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一等奖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 (第三课时 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教学内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各河段的划分界点这些黄河的基本概况:(2)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3)能够举例说出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2.过程和方法:(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出黄河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讨形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通过查阅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奉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概况;黄河的贡献;黄河的忧患和治理措施。2.难点:理解黄河的凌汛现象分析其出现的河段;分析“地上河”的危害和治理措施。【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一、新课导入1.展示并播放《黄河大合唱》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过渡引导:《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提问:为什么要用黄河象征我们的祖国呢?引导学生回答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引导发现:开门见山提问:你能从下列表格的数据中发现黄河的什么特征?河流长度(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平均流量(立方米/秒)黄河5500751820长江630018031060珠江21904511070黑龙江34201628600淮河1000181110结论:黄河的长度位居我国第二,但是流域面积和径流量都比较小,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但是算不上第二大河。过渡:黄河流域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认识我们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二、新课讲授(一)黄河的概况1.活动:学习探究——根据课本内容和相关地图,小组合作完成对黄河的认识。根据课本上的课文和黄河流域图,找到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以及主要支流,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1)读图认图:在黄河流域水系图中找到并用红笔描出黄河的干流,观察黄河干流的形状。引导学生下黄河流域水系图中描述黄河的干流,并回答出黄河的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2)读黄河流域水系图,找出黄河的发源、注入海洋、支流和上中下游分界,讲分析讨论结果以表格的形式汇总。交给学生3-5分钟通过对教材P49-P50页的阅读进行观察讨论,而后进行交流展示得出结论,并完成表格,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可以由同组同伴进行补充,教师最后进行小结和补充。概况具体内容长度5500 千 米源头巴颜喀拉山注入海洋渤 海上中下游分界河口和桃花峪主要支流渭河和汾河教师补充:上游——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上游河段全长3472千米,流域面积38.6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51.3%。黄河中游——长1206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45.7%,区间增加的水量占黄河水量的42.5%。黄河下游——河长786千米,流域面积占全黄河总量的3%。2.黄河流经的省份和地形区活动:读图认图——观察黄河流域分布图结合中国行政区划图和中国地形区,根据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结合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表上序号。(2)观察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分别流经了哪些省份?并思考黄河和长江共同流经了哪些省份?学生在地图上指认相关的省份,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和了解。小结:黄河流经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份是青海和四川。(3)探究思考:结合中国地形图,观察黄河主要经过了哪些地形区?该部分内容虽为重点知识但相对简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归纳总结,黄河流经了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二)黄河的水文特征1.活动:探究思考提问设疑:黄河和长江的长度只相差800多千米,为什么平均流量仅为长江的1/17?为什么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但不是第二大河呢?接下列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探究思考:结合中国干湿区和温度带图,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提示学生留意黄河在秦岭-淮河一线的哪一侧?有没有结冰期,汛期怎么样。)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讲解加深学生理解。讲解:黄河干支流主要流经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因此流量小。黄河大部分干支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大,70%-80%的水量集中在夏秋季。 黄河上游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形区和气候图,观察长江的上游流经了哪些地形区和气候区。观察讲解:黄河上游流经青藏高原,多峡谷,水流湍急,流速较快,一部分河段位于非季风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三)黄河的贡献过渡: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因为黄河为我们做出了许多的贡献,主要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1)读图思考:观察黄河流域的水电站一般建在哪里?为什么?(2)探究思考:在黄河流域图上找到黄河流域分布的主要平原,分析它们和黄河的关系。(3)你知道黄河沿线有哪些灌溉工程吗?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贡献的相关图片,让学生看图来总结出黄河的贡献有哪些?(图片的展示更为直观,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1)图文讲解:展示黄河流域的重要水电站分布图,引导学生回答黄河的水电站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因为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知识拓展:小浪底工程的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生态等,小浪底控制流域面积69.42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调水调沙库容10.5亿立方米,死库容75.5亿立方米,有效库容51.0亿立方米。(2)展示黄河流域的主要平原:黄河在上游塑造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3)图中展示并讲解:黄河为沿岸地区提供灌溉便利:黄河是沿岸9个省区重要的水资源,沿岸人民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许多农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四)黄河的忧患和治理1.黄河的上游(1)活动——讨论:根据黄河干流流经的地形区以及相关资料分析黄河上中下游的主要问题。(2)讨论:从自然和人为的角度思考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主要治理措施。 结合地形图,气候图和主要从事的农业活动方面考虑,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讲解。 2.黄河的中游讲解:黄河的中游因为流经了黄土高原,所以水土流失的问题很严重,因为中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导致黄河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分析讨论:探究学习:从降水、植被、土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提问:面对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才能有效的治理这个问题呢?(学生集思广益,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回答:1.植树种草、保持水土;2.修筑梯田;3.修挡土坝;4.禁止采矿3.黄河的下游展示“地上河”的图片,并讲解什么是地上河以及地上河的危害。讲解: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又称“地上河”。流域来源于沙量很大的河流,在河谷开阔,比降平缓的中、下游,泥沙大量堆积,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学生理解地上河的定义后,分析地上河的形成原因:“地上河”的形成原因:中游的水土流失,导致下游的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疏浚河道,修建水库,退耕还湖 。4.黄河的凌汛讲解凌汛: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发生条件:河流有结冰期,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讲解完后然学生在黄河的流域图中找出黄河会发生凌汛的河段。 学习完成后对知识点用表格进行汇总小结,加深学生对黄河水患的理解。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五、课堂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精品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自然灾害精品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优质第2课时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设计,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