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巩固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同时存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一、        选择题1如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 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 【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充分说明了辽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故选B。2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  )A.宋夏议和             B.宋辽议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建立以后,对辽用兵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故选B。3.观察下列《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③符合题意。故选C。4.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上京临潢府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应是《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的③处。故C符合题意;①和②处的地点都在北宋境内,故AB不符合题意;④处是西夏的都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同时存在的是(  )A.辽、西夏               B.西夏、金             C.辽、金              D.辽、蒙古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两宋时期同时并立的政权是西夏与金,B选项符合题意。南宋时期,辽已经被金所灭,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故选B。6.澶渊之盟是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它签订的双方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答案】B【解析】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它使宋辽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澶渊之盟是经过多次战争后所缔结的一次盟约,它签订的双方是北宋与辽。故选B。7.“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写了很多基于中国历史的武侠小说。其中《天龙八部》中记述了辽、西夏、北宋三国之间的江湖恩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结合所学知识,下列有关辽、西夏、北宋的示意图,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北宋,定都汴京。按照地理位置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8.宋真宗时,宋辽之间爆发战争,最终通过议和签订“澶渊之盟”结束之间战争状态。所产生的影响是(  )A.辽的国力不断增强 B.南宋辽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C.宋的国力不断增强 D.北宋辽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答案】D【解析】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D。9.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材料说明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是(  )A.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岁币” D.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答案】A【解析】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描述了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安定,经济发展,人人安居乐业的情境,说明的是澶渊之盟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10.建立西夏,亲率大军多次进攻北宋并取得胜利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岳飞 【答案】C【解析】建立西夏,亲率大军多次进攻北宋并取得胜利的是元昊。北宋初期,在今天宁夏、甘肃一带生活着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党项族。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故选C。11.下列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是(  A.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C.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期间宋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不断,最后都以议和结束,如澶渊之盟,宋金议和等,这些议和包括了大规模的的战争结束,形成了对峙局面,不顾宋王朝每年都要缴纳税币,因此ACD 三项是共同点,B项错误,并没有导致南北对峙的形成,而是双方维持了持久的和平,所以答案选B。12.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 礼乐文明的确立C. 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 农牧文化的交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北宋、辽、西夏曾出现过并立的时期,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在同中原的密切交往中,逐渐受到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如西夏就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所以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文字信息“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是仿照汉字创造的”,由此分析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文化相互融合。13.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B. 地方军阀割据时代C.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D.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05年北宋与辽达成澶渊之盟,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建立南宋,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坚持抗金,1141年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主要抓住“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的特点,即可选择论文的主题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4.下图是中国某一时代的形势图。从图片内容判断,该图的主题最可能为(   A. 春秋的尊王攘夷 B. 秦朝郡县制的推广C. 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存 D. 元朝民族融合【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是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形势示意图,图中甲乙是以兄弟相称,丙向乙称臣,丙从属于乙,由此可知,甲是辽,乙是北宋,丙是西夏,因为北宋与辽之间发生了澶州之战,后来签订澶渊之盟,以兄弟相称,北宋与西夏之间也曾经发生战争,后来议和,西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而西夏由于国力较弱,成为辽附属国。所以答案选C。 15.宋、西夏、辽是多民族纷争和融合的时代。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地方军阀割据 B. 南北政权对峙 C. 民族政权并立 D. 战乱不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示了各民族风俗的丰富多彩,并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在我国北方。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分裂局面的汉族政权。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由此判断我国古代辽、宋、夏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就是民族政权并立;出现辽、北宋、西夏三个主要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北宋建立     ②“澶渊之盟”   ③阿保机建立契丹权    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④【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建立是960年,澶渊之盟签订是1004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是916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是1038年。根据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排序,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根据时间的先后排列历史事件。1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尊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 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 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 以后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 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北宋与辽之间的澶渊之盟,而双方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是南宋与金达成和议的内容,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选项D和题干无关,符合题意;选项ABC均和澶渊之盟有关,A是澶渊之盟的背景,B是澶渊之盟的内容,C是澶渊之盟的作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8.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一处(    A. A B. B C. C D. D【答案】C【解析】依据地图信息,可以判断图中A是北宋、B是辽(契丹)、C是西夏、D是吐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是西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19.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主要内容。(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答案】(1)北宋;契丹族。(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与辽的关系。材料一中的“朝廷”指北宋,“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契丹族。澶渊之盟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澶渊之盟的内容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 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的原因是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终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友好交往。(1)材料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尊称他为什么?请举一个唐太宗时期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事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下宋朝时期的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其中辽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北宋和辽之间在1141年签订的和约被称为什么和约?(3)综合探究: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是和平为主线还是战争为主线?【答案】(1)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2)有战有和,和为主流;辽:契丹;西夏:党项;金:女真。(3)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解析】(1)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体现了唐太宗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战争不断,但议和后,都出现了长久的和平相处时期,因而宋朝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有战有和,和为主流.100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但它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辽;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女真首领阿骨打建立金。(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言之成理即可,通过上述史实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相关试卷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