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4章达标检测卷
展开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2.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6题)
3.如图所示,小华靠近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
4.如图,小明站在白云湖边看到小鱼在水中游动,同时发现有一只“鸟”在水中飞翔,似乎在模仿水面上方另一只鸟的飞翔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小明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C.水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小于空中的鸟到水面的距离
D.如果此时下雨,水面折皱,水中的“鸟”和鱼都“不见了”,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不会改变,只是不能形成清晰的像
5.“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水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水里了!……”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B.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出现月亮是光的反射现象
D.水中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远
6.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7.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是( )
8.光从空气倾斜射入玻璃中,入射角为60°,折射角可能为( )
A.0° B.35° C.60° D.90°
9.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的“自己” B.湖水中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B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11.某日上午,在广元地区天空出现了罕见的日晕现象,太阳周围出现了一条彩色的大圆环,非常好看,许多人纷纷拍照留影。关于彩色圆环的形成原因,可以由下列哪种物理规律解释( )
A.小孔成像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色散
12.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B.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呈红色是因为它能反射红光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实际是固态,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二、填空与作图题(19题4分,20题6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3.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
(第13题) (第14题) (第17题)
14.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成的是等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15.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个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光在酒面______________形成的像。
16.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_______(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17.一束光AO射向平面镜,光线AO与镜面的夹角如图所示,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现在城市里很多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做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玻璃幕墙时,就会发生________反射,造成“光污染”。
18.一束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度,则反射角是________度;若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在红光外侧还有不可见的光叫________。
19.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请你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和光的大致折射方向。
(第19题) (第20题)
20.如图,一束光从空气射到水面O点,反射光线在容器壁上形成一光点A。
(1)画出反射光线及对应的入射光线;
(2)大致画出该入射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3)A在水中的像到A的距离为________cm。
三、实验与探究题(21题5分,22题10分,23题6分,共21分)
21.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在平面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改变了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了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20° | 20° |
2 | 45° | 45° |
3 | 60° | 60° |
分析上表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还发现,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则光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是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棋子A和B完全相同。
(1)实验中应选择较________(填“厚”或“薄”)的茶色玻璃板,并将其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为确定棋子A的像的位置,应在玻璃板后方移动棋子B,直到它与棋子A的像____________。
(3)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实验,可得到像与物关于________对称的实验结论。
(4)某次实验后,将光屏竖直放置在棋子B的位置,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
(5)另一位同学直接用平面镜来确定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将5节同样的小电池直立在白纸上,保持电池①的位置不变,移动其他电池,使电池③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②,电池⑤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④,在白纸上记录下电池的位置如图丙所示,请在图丙中作出电池①像的位置并用“·”表示。
23.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明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再通过分析就可得到实验结论。经讨论,同学们认为这一方案是可行的,于是进行了探究实验。
(1)要实现探究目标,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
(2)实验时,同学们在水槽底部贴上一把自制纸质刻度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小组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________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
四、综合运用题(24题6分,25题10分,共16分)
2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让光露出“尾巴”来
当我们用手电筒照墙面时,我们只能在墙面上看到亮斑,而无法看见光的传播路径。我们将手移动到“光的传播路径”上的某一处,就能看到手上有一个“光斑”。
打扫卧室时可以看见从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同时可以看见“尘土飞扬”。原来尘土很小,以至于可以使大部分的光穿过而不被阻挡,同时,如果有光照到“尘土”上,则必有光的反射发生,使我们看到光的传播路径,使光露出“尾巴”来。
(1)我们平时没有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因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没有发生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2)我们往往看见“光曦”从云层中穿出(如图),对此现象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由于光本身具有亮度,所以能够从地面上看见它的传播路径
B.由于云层中有小水珠、小冰晶等物质,既能让大部分光透过,同时这些物质又可以对光进行反射,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C.由于光具有能量,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D.由于光的折射,所以我们会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3)请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的方案。
可供选择的器材:一盘蚊香、火柴、一勺奶粉、一把激光手电筒、足量的水、一个带盖的透明的玻璃箱。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上,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4)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C
2.A 点拨:由题图可知,“我”在障碍物的后面,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从景物传来的光,不能射入“我”的眼中。
3.B 点拨: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
4.D 5.C
6.B 点拨:由题图可知,根据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作出蜡烛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蜡烛A的像的位置,可知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重合,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7.B 8.B 9.C 10.A 11.D 12.B
二、13.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
点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要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14.激光束在均匀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反射;虚
15.直线传播;反射 16.红;绿;蓝;红外线
17.65°;镜面
18.30;色散;红外线 点拨:太阳光与平面镜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等于9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则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为30°;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在红光外侧还有不可见的光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能使被照射的物体温度升高。
19.解:如图所示。 点拨:反射光线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画折射光线时应注意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0.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30.0
三、21.(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可逆的
22.解:(1)薄;竖直 (2)完全重合 (3)镜面
(4)不能 (5)如图所示。
点拨:(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3)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进行实验,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始终等于棋子到镜面的距离,可得到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实验结论;(4)某次实验后,将光屏竖直放置在棋子B的位置,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棋子A的像;(5)保持电池①的位置不变,移动其他电池,使电池③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②,电池⑤遮挡住电池①的像和电池④,根据光的直线传播作图。
23.(1)BD (2)更好地比较光的偏折程度 (3)油
点拨:(1)由可知,为了研究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只能改变液体的种类,而控制其他的变量完全相同。(3)和空气中照射点相比较,距离空气中光斑越远,说明对光的偏折本领越大。
四、24.(1)漫 (2)B (3)在透明的玻璃箱内放入适量的水,将一勺奶粉放入水中搅拌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入玻璃箱内,在水中出现光的传播路径(或将蚊香在带盖的透明的玻璃箱内点燃,待箱内出现足够的烟雾时,用激光手电筒照入玻璃箱内,在烟雾中出现光的传播路径)
25.(1)自己的像与广告牌重合 (2)自己所处的位置
(3)所记录的位置到玻璃屏蔽门
(4)刻度尺 (5)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