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 窦娥冤(节选)课文内容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由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宫调,即调式,定感情基调的,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定唱腔韵律的,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 代表作《墙头马上》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关汉卿,号一斋,老年又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生活于1210左右--1300左右年间, 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最杰出的杂剧首推《窦娥冤》,其他代表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西蜀梦》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窦端云嫁入蔡婆家
张驴儿巧救蔡婆婆
张驴儿药死老驴儿
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窦娥临刑发誓愿
千古奇冤杀窦娥
根据根据第三折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概括主题:《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看清了“衙门自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就中无个不冤哉”的社会真相。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鲁迅: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
窦娥的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他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关于本色派的语言特点:《窦娥冤》一剧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课文中,凝练而又明白如话的说白,优美而又有节奏的的唱词,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集中表现了窦娥的“怨”与“愤”。不少古代白话,如“只合”(只应该)、“怎生”(怎么)等都表述得十分生动。科白等辅助手段运用的也很好,配合唱词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复杂心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窦娥临死之前发的是哪三桩誓言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窦娥的善良更显出冤屈之深,为后文的反抗精神起积淀作用。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一方面,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可以增强悲剧气氛;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
“无头愿”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自己的誓愿无根无据,但正可以表明其冤情。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1、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临死发下三大奇愿,这是不是封建迷信?明确:这不是封建迷信。2、这三桩誓愿的实现采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既能证明窦娥冤情实在是真,有能增强悲剧气氛。从观众来看,符合一般民众善恶有报的心理,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能引起观众更多的共鸣;也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监斩官说:“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这一说在文中起何作用?
(提示:反衬窦娥的确冤情深重,怨气冲天。)
窦娥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反映的是 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这都是官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
窦娥的人物形象: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
概括主题:《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极富性格。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授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课内容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人论世,杂剧包含,人物唱词,独白旁白,动作等舞台提示,唱+演,例小令,例套数,元杂剧的有关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教课内容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教学目标,作者简介,中国古典戏剧概述,元杂剧,写作背景,活动一,积累词语,活动二,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