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临汾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0页。
山西省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券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读·书(12分)欣赏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吟诵历久弥新的古代诗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书法 文化的缩影】1.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晋祠”,山水相映,风光旖旎。驻足其间,赏读古色古香的楹联,是一件乐事。这里呈现的是水镜台门口的楹联。下列选项中对其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此作品为楷书,字形端正,笔画平直,秀美圆润B.此作品为隶书,字形扁方,蚕头雁尾,一波三折C.此作品为篆书,笔法古朴,粗细匀称,讲求对称D.此作品为草书,笔法苍劲,龙飞凤舞,一气呵成【诗文 情感的寄托】2.学诗文,寄情怀,思人生。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1)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杜牧《泊秦淮》)(3)《春夜洛城闻笛》中,反映诗人因闻笛声而引发思乡愁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4)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5)《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6)《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失意的际遇和寂寞苦闷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二、读·思(38分)(一)语文是人们交际的桥梁,它既可以沟通古今中外文化,也可以传承精神血脉。学校组织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 品读经典美文】我们的少年时代,像是春天的百花,颜色多么鲜艳,姿形如此繁华,无风自飞舞,怡然笑春风,那是美好的。青年时期,飞扬浪漫,狂放恣肆,就有如夏日的凉风,一路的奔chí,欢畅的笑声,那也是美好的。告别了春日和丽日,chà那间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凉,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那还是一种美好。恍惚间,生命下起雪来,寒冷彻骨的老年到了,雪的白掩盖了生命中一切灰暗与玄黑,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3.小涛同学朗读了上面的语段,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文中两个拼音对应的汉字分别为“驰”“刹”。B.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字,“的”是助词,“与”是连词。C.文中画波浪线的短语“飞扬浪漫”和“寒冷彻骨”,短语结构不同。D.文中加点词“狂放恣肆”是贬义词,它批评了青年时期的人们所表现出的轻狂和骄横。【活动二 拟写特色广告】三晋大地涵养了华夏文明的主根主脉,勾勒出“最初中国”的文明图景,也因此凝练了一系列中华文明精神特质,成为追溯历史记忆、探寻古老文明的“文化故里”。作为文旅行业的“梧桐树”,持续出圈的文旅精品吸引了大量观众。话剧《于成龙》、歌舞剧《北魏长歌》、京剧戏歌《中华》、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实景剧《再回相府》、实景演艺《如梦晋阳》等系列山西印记,成为“晋”字号文化新名片。这背后,是对晋风晋韵的深度挖掘,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4.小丽同学为此次活动收集了以上资料,请你根据资料为“山西文旅”拟写一则广告词。(2分)【活动三 抒发阅读感受】5.“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这是歌曲《孤勇者》中的一句歌词,它告诉我们孤勇者就是在黑夜中勇敢前行的奋斗者。下列人物中,你认为哪一位是当之无愧的孤勇者?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5分)(二)有疤的木凳释戒嗔天明寺里有两个坏掉的凳子,智缘师父让戒嗔和戒傲一起扛着木凳去周木匠家修理。周木匠认为坏掉的凳子即便是修好,用起来也很容易坏,不如换两个新的。他指着屋子里已经做好的凳子,对戒嗔说:“我送师父们两个凳子好了。”周木匠执意要送,戒嗔和戒傲推辞不过,只得在一堆凳子中挑选了角落里两个有疤痕的凳子。凳子被放在了佛堂里,有两位穿着考究的城里的女施主在佛堂中转悠的时候,对那两个难看的凳子来了兴趣,她们觉得那两个凳子没有雕琢的痕迹,有种天然质朴的美感,最后还和智缘师父商量着要买下。智缘师父便说:“既然那么喜欢就拿走吧,不用给钱。”两位女施主开心地搬着凳子走了。第二天,镇上的一位木匠送来两个精致的凳子,说是那两位女施主买下让送到寺里的。后来谈起这件事情,戒嗔问戒傲:“那凳子好看吗?”戒傲说:“我觉得非常难看。”戒嗔笑笑:“其实我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不同的人对美有着不同的标准,一个镇民们眼中难看极了的凳子,却让城里的女施主惊为天物。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毫无特色的凳子,注定不会受到重视,然而他们错了,______。(有删改)6.请你结合语境,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相应内容。(3分)7.好的故事常常发人深省,使人读有所思,读有所获。阅读上文,请以上文的阅读感悟为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8分)写作提示:①观点要明确;②论证要合乎逻辑;③不少于100字。(三)在班级举办的“君子之德”交流会上,学习委员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8.辨其音·走进文本:请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1)濯清涟而不妖 (2)吟鞭东指即天涯 9.得其法·迁移运用: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树一帜 B.吟鞭东指即天涯 无病呻吟C.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D.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10.晓其义·理解文本:请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4分)(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______(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______11.取其精·学以致用:君子,品德高尚之士也。每个人心中对于“君子”的理解各不相同,请结合上面两篇阅读材料,谈谈你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劝学文柳 永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12.断句读·读出节奏:请用“/”标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处。(标3处)(3分)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13.读内容·丰富思想:文中强调学习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作者认为学有所成离不开______。(第一空用原文填写)(3分)三、读·写(70分)14.班级举办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主题活动,小晋在搜集资料时看到以下两幅海报。请你任选其中一幅,介绍海报内容并说明寓意。(80字左右)(6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荷锄”之交马海霞出了正月,祖父便在等一个人,这个人便是十里外的大胡子爷爷。旧时没有电话,本地朋友来访,写信或发电报都不及自己一双腿快,若没托人提前传话,登门拜访者都属突然来访。祖父知道大胡子爷爷每年春天二三月份,肯定要来一趟,骑着他的小毛驴,扛着他的锄头,也不去家里,直接到地里找祖父。农民上班就是到地里报到,大胡子爷爷“上班”时间到地里找祖父,肯定一找一个准。两位老友见面后,寒暄的话也不多谈,大胡子爷爷荷锄进地,把厚棉衣脱下来,找棵树挂上,甩开膀子便开始帮祖父锄地,两人一边锄地一边聊天。祖父和大胡子爷爷是老友,两人年轻时都当过长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翻身做了主人,有了土地,便靠种地谋生。两人一年互相往来一趟,大胡子爷爷来帮祖父干一天农活,祖父再去帮他干一天农活。大胡子爷爷每次来都扛着自己家的锄头,他说,农具也和人一样,用久了,便有了默契,干活顺手。锄累了,祖父便邀大胡子爷爷到石屋里坐着休息,祖父用瓦罐取来一罐泉水,在石头灶上烧木柴煮粗茶待客。喝一碗茶,休息片刻,两个人再起身继续锄地。待到中午,祖父从布兜里抓两把花生米、两根萝卜咸菜,再拿出一摞煎饼放石桌上,大胡子爷爷变戏法似的从棉衣口袋里掏出一壶老酒、一个纸包,纸包里包着几片熟猪头肉。吃食都是AA制,这酒喝得不分主客,谁也不用劝谁,两位老友,在石屋里自斟自饮,喝得畅快淋漓。春耕时,地离家近的,家里的主妇便送茶饭到地头,离得远的,便自己带饭。用粗茶淡饭招待老友,老友也不会挑理儿,毕竟在地里吃饭,比不得家中,没有招待不周之说。等到吃饱喝足,再坐着聊会儿,之后便继续锄地。几天后,祖父让祖母煮两个咸鸡蛋,烙上两张葱油饼,包好了揣兜里,走着去大胡子爷爷地里帮忙。幼时不理解,祖父和大胡子爷爷来回折腾啥呀,一来一往,和自己种自己地出的力气一样,还不如谁也不帮谁。祖母说,哪能一样呀,自己干自己地里的活,还捞得着煮茶喝酒闲聊吗?长大后便懂得了祖母的话,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互助锄地,其实是他们见面的一种方式。正月是农闲的时候,但过去家家都不富裕,正式走亲访友,来访者不提礼物进不去家门,被访者不做几个硬菜,便觉招待不周。祖父和大胡子爷爷是实在朋友,两人约好,正月不访友。出了正月,地里活儿多了起来,此时到地里帮朋友干活,不是特意登门拜访,便不必带礼品。春暖花开时,在野外吃饭,有春风作陪,春花作伴,老友对坐,粗茶淡饭也吃得一脸得意。过去家家孩子多,房子少,住大杂院,根本没有单独空间安静说说话,客人感觉不自在,被访者家里的孩子也感觉别扭。地里会友,就没有这样约束了,大自然空旷的会客厅免费使用,想说啥就说啥,喝高了,往地里一躺,也没人笑话。以前的农村,农活全靠一双手,很少有人有闲情游山玩水,于是祖父和大胡子爷爷便想到了春暖花开时,到地里见个面,聊聊天,在春天的山野间喝个小酒,既踏青散心,也不耽误农活。年龄越长,越羡慕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这种“土味”交往,都说现在的人压力大,但过去农耕时代的人,压力也不小,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这种“土味”交往,对他们而言也是治愈精神内耗的一种方法。他们了解彼此的生活条件,绕过了走访的礼节和面子工程,待到春风起,荷锄去看你,两位旧时光里的老农,播种下最接地气的人间情义。(有删改)15.在班级组织的“阅读推荐会”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了《“荷锄”之交》,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1)本文的标题十分新颖,请说说它好在哪里。(5分)(2)本次“阅读推荐会”上,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不少于150字)(10分)◆大胡子爷爷是个普通人,但他身上却有着令人感动的特质。◆好的故事离不开生动而细致的描写。◆两位老人友谊深厚,读之令人动容。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材料一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如喜欢音乐的同学,在听音乐时体验到愉快,因此,在学习音乐时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例如学生为了获得教师或家长的表扬、奖励而努力学习。一般来说,直接动机更能持久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最早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进行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二者呈现的是倒U型曲线(见图一)。材料二除了较强的学习动机,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例如:(一)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根据所学材料的学习量不同而划分的两种学习方式。整体学习又称全部学习,是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部分学习又称分段学习,是把所学材料分成若干段落,逐段学习,最后把已学会的各段综合起来。(二)记忆术1.位置记忆法:通过与你熟悉的某种地点顺序相联系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2.缩写与编歌诀:指利用每个调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常常采用简语或歌谣口诀来记忆。比如二十四节气歌;理解、背诵柳宗元《江雪》时,记成“千万孤独”。3.谐音联想法:是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语音联想,假借意义,将无意义材料转变成有意义材料的一种精加工策略。比如将“thank you”记成“三克油”。4.关键词法:是指将新词或概念与之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一般用于外语学习,先选择一个发音与外语生词类似的母语词(最好是具体名词),然后利用表象或一个句子将外语词的意义与母语词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外语单词。例如记忆单词“tiger”时,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三)及时复习识记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要不断遗忘的。对于遗忘的进程,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做了大量研究。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见图二)。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四)过度学习“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也是由艾宾浩斯提出,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例如一篇课文读10遍刚好可以背下来,但读完10遍之后最好再多读几遍。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地重复。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150%为佳,其效果也最好。(五)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比如读完一篇文章后,问自己“我读懂这篇文章了吗”,如果自认为读懂了,便开始做题;做题时有意关注时间,判断做题速度,如果太慢,就加快作答速度。材料三七年级(1)班“今日学习小结”精选甲同学:上午老师讲了“明朝的统治”这一课,我对这课的知识很感兴趣,听得比较认真。放学后,我留在教室做作业,做了几道题后,感觉答案写的不是很全面,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没有熟练掌握,就没再做了,随即翻开笔记复习。复习后再做作业,就轻松多了。乙同学:今天,我们学了《爱莲说》,老师要求我们用一节课的时间背诵全文。晚上,我拿出书来开始背。啊,太……难了吧,又是一个“酸爽”的晚自习,又是一个“愉快”的夜晚!16.班里召开了以“高效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1)认真观察图一,请你谈谈学习动机与效率的关系。(3分)(2)学习了很快就遗忘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原因,想想应该怎么做?(3分)(3)假如你是七年级(1)班的学习委员,请结合以上材料,对材料三中乙同学的困扰提出指导性建议。(8分)写作提示:①结合材料;②思路清晰,语言得体;③不少于100字。17.一个人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鼓励、大自然的启迪、书香的熏陶……无不在成长路上点亮一盏灯,这盏灯让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浮躁走向冷静,让我们收获成功的果实,收获满满的幸福。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3分)题目一:《______,是我成长路上的一盏灯》题目二:请以《那一刻,我很幸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作提示:①题目一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如果选择题目一,请务必先补全题目;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语文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读·书1.B2.(1)黄梅时节家家雨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4)山重水复疑无路 (5)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何陋之有 (6)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二、读·思3.D4.示例一:品不完三晋文化醇,看不尽山西风光美。示例二:悦享文化风韵,“晋”赏表里山河。5.示例:我认为《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孤勇者。为了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辛苦拉车,终于实现了梦想。后来因为想要多挣一些钱而被拉入兵营,车也被大兵抢走,他趁乱逃出兵营,继续拉车挣钱,为了再买一辆车而努力。直到堕落前,祥子都是一个心怀梦想、不屈从于命运、敢于抗争的孤勇者。6.示例: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别人眼中的宝,总会有人懂得欣赏你7.示例:审美标准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镇民们都觉得有疤痕的凳子难看,女施主却认为它有种天然质朴的美感,可见审美标准不同,对木凳的看法就截然相反。唐代女子以丰腴为美,汉代女子以清瘦为美,正所谓“环肥燕瘦”,各有千秋。书法亦然,有人认为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的楷书因整齐而美,有人却认为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的草书因狂乱而美。所以,面对同一事物,审美标准不同,看法就不同。8.(1) (2)9.D10.(1)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11.示例:君子应有像周敦颐一样不慕名利、志洁行廉的品质,有像龚自珍一样的奉献精神和爱国精神。“君子”指引着我在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好,端正品行。12.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13.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父母的教育、主动学习、勤奋【参考译文】父母生养了子女却不很好地教育他们,就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即便教育了孩子却不严格要求,也同样是不爱孩子。如果说父母符合标准地教育了孩子,但孩子却不自主学习,这便是他们不爱惜自己了。如果他们学习了却不勤奋努力,同样是不珍惜自身。所以,作为父母,既然生养了子女就一定有教育他们的义务,而且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严格;只有严格的教育才可以督促孩子勤奋学习,足够勤奋就可以学有所成了。如果能勤奋学习,那么就算是平民百姓之子也有望成为公侯将相;如果不学无术,即便是王公贵族之子也可能变成平民百姓。三、读·写14.示例:我选择图一的海报。画面中一家五口祖孙三代围坐一桌,笑意盈盈,整个画面十分温馨。上边的大字“孝亲敬”紧密契合本次活动主题“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下边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等文字警示小辈要从自身做起,敬老爱老,传承孝道,关爱身边的老人。15.(1)①题目新颖,富有诗意。②交代了祖父和大胡子爷爷的相处方式,体现了两位老人之间朴素而又真挚感人的友情。③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揭示了文章主题,在“土味”交往中展现出最接地气的人间情义。(2)示例:两位老人友谊深厚,读之令人动容。无论是祖父对大胡子爷爷“每年春天二三月份,肯定要来一趟”的笃定,还是大胡子爷爷带着“一壶老酒、一个纸包,纸包里包着几片熟猪头肉”到田间地头找好友的惬意,抑或是两人对着粗茶淡饭也能吃得一脸得意的默契,无不体现着朴素而真挚、简单却动人的珍贵友情。文中两位老爷爷的“土味”交往,展现了旧时光里最接地气的人间情义,给人以温馨之感。16.(1)面对困难或复杂的任务,动机水平较低时学习效率最高;面对容易或简单的任务,动机水平较高时学习效率最高;面对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2)识记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要不断遗忘的。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了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根据这一规律可知,对于学习过的知识,我们要及时复习巩固。(3)示例:乙同学,你好!面对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我们要讲究学习策略。我们可以用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策略,《爱莲说》有两段,难以一下子背完,建议先熟读全文,再一段一段地背诵,最后把两段综合起来;也可以采用过度学习的方法,即在刚好能背下课文的基础上再适当过度背诵,以加深记忆,达到熟练的程度;或者可以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背书时要实时监控自己的状态(如精力是否集中),有问题及时调整。这样,你就可以高效完成任务啦!17.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地区侯马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景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对比阅读,课外阅读,语言表达,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书,读·思,读·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忻州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辨其音·走进文本,明其义·理解内容,悟其理·丰富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