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文科)(4)
展开
这是一份207.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文科)(4),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文科)(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满足,则复数所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5分)已知,,,则
A., B. C., D.,
3.(5分)“,使”是“”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5分)已知,则
A. B. C. D.
5.(5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
A. B. C. D.
6.(5分)如图的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
A. B. C. D.
7.(5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5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3 B.4 C.5 D.6
9.(5分)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当时,的值为
A.9 B.24 C.71 D.134
10.(5分)已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若直线与平面区域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11.(5分)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设回归直线方程为,当变量增加1个单位时,平均增加2个单位;
②若命题,,,则,;
③已知直线,,则的充要条件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12.(5分)已知函数,,用,表示,中的最小值,设函数,,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已知,若,则等于 .
14.(5分)在区间上随机取两个实数,,则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为 .
15.(5分)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则的中点到轴的距离等于 .
16.(5分)已知圆,点在直线上,若圆上存在两点、使得,则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设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点为的外接圆的圆心,若满足.
(1)求角的最大值;
(2)当角取最大值时,已知,点为外接圆圆弧上点,若,求的最大值.
18.(12分)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大多数无明显的症状,针对中学校园的学生在运动中骨折事故频发的现状,教师认为和学生喜欢喝碳酸饮料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学校组织了一个由学生构成的兴趣小组,联合医院检验科,从高一年级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0名同学 (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30,不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对这50名同学进行骨质检测,检测情况如表:(单位:人)
有骨质疏松症状
无骨质疏松症状
总计
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
22
8
30
不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
8
12
20
总计
30
20
50
(1)能否据此判断有的把握认为骨质疏松症与喝碳酸饮料有关?
(2)记常喝碳酸饮料且无骨质疏松症状的8名同学为,,,从8名同学中任意抽取两人,对他们今后是否有骨质疏松症状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研究,求,至少有一个被抽到的概率.
附表及公式.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
19.(12分)如图,正三棱柱中,,,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点到面的距离.
20.(12分)已知椭圆中,,且椭圆上任一点到点的最小距离为.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如图4,过点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不重合)分别交椭圆于点,,,,求证:.
21.(12分)已知函数.
(Ⅰ)若曲线在,(2)处的切线过,求的值;
(Ⅱ)求证:当时,不等式在,,上恒成立.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10分)已知圆和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和,点为圆上任意一点.
(1)若射线交圆于点,且其方程为,求得长;
(2)已知,若圆和圆的交点为,,求证:为定值.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3.若,且.
(1)求的最小值;
(2)是否存在,使得?并说明理由.
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文科)(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已知为虚数单位,复数满足,则复数所对应的点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专题】31:数形结合;35:转化思想;:数系的扩充和复数
【分析】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即可得出.
【解答】解:,,,
则复数所对应的点在第一象限.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复数的运算法则、几何意义,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5分)已知,,,则
A., B. C., D.,
【考点】:补集及其运算
【专题】37:集合思想;49:综合法;:集合
【分析】分别求出关于,的范围,从而求出的补集即可.
【解答】解:,
,,
则,,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运算,是一道基础题.
3.(5分)“,使”是“”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29: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专题】35:转化思想;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简易逻辑
【分析】由于“,使”与“”成立等价,即可判断出关系.
【解答】解:“,使” “”,
“,使”是“”成立的充要条件.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简易逻辑的判定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4.(5分)已知,则
A. B. C. D.
【考点】: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
【专题】36:整体思想;49:综合法;56: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由二倍角公式可得,整体利用诱导公式可得,代值可得.
【解答】解:,
,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化简求值,涉及二倍角公式和诱导公式,属基础题.
5.(5分)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
A. B. C. D.
【考点】:程序框图
【专题】11:计算题;27:图表型;:试验法;: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的值,用裂项法即可计算求值得解.
【解答】解: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
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
该程序的作用是累加并输出的值.
而
.
故选:.
【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
6.(5分)如图的茎叶图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5次综合测评中的成绩,其中一个数字被污损,则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
A. B. C. D.
【考点】:茎叶图;: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专题】12:应用题;:概率与统计
【分析】根据茎叶图中的数据,求出甲乙两人的平均成绩,再求出乙的平均成绩不小于甲的平均成绩的概率,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已知中的茎叶图得,
甲的平均成绩为;
设污损的数字为,
则乙的平均成绩为,
当,甲的平均数乙的平均数,
即乙的平均成绩超过甲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
当,甲的平均数乙的平均数,
即乙的平均成绩等于甲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
所以,甲的平均成绩超过乙的平均成绩的概率为.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茎叶图,古典概型概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问题,是基础题目.
7.(5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85: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专题】36:整体思想;49:综合法;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分析】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性质可得,解方程可得.
【解答】解: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性质可得:
,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性质,属基础题.
8.(5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A.3 B.4 C.5 D.6
【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49:综合法;: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由三视图,得到几何体为四棱锥,依据图中数据计算体积.
【解答】解:由题意,几何体为四棱锥,其中底面是上底为2,下底为4,高为2 的直角梯形,棱锥的高为2,
所以体积为;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几何体的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关键是正确还原几何体.
9.(5分)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当时,的值为
A.9 B.24 C.71 D.134
【考点】:秦九韶算法
【专题】11:计算题;:转化法;:算法和程序框图
【分析】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即可得出.
【解答】解: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
当时,,,,.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九韶算法,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0.(5分)已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若直线与平面区域有公共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考点】:简单线性规划
【专题】31:数形结合;:转化法;:不等式
【分析】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建立不等式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画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直线恒过点,
则直线与区域有公共点时满足或.
而,,
则或,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利用直线斜率以及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5分)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设回归直线方程为,当变量增加1个单位时,平均增加2个单位;
②若命题,,,则,;
③已知直线,,则的充要条件是;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考点】: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专题】11:计算题;49:综合法;:简易逻辑
【分析】利用回归直线方程判断①的正误;命题的否定判断②的正误;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判断③的正误;
【解答】解:①设回归直线方程为,当变量增加1个单位时,平均减少2.5个单位;所以①不正确;
②若命题,,,则,;不满足命题的否定形式;所以②不正确;
③已知直线,,则的充要条件是;因为,两条直线也垂直,所以③不正确;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的判断与应用,是基本知识的考查.
12.(5分)已知函数,,用,表示,中的最小值,设函数,,则函数的零点个数为
A.1 B.2 C.3 D.4
【考点】53: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专题】31:数形结合;:转化法;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的定义,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解:作出函数和的图象如图,两个图象的下面部分图象,
由,得,或,
由,得或,
(e),
当时,函数的零点个数为3个,
故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注意函数定义域的作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5分)已知,若,则等于 5 .
【考点】91:向量的概念与向量的模
【专题】38:对应思想;:转化法;:平面向量及应用
【分析】利用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数量积为0;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列出方程求出,再根据向量模的定义即可求出.
【解答】解:,,
,
,
,解得,,
,
,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向量的模,属于基础题.
14.(5分)在区间上随机取两个实数,,则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为 .
【考点】:几何概型
【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数学模型法;:概率与统计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的意义,关键是要找出对应图形的面积,及满足条件“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有实数根”的点对应的图形的面积,然后再结合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
【解答】解:要使方程有实数根,
只需满足△,即,
又,是从区间上随机取两个数,
则满足条件的,,如图所示,
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的概率为
;
故答案为:
【点评】几何概型的概率估算公式中的“几何度量”,可以为线段长度、面积、体积等,而且这个“几何度量”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
15.(5分)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若,则的中点到轴的距离等于 4 .
【考点】:抛物线的性质
【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过、、 分别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如图所示:由为直角梯形的中位线及抛物线的定义求出,则 为所求.
【解答】解:抛物线焦点,准线为,
由于的中点为,过、、 分别作准线的垂线,
垂足分别为、、,交纵轴于点,如图所示:
则由为直角梯形的中位线知,,
,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考查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以及简单性质的应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
16.(5分)已知圆,点在直线上,若圆上存在两点、使得,则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转化法;:直线与圆
【分析】由题意可得圆心,推导出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小距离应小于或等于半径.设点的坐标为,则,由此能求出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圆心,
点在直线上,圆上存在两点、使得,
如图,,,
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小距离应小于或等于半径.
设点的坐标为,
则,
化简可得,解得,
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判断点到圆上的点的最小距离应小于或等于半径,是解题的关键,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设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点为的外接圆的圆心,若满足.
(1)求角的最大值;
(2)当角取最大值时,已知,点为外接圆圆弧上点,若,求的最大值.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
【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41:向量法;:平面向量及应用;:不等式
【分析】(1)由余弦定理可以得到,而由即可得出的范围,从而得出的范围,进一步便可得到,从而有,这便说明角的最大值为;
(2)时便可得出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可求得外接圆半径为1,并可求得,从而对两边平方便可得到,这样便可得出的最大值.
【解答】解:(1)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
;
;
;
,当且仅当时取“”;
;
即;
;
角的最大值为;
(2)当角取最大值时,;
为等边三角形;
为的中心,如图所示,为边的中点,连接,则:
,且;
,即外接圆半径为1,且;
;
对两边平方得,;
;
,当且仅当时取“”;
;
的最大值为1.
【点评】考查余弦定理,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及不等式的运用,以及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计算公式,清楚三角形外接圆的概念.
18.(12分)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早期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大多数无明显的症状,针对中学校园的学生在运动中骨折事故频发的现状,教师认为和学生喜欢喝碳酸饮料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学校组织了一个由学生构成的兴趣小组,联合医院检验科,从高一年级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50名同学 (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30,不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对这50名同学进行骨质检测,检测情况如表:(单位:人)
有骨质疏松症状
无骨质疏松症状
总计
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
22
8
30
不常喝碳酸饮料的同学
8
12
20
总计
30
20
50
(1)能否据此判断有的把握认为骨质疏松症与喝碳酸饮料有关?
(2)记常喝碳酸饮料且无骨质疏松症状的8名同学为,,,从8名同学中任意抽取两人,对他们今后是否有骨质疏松症状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研究,求,至少有一个被抽到的概率.
附表及公式.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
【考点】:独立性检验;: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概率与统计
【分析】(1)能否据此判断求出观测值,判断是否有的把握认为骨质疏松症与喝碳酸饮料有关.
(2)从常喝碳酸饮料且无骨质疏松症状的8名同学中任意抽取两人,抽取方法有28种,找出含有病症的数目,然后求解概率.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得的观测值.
所以根据统计有的把握认为骨质疏松症与喝碳酸饮料有关有关.
(2)由题可知从常喝碳酸饮料且无骨质疏松症状的8名同学中任意抽取两人,抽取方法有28种,
,,,,,,
,,,,,
,,,,
,,,
,,
其中,两人至少有一个被抽到的事件有,,,,,,
,,,,, 13种,.
【点评】本题考查独立检验的应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
19.(12分)如图,正三棱柱中,,,分别是线段,,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点到面的距离.
【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
【专题】11:计算题;31:数形结合;35:转化思想;: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1)连接,设为,的交点,连接,,,推出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即可证明平面.
(2)说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利用,求解即可.
【解答】(1)证明:如图,连接,设为,的交点,
由题意可知为的中点,连接,,,
,分别为,中的边上的中位线,
,,,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又平面,平面,
平面.
(2)解:是线段的中点,点到面的距离,就是点到面的距离,设为:;正三棱柱中,,可得,,,,可得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可得,
解得.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应用,点线面距离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20.(12分)已知椭圆中,,且椭圆上任一点到点的最小距离为.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如图4,过点作两条倾斜角互补的直线,,不重合)分别交椭圆于点,,,,求证:.
【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椭圆的综合
【专题】11:计算题;35:转化思想;49:综合法;: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
【分析】(1)设为椭圆上任一点,由,椭圆的方程可化为,通过求解椭圆上任一点到点的最小距离为.即可求出椭圆的方程.
(2)直线,不重合,则直线,的斜率均存在,设直线,点,,,.
直线.联立消去,由韦达定理以及弦长公式化简,可得.
【解答】(1)解:设为椭圆上任一点,由,
则椭圆的方程可化为,
从而.
由于,则当时,,
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证明:由于直线,不重合,则直线,的斜率均存在,
设直线,点,,,.
易知直线,
由得,
由韦达定理有:,,
则;
同理可得,
从而有.
【点评】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的求法,椭圆的简单性质以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21.(12分)已知函数.
(Ⅰ)若曲线在,(2)处的切线过,求的值;
(Ⅱ)求证:当时,不等式在,,上恒成立.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专题】35:转化思想;48:分析法;:转化法;52:导数的概念及应用
【分析】(Ⅰ)将代入原函数和导函数,求出切点坐标和切线斜率,得到切线的点斜式方程,将代入,可求的值;
(Ⅱ)若证:当时,不等式在,,上恒成立.只需证:在恒成立,设,,,利用导数法求其最值后,可得结论.
【解答】解:(Ⅰ)解由得:函数的定义域为,,,
(2),,
(2),
曲线在,(2)处的切线
将代入,得,
解得:
证明:(Ⅱ)
若证:当时,不等式在,,上恒成立.
只需证:在,,上恒成立,
,,时,恒成立,
只需证:在恒成立
设,,
恒成立
只需证:在,恒成立
,
恒成立,
单调递增,
单调递增,
在,恒成立
即在,,上恒成立.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过某点的切线方程,难度中档.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10分)已知圆和圆的极坐标方程分别为和,点为圆上任意一点.
(1)若射线交圆于点,且其方程为,求得长;
(2)已知,若圆和圆的交点为,,求证:为定值.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专题】17:选作题;34:方程思想;:演绎法;:坐标系和参数方程
【分析】(1)代入,可得,即可求出;
(2)求出,,的直角坐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解:代入,可得,
;
(2)证明:由题意,,,,,,
设,则,为定值.
【点评】本题考查极坐标方程,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比较基础.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3.若,且.
(1)求的最小值;
(2)是否存在,使得?并说明理由.
【考点】: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专题】11:计算题;34:方程思想;35:转化思想;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
【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用表示的,化简所求表达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最值即可.
(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表达式的最小值,判断是否存在,即可.
【解答】解:(1)由条件知,.所以.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所以的最小值为6.
(2)因为,当且仅当,时取等,
所以,故不存在,使得.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不等式在最值中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8 23:43:35;用户:tp;邮箱:lsgjgz137@xyh.com;学号:214741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8.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考前数学模拟试卷(文科)(二),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6.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文科)(5),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5.2017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考数学模拟试卷(文科)(6),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