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解析版).docx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原卷版)第1页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原卷版)第2页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原卷版)第3页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解析版)第1页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解析版)第2页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3《历史探究方法与历史解释》全能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键词:历史解释;历史研究的方法;还原历史真实面貌近年来,全国卷高考呈现向新高考过渡性的特点,其表现之一就是逐渐加大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考察,如高考2018全国卷Ⅲ42题(东汉班固把众多人物分为三等九品)、2022全国乙卷42题(虎患题)都对这方面素养进行了考察,2022年全国乙卷要求对史料判断真伪的基础上对虎患消失现象做一个结论(历史解释),考察情境新,灵活有趣,可以说是今年高考真题中的经典。年份试卷考题考点主题201842汉代班固给历史人物分层次历史解释能力202024根据古钱币做出历史结论历史解释2021广东卷01考古材料与结论的关系考古材料研究方法2022湖南卷17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计量分析法山东卷03通过考古发现推断历史历史解释能力乙卷42虎患问题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对这类试题应高度重视、正确应对,首先要了解这类试题的考察方法与特点;其次了解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学科素养的内涵与历史的研究探究方法,加强训练;第三,考试时认真分析,正确应对情境变化,争取考一个好成绩。1. 2022山东0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异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璃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泊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比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 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 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 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 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是在福建、江苏、湖南、江西、浙江,这些地点都是在南方,说明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海上丝绸贸易,排除A项;宋朝的衣料材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宋代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无法得出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排除D项。故选B项。2.(2021广东0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AA         BB          CC             DD【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B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春秋期已经使用铁器,B项正确; A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的青铜器可能是通过贸易等其他方式传入当地的,不-定属于商朝的统治范围,排除A; C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晚于东周,排除C; D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不代表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排除D项。故选B项。3.2020全国卷Ⅲ24题)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 铸铁技术的进步 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审美观念的不同 D. 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 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4. 2022湖南卷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注:按传统社会人均年需求原粮696市斤计算——改编自李小云等《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粮食供需关系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答案】(1)趋势:秦至明供大于需,清朝供小于需;人均粮食占有量秦汉至宋元总体上升,明清下降。影响因素:人口社会环境、气候变化、耕作技术、物种渠道、水利灌溉、耕地面积等。
    5. 2018全国卷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恒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观点: [例一] 班固按等级评价人物,儒家思想影响重大。分析:材料将历史人物分为九等,标准多样,儒家思想是重要标准之一。例如,秦始皇是一一个颇难品评的人物,他统六国,结束战乱,是其功但在位施行暴政,民怨载道,班固把他列于第六品,相对汉朝的皇帝,同样功过参半的,在《古今人表》中就可以暗示出来,反映出班固把这() 皇帝列于何等。这种撰述方法,既表达了褒贬人物,微言大义的精神,同时避免政治上的压力。看法一表中人物按善恶贤愚划分等级,说-儒家思想在汉代居主流地位。[例二]《古今人表》 体现了班固的历史价值观,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东汉史学家班固以表为载体,古今为时空界定,是主体。 按照人物的德,智,功全方面综合评价的标准把众多人物分为三等九品,优劣评价寓意其中。无论是对人物的遴选,对品第的区分,体现了班固对人物与历史进程关系的思考。如班固把孔子的地位和影响与开天辟地的古代帝王相提并论,说明儒家思想以取得正统地位;把秦始皇列于六品,是因为秦始皇是一个颇难品评的人物,他灭六国,结束战乱,实现统-, 是其,但实行暴政,造成秦二世而亡,亦有其过。夏桀,商纣皆为残暴荒淫,误国误民之人,分列下中,下下。由此看出,作者褒贬人物,劝诫后人,微言大义的思想。总之《古今人表》体现的历史人物观,势必和当时儒家思想的社会正统地位密不可分,也是班固受自身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等因素的影响,对后世史学研究和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例三]中国古代推崇三代时期的明君及孔子,子等儒家的代表人物,这说明对如家的思想的传承和对民本思想的重视。对于能够促进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群体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如范蠡的等。同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对于诸子百家及建立专制统治的秦始皇也给予-定的肯定。但是对于实行暴政,不注重民本的统治者诸如夏桀,商纣,则将其列为末等,充分说明了作者传承儒家核心理念的主张,这是唯物史观在历史发展中的具体体现。综上所述,作者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待儒学的发展及其影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2姓名任职地事迹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刘平全椒(今属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据《后汉书》等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参考示例1:南郡前太守仅仅采取张捕的方式处理虎患,反而让更多百姓受到伤害。刘陵为官,通过修德政,虎去民安;法雄为官,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不妄捕山林,虎患解决;刘平为官,修德政,举儒良,虎患解决;童恢崇尚人本(民本)思想,在捕虎的同时,以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之理训诫老虎,以其正气可渲染到虎,令虎暗通其言,知过伏罪。
    从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东汉时期,如果地方官吏不黜贪残,不修德政,而仅是抓捕老虎,反而使得虎患危害更大,而通过德治仁及畜类,则收效甚佳,不除吏中之,仅除山中之虎,达不到治理虎患的理想效果。即虎患的治理效果受到吏治好坏的影响(或虎患惧怕良吏)
    这说明在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是主流意识,深刻影响了官员的行为,官员们通过修德政(或仁政)来达到感化万物,治理虎患的目的,也体现儒家天人感应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总之,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东汉官吏的理政方式。参考示例2:吏治好坏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 一、高考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考纲要求:历史学科考察对根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展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表达理解历史表达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表达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二、【史料形式】(一)按照资料的表现形式,将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2.实物史料:实物史料指各类遗物、遗址、建筑、碑刻、雄塑和绘画等,这类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3.口传史料和口述史料: (1)口传 史料(远古时期神话传说):在没有文字记载前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口述史料是人们对往事的口头回忆而写成或整理成文字的资料。(二)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三)其他更料分类1.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1)官方组织编写的史书和成文的历史著述、回忆录和公开的报道等,应属于有意的更料(2)官方遗留下来的文书档案、军事文件及其私人信件、日记等,这都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应属于无意史料2.“正史”(官方记载)野史”(民间记载):(1)正史:--殷认为是指由宫廷史官记录的史书。(2)野史: - -般认为是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与官修的史书不同的另-种史书, 正史相对而言。 学科素养:1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 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2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入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能够客观评判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1. 有学者指出:冯光在《资治通鉴》中采录南朝王俭的小说《汉武故事》,刻意构建符合其政治需要的汉武帝形象,而相关记载不见于《史记》《汉书》 等汉代基本史籍,因此可信度不高。该学者认为A.史料的缺失导致不能还原历史真相                B.《资治通鉴》的历史叙述可信度低C.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D.《史记》《汉书》 等史籍更加可信2. 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由此可以认为A.农耕文明的繁荣取决于气候因素                     B.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C.交又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                   D.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3.钴是元代青花瓷的重要材料,明至清中叶的文献中,多称之为回青。关于其来源,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陶埏)中谈道:“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著亦名佛头青。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出土的大部分元代青花进行分析,发现其青花料和国产青花料有明显的不同,应为进口钴料。从史料实证角度看,材料可用来说明A.商路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B.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可信度最高C.科技是历史研究的唯一手段            D.文献史料必须得到考古证实3.非洲南部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普出土了一些青花瓷,它们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它们的出现表明A.郑和下西洋到访了非洲                   B.麦哲伦船队曾抵达此地C.中非间存在着贸易往来                   D.非洲制瓷业受中国影响4. 19世纪八九十年代,梁启超主张对孔子进行宗教化塑造,认同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1902年他在 《新民》上发表的《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认为孔子是哲学家、教育家,而非宗教家。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近代教育的进步                              B.封建迷信思想逐步瓦解C.对孔子评价标准转变                              D.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解释5.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出现的经济繁荣不同程度上伴随着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以及用以克服竞争性资本主义和商业周期不稳定的社会服务体系。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用来说明材料观点的史实有(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投入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宏观干预建立福利国家,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及祝文” (下图) ,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拓跋鲜卑旧墟石室,很早就见于古代文献。但因没有明确记载和实证,石室的具体位置久无定论。1980年,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石室内的石刻祝文。其文字内容不仅与《魏书·礼志》中记载的北魏皇帝此次祭祖的祝文文字基本相同,且多出78字。由此得以确证嘎仙洞即传世文献记载中的北魏拓跋鲜卑族石室祖庙,由此证实了大兴安岭、呼伦贝尔草原就是拓跋族鲜卑部的发祥地。 (1)根据材料一,分析嘎仙洞石室祝文的史料价值,并说明材料中用到的历史研究方法有何特点。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区域文明特点古代中国中华文明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我国固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中华文明的形成才有了独自发生、多元发展等特点。古希腊、罗马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供给古希腊文明大厦的砖瓦石灰,而古希腊文明表现出对人格、尊严、自由、权利等因素的独特追求,实际上就是一种对民主精神的追求。罗马法的精神支柱是理性主义,适时开放、兼容并蓄是罗马文明不断发展的动力。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相关试卷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5《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5《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5《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全能练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5《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全能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4《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与并进》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4《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与并进》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4《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与并进》全能练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4《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与并进》全能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1《中西工业化模式的异同》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1《中西工业化模式的异同》全能练(含解析)(全国通用),文件包含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1《中西工业化模式的异同》全能练解析版docx、备战2023高考历史考点讲与练专题11《中西工业化模式的异同》全能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