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
展开(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
1.【2022年山东济南】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B.蒸腾作用散失水分使植物有效散热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无机盐溶解在水中才能在植物体内运输
2.【2022年广东】水族箱中的气泵能够为观赏鱼的呼吸作用提供氧气。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解有机物 B.产生二氧化碳 C.产生水 D.储存能量
3.【2022年山西长治】某生物实验小组在植物同一枝条上选定相似的两个叶片,一片正、背两面涂凡土林堵塞气孔,另一片不做处理,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测量其叶面温度。多次实验后得到的平均值如下表: 该实验说明蒸腾作用( )
| “无处理”组叶面温度 | “涂凡士林”组叶面温度 |
照射前 | 27.2℃ | 27.0℃ |
照射10分钟时 | 38.2℃ | 41.7℃ |
照射20分钟时 | 35.2℃ | 42.9℃ |
A.能提高叶面温度 B.与叶面温度变化无关
C.能降低叶面温度 D.与气孔开闭无关
4.【2022年四川成都】向种植蔬菜的温室大棚中通入“气肥”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能够提高蔬菜产量。这是因为“气肥”能够( )
A.增强蒸腾作用 B.提高大棚湿度 C.增强光合作用 D.增强呼吸作用
5.【2022年山东泰安】图是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数字表示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属于上皮组织,细胞排列比较紧密 B.2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
C.4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D.5属于营养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
6.【2022年山东临沂】“小草依依,踏之何忍”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不但会踩折小草,还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7.【2022年四川自贡】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中有机物的分解必须有氧气参与
B.植物呼吸作用只发生在花、果实、种子中
C.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能同时进行
8.【2022年四川遂宁】下列“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及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植株黑暗处理的目的是消耗原有淀粉
B.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C.水浴加热这一步骤目的是脱去叶绿素
D.两次用清水漂洗的目的均是洗去色素
9.【2022年四川德阳】为探究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装置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下才能观察到现象
10.【2022年四川南充】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在有限的资源内,科学的种植方法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限的耕地上大量密集种植 B.大棚种植时,在夜晚可以适当升温
C.毁林开荒,不断增加农作物种植而积 D.大棚种植时,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1.【2022年海南】下图是某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甲装置放在光下,①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B.乙装置透明袋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C.用乙装置探究蒸腾作用时,可改进为用透明袋包住整个花盆并扎紧
D.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手挤压透明袋,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12.【2022年山东聊城】为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对其种植密度进行研究,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点为玉米最合适的种植密度
B.种植密度为d时,玉米的产量最高
C.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积累的有机物越多
D.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光合作用的强度不断增强
13.【2022年云南】森林涵养的水分一部分供给植物生长,一部分成为地下水,可以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的水库。如果大面积砍伐森林,就会引起水土流失。这体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 B. 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C. 参与(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D. 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4.【2022年湖南衡阳】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时,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整株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
第二步:如图1所示,用黑卡纸对叶片乙做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处理。
第三步:将图1植株放置于阳光下3-4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2的步骤进行检验。
(1)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_____(填“光合”或“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图2中步骤a把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_____溶解到酒精中。
(3)实验结果:
叶片 | 甲 | 乙 | 丙 |
实验结果 | 变蓝色 | 见光部分:变蓝色 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 不变蓝色 |
由叶片甲和叶片丙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由叶片乙的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的对照结果分析得出:_____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4)根据实验结果,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15.【2022年湖南邵阳】下图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实验装置图。将两株生长旺盛且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株分别放进两个足够大的透明密闭玻璃罩甲和乙内,甲装置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及时将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彻底吸尽),乙装置内有等量的清水。先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再将两装置移到光下照射6小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2)将甲、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中原有的_____。
(3)实验结束后,从甲,乙植株上各剪下二片大小相同、生理状况一致的叶片经过脱色、漂洗处理后,分别滴加碘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甲植株叶片不变蓝,乙植株叶片变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假设甲、乙植株初始重量相同都为a克,暗处理后再光照6小时,甲植株重量为b克。乙植株重量为c克(注:①甲、乙植株呼吸强度视为一致:②光照后植林重量包含题(3)被剪下叶片重量)。求乙植株光照6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是_____克。
(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清耗大气中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作为生物图中的一员,为了人类明天更美好,我们在护绿、低碳上采取的措施有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水是组成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水生植物含水量达90%,草本植物含水量为70%-80%,瓜果果肉的含水量达90%以上,树干的含水量约为50%,A正确; B、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应用于蒸腾作用,B正确;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应用于蒸腾作用,只有少部分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错误;D、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体吸收和运输,D正确。故选:C。
2.答案:D
解析: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错误。
故选:D。
3.答案:C
解析: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叶片的上下表皮上都有气孔,其中下表皮上的气孔较多。由题意可知,“无处理”组叶面,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水分通过气孔蒸发出去的最多,叶面温度低;“涂凡士林”组叶面温度,水蒸气无法通过气孔蒸发出去,叶面温度高。因此说明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温度。
故选:C。
4.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来增强光合作用。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1是上表皮,细胞排列比较紧密,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2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能够运输营养物质,B正确。
C、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4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C正确。
D、5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D正确。
故选:A。
6.答案:C
解析: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故选:C。
7.答案:C
解析:A、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分解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而不需要消耗氧气,错误。
B、植物呼吸作用只发生在所有活细胞中,错误。
C、植物通过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同时进行,错误。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该实验是通过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正确。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对叶片部分遮光,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B正确。
C.叶绿素呈绿色,会干扰实验中对淀粉的检验过程,因此,需要利用酒精进行水浴加热,去除叶绿素,C正确。
D.实验中第一次清水漂洗是在酒精脱色后,是为了除去残留的酒精,第二次清水漂洗是在滴加碘液后,碘液与淀粉发生颜色反应,是为了除去残留的碘液,二者目的不同,D错误。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选取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做处理,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A正确。
B.乙装置的植物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使试管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然了,B正确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D错误。
10.答案:D
解析:A、在有限的耕地上大量密集种植,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只有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才能提高产量,A错误。
B、夜晚降温可以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从而使有机物得到积累,如果在夜晚可以适当升温,呼吸作用旺盛,分解有机物多,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B错误。
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不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大棚农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A.将甲装置放在光下,水绵能进行光合光照释放氧气,故①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A正确。
B.乙装置的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凝结在透明袋内壁上形成小水珠因此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B正确。
C.用乙装置探究蒸腾作用时,不可改进为用透明袋包住整个花盆并扎紧花盆。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形成小水珠,因此就不能确定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C错误。
D.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处于无光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手挤压透明袋,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种植密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差最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此时光合作用效率最高,能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即为玉米的合理密植,A正确。
B、种植密度为b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玉米的产量最高,B错误。
C、从图示可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呼吸作用强度增加,消耗玉米的有机物越多,C错误。
D、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合作用强度是先增强后不变,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但题干中未体现,A不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但题干中未体现,B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能保持水土,C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题干中未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口只
14.答案:(1)呼吸
(2)叶绿素
(3)①. 二氧化碳 ②. 光
(4)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解析 :(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2)图2中步骤的酒精脱色步骤: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这样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在叶片脱色过程中,酒精要隔水加热,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隔水加热能起到控温作用,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3)在装有氢氧化钠的透明塑料袋中,丙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而甲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淀粉等有机物,故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能变蓝色。所以,甲丙实验对照后,实验结果证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叶片见光部分能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因此乙叶片的这个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故适当增加光照强度,能够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产量。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从而提高浓作物的产量。所以,根据实验结果,为提高浓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15.答案:(1)二氧化碳
(2)淀粉
(3)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4)c-b
(5)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节约纸张,使用清洁能源等任意一条
解析:(1)图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的实验装置,就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乙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甲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乙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植物进行暗处理,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3)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不变蓝:乙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加碘变蓝,所以实验结果:变蓝的是乙装置内的叶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或者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4)甲植株初始重量为克,暗处理后再光照6小时,甲植株重量为克。甲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只能进行呼吸作用。(a-b)表示的是6小时内植株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重量;乙植株初始重量为a克,暗处理后再光照6小时,乙植株重量为c克,这个过程既进行了光合作用,也进行了呼吸作用。(c-a)表示的是6小时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剩下的,再加上6小时内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就是乙植株光照6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用试子表示即为:(c-a)+(a-b)=c-b。
(5)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随手关灯,节约用电;多骑自行车,少坐汽车;节约纸张,使用清洁能源等,都是低碳的生活方式。
(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 这是一份(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共11页。
(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 这是一份(4)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2023年中考生物真题专项汇编,共9页。
2023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2023年全国生物中考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5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