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共30分)   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还制作耒耜,教民农作。这一传说反映了(  )A. 手工业兴起 B. 农业的起源 C. 畜牧业繁荣 D. 商业的发展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A. 干栏式房屋 B. 半地穴式房屋 C. 出土的稻谷 D. 铜鼎   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 形成了禅让方式 B. 稳定了社会秩序 C. 实现了土地分封 D. 扩大了国人利益   观察如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 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C. 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域
    D. 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  )A. 无为而治 B.  C. 仁政 D. 兼爱   他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代表的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该材料反映的是(  )A. 李悝变法 B. 吴起变法 C. 商鞅变法 D. 孝文帝改革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秦朝改变这局面的重大措施是(  )A. 实行郡县制 B. 统一货币 C. 统一度量衡 D. 设置丞相   如图是学生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主要反映了(  )A. 两汉的医学成就 B. 南朝江南的开发 C. 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D. 文明的交流与互动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人物中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李冰 B. 蔡伦 C. 祖冲之 D. 毕昇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A. 西周 B. 东周 C. 西汉 D. 东汉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表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 原因 B. 目的 C. 内容 D. 作用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任用了(  )A. 姜尚 B. 管仲 C. 商鞅 D. 李斯我国许多优秀文化成就被列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下列文化遗产中,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是(  )A. 都江堰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云冈石窟 D. 长城二、辨析改错题(本题共4小题,共8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公元前207年,项羽在涿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______(判断对错)230年,孙权派将军卫青率军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公元266年,司马懿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判断:______
    改正:______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做了进一步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打击。汉武帝为加强统治,将儒家思想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家思想广受冲击,两宋时期新儒学兴起,儒学逐渐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是如何让儒学居于主导地位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1) 想一想,上述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材料二: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 ______ 的统治局面。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下)(2) 请将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据材料二概括西汉前期统治者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3)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民族融合贯穿历史的整个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归纳与提炼】
    材料一: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
    材料二: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2)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选择与论证】(3) 从第二问中任选一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神农氏教人制作耒耜,教百姓从事农耕。故这一传说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即农业的起源。
    故选:B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等。
    本题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解析】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B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活,知道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本题考查半坡人的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B【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对贵族等级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不同的礼器或乐器,通过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奴隶制贵族的统治。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解析】图片文字是甲骨文的人,反映了人的造字方法是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故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的是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故选:D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B【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
    故选:B
    本题考查孔子,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孔子,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故他代表的学派是道家。
    故选:A
    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知道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本题考查道家的思想主张,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C【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C.根据题干秦民大说(悦)兵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规定,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故材料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反映的是商鞅变法,故C正确。
    AB.李悝变法是在魏国,吴起变法是在楚国,故AB错误。
    D.孝文帝改革是在北魏,故D错误。  8.【答案】A【解析】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意思是自古以来分封的诸侯,各自管理自己的领地。但是秦朝建立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以取代分封制。主要内容是:全国分为36郡,郡的长官为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管理,巩固中央集权;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A符合。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
    本题考查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郡县制,要求学生熟知相关基础知识。
     9.【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长城”“陇西”“东海”“南海,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故选:A
    本题考查秦朝疆域的知识点,注意识记秦朝疆域的内容.
    解答本题需要熟记秦朝疆域四至点.
     1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遗产主要反映了文明的交流与互动。这条道路是丝绸之路。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考查了丝绸之路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B【解析】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结合所学,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为原料,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选:B
    本题以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用树肤、麻头及弊布、鱼网以为纸。为切入点,考查纸的发明与改进。
    本题以纸的发明与改进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D【解析】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东汉。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东汉。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刘秀建立东汉开创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13.【答案】A【解析】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表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北方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此外,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等也是重要因素。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字面意义为长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答案】B【解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重要原因是任用了管仲。春秋时期的齐国是东方大国,经济富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生产,使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以尊王攘夷号召发展齐国势力;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受到周天子赏赐,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故选:B
    本题以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为依托,考查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重要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春秋五霸的相关知识。
     1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故C符合题意;都江堰、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不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故ABD不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云冈石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带有中外文明交汇融合特征的文化遗产的相关史实。抓住题干关键词中外文明交汇融合是解题的关键,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北魏的工匠在继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创造出具有新的风格特色的石雕艺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云冈石窟的相关史实。
     16.【答案】√,√【解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及建立者。
     17.【答案】错。【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巨鹿之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故题干说法错误。  18.【答案】√,√【解析】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
    本题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知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本题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司马懿改为司马炎【解析】据所学知,公元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故应把司马懿改为司马炎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马懿改为司马炎
    本题考查西晋建立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西晋建立的相关知识。
     20.【答案】【小题1】孟子:实行仁政,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荀子: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小题2】汉武帝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儒学人才;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用儒学施政。【解析】本题考查老子和孔子、孟子、荀子、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老子和孔子、孟子、荀子、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
     21.【答案】【小题1】文景之治【小题2【小题3【解析】1)根据材料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这些措施促进了西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出现了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据材料二汉高祖时期,下令军队官兵复员为民;把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负担。文帝、景帝时期,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政策,把田赋降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概括可知,西汉前期统治者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是增加农业劳动力;轻徭薄赋。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为国家强盛奠定基础;国家强盛为农业发展提供保证。
    故答案为:
    1)都江堰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2)文景之治;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轻徭薄赋。
    3)农业发展为国家强盛奠定基础;国家强盛为农业发展提供保证。(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响、西汉前期统治者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文景之治、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影响、西汉前期统治者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文景之治、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国家强盛之间的关系等知识。
     22.【答案】【小题1】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控制北方地区;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北魏社会的发展。【小题2】方式上:民族交往的互相影响;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也给汉民族输入新鲜血液(带来优秀的思想文化)。【小题3】如:统治者的主动政策。孝文帝进一步推进汉化措施,官员在朝廷上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少数民族开始定居生活,学习汉人农业技艺,由从事畜牧生产到农业生产,与汉人差异越来越小。少数民族也给汉民族输入新鲜血液(带来优秀的思想文化)。汉人向少数民族学习畜牧经验,学习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和音乐等。【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迁都洛阳的原因、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以及影响等知识。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九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中国古代制瓷水平高超,明朝引进的高产农作物主要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改错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