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学同步PPT课件+练习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巩固练习,文件包含32海水的性质解析版docx、32海水的性质原卷版docx、32海水的性质教学课件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3.2海水的性质考点基础练考点一 海水的温度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三个观测站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2.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影响大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3.有关水循环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B.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C.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D.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答案】1.B 2.C 3.C【解析】1.根据海水表层水温可以判断纬度的高低,由图可知,①地表层水温20℃,②地表层水温25℃,③地表层水温15℃,根据海水水温由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递减可知,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为③①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2.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表层受到太阳辐射升温明显,超过一千米深度后,随深度增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水温变化较小,C符合题意;1千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较小,与太阳活动、地热能、人类活动影响小无关,排除A、B、D。故选C。3.水循环过程中水在地表各圈层中运动,从而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水循环促使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从而影响全球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等环节影响明显,但对海洋蒸发、海洋降水和水汽输送等环节影响很小,并不能深刻地影响水循环各个环节,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水循环过程中水在地表各圈层中运动,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②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③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④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下列人类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的有( )①鱼类养殖 ②海滨浴场营业时间 ③海洋运输 ④远洋捕捞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4.B 5.D【解析】4.由于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烈。结合图表可知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①对;从图中可以看出, 有的海区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有的海区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②错;由于赤道地区因降水量较多, 热量收入小于副热带海区, ③错;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④对。故选B。5.不同的鱼类生长习性不同,对水温要求不同,因此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①、④对;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受海水温度影响,因此海水温度影响海滨浴场营业时间,②对;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纬度较低的通航时间长或者全年通航,因此海水温度影响海洋运输 ,③对。故选D。考点二 海水的盐度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影响红海与波斯湾海水盐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降水量 C.入海径流 D.与外海连通状况7.货轮从红海进入阿拉伯海可能出现的现象及原因是( )A.吃水变浅、海水温度的变化 B.吃水变浅、海水密度的变化C.吃水变深、海水温度的变化 D.吃水变深、海水密度的变化【答案】6.C 7.D【解析】6.读图可知,红海和波斯湾纬度相似主,均处于降水稀少的干旱区域,因此太阳辐射和降水量不是导致两海域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B;图中显示,两海域都比较封闭,海水与外海交换少,排除D;图中显示,波斯湾有较大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而红海周边几乎没有河流注入,因而使波斯湾的盐度比红海低,C符合题意。故选C。7.海水密度越高,同样重量的货轮吃水深度越浅。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因而其密度比阿拉伯海高,邮轮从红海进入阿拉伯海后由于密度变小,吃水深度会变深,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盐度是衡量海水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中的四条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的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9.有关海水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60°N海区的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的区域高B.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度高于其他海区C.死海蒸发旺盛,为世界盐度最高海区D.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偏高【答案】8.D 9.D【解析】8.受降水与蒸发共同影响,海洋表面盐度大致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呈马鞍型曲线,图中四条曲线中,只有曲线D符合这一特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9.60°N海区周边多大陆,因陆地淡水注入多,其盐度比南半球同纬度海区低,A错误;赤道地区气温虽然高,蒸发量大,但降水量多,所以盐度低于附近的副热带海区,B错误;死海盐度很高,但它不属于海域,属于湖泊,C错误;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较高,蒸发较强,因此盐度偏高,D正确。故选D。10.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入海径流 C.地转偏向力 D.盛行风【答案】10.B【详解】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等盐度线凸向盐度高的地方,表明长江入海口的盐度比周边盐度低,这是长江带来的径流稀释海水所致,B符合题意;该海域的洋流不能导致海水盐度由长江入海口向东递减,排除A;地转偏向力和盛行风对当地盐度影响不明显,排除CD。故选B。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分布状况,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入海径流 C.浮游生物 D.盛行风12.在等值线年内变动中,甲点距大陆最近的时间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3.图中海水盐度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西向东递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11.B 12.A 13.A【解析】11.结合图中的等盐度线可看出,长江入海口处盐度最低;河流水为淡水,海水盐度高,河流水注入使海水盐度稀释,盐度降低,直接影响因素是入海径流,B正确;受洋流、浮游生物和盛行风影响小,ACD错。故选B。12.图中甲点在28‰等盐度线上,甲盐度变化影响最大的应是长江径流,1月径流量最小,河水稀释作用最弱,盐度最高,甲距大陆最近;7月河流流量量大,河口处盐度最低,甲点距大陆远;4月和10月距中,A正确、BCD错。故选A。13.图中灰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海洋,从图中看,海水盐度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①正确、③错;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海水盐度自西向东增加,②正确、④错。①②正确,故选A。考点三 海水的盐度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4.世界表层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 )A.潮汐能 B.地球内能 C.太阳辐射能 D.波浪能15.据图可知( ).A.①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 B.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C.③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16.海水的密度( )A.在赤道处最低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同纬度的两地密度一定相等 D.在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答案】14.C 15.B 16.D【解析】14.太阳辐射能是表层海水温度的最主要来源,C正确。潮汐能、波浪能是海水的能量的表现形式,故AD错误;地球内能对世界表层海水影响不大,故B错误;故选C。15.读图,温度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③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故C错误;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低纬地区递减,所以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则①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故B正确,AD错误。故选B。16.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①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读图可知,海水的密度在10°N处附近最低,在两极地区最高,故AB错误;整体上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在南半球中低纬度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故D正确;南北半球纬度相等的两地密度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故选D。下图表示大西洋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回答下列问题。17.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A.①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 B.②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C.③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 D.以上三项都不正确18.由图中信息可知:海水的密度( )A.在赤道处最低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D.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增高而增高【答案】17.B 18.D【解析】17.读图,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③为海水表面温度分布,A错误;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低纬地区递减,②为海水表面盐度分布,B正确;所以①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CD错误。故答案选B。18.结合前面分析,①为海水表面密度分布,读图判断,海水的密度在赤道以北,10°N处最低,A错误;在两极地区最高,B错误;整体上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C错误;南半球中低纬度随纬度增高而增高,D正确。故答案选D。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使水面高度不同,加之海底地形的影响,从而导致海水流动。下图示意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温度、盐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与地中海相比,大西洋表层海水( )A.水位较低 B.密度较低 C.温度较低 D.盐度较大20.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行,可能是( )A.船自大西洋驶向地中海常年顺风顺水B.冬季,船自地中海驶向大西洋会比其他季节节省时间和燃料C.潜艇自地中海潜向大西洋可以关闭马达D.没有影响【答案】19.B 20.C【解析】19.根据图中表层海水的流向可知,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所以与地中海相比,大西洋表层海水水位较高,A错。根据图中盐度图例信息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的盐度较地中海表层海水更低,所以其密度较地中海表层海水更小,B正确,D错。根据图中海水温度信息可知,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相对较高,C错。故选B。20.结合上题分析,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船自大西洋驶向地中海常年顺水而行。但夏季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受西风影响小,顺风表现得并不明显,所以并非常年顺风,A错。冬季区域受西风影响,船自地中海驶向大西洋逆风而行,比其他季节更消耗时间和燃料,B错。底层海水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所以潜艇自地中海潜向大西洋可以关闭马达,C正确。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海上航行受密度流的影响较大,D错。故选C。提升综合练读下面两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左图中四曲线能正确表示170°W某海区海水垂直温度变化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右图中正确表示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A 2.D【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降低,且大致在1000米以上温度降低幅度较大,1000米以下温度降低幅度很小。对照图中四条曲线,①对,②错,即A正确,B错误;③、④表示随深度增加水温上升,CD错误。故选A。2.结合所学可知,盐度分布规律曲线呈双峰值形态,从南北两个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减小,结合图中四条曲线和世界大洋的盐度值可知,④曲线正确表示了海洋表面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D正确,ABC错误。故选D。读“渤海海域等盐度线”,完成下面小题。3.造成A、B两个海区盐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蒸发量 B.降水量 C.河流径流量 D.洋流4.A海区盐度最低的月份为(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答案】3.C 4.C【解析】3.读图可知,A海区为渤海,B海区为黄海。渤海有黄河、辽河等注入,河水注入量大,稀释作用强,盐度较低,C正确;A、B两个海区紧邻,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异较小,排除A、B;相对于河流径流量,洋流对相邻海区海水盐度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C。4.A海区为渤海,被华北和东北地区环抱,7、8月份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雨季,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稀释作用强,盐度低。C正确。故选C。海水盐度可以用每千克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表示。世界各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下图为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要素的纬度变化规律与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最相似的是( )A.世界年均降水量 B.海洋表层水温C.世界年均蒸发量 D.海洋表层密度6.P、Q两地纬度相当,但盐度差异大,影响其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洋流 B.径流 C.降水 D.蒸发【答案】5.C 6.B【解析】5.读图可知,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低纬、高纬递减。世界年均降水量赤道多,两极少,副热带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与图示变化规律并不相符,A选项错误。海洋表层水温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B选项错误。 副热带海区降水少,晴天多,蒸发量大,成为全球蒸发量最大海区,与世界大洋海水表层海水盐度变化规律相似,C选项正确。 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情况,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D选项错误。 故选C。6.由图可知,P地位于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陆地面积广阔,注入海洋的地表径流多,海水盐度较低;Q地位于南半球高纬度海区,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以海洋为主,几乎没有注入海洋的地表径流,海水盐度较高,B选项正确。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多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盐度应该较低,但 Q地高于P地,故两地盐度差异与洋流关联度较小,A选项错误。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及降水较为接近,故其蒸发量与降水量差异并不大,与盐度关联度较小,排除C、D选项。故选B。当地时间2021年4月21日,印度尼西亚海军“南伽拉号”潜艇演练时失联,船上53人全部遇难。据分析,可能是潜水艇在下潜过程中遭遇“海水断崖”,即潜艇失去浮力掉入海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由表层至深层的垂直变化规律是( )A.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 B.逐渐减小C.先下降,后上升 D.逐渐增加8.“南伽拉号”遭遇“海水断崖”掉入海底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温度突然下降,潜水艇设备失灵 B.海水密度突然减小C.水压增大,潜水艇发生爆炸 D.潜水艇设施老旧9.遭遇“海水断崖”时,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A.等待外界救援B.全力向前运行C.迅速打开应急供气阀门,保障潜艇浮力D.迅速关闭所有气阀,降低潜艇浮力【答案】7.A 8.B 9.C【解析】7.依据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海深1000米以下的水温变化很小,所以在“南伽拉号”下潜过程中,水温变化规律应为先下降,后随深度变化不明显,A正确,BCD错。故本题选A。8.“海水断崖”实际上指的是海水密度突然发生变化。当潜艇在高密度的海水中行驶时,突然进入到低密度的海水当中,潜艇所受浮力突然减小,瞬间会有一种从悬崖上掉下来的体验,随着深度加大,水压增大,到达一定深度后,潜艇就会被巨大的水压破坏,B正确,C错;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不存在海水温度突然下降的现象,A错;此次“南伽拉”号在海底行驶过程中遭遇意外,与艇体老旧有着一定的关系,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D错。所以本题选B。9.遭遇“海水断崖”时,由于潜艇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潜艇受到的浮力变小,小于潜艇的重力,潜艇会突然急剧下沉。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为了上浮,应使重力小于浮力,所以应迅速“打开应急高压气阀门”,“向所有水仓供气”是为了排除水仓中的水,使潜艇重力减小,阻止潜艇下沉,C正确,D错;等待外界救援、全力向前运行,都会错失最佳的自救时机,AB错。故本题选C。海水盐度与冰点(水的凝固点温度)呈负相关。读“哈得孙湾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10.哈德孙湾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入海径流③海区封闭程度④结冰与融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关于哈德孙湾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层盐度自南向北降低 B.开始结冰时间较同纬度海区晚C.表层盐度夏季较冬季低 D.全年通航时间较同纬度海区长【答案】10.B 11.C【解析】10.注意同纬度其他海区,所以太阳辐射差异不大,①错。读图可知,哈德孙湾有众多陆地河流注入,陆地淡水河流注入稀释了海水的盐度,同时,哈得孙湾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盐度相对较高海区的海水交换较弱,所以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偏低,②③正确。同纬度其它海区也存在结冰和融冰过程,所以结冰与融冰不是导致该海域盐度比同纬度其它海区低的影响因素,④错。故选B。11.南部河流注入更多,表层盐度自南向北升高,A错。海水盐度与冰点呈负相关,该海域盐度低,所以冰点高,开始结冰的时间较同纬度其它海区更早,冰面消融的时间较同纬度其它海区更晚,封冻期更长,全年通航时间比同纬度其它海区更短,BD错。区域河流夏季径流量较大,注入哈德孙湾的淡水更多,表层盐度夏季较冬季低,C正确。故选C。盐场的形成需要有利的地形和天气条件,布袋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场。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①海域盐度低于②海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水温度 B.河川径流 C.海域封闭程度 D.大气降水13.盐场选址在布袋镇的原因是( )①冬、夏季海水盐度均较高②地处背风坡,晴天多③地处迎风坡,阴天多④风力小,蒸发旺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2.B 13.A【分析】12.①②海域纬度差异不大,海水温度差异不大,海水温度不是导致其盐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①海域受陆地河流注入的影响更强,河流淡水注入稀释海水盐度,所以①海域盐度低于②海域,B正确。两海域封闭程度以及大气降水差异不大,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故选B。13.布袋镇临海,海域冬、夏季海水盐度均较高,便于就近获得盐度较高的海水以便晒盐。布袋镇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利于晒盐,①②正确,③错。风力小则不利于蒸发,④错。故选A。14. 读“海水表面温度、盐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条曲线中,表示海水温度的是____,表示海水盐度的是____,描述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纬度分布规律____。(2)世界表层海水盐度最高不在A点,在B点,其原因是A点虽地处低纬,气温高,____强,但降水量____(填“大于”或“小于”)蒸发量。(3)海水密度大小与温度、盐度、深度因素有关,与海水密度大小呈正相关的是____、____,呈负相关的是____。(4)结合右图,说明圣劳伦斯湾表层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答案】14.(1) 甲 乙 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高低纬递减(2) 蒸发 大于(3) 盐度 深度 温度(4)圣劳伦斯河汇入海湾,对海水稀释盐分;圣劳伦斯海湾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较同纬度海域低。【分析】本题考查海水温度、密度、盐度的变化规律,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1)海水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温度的是甲。海水盐度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或表层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赤道和两极递减),表示海水盐度的是是乙。(2) A点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强,但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终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海水盐度低是因为赤道地区降水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3)一般而言,海水的盐度越高,密度越大,海水的深度越深,密度越大,与海水密度成正相关的是海水的盐度和深度。海水的温度高,密度一般较小,与海水密度呈负相关的是海水的温度。(4)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圣劳伦斯湾地处圣劳伦斯河入海口附近,河流水为淡水,圣劳伦斯河汇入海湾,对海水盐度起到了稀释作用。注意图中海湾形态,有纽芬兰岛等众多岛屿将圣劳伦斯湾与大西洋隔开,圣劳伦斯湾的海域相对封闭,与外界海域的交换能力较差,因此盐度相对于同纬度海域较低。15.下图为“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曲线①②③分别是____,____,____。(2)图中所示的全球表层海水盐度规律是____。(3)赤道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特点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4)关于图中所示海区盐度及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海区——盐度较高——气温较高,蒸发较强B.乙海区——盐度最高——降水较少,蒸发旺盛C.丙海区——盐度较低——降水丰富,蒸发量小D.丁海区——盐度最低——降水最多,蒸发量大(5)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答案】15.(1) 密度 盐度 温度(2)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3) 低 赤道附近气温高,盐度低,密度低(4)B(5)A【分析】本题以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特点,以及密度、盐度的影响因素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根据所学可知,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所以①表示密度;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②表示盐度;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③表示温度。(2)根据图中②曲线的变化可知,在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因此全球表层海水盐度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3)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由于赤道附近气温偏高,盐度偏低,因此表层密度低。(4)据图可知,甲海区位于南极附近,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盐度低,故A错;乙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盐度最高,故B正确;丙海区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但温度高,蒸发量大,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故C错;丁海区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温度低,蒸发弱,降水较少,受地表径流影响大,盐度低,故D错。故本题选B。(5)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降低、盐度增加、压力加大时,海水的密度就大。如图可知,表层海水温度高,密度小,温度低,密度大,所以温度是影响图中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A正确;海水盐度是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影响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海水深度不是影响表层的海水密度分布的因素,C错误; 海水运动对表层海水密度分布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的性质》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的性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达标测试,共14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堂检测,文件包含41地貌的观察课件太大网页无法呈现预览增加预览文件pdf、42地貌的观察分层练习解析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42地貌的观察分层练习原卷版-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42地貌的观察教学课件-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4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