60百分位数为8.56.
【解析】(1)由题意,先计算出第三组和第五组的频率,进而求出对应矩形的高,进而可得a,b的值;
(2)通过累加各级频率与组中值的乘积,即可得到平均数;
(3)先判断出第60百分位数一定位于[8,10)内,设第60百分位数的值为x,代入公式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频率分布直方图,考查了数据分析和运算能力.
19.【答案】解:(1)证明:因为侧面PAB⊥底面ABCD,且侧面PAB∩底面ABCD=AB,
AD⊥AB,AD⊂面ABCD,
所以AD⊥面PAB,
因为PB⊂面PAB,
所以AD⊥PB.
(2)证明:过M作MS//BA交PA于点S,过点N作NT//CD交AD于点T,连接ST,
因为PM=2MB,
所以MS=23BA,
同理可得NT=23CD=23BA,
所以MS//NT,MS=NT,
所以四边形MNTS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MN//ST,
又ST⊂面PAD,MN⊄面PAD,
所以MN//面PAD.
(3)由(2)知MN//面PAD,
所以点M到平面PAD的距离是点N到平面PAD的距离,
在平面PAB内过点M作MH⊥PA于H,
因为AD⊥面PAB,
所以AD⊥MH,
所以MH⊥面PAD,
所以MH是点M到平面PAD的距离,
在Rt△PMH中,PM=2,∠MPH=π3,
所以MH= 3,
所以点N到平面PAD的距离为 3.
【解析】(1)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D⊥面PAB,进而可得答案.
(2)过M作MS//BA交PA于点S,过点N作NT//CD交AD于点T,连接ST,证明四边形MNTS是平行四边形,推出MN//ST,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3)由(2)知MN//面PAD,则点M到平面PAD的距离是点N到平面PAD的距离,进而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的距离,解题中需要理清思路,属于中档题.
20.【答案】解:(1)证明:因为sinCsin(A−B)=sinBsin(C−A),展开可得sinCsinAcosB−sinCcosAsinB=sinBsinCcosA−sinBcosCsinA,
整理可得sinCsinAcosB+sinBcosCsinA=2sinBsinCcosA,
由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得:ac⋅c2+a2−b22ac+ab⋅a2+b2−c22ab=2bc⋅b2+c2−a22bc,
整理可证得:2a2=b2+c2;
(2)因为a=3,cosA=34,可得sinA= 74,由余弦定理可得cosA=34=b2+c2−a22bc=b2+c2−92bc,可得b2+c2=32bc+9,由(1)可得得b2+c2=2a2=18,
所以bc=6,(b+c)2−2bc=18,
可得b+c= 30,
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a+b+c=3+ 30,
该三角形的面积S△ABC=12bcsinA=12×6× 74=3 74.
【解析】(1)将已知等式展开,再由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整理可证得结论;
(2)由余弦定理及题意可得b+c和bc的值,进而求出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本题考查正余弦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属于中档题.
21.【答案】解:(1)因为f(x)=2 3sinxcosx−2cos2x= 3sin2x−cos2x−1=2sin(2x−π6)−1,
当x∈[0,2π3]时,2x−π6∈[−π6,7π6],
所以sin(2x−π6)∈[−12,1],
所以2sin(2x−π6)∈[−1,2],2sin(2x−π6)−1∈[−2,1],
所以f(x)的值域为[−2,1];
(2)因为f(x)=2sin(2x−π6)−1,
所以f(x2+π6)=2sin(x+π6)−1,
所以f(x2+π6)+1=2sin(x+π6),
所以m[f(x2+π6)+1]2=msin(x+π6),
所以cos(2x+π3)+m[f(x2+π6)+1]2+m+1=0⇔cos(2x+π3)+msin(x+π6)+m+1=0⇔−2sin2(x+π6)+msin(x+π6)+m+2=0,
因为x∈[−7π6,π6],
所以x+π6∈[−π,π3],sin(x+π6)∈[−1, 32],
令t=sin(x+π6),t∈[−1, 32],
所以有−2t2+mt+m+2=0在t∈[−1, 32]上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由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
Δ=m2+8(m+2)>0−1
【解析】(1)由二倍角公式及辅助角公式可得f(x)=2sin(2x−π6)−1,再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2)将原方程化简为−2sin2(x+π6)+msin(x+π6)+m+2=0在区间[−7π6,π6]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t=sin(x+π6),t∈[−1, 32],则有−2t2+mt+m+2=0在t∈[−1, 32]上有两个不等的实根,结合二次函数的性质,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本题考查了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及转化思想,属于中档题.
22.【答案】(1)证明:∵CD⊥EF,又∵PE⊥AB,AB////CD,
∴CD⊥PE,又EF∩PE=E,EF⊂平面PEF,PE⊂平面PEF,
∴CD⊥平面PEF,又CD⊂平面PCD,∴平面PCD⊥平面PEF;
(2)解:∵PE⊥AB,EF⊥AB,∴∠PEF为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
又因为AB//平面PCD,所以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等于点E到平面PCD的距离,
设∠PEF=α,由余弦定理可得PF2=4+8−2×2×2 2cosα=12−8 2cosα,
所以PF=2 3−2 2cosα,
在△PEF中,作EG⊥PF,
由等面积法可得:EG=2S△PEFPF=2 2sinα 3−2 2cosα,设PA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θ,
则sinθ=EGPA=2 2sinα3 3−2 2cosα⇒sin2θ=8sin2α9(3−2 2cosα),
令3−2 2cosα=t⇒cosα=3−t2 2,则sin2θ=89×1−t2−6t+98t=19(−t−1t+6)≤49,
当且仅当t=1时,即cosα= 22,等号成立,sinθ取最大值23,
所以:当PA与平面PCD所成的角最大时,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22.
【解析】(1)由已知可证CD⊥PE,又CD⊥EF,可证CD⊥平面PEF,进而可证结论成立;
(2)由已知可得∠PEF为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设∠PEF=α,由余弦定理可求PF,进而等面积法可求EG,设PA与平面PCD所成的角为θ,可得sinθ=EGPA,进而利作换元法可求正弦的最大值,进而可求二面角P−AB−C的余弦值.
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线面角与面面角的求法,属中档题.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共4页。
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江津中学等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数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