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全册课件(22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说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预习梳理与积累,研习讨论与鉴赏,练习思考与运用,预习助读,知识积累,问题研讨,课堂活动,整合建构,思路整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认识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出身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的领地上做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年赴高加索服兵役并开始写作。他的创作历程从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跨越了俄国的贵族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三个历史时期,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晚年,托尔斯泰一直致力于“平民化”,从事体力劳动,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但遭到了妻子的反对。他不断为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与农民之间有难以消除的差距而深感不安,决定逃离。1910年,他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病逝,终年82岁。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复活》等。
【故事梗概】 《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小说通过玛丝洛娃的苦难遭遇和聂赫留朵夫的上诉经过,广泛而深刻地抨击了法庭、监狱、官僚机关的腐败、黑暗,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反动官吏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撕下了官办教会的伪善面纱,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俄国农奴制社会的图画。小说的故事情节如下:
卡秋莎·玛丝洛娃的母亲在女地主索菲亚姊妹的牛奶场工作,父亲是流浪的吉卜赛人。玛丝洛娃三岁时母亲死了,女地主看她长得清秀,便收养了她,让她做女工,有时读书给女主人听。十六岁时,她爱上了女地主的侄儿、年轻的贵族聂赫留朵夫。那时,他是个大学生,到姑母家来度暑假。两年后,聂赫留朵夫去服兵役,因经过姑妈家,在姑妈家住了四天。在复活节的晚上,他和玛丝洛娃同居了。临别,他塞给玛丝洛娃一百卢布,便到部队去了。此后,聂赫留朵夫连封信也没捎给过玛丝洛娃,而她已怀孕。一次,玛丝洛娃打听到聂赫留朵夫要经过庄园附近的车站,便赶到车站去见他。那是个阴雨凉风的秋夜,她看不清田野上的小路,迷失了方向,赶到车站时,火车就要开动了。她看到聂赫留朵夫坐在头等车厢里,可是来不及和他说一句话,火车就开动了。
玛丝洛娃被雨水淋湿,筋疲力尽地回到家里。从这天起,她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认识到自己和贵族少爷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她不再相信别人,认为一切都是欺骗。当聂赫留朵夫的姑妈知道玛丝洛娃怀孕后,便把她从家里赶了出去。玛丝洛娃为了生活,只好去当女仆,但每次都遭到男主人的调戏和侮辱,最后沦落到了妓院。十年后,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到法庭的审判。聂赫留朵夫作为贵族代表参加陪审。聂赫留朵夫在陪审员席上认出了玛丝洛娃,这使他十分震惊。他看到由于自己的罪孽而堕落的玛丝洛娃,良心深深地受到了谴责,决定为被诬告的玛丝洛娃奔走申冤。
他找到审判庭长,希望撤销原判。遭到拒绝后,他又遍访社会名流,不辞辛苦地为上诉做准备。然而正如意料中的那样,上诉失败了。于是他将土地分给农民,抛弃优越的贵族生活,陪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途中,他又极尽所能地帮助那些根本无罪的囚犯。所有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着玛丝洛娃,她开始不自觉地为他改变着:慢慢地开始听他的话,逐渐学会了保护自己,并且戒掉了抽烟、酗酒的恶习。但是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地位,她最终拒绝了他的求婚,而同深爱她的“革命者”西蒙松结合,从而使得男女主人公都实现精神和道德的“复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1)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甜美无邪的笑容。(2)赎罪:抵消所犯的罪过。(3)衣冠楚楚:形容穿戴整齐、漂亮。(4)无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5)一刀两断:比喻坚决断绝关系。(6)饱经风霜:比喻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7)拒人于千里之外:形容态度傲慢,拒绝他人接近,或自行其是,对别人意见毫无商量的余地。
3.辨析下列词语的用法(1)控制 抑制辨析:两个词语都有“管住,使不自主”的意思,但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使处于自己的占有、管理或影响之下。“抑制”,压下去,使不上升或显示出来。例句:①汽车在草原上横冲直撞,像脱缰之马,失去了控制。②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2)接二连三 络绎不绝辨析:两个词语都有“连续不断”的意思,但语体色彩和适用对象不同。“接二连三”,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使用范围比“络绎不绝”宽泛,但一般用在口语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多用在书面语中。例句:①全国各地接二连三传来好消息。②北大、清华校园已成景点,带孩子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任务一】 把握小说的情节与主题1.课文节选部分的主要情节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聂赫留朵夫鼓起勇气去监狱看望玛丝洛娃,向她忏悔自己当年的罪恶、请求她的宽恕的场景。2.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认出玛丝洛娃后,为什么要去见玛丝洛娃?参考答案:聂赫留朵夫回想起与玛丝洛娃认识并交往的经过,认为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他开始忏悔,反省自己过去的生活,并决心帮助玛丝洛娃,于是决定去见她并向她忏悔。
3.从节选部分看,这部小说要表现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从节选部分看,这部小说要表现的主题体现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一是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她,虽然她刻意回避过往的事情,但聂赫留朵夫的热情和善意也多少感染了她,临别时答应再见他。她的情感开始“复活”。一是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良知的“复活”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不顾自己是陪审员的身份,不顾玛丝洛娃已经沦为妓女、“杀人犯”,决意去相认并帮助她。聂赫留朵夫的良知和人性开始“复活”。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应是复活人们的良知和人性,复活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任务二】 赏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细节之美1.节选部分开头,玛丝洛娃听说有人想见她,她“抬起头,挺起胸部”,“惊讶地盯着”,“嫣然一笑”的同时还“眼睛斜睨”着。这些描写表现了玛丝洛娃怎样的心理?参考答案:玛丝洛娃虽然被判了刑,被看作杀人犯,但是她早已麻木的心灵并没有将这些指控看得如何严重。她习惯了被侮辱、被损害、无人同情、无人帮助,所以她“抬起头,挺起胸部”,一副凛然不顾的神色。当她看到要见自己的衣冠楚楚的陪审员时,她有些“惊讶”,虽然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她对他早已死了心),但从衣衫上看出他有钱人的身份,于是用玩世不恭的神情“斜睨”着对方并“嫣然一笑”。
2.聂赫留朵夫在监狱里见到玛丝洛娃,一时竟“不知道该用‘您’还是‘你’,但随即决定用‘您’”来称呼,这是为什么?参考答案:因为他看到面前的玛丝洛娃已不是当年的“卡秋莎”,而“卡秋莎”也并未认出他,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更重要的是,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所以他选择用“您”来称呼。
3.本文是怎样塑造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形象的?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①语言描写。如从“我想见见您……我……”“我来是……”可以看出他见到玛丝洛娃时欲言又止,这反映了他对过去所作所为的悔恨。②动作描写。如从“眼泪就夺眶而出”“哽住”“抓住铁栅栏”可以看出他诚心认罪。③心理描写。如听到玛丝洛娃要钱后的大段心理描写,展现了他内心纠结的过程,更能展现其忏悔的决心。
4.“‘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玛丝洛娃说。接着,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她忽然瞟了他一眼,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如何理解“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的含义?参考答案:“嫌恶”是因为聂赫留朵夫曾给她带来过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但又把她推向堕落的境地,面对眼前花言巧语的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满心都是鄙夷和嫌恶。“妖媚”与其说是玛丝洛娃的美丽,不如说是玛丝洛娃此时的一种恶作剧心理,她要报复他,作弄他,引诱他,“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于是有了下文她向他要钱的情节。“可怜”是玛丝洛娃认清了聂赫留朵夫的人品后,对这个“衣冠楚楚、脸色红润、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的蔑视,对其靠卑劣手段玩弄女人的不屑。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作品,最大程度地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博爱。从课文节选部分看,哪些情节显现出托尔斯泰主义的影子?请简要举例分析。
【审美鉴赏】 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独特的讽刺手法托尔斯泰善于通过具体、真实、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心灵运动的轨迹,表现人物心理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如“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最初一刹那,她模模糊糊地想起那个充满感情和理想的新奇天地,这是那个热爱她并为她所热爱的迷人青年给她打开的……最初一刹那,她把坐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同她一度爱过的那个青年联系起来,但接着觉得太痛苦了,就不再这样做……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到些好处”这段心理描写,准确地写出了玛丝洛娃由认出聂赫留朵夫时的震惊到痛苦再到鄙夷的心理变化,很好地诠释了玛丝洛娃对待聂赫留朵夫的态度。
托尔斯泰往往进行客观描述,在朴素的描述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当聂赫留朵夫急切地想向玛丝洛娃认罪时,玛丝洛娃却说:“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在聂赫留朵夫看来,这是不可饶恕之罪,而玛丝洛娃却轻描淡写,毫不介意。当聂赫留朵夫说“我已经找过律师了”,本应该得到玛丝洛娃的一句感谢,但玛丝洛娃却说:“别舍不得花钱,得请一个好律师。”聂赫留朵夫的认真付出得到的却是一个多么可笑的、本应该用在吝啬鬼身上的讽刺。托尔斯泰常用这种讽刺手法来塑造形象,嘲讽沙皇统治之罪恶。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C解析:A项,“捷然不同”应为“截然不同”;B项,“夺框而出”应为“夺眶而出”;D项,“鬈”应读“quá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A解析:“嫣然一笑”形容女子甜美无邪的笑容。对象用错。
3.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您好像是……但我不敢认。”玛丝洛娃眼睛不看他,叫道。她那涨红的脸突然变得阴沉了。B.乌黑的鬈发也像前天那样一圈圈飘在额上;苍白而微肿的脸有点儿病态;但很可爱,而且十分镇定。C.“我当然没有罪。我又不是小偷,又不是强盗。这儿大家都说,一切全在于律师。”她继续说:“大家都说应该上诉,可是得花很多钱……”D.“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答案:A解析:B项,“有点儿病态”后面的分号应为逗号;C项,“她继续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D项,“您的话真怪”后面的逗号应为句号且应放在引号内。
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神话传说,一直是国产动漫取之不尽的巨大素材库。那些神话故事,历经千年而流传不衰,是超越时空、经得起考验的经典,而动漫,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从这个角度看,或许不是动漫选择了神话,而是神话需要动漫。A.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B.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可以使它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C.可以使它直观地体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
D.可以直观地展现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和奇幻瑰丽的场景,是最适合表现神话故事的艺术形式。答案:D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体现”与“人物形象”“场景”搭配不当;“可以使它”表意不明,因“它”的所指不确定;根据事理逻辑,先说展现人物和场景,再总说它是最适合的形式。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托尔斯泰的故事差不多等于大地的故事。他是一个贵族,后来却越来越离不开土地。于是,他的情感就更为朴实和扎实,精神与身体一样健康。这就启示我们: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 , 。 , 。 ,也像贵族对待乡下的粗粮一样,带出一分好奇和喜悦。今天,也恰是这种可恶的姿态阻止我们走向深刻,走向更深广和更辉煌的艺术世界。我们只能在一些纤弱和虚假的制作中越滑越远,最后不可救药。 ①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②偶有一点劳作③而当时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一个致命错误④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⑤就是将这种日常的劳作与写作绝然分开A.④①③⑤② B.④②①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②④①③⑤
解析:横线处前文是“仅仅是为了保持这种健康”,从选项看只有两种衔接:②和④,很显然,选②太突兀,应选④。由此排除C、D两项。第①句的“这是不可偏废的重要工作”指的是第④句“一个写作者也必须投身于平凡琐碎的日常劳动”,“而”表语义转折,“另一些写作者所犯的致命错误”与第⑤句“就是……”衔接自然。最后是第②句,“偶有一点劳作”,与文段横线下面的文字可以衔接起来。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的排序是④①③⑤②。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课文配套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九课复活节选,课前预习,课上思辨,结构图解,概括主旨,拓展延伸,积学储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 复活(节选)评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读准字音,写对字形,径自·径直,衣冠楚楚·道貌岸然,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成语积累,女仆→妓女,复活精神的救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9 复活(节选)图片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任务一文本知识解读,拓展知识,你搜集的内容,任务二基础知识积累,辨识字形,阻止·阻挠,栉风沐雨,饱经风霜,形容女子笑得很美,形容衣服破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