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三节 传统发酵技术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精品】第三节传统发酵技术-2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
1.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质的需求,在培养基中增加不同的特殊营养物质
C.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人不同的抗生素
D.根据微生物耐热性的不同,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2.如图是使用某接种方法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某种微生物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 )
A.该图最可能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
B.接种技术的核心是要防止杂菌的污染
C.该接种方法适用于微生物的分离
D.该接种方法适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3.下列关于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获得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一个活菌往往会形成一个菌落
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菌落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在某一浓度下涂布三个平板,若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差别不大,则应以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
4.进行“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5.苯甲酰肼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甲酰肼的微生物。为了降解苯甲酰肼,研究人员筛选获得了能降解利用苯甲酰肼的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纯化的目的菌
B.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甲酰肼作为碳源
D.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消毒处理
6.如图所示的装置直接用来制作果醋,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后,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入适量的醋酸菌
B.一直打开阀a和阀b进行通气
C.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D.把发酵装置放到15 ℃的恒温箱中进行发酵
7.生长图形法是一种测定微生物营养需求的简便方法。为探究某嗜热菌所需生长因子的种类,研究小组把该菌的悬浮液与不含任何生长因子但含有其他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混合后倒成平板,然后在平板上划分数区,将甲.乙.丙三种生长因子分别添加到不同区域,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保障无菌环境,需要在倒平板后再次进行灭菌处理
B.倒平板后直接培养观察有无菌落的出现,可判断培养基有无污染
C.因为嗜热菌在添加了乙.丙生长因子的区域生长,故该菌需要生长因子乙和丙
D.不同的菌种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同,利用生长图形法可用于某些菌种的筛选
8.关于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果酒发酵后期拧松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B.条件适宜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C.果酒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密度会逐渐减小
D.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增加盐的用量
9.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
10.日前微博传言手机屏幕比马桶按钮单位面积上的细菌多,为辨别真伪,两电视台利用微生物培养技术进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
B.为排除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需要设置对照组
C.本实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D.两个报道结果不同,可能是因为取样环境不同
11.下列有关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调pH值和倒平板
B.将称好的牛肉膏放入烧杯前,应将称量纸去除
C.为了方便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可将皿盖置于操作台桌面上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 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12.关于灭菌和消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B.消毒是指使用温和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
C.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处理饮用水源等操作属于消毒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13.下列有关常见无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酒精擦拭实验者双手 B.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用酒精擦拭
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用氯气对水源进行消毒
14.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纯化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牛肉膏和蛋白胨只能为大肠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B.倒平板和接种的操作都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C.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会呈现红色
D.纯化大肠杆菌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
15.关于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只能用于固体培养基接种
B.都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
C.接种培养后均可获得单菌落
D.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
16.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这两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均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B.获得的每一个菌落均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子细胞群
C.都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
D.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但均能达到纯化大肠杆菌的目的
17.下列是对四种微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 微生物种类 | 乳酸菌 | 根瘤菌 | 硝化细菌 | 衣藻 |
A | 能源 | 糖类 | 光能 | NH3 | 光能 |
B | 碳源 | 糖类 | CO2 | CO2 | CO2 |
C | 氮源 | NO3 | N2 | NH3 | NO3 |
D | 代谢类型 | 异养厌氧型 | 自养需养型 | 自养需养型 | 自养需养型 |
A.A B.B C.C D.D
18.下列有关利用含琼脂的培养基进行倒平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培养皿进行灭菌一般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
B.培养基灭菌后要冷却到30℃时再倒入培养皿
C.倒平板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倒平板操作时需要使用灭菌了的接种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D
【解析】
根据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和生长因子。因微生物不同,对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的需求也不相同,可以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制备特殊的选择培养基,来获得单一纯种;也可以根据微生物对不同抗菌素的敏感性不同,加入不同的抗菌素来获得目的菌种。
解答: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例如培养自养型的菌,在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A正确;
B.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根据需要的菌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生长因子进行分离,B正确;
C.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C正确;
D.高温高压会将所有细菌(包括需要的菌类)一起杀死,D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解答:
A.微生物常见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图示培养基上有明显的划线,且微生物并没有均匀分布,因此其接种方法应该是平板划线法,A正确;
B.不同的微生物接种方法的核心都是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
C.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C正确;
D.平板划线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但是不能用于微生物的计数,D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若要对微生物进行取样计数,接种方法只能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解答:
A.采用平板计数法获得的菌落有可能是由多个细菌形成的,所以往往少于实际的活菌数,A正确;
B.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B正确;
C.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C错误;
D.设计实验时,一定要至少用三个平板做重复实验,才能增强实验的说服力和准确性;分析结果时,一定要考虑所设置的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一致,差别不大时;取平均值作为统计结果,D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选D 在高压灭菌的操作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压力表的指针指到零时,打开放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完全取下放到一边;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用其挑取菌落;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将培养皿倒置,在皿底上用记号笔做标记。
5.【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甲酰肼的细菌菌株,则培养微生物的培养液中只能提供苯甲酰肼作为唯一的碳源。依据图示可知,③是筛选,④⑤是纯化培养,⑥是获得单个菌落。
解答:
A.分析图示,可知经过纯化培养后,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落,A正确;
B.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
C.本次培养的目的就是筛选讲解利用苯甲酰肼的细菌菌株,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甲酰肼作为唯一碳源,C正确;
D.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灭菌处理,D错误;
故选D。
6.【答案】D
【解析】:选D 醋酸菌产生醋酸时,最适宜的发酵温度是30~35 ℃。
7.【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菌落主要分布于添加了乙和丙的区域的交界处,说明该嗜热菌所需生长因子为丙和乙,据此分析。
解答:
A.制备平板时,先灭菌再倒平板,故倒成平板后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
B.平板上不含任何生长因子,若倒成平板后直接培养,出现菌落说明已被杂菌感染,因为该嗜热菌不能在缺乏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生长,B正确;
C.图中菌落生活在乙丙区域之间,说明同时需要乙和丙,C正确;
D.不同菌种所需生长因子不同,可利用生长图形法筛选菌种,D正确。
故选A。
8.【答案】D
【解析】:选D 果酒发酵的后期,营养物质减少,酵母菌代谢减慢,产生的CO2量减少,可以间隔较长的时间再拧松瓶盖;糖源和氧气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醋酸,糖源不足时,则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果酒发酵过程中,葡萄糖分解会产生水,因此发酵液的密度逐渐减小;制作腐乳时,在摆放豆腐的同时,应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9.【答案】A
【解析】:选A 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富集培养可省略,但培养分离的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的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设置对照组能证明经“浓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微生物。
1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设计对照组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解答:
A.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A错误;
B.需要设立对照组,因为不能排除实验操作.培养过程中.灭菌中等环节是否产生污染,而设置对照组则可以体现是否存在污染和污染程度,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靠,B正确;
C.由图可知,该实验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C正确;
D.取样环境不同.取样时间不同.取样量的差异都可能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D正确。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1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解答:
A.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A正确;
B.消毒指用较温和的手段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B错误;
C.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处理饮用水源等操作属于消毒,C正确;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D正确。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后者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解答:
A.将微生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的方法通常为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可以形成均匀分布的单菌落,所以常用来进行微生物的计数,平板划线法常用来筛选分离微生物,B错误;
C.两种接种方法在培养基中都能形成单个菌落,C正确;
D.为防止杂菌污染,接种用具都需进行严格灭菌,D正确。
故选B。
16.【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分离和纯培养微生物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琼脂固体培养基,最常用的手段是平板分离微生物,平板分离法常用的两种方法是涂布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各种平板分离法的目的是要在培养基上得到目的微生物的单个菌落.
解答:
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培养基均为固体培养基,故A正确;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如果稀释度不够,获得的单个菌落就可能是由多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故B错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操作,以防止杂菌污染,故C正确;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分散菌种的原理不同,但是能达到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目的,故D正确。
1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乳酸菌的氮源应该是NH4+;根瘤菌能固氮,但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的碳源不是CO2,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衣藻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其氮源应该是NH4+;所以ABD都不正确,选C。
1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包括消毒和灭菌。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解答:
A.对培养皿进行灭菌一般使用干热灭菌法,A错误;
B.培养基灭菌后要冷却到50℃时左右,再倒入培养皿制得平板,B错误;
C.为避免杂菌污染,倒平板操作需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C正确;
D.倒平板操作时不需要使用接种环,D错误。
故选C。
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传统发酵技术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北师大版 (2019)第三节 传统发酵技术巩固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下列关于倒平板,培养禽流感病毒时,应该选用,在生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三节 传统发酵技术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三节 传统发酵技术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农田土壤的表层自生固氮菌较多,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是,下列实验中,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三节 传统发酵技术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三节 传统发酵技术课堂检测,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草莓酒制作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