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第1页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第2页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在学习、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B.一个中学生的跑步速度大约15m/s
    C.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1dm
    D.人的脉搏跳动频率正常大约70次/秒
    2.(3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3.(3分)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飞船与火箭分离后,再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完成了“送人上门”服务,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核心舱。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后,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
    A.月亮 B.地面发射塔
    C.“天和”核心舱 D.太阳
    4.(3分)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3分)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6.(3分)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映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
    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
    7.(3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凸透镜将光会聚到一点
    B.小孔成像
    C.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D.玻璃板成像
    8.(3分)我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良好,大量珍稀水禽在此迁徙繁殖。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水面上展翅起飞。关于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白鹭飞的越高,在水中的“倒影”越小
    C.人们看到白鹭身上的羽毛是白色,是因为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也向上运动
    9.(3分)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10.(3分)建筑物内遭遇火灾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与房间内其他空气相比较,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大量集聚在房间的上方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1.(2分)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秒表的读数为    s。

    12.(2分)如图所示为无线投影仪,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   ,使全家人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13.(2分)“红外线”和“紫外线”这两种不可见光在疫情防控期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它们都属于光波,但是作用却有明显不同,测温枪就是利用接收人体发出的    来测量温度的,而医生的手术室里可以用    灯消毒杀菌。
    14.(2分)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    不同(以上两空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2分)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6.(2分)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人因溺水意外死亡,其中未成年人溺水的事件最为多见。造成类似溺水事故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光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使人感到“看到”的水深度比实际的    (填“深”或“浅”)。
    17.(2分)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g/cm3,容器的质量是    g。
    液体与容器的质量m/g
    67
    72.6
    95
    119
    液体的体积V/cm3
    15
    22
    50
    80
    三、作图、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18题2分,19题2分,20题10分,21题9分,22题12分,共35分)
    18.(2分)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MN为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①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②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P点的光线。

    19.(2分)如图,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0.(10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图甲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硬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硬纸板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50°
    2
    40°
    40°
    3
    20°
    20°
    (1)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将可转折的硬纸板与镜面    放置,开始实验时,小聪将呈现反射光线光路的活动硬纸板F向后折,活动硬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    。
    (2)为了精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除了图甲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和    。
    (3)如果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
    (4)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实验中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记录了多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5)为了纸板上能清晰地显示出光路,应该选用较为    (填“粗糙”或“光滑”)的纸板。
    (6)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光束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后被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若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到的光点从S1点移到S2,说明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了。

    21.(9分)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25.0cm和50.0cm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    (选填“倒立”或“正立”)、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透镜如图放置在50.0cm刻度处,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    点成虚像;在    点光屏上承接的烛焰的像最大,这一点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相同。蜡烛从A到C移动的过程中,若光屏上始终成清晰地像,光屏应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
    22.(12分)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1)小明设计了如下方案: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④则盐水的密度ρ=   。
    (2)经分析该方案会使密度测量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3)小组成员改进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    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将烧杯放在天平的    盘,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如图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为    cm3(如图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15g。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kg/m3。
    (4)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填“加盐”或“加水”)。
    (5)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ρ盐水=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23题10分,24题11分,共21分,注意公式、单位、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书写规范,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给分)
    23.(10分)小华家使用的是天然气热水器,他尝试估测该热水器的效率,以核对铭牌上的数值是否准确。当只有该热水器使用天然气时,把50kg的水从20℃加热到54℃,天然气表的示数由1365.05m3变为1365.17m3,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7.0×107J/m3.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消耗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该热水器的效率。
    24.(11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款双挡位电加热器,利用产生的蒸汽加湿或消毒,电加热器工作时,高挡先将水箱内的水加热到100℃,低挡维持水沸腾确保蒸汽不断产生。如图甲是其内部简化电路,S1和S均为自动控制开关,当水温达到100℃时,S1自动断开,当水的质量低于0.2kg时S自动断开,R1、R2均为电热丝。水箱加满水后闭合开关,电加热器正常工作时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已知水箱容量2.2L,水的初温为20℃。[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
    (1)求低挡工作时加热器的电功率;
    (2)求R1的电阻;
    (3)求电加热器高挡位工作的加热效率。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五四学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解答】解:A、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正确;
    B、一个中学生的跑步速度大约5m/s,故B错误;
    C、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的厚度约1cm,故C错误;
    D、人的脉搏跳动频率正常大约70次/分,故D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A、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
    C、选用精密仪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而误差是在正确的测量下也会产生的,因此误差不可避免,测量中的错误可以避免,故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形成组合体一起运动,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不变,则飞船是静止的,而飞船与月亮、地面发射塔、太阳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此时飞船是运动的。
    故选:C。
    4.【解答】解:
    ①图像中线段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②此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此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匀速直线运动;
    ④此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
    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解答】解:A、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通过音色的不同,因为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即不同的物体发声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
    B、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6.【解答】解:A、射击时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双层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解答】解:A.凸透镜将光会聚到一点,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
    C.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上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错误;
    D.玻璃板成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B。
    8.【解答】解:A、白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白鹭飞的越高,在水中的“倒影”大小不变,故B错误;
    C、人们看到白鹭身上的羽毛是白色,是因为它反射了所有的色光,故C正确;
    D、当白鹭向上飞行时,其倒影向下运动,距离水面越来越远,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要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只有D说法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空气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1.【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4.0cm刻度线对齐,读作4.00cm,右侧与6.5cm刻度线对齐对齐,读作6.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6.50cm﹣4.00cm=2.50cm;
    (2)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30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超过大半格)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00s+37.5s=337.5s。
    故答案为:2.50;337.5。
    12.【解答】解:
    (1)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2)屏幕用表面粗糙的白布做成,能使射向屏幕的光发生漫反射,即使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能使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屏幕上的像。
    故答案为:绿;漫反射。
    13.【解答】解测温枪就是利用接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来测量温度。紫外线在医生的手术室里可以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故答案为:红外线;紫外线。
    14.【解答】解: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因为力度不同,物体的振幅不同,响度则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因为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则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响度;音调。
    15.【解答】解: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本题答案为:信息,能量。
    16.【解答】解:从岸上看清澈水面的深度比实际的要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故答案为:折射;浅。
    17.【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比第1次实验时容器中增加的液体的体积:
    ΔV液=V2﹣V1=22cm3﹣15cm3=7cm3,
    第2次实验比第1次实验时容器中增加的液体的质量:
    Δm液=m2﹣m1=72.6g﹣67g=5.6g,
    所以液体的密度:
    ρ液===0.8g/cm3;
    (2)当液体体积为15cm3时,液体的质量为:m液=ρ液V1=0.8g/cm3×15cm3=12g,
    容器的质量为:m容器=m1﹣m液=67g﹣12g=55g。
    故答案为:0.8;55。
    三、作图、实验题(本大题共5小题,18题2分,19题2分,20题10分,21题9分,22题12分,共35分)
    18.【解答】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P点交平面镜于点O,O为反射点(入射点),沿OP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19.【解答】解: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F;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20.【解答】解:(1)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与镜面保持垂直,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在纸板上将看不到反射光线;
    当两块硬纸板在一个平面内时,可以看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将硬纸板F向后折转一个角度后,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该实验的结论是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需要测量角度,记录数据,列出表格,故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笔和量角器;
    (3)将光线沿着BO方向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即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根据反射定律的内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之增大,故反射光线将远离法线;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记录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此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的,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6)根据下图可知,一束发射器始终沿图中方向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若反射光线到光电转换接收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2。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液面上升。

    故答案为:(1)垂直;不能;同一个平面内;(2)量角器;(3)是可逆的;(4)远离;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5)粗糙;(6)上升。
    21.【解答】解:(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同一高度,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的25.0cm和50.0cm刻度线处,此时u=25cm=2f,所以v=2f=25cm,故应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75.0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倒立、等大清晰的像;
    (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以向上移动光屏,或者向下移动凸透镜;
    (3)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透镜如图放置在50.0cm刻度处,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D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故在D点成虚像;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在C点光屏上承接的烛焰的像最大,这一点的成像原理与生活中的投影仪相同;
    当蜡烛从A到C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光屏应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75.0;倒立;(2)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不断变短;向上;(3)D;C;投影仪;右。
    22.【解答】解:(1)空烧杯的质量m1;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盐水的密度ρ==;
    (2)在实验中先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再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当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时,由于烧杯内壁沾有盐水,所以体积V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偏大;
    (3)①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左盘高,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将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
    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50g+5g+4.8g=59.8g,
    ③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40mL=40cm3,
    ⑤则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2﹣m1=59.8g﹣15g=44.8g;
    盐水的密度为:ρ===1.12g/cm3=1.12×103kg/m3;
    (4)因为测得盐水的密度小于1.15g/cm3,需要加盐以增大密度。
    (5)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则水的质量m水=m1﹣m0,由求得,水的体积V′=,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则盐水的质量m盐水=m2﹣m0,烧杯内盐水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
    ④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ρ水。
    故答案为:(1);(2)偏大;(3)①水平;零刻度线;左;②左;59.8;③40;⑤1.12×103;(4)加盐;(5)•ρ水。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23题10分,24题11分,共21分,注意公式、单位、必要的文字说明和书写规范,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给分)
    23.【解答】解:
    (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4.2×103J/(kg•℃)×50kg×(54℃﹣20℃)=7.14×106J;
    (2)消耗的天然气:
    V=1365.17m3﹣1365.05m3=0.12m3;
    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qV=7.0×107J/m3×0.12m3=8.4×106J;
    (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
    η==×100%=85%。
    答:(1)水吸收的热量为7.14×106J;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8.4×106J;
    (3)该热水器的热效率为85%。
    24.【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低档工作时,开关S1断开,由乙图可知加热器低档工作时的电流I低=2A,则低挡工作时加热器的电功率:
    P低=UI低=220V×2A=440W;
    (2)低档工作时,R2的电阻R2===110Ω,
    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电功率最大,处于高挡,总电流I总=10A,由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
    I总=+,即10A=+,
    解得R1=27.5Ω;
    (3)电加热器高挡位工作7min时,消耗的电能W=UI总t=220V×10A×7×60s=9.24×105J,
    由ρ=可得,水的质量:
    m=ρ水V=1.0×103kg/m3×2.2×10﹣3m3=2.2kg,
    水吸收的热量:
    Q=c水mΔt=4.2×103J/(kg•℃)×2.2kg×(100℃﹣20℃)=7.392×105J,
    加热效率η=×100%=×100%=80%。
    答:(1)低挡工作时加热器的电功率为440W;
    (2)R1的电阻为27.5Ω;
    (3)求电加热器高挡位工作的加热效率为80%。


    相关试卷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物理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