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含答案)——【中考二轮精细复习】2023年化学通用版全面复习训练学案
展开一. 选择题
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收集证据 C. 实验 D. 得出结论
2. 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假设或猜想 C. 观察 D. 得出结论
3.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
A. 猜想 B. 查阅资料 C. 实验 D. 交流
5.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6.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7.小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来说,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8.某物质有硬的外观,银白的金属光,一些同学认为它是铁。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9.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10.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11.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 可能是二氧化碳 B. 可能是水蒸气
C. 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 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12.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萍萍同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提出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 A B. B C. C D. D
13.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 探究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Mg(OH)2
D. 探究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1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5.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
A. 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16.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17.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中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中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
D.实验4中烧杯内有气泡生成,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18.下列用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的是( )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化学的方法很多,如比较法、归纳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下列案例与研究方法不相符的是( )
A.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分类法
B. 根据盐酸、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属于归纳法
C. 根据金属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类比法
D. 分别向盛有和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属于控制变量法
20.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下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 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21. 小军同学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 向老师请教
B.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D.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22.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成果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23.“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就地焚烧 B. 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 D. 制造沼气用作燃料
2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
A. 甲醇(CH4O) B. 甲醛(CH2O) C. 乙醇(C2H6O) D. 乙醛(C2H4O)
二、非选择题
25.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6.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2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
一. 选择题
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对于“可以尝一尝”这一过程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收集证据 C. 实验 D. 得出结论
【答案】AC
2. 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认为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的缘故,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假设或猜想 C. 观察 D. 得出结论
【答案】B
3.同学们知道食醋、柠檬酸具有酸性,但是哪种物质的酸性强呢?小敏同学提出用pH试纸检验。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得出结论 D.收集证据
【答案】B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
A. 猜想 B. 查阅资料 C. 实验 D. 交流
【答案】C
5.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答案】C
6.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答案】B
7.小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来说,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设计实验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答案】B
8.某物质有硬的外观,银白的金属光,一些同学认为它是铁。在讨论中,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
【答案】A
9.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
A. 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 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 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 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答案】D
10. 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答案】D
11.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 可能是二氧化碳 B. 可能是水蒸气
C. 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 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答案】D
12.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萍萍同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提出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13.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 探究Mg在CO2气体中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可能Mg(OH)2
D. 探究Cu(OH)2粉末加热后生成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
【答案】C
14. 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 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 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答案】C
15.下列探究没有意义的是( )
A. 探究高温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答案】C
16.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 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答案】AC
17.在下列蜡烛燃烧的实验中,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B.实验2中白瓷板表面无明显变化
C.实验3中外焰部分的火柴杆最先炭化
D.实验4中烧杯内有气泡生成,蜡烛火焰逐渐熄灭
【答案】B
18.下列用问题的研究中,未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的是( )
【答案】AC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化学的方法很多,如比较法、归纳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下列案例与研究方法不相符的是( )
A.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分类法
B. 根据盐酸、硫酸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归纳出酸的通性,属于归纳法
C. 根据金属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推测金属铜也能与稀盐酸反应,属于类比法
D. 分别向盛有和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速度的影响,属于控制变量法
【答案】C
20.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下图实验比较两种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
A.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 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答案】A
21. 小军同学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 向老师请教
B.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D.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答案】D
22.化学的发展对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列各项利用化学成果与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符的是( )
A.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
B.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产量
C.开发新材料、新能源——改善生存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D.合成食品添加剂——增进人体健康
【答案】D
23.“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A. 就地焚烧 B. 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 D. 制造沼气用作燃料
【答案】A
24.“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若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符合这一要求的产物是( )
A. 甲醇(CH4O) B. 甲醛(CH2O) C. 乙醇(C2H6O) D. 乙醛(C2H4O)
【答案】AB
二、非选择题
25.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6.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27.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
(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___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__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____。
【答案】 (1). (1) (2). (2)(4) (3). (3) (4). (5)
2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其实验步骤有:
①点燃蜡烛,紧贴烛芯将火柴梗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 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③用火柴去点白烟; ④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⑤熄灭蜡烛;⑥迅速倒转烧杯,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参看(2)的实验记录,以上操作步骤的正确排序是________.
(2)按要求填写下列实验现象及其结论.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________.
【答案】 (1). ④①②⑥⑤③ (2). 浮于水面,难溶于水 (3). a (4). 最高 (5). 水珠 (6). 变浑浊 (7). 蜡烛重新被点燃 (8). 二氧化碳和水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5 常见的化学反应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35 常见的化学反应 学案,共2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查阅资料,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8 化学式、物质的分类 学案,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4 电和磁 学案: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 二轮专题 专题24 电和磁 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思维导图,知识点回顾,例题精析,习题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