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居民 C. 元谋人 D. 北京人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A. 天然火的运用 B.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群居生活出现 D. 原始农业的兴起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  )A. 北京人的发现 B. 半坡遗址发掘 C. 青铜工艺成就 D. 铁制农具出现下列材料都涉及了河姆渡居民生活的历史,其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 当地传说 B. 地区风俗 C. 经典文献 D. 出土文物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A. 北京人遗址 B. 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生活在我国境内距今约70-20万年的古人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据学者统计,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的姓氏约占89%。该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  )A. 早期猿人 B. 半坡遗址 C. 人文初祖 D. 禅让制度房屋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发展状况。如图所示房屋中能反映夏朝社会阶级分化情况的是(  )A. 河姆渡遗址房屋
    B. 半坡遗址房屋
    C. 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D. 东汉陶院落周天子出游所乘马车如《逸礼》所言天子驾六,还是如《毛诗》所写天子驾四,一直是史家争论的焦点。2002年发现的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车马坑(见图),验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这说明传统典籍(  )
    ​​​​​​​A. 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 B. 需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C. 不能成为研究的依据 D. 其价值源于学者考证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的是(  )A. 河姆渡黑陶钵
    B. 殷墟甲骨
    C. 商鞅方升
    D. 半两钱维护如图中社会等级的政治制度是(  )A. 皇帝世袭制
    B. 分封制
    C. 三省六部制
    D. 郡县制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A. 打制石器 B. 原始陶器 C. 青铜铸造 D. 瓷器烧制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 商代铜爵 B. 四羊方尊
    C. 司母戊鼎 D. 西周利簋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 秦、燕 B. 齐、燕 C. 燕、楚 D. 燕、秦201456日,为期一周的安徽省颖上县第九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 秦孝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齐桓公史料是解释历史的依托,是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解释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  )A. 河姆渡遗址的骨哨
    B. 春秋铁制农具
    C. 宋代圩田工程示意图
    D. 清代开荒执照下列选项中,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战役是(  )A. 桂陵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马陵之战《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墨子 D. 韩非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中国早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____________、周三个朝代依次出现。尧、舜、禹时期将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是 ______;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标志着 ______的确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______,他的政治主张是 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法规制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自相斗争)。于是秦人拱手(轻而易举)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1) 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2) 卫鞅的变法得到了秦国哪位君主的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 材料二中反映了哪些变法措施?变法的内容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又会受到什么人的反对?(4) 变法措施中对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哪一项内容?(5)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6)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变法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吃不完)也;数罟(密孔的渔网)不入洿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材料四:
     (1) 材料一中的房屋样式分别属于哪一原始先民?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2) 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秦国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3) 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他所属学派的创始人是谁?该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 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5)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在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领域造就了怎样的局面?对当时的思想文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解析】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在元谋人遗址,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牙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炭屑、小块烧骨。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2.【答案】D【解析】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发展,而不是传统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分界标准。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以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为依托,考查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的相关知识。
     3.【答案】C【解析】某遗址考古发现中,最引人注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该遗址可能是河姆渡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C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居民的社会生活,河姆渡生活在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重点把握河姆渡居民社会生活。
     4.【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上限指的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业遗址之一,B正确;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A错误;夏朝开始出现了最早的青铜器,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CD错误。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识记理解其农业发展是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旨在考查学生对半坡原始居民农业发展的理解能力。
     5.【答案】D【解析】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第二手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第一手史料价值最高,出土文物属于第一手史料,ABC都属于第二手史料。
    故选:D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是我国境内距今约70-20万年的古人类,他们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排除C项;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北京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C【解析】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题目统计资料适合用于研究人文初祖,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炎帝和黄帝,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房屋反映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与夏朝无关,排除A;半坡遗址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与夏朝无关,排除B;东汉陶院落,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排除D;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反映的是夏朝出现了辉煌的宫殿,反映了夏朝社会阶级分化情况,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夏朝的统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图片。
    本题主要考查了夏朝的统治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解析】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据材料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车马坑(见图),验证了古之天子驾六的乘舆制度可知,这说明传统典籍需与考古发现相印证。
    故选B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11.【答案】B【解析】甲骨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项B殷墟甲骨有助于了解商朝历史。
    故选:B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的相关史实。
     12.【答案】B【解析】维护如图中社会等级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知道维护如图中社会等级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夏、商、西周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被誉为青铜时代,C正确,D排除;打制石器、原始陶器是在原始社会时期,AB排除。
    本题考查青铜器,知道夏、商、西周时期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青铜铸造业发达。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项正确;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指的是商朝,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的信息,排除A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5.【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体现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其中,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故C符合题意;商代铜爵体现了商代的礼制,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西周利簋体现了武王伐商的史实,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司母戊鼎,知道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本题考查司母戊鼎,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及地图可知,是燕国;是齐国;是楚国;是秦国。
    故选:D
    本题考查战国七雄的分布。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战国七雄的分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17.【答案】D【解析】春秋时期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后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最早成就霸业。
    故选:D
    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知识点的识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8.【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节约了一定的劳动时间,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并繁荣,B项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的骨哨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排除A;宋代圩田是两宋时盛行于江淮、钱塘江流域的一种水利田,排除C;清代的开荒执照体现的是清政府推行的垦荒政策,排除D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知道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推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B【解析】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发生空前激战,结果赵军大败,40万赵军士兵被坑杀,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故选:B
    本题以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战役为切入点,考查长平之战。
    本题以长平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答案】D【解析】根据法家严可知D符合题意,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创始人,故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百家争鸣的思想主张。
     21.【答案】,【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故答案为:
    夏;商。
    本题考查了夏商周的更替。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夏商周的更替,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22.【答案】禅让制,世袭制【解析】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落。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夏侯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答案为:禅让制;世袭制。
    本题考查禅让制、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禅让制、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3.【答案】老子,无为而治【解析】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故答案为:
    老子;无为而治
    本题考查老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老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小题1】名字:商鞅;学派:法家。【小题2】国君:秦孝公;目的:富国强兵。【小题3】措施:奖励军功;鼓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支持者:农民和将士。反对者:宗室贵族。【小题4】建立县制。【小题5】改变秦国政治,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军队战斗力,为秦统全国奠定了基础。(或者是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小题6】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勇于改革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发展起来,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的目的、支持者、措施、影响以及启示等知识。
     25.【答案】【小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地理气候因素。【小题2】禹;都江堰;秦国蜀守李冰。【小题3】孔子;【小题4】铁农具(器)和牛耕的推广。【小题5】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禹治水、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禹治水、都江堰、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百家争鸣,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新一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