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测试题
展开1.下列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
2.一架飞机于当地时间7时日出时刻从甲地出发,匀速、等高飞行,经乙地抵达丙地。降落丙地时正值当地日落。图中甲、乙两地( )
A.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甲>乙
B.自转角速度甲>乙,自转线速度相等
C.自转角速度相等,自转线速度甲<乙
D.自转角速度甲<乙,自转线速度相等
浩渺宇宙,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不断激发着人类的探索欲。下图为某区域某时刻星空观测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图的观测地点可能位于( )
A.南非 B.澳大利亚
C.巴西 D.美国
4.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极星是一颗行星
B.小熊星座属于天体系统
C.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D.城市比农村更容易观测到北极星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弧线NQ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晨线 B.为昏线
C.地方时相同 D.该日日出时间相同
6.P点所属时区是( )
A.东七区 B.东六区
C.东八区 D.东九区
7.此时Q点的地方时为( )
A.0时 B.6时
C.12时 D.18时
昼夜交替主要是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的,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据此完成8~9题。
8.在下列情况下,人们有可能看不到昼夜交替现象的是( )
A.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存在,地球上的人
B.地球停止公转,仅有自转存在,地球上的人
C.一架自西向东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
D.一架自东向西飞行的航空器中的飞行员
9.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晨昏线与地轴总是平行的
B.晨昏线与经线圈总是重合的
C.晨昏线圈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D.晨昏线总是和太阳光线垂直
10.黄龙县中学的一位高一学生在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用一根细绳绑住家中洗脸池的活塞,用活塞塞住洗脸池的漏水口,然后往洗脸池中放满水。过了几分钟,他看到池中的水平静了,抓住绳子迅速向上把活塞拔出,他看见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形成了向右旋转的漩涡(如下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太阳活动 B.地球自转
C.地球公转 D.黄赤交角的影响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图,完成1~3题。
1.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丙
2.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a-b-d-c B.d-c-b-a
C.a-b-c-d D.c-d-b-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除c地外,其余三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B.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
C.图中四地一年中仅有一天昼夜长短相同
D.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地的物体向右偏,c地的物体向左偏
读下图(图中斜线区表示黑夜),完成4~5题。
4.关于①点地理特征的正确叙述是( )
A.位于东半球 B.地转偏向力全球最大
C.自转线速度为零 D.太阳高度为0°
5.此时,北京时间为( )
A.16点 B.8点
C.20点 D.12点
下图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③地转一周的时间是( )
A.23时54分6秒
B.24时
C.23时48分46秒
D.23时56分4秒
8.下图为几位同学绘制的②到④方向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实线是其偏转方向,虚线为初始行进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和昼夜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日界线,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9~10题。
9.苏瓦与阿洛菲两地比较( )
A.日期相同,区时阿洛菲早
B.日期苏瓦早,区时两地相同
C.日期苏瓦早,区时阿洛菲早
D.日期苏瓦晚,区时阿洛菲早
10.图示时刻,地球上分属两个日期的范围之比约为( )
A.1∶11 B.1∶5
C.1∶17 D.7∶17
如图为某日世界局部地区光照示意图,其中MO、NO分别为昏线、晨线,阴影区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每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间隔度数相等。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 )
A.O
N>O
C.P=O
A.4时 B.10时 C.16时 D.22时
13.图示该日昼长为16小时的地点是( )
A.M B.O C.P D.Q
1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表示夜半球。
(2)图中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晨/昏)线,它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是________。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图中各点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物体由D到C做水平运动,先向________偏,后向________偏。
(4)从D到E最短距离的行进方向是( )
A.自东向西
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C.自西向东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5)若HF所在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全球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比为________。B点总是比F点的地方时早________小时。
2019年新年贺岁大片《流浪地球》上映,剧情介绍了在未来某时期,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使人类难以生存。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人类倾其所有,建造了1万个发动机遍布世界各地。它们被建在高山上、建在大城市旁。但是要实施一共需要几个步骤:第一步,将发动机推动的方向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使地球停止转动;第二步,全功率开动面向太阳一侧的地球发动机,使地球加速逃出太阳系;第三步,在外太空继续加速,飞向4.2光年外的比邻星,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转,并使地球进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据此完成1~3题。
1.本片中人类在地球难以生存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小行星的碰撞
B.地球大气逐渐不适于呼吸
C.液态水逐渐减少
D.光照不稳定,温度不适宜
2.在计划中第一步,发动机推动的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3.在逃离太阳系过程中,地球海水全部结冰,本剧中主角驱车从杭州(30°N,120°E)运输能源前往苏拉威西岛(120°E,0°),速度为每小时220千米,行驶时间约为( )
A.10小时 B.15小时
C.20小时 D.25小时
[2023·山东潍坊模拟]2022年10月23日12:05~12:30,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的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外记者见面。下表为10月23日北京(39°56′N,116°20′E)的日出、日落时间。据此完成4~5题。
4.见面会开始时,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朝向(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5.8月23日北京的昼长约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王先生出国到太平洋一小岛旅游(当地的经度为133°W),他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日期和时间,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据此完成6~7题。
6.当地所在的时区为( )
A.西八区 B.西九区
C.西十区 D.西十一区
7.当王先生所在手机显示的时间为6日5时时,当地所在时区区时为多少( )
A.5日12时 B.5日22时
C.6日12时 D.6日22时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的传统项目,风速、地形、地球自转速度变化都影响运动员的高水平发挥,下图示意崇礼(41°N,海拔500米)某教练训练计划中表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高度的关联。读图,完成8~9题。
8.a、b、c、d四个训练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d
9.该教练制定的训练计划要向全球教练员推广,为加强运动员对地球自转线速度影响的克服能力,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奥斯陆(60°N,海拔500米)教练应将训练场地放在低海拔处
B.罗马(41°N,海拔100米)教练可将训练场地放在当地
C.柏林(52°N,海拔10米)教练应将训练场地移向高纬度处
D.悉尼(34°S,海拔100米)教练可将训练场地放在当地
下图为在北半球某地24小时连续曝光拍摄的恒星视运动照片经GIS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图片,图中黑色区域为曝光后留下的天空背景。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示恒星每日周期性视运动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太阳运动 D.月球自转
11.图片中恒星视运动的方向是( )
①自东向西 ②自西向东 ③顺时针方向 ④逆时针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左上角弧线上未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如果补上,应为________时针方向。
(2)图中晨线为________,昏线为________。
(3)写出图示时刻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
(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10千米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请回答:
①飞机飞行需要________小时。
②假如飞机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那么降落时匹兹堡的区时应为3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5)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必备知识基础练
1.答案:A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旋转,A正确、D错误。从北极地区俯视地球,地球为逆时针自转,B错误。从南极地区俯视地球,地球为顺时针自转,C错误。故A正确。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B、D错误;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甲纬度低,乙纬度高,所以自转线速度甲>乙,A正确、C错误。故选A。
3~4.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由图知,该观测地点夜晚可以看到北极星,说明此地为北半球,D符合题意。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均位于南半球,夜晚看不到北极星,不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第4题,北极星是一颗恒星,A错误。星座本身是由各种毫无联系的天体组合而成的,自古以来,人类便把三五成群的恒星与他们神话中的人物或器具联系起来,称之为“星座”,所以小熊星座不属于天体系统,B错误。地球的自转轴——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C正确。城市夜晚的地面光亮高于农村夜晚,所以夜晚农村更容易观测到北极星,D错误。故选C。
5~7.答案:5.B 6.A 7.B
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弧线NQS为晨昏线,Q点位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晨昏线以西为黑夜,以东为白昼,因此该晨昏线为晨线,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如图所示,N、Q、S位于同一经线上,因此三点的地方时相同,C不符合题意;图中晨昏线和经线重合,则该日为春秋分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等长,日出时间均为6点,日落时间18点,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故选B。第6题,如图,P点位于东经100°,根据公式:时区=当地的经度/15度,当所得结果余数小于7.5度为当前时区数,如果所得结果余数大于7.5度,那就再加1。即100°÷15°的商为6,余数为10>7.5,所以时区为东七区,A正确。故选A。第7题,读图可知,Q点位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上,晨昏线以西为黑夜,以东为白昼,因此该晨昏线为晨线,其与赤道的交点Q点的地方时为6点。故选B。
8~9.答案:8.D 9.D
解析:第8题,地球停止自转,仅有公转,公转绕日运动,在地球上的人们仍能看到昼夜更替,只是昼夜更替的周期变为一年,排除A选项。地球自转便能产生昼夜更替现象,排除B选项。因太阳东升西落,飞机自西向东面向太阳而飞,其昼夜更替的时间比24小时要短,排除C选项。太阳东升西落,飞机自东向西追赶太阳,若航空器飞行速度与太阳运行速度一致,便无法看到昼夜更替的现象,D选项正确。故选D。第9题,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平面保持垂直,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晨昏线与经线圈只有在春、秋分日重合,晨昏线除二分日外,与地轴相交,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晨昏圈始终为昼半球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其大小相对固定,C选项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这种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材料中流水发生了逆时针方向流动,说明受到了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原因是地球自转,B正确;太阳活动、地球公转和黄赤交角对地球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没有影响,A、C、D错。故选B。
关键能力综合练
1~3.答案:1.D 2.A 3.D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从极点上空往下看呈现出北逆南顺的特点。东经度的增大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结合题中图,东经30°在东经120°的西边,故甲图正确;丙图中西经150°在西经60°的西边,丙图正确。乙图、丁图的自转方向标注与东经度增大方向相反,故乙图、丁图错误。据此分析选D。第2题,四图中a、b、c、d的纬度分别为20°、40°、90°、70°,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则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b-d-c,A正确。第3题,结合上题可知,除c地外,其余三地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图中四地一年中仅有春秋分两天的昼夜长短相同;a、c分别位于北半球、南半球,则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a地的物体向右偏,c地的物体向左偏。据此分析本题选D。
4~5.答案:4.D 5.B
解析:第4题,①点位于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D正确;根据图中180°经线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可以判断①点为90°W,属于西半球,A错误;地转偏向力由赤道向两极递增,①位于赤道,地转偏向力为0,B错误;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①点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C错误。故选D。第5题,图中昼夜平分,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①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点;图中半球被划分为6格,每格时间相差2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180°的地方时为12点;120°E位于180°的西侧,两地经度差是60°,时差为4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计算,北京时间为8点。故选B。
6~8.答案:6.C 7.D 8.A
解析:第6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点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③④①②,所以线速度最大的为③,故选C。第7题,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则③地转一周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故选D。第8题,根据自西向东,东经度增加,西经度减小,可以判断图示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应是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②到④移动方向为自北向南,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向西方,图示A正确。故选A。
9~10.答案:9.C 10.D
解析:第9题,从图中所给出的经度可以看出,苏瓦位于东十二区,阿洛菲位于西十一区,位于更东边,根据东早西晚的规律,故阿洛菲的区时比苏瓦早;但这两地分别位于日界线的两侧,苏瓦位于日界线之西,故其日期要比阿洛菲早,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0题,由题图可知,此时的晨线与赤道交于165°E经线,即165°E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能算出此时75°E的地方时为0时,全球以75°E经线和日界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75°E经线以东到日界线为新的一天,75°E经线以西到日界线为旧的一天,故地球上两个日期范围之比约为7∶17。故选D。
11~13.答案:11.A 12.D 13.C
解析:第11题,根据题意,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图中M、N位于赤道上,P、Q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且P的纬度低于Q的纬度。O位于80°上,因此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M=N<P<Q<O,因此各点的自转线速度排序为M=N>P>Q>O,A对,B、C、D错。故选A。第12题,根据题意,从图中信息可知,MO、NO分别为昏线、晨线,所以O点所在经线为0时(24时)或12时,又阴影区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可知O点所在经线为日界线,即0时(24时)或180°经线,综合两个条件,O点所在经线为0时。由此可推断该图为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自左向右,即左为西方向,右为东方向。又因MO、NO分别为昏线、晨线,且M、N都在赤道上,所以MN之间的经度差为180°,材料指出“每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的间隔度数相等”,可见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角度差为30°,时差为2小时,Q点所在经线在O点所在经线西边,因此Q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24时-2小时=22时,D对,A、B、C错。故选D。第13题,根据题意,由上题的分析,相邻两条经线的时差为2小时,P点所在纬线与晨线NO的交点与O点所在经线之间的时差为4小时,即P点日出时刻为0时+4小时=4时;P点所在纬线与昏线MO的交点与O点所在经线之间的时差为4小时,即P点日落时间为24时-4小时=20时,P点的昼长时间为20时-4时=16时,C对。M点在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为12小时,A错。O点出现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B错。Q地昼长为20小时,D错。故选C。
14.答案:(1)见解析
(2)晨 相互垂直 H=B>E=F=D>A=C
(3)右(西) 左(东)
(4)D
(5)12 2∶1 2
解析:(1)晨昏线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对着太阳光线的半球为昼半球,背着太阳光线的半球为夜半球,如图所示:
(2)从图中看,顺地球自转方向,过晨昏线进入白天,可判断出为晨线。晨昏线过地心与太阳光线垂直。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同纬度线速度相同,可判断出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H=B>E=F=D>A=C。(3)从图中D位于北半球,C位于南半球;由D到C做水平运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在北半球顺物体运动方向向右偏,也就是向西偏;过了赤道,在南半球顺物体运动方向向左偏,也就是向东偏。(4)从图中看,D和E都在北回归线上,两点最短距离是过两点的大圆;从D到E应绕高纬,先向西北再向西南,D正确,A、B、C错。故选D。(5)若HF所在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则D所在经线为120°E,根据图中的太阳光线可知,D点所在经线120°E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因此北京时间为12点。图中北京时间为12点,可知60°W地方时为0点,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60°W向东到180°,共240°,旧的一天是从60°W向西到180°,共120°,可算出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比为2∶1;从图中看,B点所在经线比F点所在经线偏东30°,因此B点总是比F点的地方时早2小时。
核心素养升级练
1~3.答案:1.D 2.B 3.B
解析:第1题,由题干“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使人类难以生存”可知,本片中人类在地球难以生存的最直接原因是光照不稳定,温度不适宜人类生存,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小行星碰撞、地球大气不适宜呼吸、液态水减少的相关信息,A、B、C错误。故选D。第2题,由题干“第一步,将发动机推动的方向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使地球停止转动”可知,发动机推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为自东向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杭州(30°N,120°E)到苏拉威西岛(120°E,0°)纬度相差30°,相差1°纬度,距离长约为110千米,两地距离约3 330千米,以每小时220千米速度行驶,大约用时15小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5.答案:4.A 5.B
解析:第4题,见面会开始的时候北京时间为10月23日12:05,根据天安门广场的经度116°20′E和北京时间的经度120°E,两地相差4°,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所以两地相差1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的规律,天安门广场此时的地方时约为11:49。又根据此时为10月23日,太阳此时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在南方。11:49时太阳在东南方位,日影在西北位置。故选A。第5题,昼长为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即17:24-6:33=10:51。大概为11个小时左右。故选B。
6~7.答案:6.B 7.A
解析: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地经度为133°W,可知该地所在时区为西九区,B正确;西八区的范围是112.5°W~127.5°W,西九区的范围是127.5°W~142.5°W,西十区的范围是142.5°W~157.5°W,西十一区的范围是157.5°W~172.5°W,A、C、D错。故选B。第7题,由材料可知,王先生手机显示的是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当地为西九区,两地相差17个时区,根据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可算出当地区时为5日12时,A正确,B、C、D错。故选A。
8~9.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同一海拔情况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度情况下,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ac海拔相同,线速度c>a,表明c纬度更低;ab线速度相同,b海拔更高,表明b纬度较a更高;在ab相同线速度上作辅助的e点,使e点与d点的海拔相同,原理同上,分析可得出纬度b>e>d,e>a。综上分析,四地中b的纬度最高,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9题,由上题可知,奥斯陆纬度高,海拔和崇礼一样,需要在低纬度或者高海拔训练场地训练,A错误。罗马与崇礼纬度相同,但海拔低,需要在高海拔或者低纬度训练场地训练,B错误。柏林纬度高,海拔低,在低纬度或者高海拔训练场地训练,C错误。悉尼纬度低可以弥补海拔低的缺陷,故可将训练场地放在当地,D正确。故选D。
10~11.答案:10.A 11.B
解析:第10题,由于地球自转,夜空上的星星看起来在缓慢地移动,从而恒星每日周期性视运动图绘制而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1题,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恒星视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所以是自东向西,①正确、②错误。地球自转轴延长线指向北极星,众星围绕北极星转动,北半球上空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④正确、③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1)逆
(2)BC AB
(3)约1/2
(4)10 21 5
(5)(0°,180°)
解析:(1)根据图中标的(北京)城市信息,可知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地球自西向东为逆时针方向自转。(2)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BC是由夜半球进入到昼半球的分界线,AB是由昼半球进入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所以BC为晨线,AB为昏线。(3)由光照图可知,此时0°经线地方时为0时,故此时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各占全球的二分之一。故图示时刻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二分之一。(4)一架飞机从北京起飞,计划全程沿经线以每小时1 110 km的速度匀速飞行,由北京经过B点,最后在匹兹堡降落。飞机飞行跨纬度100°,球面距离约为11 100 km,结合飞机飞行的速度可知,需要10小时。假若起飞时北京的区时为3月21日8时,匹兹堡在西5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则匹兹堡3月20日19时飞机起飞,飞机飞行了10小时落地,故飞机在匹兹堡3月21日5时降落。(5)由图可知,0°经线地方时为0时,所以180°经线地方时为12时,180°经线与0°经线相对,即直射180°经线。晨昏线过极点,所以太阳直射赤道,所以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0°,180°)。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
知识点二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核心素养升级练
进阶训练第三层
日出时间
6:33
日落时间
17:24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第二课时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关于a地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第一课时练习题,共7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课时作业,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