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印度 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 印度   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1.课件展示,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印度授课班级七年级  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力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3.印度的粮食问题。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印度人文知识                        教学过程拓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西游记》视频和歌曲《天竺少女》。2.设问方式引入: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课件展示“泰姬陵”并让学生讲述关于他的故事。通过以上的认识,我们了解到了印度这个世界文明古国的建筑魅力,除了这些你对印度的了解还有那些?学生互相分享课前搜集的有关印度的文化特色。讲授新课:一、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地理方位、邻国,找出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2.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并找学生到黑板上填注出濒临的海域、邻国、地形组成。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总结出印度的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部低,地势起伏不大。3.过度: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那么人口又是怎样分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印度人口特点。二、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1.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2.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3.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三、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1.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2.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3.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月份           风向        吹向           降水季节6-9           西南风    海洋—陆地       雨季10-次年5月   东北风    陆地—海洋       旱季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四、.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3.课件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朗读P39阅读材料,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梳理巩固知识练习:课件  视频和故事引入,创造了神秘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地形图更直观。       人口问题让学生联系身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法,学生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高。                 让学生联系实际,总结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板书设计  一、位置、范围及地形特征二、人口三、气候四、粮食生产自给有余  课后反思     

    相关教案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标准,课标标准解读,教学目标预设,本课知识结构,本课教学线索,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流程编排,反馈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