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 试卷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第1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第2页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

    展开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高考中的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积累 奠基高考
    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1段)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①(    )慧褒始舍②(    )于其址,而卒③(    )葬之;以故其后名④(    )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⑤(    )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⑥(    )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⑦(    )漫灭⑧(    ),独其为文⑨(    )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⑩(    )也。
    (第2段)其下平旷,有泉侧出①(    ),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②(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③(    )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④(    )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⑤(    )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⑥(    )十一⑦(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⑧(    )矣。方⑨(    )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⑩(    )也。既其出,则或咎⑪(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⑫(    )随之而不得极⑬(    )夫游之乐也。
    (第3段)于是余有叹①(    )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③(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④(    )非常⑤(    )之观⑥(    )常在于险远⑦(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⑧(    )昏惑⑨(    )而无物以相⑩(    )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⑪(    )孰⑫(    )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第4段)余于仆碑又以悲①(    )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②(    )其传而莫能名③(    )者何可胜④(    )道也哉此所以学者⑤(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⑥(    )之也
    (第5段)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答案 (1)断句略。
    (2)(第1段)①浮图:梵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②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③卒:死 ④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⑤庐冢:墓旁的小屋 ⑥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⑦文:碑文 ⑧漫灭:模糊、磨灭 ⑨文:碑上残存的文字 ⑩谬:错误
    (第2段)①侧出:从旁边涌出 ②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③拥火:拿着火把 ④怠:懈怠 ⑤且:将要 ⑥不能:不及、不到 ⑦十一:十分之一 ⑧加少:更少 ⑨方:当、正在 ⑩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⑪咎:责怪 ⑫其:自己 ⑬极: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
    (第3段)①叹:感慨 ②得:心得,收获 ③夷:平坦 ④瑰怪:珍贵奇特 ⑤非常:不平凡 ⑥观:景象 ⑦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⑧幽暗:幽深昏暗 ⑨昏惑:迷乱 ⑩相:帮助 ⑪其:难道,表示反问语气 ⑫孰:谁
    (第4段)①悲:感叹 ②谬: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使……错 ③名: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说出 ④胜:尽 ⑤学者:求学的人,读书人 ⑥慎取:谨慎地采取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长乐王回深父


    答案 通“甫”,中国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于表字之后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副词,十分,极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答案 ①不平凡 ②求学的人,读书人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名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③阴知奸党名姓(《张衡传》)

    ④家君作宰,路出名区(《滕王阁序》)

    ⑤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

    ⑥隳名城,杀豪杰(《过秦论》)

    ⑦师出无名

    (2)观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③大王见臣列观(《廉颇蔺相如列传》)

    (3)盖
    ①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③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赤壁赋》)

    ④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

    ⑤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张衡传》)

    ⑥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本纪》)

    (4)得
    ①此余之所得也

    ②暂得于己(《兰亭集序》)

    ③而神明自得(《劝学》)

    ④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⑤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


    答案 (1)①名词作动词,命名 ②名词作动词,识其本名,说出 ③名词,名字 ④形容词,有名的,著名的 ⑤名词,名誉 ⑥形容词,高大的 ⑦名词,名义,名分
    (2)①动词,观察 ②名词,景象 ③名词,宫殿
    (3)①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的意思 ②发语词,有“大概”的意思 ③表示假设语气 ④名词,伞盖 ⑤名词,器物上的盖子 ⑥动词,胜过,超出
    (4)①名词,收获 ②形容词,得意,满足 ③动词,取得,得到 ④副词,应该 ⑤助动词,能够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始舍于其址

    ②有泉侧出

    ③而其见愈奇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⑦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⑨好游者不能穷也

    ⑩火尚足以明也

    ⑪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⑫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③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④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 ⑤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⑥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⑦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⑧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⑨形容词作动词,尽,达到尽头 ⑩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⑪形容词作动词,尽,这里有尽兴的意思 ⑫形容词作动词,弄错、使……错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②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③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 ④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⑤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6.文化常识
    (1)《游褒禅山记》
    记:古代一种________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________,文中指和尚。“浮图”也可用来指佛寺和佛塔。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________”。文中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水北为________,山北水南为________。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________。
    (5)临川王某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____________,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6)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古代汉语中表示分数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就是课文中这种“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有时,分母与分子之间也可加“________”字。例如:“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清·刘开《问说》)此外,还可以将________放在分母之后表示分数。例如:“大都不过叁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不过,这种表示方法在中学课本中出现得很少。
    答案 (1)散文 (2)佛或佛教徒 (3)庐墓 (4)阳 阴 南面 (5)自己的名字 (6)分母 分子 之 名词
    三、典句翻译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收获,(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得分点:得、求、思,判断句式,句意通顺)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是人们很少到达的地方。(得分点:瑰怪、非常、观、险远,句意通顺)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就是今天研究学问(或“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了。(得分点:所以、学者、深思、慎取,句意通顺)
    四、高考中的课文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记,是我国古代常用的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指《白洲五亭记》)是一篇游记。(2018年天津卷第10题A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错误。
    解析 “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另外,《白洲五亭记》也不能算是一篇游记。
    2.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翻译。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2020年全国卷Ⅰ第13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解析 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鲜:少。盖:发语词,不译。
    拓展训练 走进高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居注,辞之累日。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及为太子庶子,又荐自代。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数月,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迁,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B.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C.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D.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答案 A
    解析 “曰”后通常要断开;“朕”是句子的主语,前面应断开;“恐”省略的主语也是“朕”,前面应断开;“可悉意辅朕”省略的主语是“你”,指王安石,前面应断开;“庶同济此道”省略的主语是“你和我”,我们君臣二人,前面应断开。故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也就是中央政府(朝廷)的考试。
    B.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帝王都有起居注,这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
    C.敕,也写作“勅”,告诫的意思,“敕”作为一种文书,在古代常用于帝王训斥或贬责臣僚。
    D.翰林学士,官名,始设于南北朝,唐玄宗时,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翰林学士承唐制,掌制诰。
    答案 C
    解析 “敕”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爱好读书,文采出众。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有过目不忘之才,文思敏捷,文章精妙,深受曾巩和欧阳修的推崇。
    B.王安石不求腾达,不恋官场。朝廷多次想提拔他,给他美差,但王安石多次拒绝,还曾经为了逃避任职,躲藏到厕所里。
    C.王安石广受赞誉,声名远播。不俗的文才、品行和见识,为王安石引来广泛的赞誉,很多士人,甚至皇帝都很想结识他。
    D.王安石曾受器重,终被冷落。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委以参知政事之职,但是由于王安石招致了天下大旱,最终遭到贬黜。
    答案 D
    解析 “王安石招致了天下大旱”错,这是古人的迷信说法,天旱不可能是某个人招致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由是想见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宁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皇上因此想见见这个人,刚一登基,就任命他担任江宁知府。
    (2)只不过后代学习尧、舜的人不能透彻地了解,认为那是太高深的自己不能赶上的罢了。
    解析 (1)“由是”,因此;“甫”,才;“即”,就任,登上;“命”,任命;“知”,担任。(2)“通知”,透彻地了解;“及”,赶上
    5.近代著名学者、政治家、文学家梁启超认为“《宋史》颠倒黑白变乱是非之处,不一而足”。梁启超“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选文中的文字:“阁门吏赍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随而拜之,则避于厕;吏置敕于案而去,又追还之;上章至八九,乃受。遂知制诏,纠察在京刑狱,自是不复辞官矣。”说王安石嫌“同修起居注”官职卑下,拒不接受诏书;而当朝廷任命他为高官后,他就不再辞官了。请结合历史课中所了解的梁启超的政治经历,说说梁启超为何会对《宋史》诬蔑王安石表示如此的不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梁启超与王安石一样都因受君王的恩宠得以施行变法,都受任于民族与国家危难之际。梁启超与王安石变法的遭遇相似,均因反对势力的打压而遭到挫折。梁启超为王安石变法辩诬,其实也是在借与自己有着几乎相同命运的王安石来肯定自己,进而肯定自己领导的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是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生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就像飞一样,初看好像漫不经心,写成以后,看到的人都佩服他写得精妙。友人曾巩,拿他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传播美誉。他考中进士,并排名前列,担任淮南签书判官。不久在集贤院当值。在此之前,掌管图书、编修国史的官署屡次下命令,王安石屡次推辞;士大夫认为他对世间的一切不再留恋了,因没能亲眼见他一面而感到遗憾。朝廷每当想要把好的官职委任给他时,都担心他不就职。第二年,担任同修起居注,连续几天推辞。阁门吏拿着朝廷的敕令前去交给他,他拒绝接受;阁门吏跟着他,向他行拜礼,他却到厕所躲避;阁门吏就将敕令放到书案上离去,他又追上阁门吏,将敕令送还;他上奏章推辞至八九次,才接受。于是管理制诏事务,检察在京的各种刑事案件,从此之后,不再辞官。神宗在颍邸的时候,韩维担任记室,每当讲述的事情被称赞时,总是说:“这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王安石说的。”等到担任太子庶子,又推荐王安石代替自己。皇上因此想见见这个人,刚一登基,就任命他担任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征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才来到朝廷。入朝回答皇上的问题。皇上问,治理国家首先要干什么?王安石回答说:“应首先选择治国的方法。”皇上问:“唐太宗怎么样呢?”王安石回答说:“陛下应当效法尧、舜,为什么要效法唐太宗的所作所为呢?尧、舜的治国之道非常简洁而不繁琐,非常简要而不曲折,非常容易操作而不繁难。只不过后代学习尧、舜的人不能透彻地了解,认为那是太高深的自己不能赶上的罢了。”皇上说:“爱卿可算是责难国君了,朕知道自己才能低下,恐怕没有办法助你实现这个愿望。你要全心全意地辅佐朕,希望你我二人能共同完成治国大业。”熙宁二年二月,授予他参知政事的官职。熙宁七年春天,全国久旱不雨,饥民流离失所,皇上的忧愁表现在脸上,对着朝臣们叹息不已,想要废除那些不好的法度。王安石说:“水灾和旱灾是经常会遇到的,即便是尧帝和商汤也在所难免,这些不值得引起皇上的忧虑,只是应当修好人事来应对它。”监安上门郑侠上疏,将他所见到的流浪百姓扶老携幼的困苦状况绘制成了图画献给皇上,说:“旱灾是由王安石所导致的,除掉了王安石,上天一定会下雨。”慈圣、宣仁两位太后流着眼泪对皇上说:“王安石搞乱了天下。”皇上也开始怀疑他,于是罢免了他的参知政事,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江宁知府。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2 课文3 游褒禅山记,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高考中的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选择性必修中册 Ⅰ 课文3 过秦论: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选择性必修中册 Ⅰ 课文3 过秦论,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名句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2 师说: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上册 Ⅰ 课文2 师说,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梳理,典句翻译,名句默写,高考中的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